1972年8月2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加强山区商业工作 促进山区经济发展
《农村商业是否由贫下中农管理好》的讨论(二十九)
大坑山供销社到贫下中农中去找办法
千方百计把山区农副产品运出来
今年年初,广东怀集县大坑山供销社根据当地农副产品的资源和生产情况,提出农副产品收购量要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有个老收购员听到这个计划,担心地说:“大坑山满地是宝贝,遍地是财富,但这里山岭重叠,交通不便,收购容易运输难。一九五九年在金厂收购六百多担木柴,运不出去,几年以后,虫蛀蚁吃,全部霉烂。现在大量收购,搞不好又会象以前那样,千万要慎重呀!”
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办?
遵照毛主席关于“用心寻找当地群众中的先进经验”的教导,他们爬山越岭,遍访贫下中农和散居于深山密林的老林农,召开了多次座谈会,查勘了各个山头小溪。大坑山是个林区,运输线路都是羊肠小道和山涧小溪,交通十分不便。他们到离供销社五、六十里的林产品资源丰富的石壁去进行勘察,找到几户熟悉情况的老林农。这些“山林通”指出:这里山高坡陡,把物资运出去确实有困难,但也不是没有办法。拿木柴来说,它的体积大,而山溪狭窄水浅,要是充分利用汛期水大的时机,就可以抢运出去。老贫农的话,对供销社职工启发很大,增强了搞好收购和短途运输的信心。接着,供销社和生产队商定:供销社积极收购山林产品,并供应水泥给生产队整治河道,生产队将木柴锯短,运到河边交售。双方签订了产、购、运合同以后,现在已放运出木柴八千多担,杂木条八万多条。
这里虽然没有通汽车,但有公路的路基,加上去冬今春供销社帮助修建的三条八十里长的林道,民间运力大有潜力可挖。在当地党委统一领导下,共组织了牛马车四辆、手推车五十六辆、单车五辆,组成了一个短途运输网,产品一下山,马上用手推车沿着林道运到干线,再由干线运到河边或县城。
山林竹木产品的体积大,又很重,假若都要群众搬运到收购站交售,会影响生产和群众交售产品的积极性。大坑山供销社为了方便群众,在自己的服务范围内设立了三个综合性供销站,在通手推车的路边、村头、山脚设了二十多个固定收购点。近来发展到只要能运得出的,哪里方便群众,就在哪里设点,不受收购地点、时间的限制。群众称供销社的一架收购磅秤为“飞磅”,哪里都可以见到它的踪迹。
由于山区产品运输问题解决得好,大坑山供销社到今年七月底已超额完成全年的农副产品收购计划,比历史上最高的一九六七年超过一倍,生猪、三鸟、木柴、木炭、高竹、杂竹、杉头尾等都成倍或成几倍增长。收购工作做得好,促进了边远山区的开发,壮大了集体经济,提高了农民的购买力。
这个供销社今年销售计划已完成百分之九十,生产资料的供应达到年计划的百分之一百一十。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依靠贫下中农增设山区商业网点
云南碧江县抗大公社位于祖国西南边疆的高黎贡山东麓。这里山高坡陡,交通不便。散居在几十个山梁子上的傈僳、怒族等各族人民,解放前,为了吃一点盐巴,要花十多天时间跨过怒江,翻过碧罗雪山到兰坪县去买。解放后,共产党和毛主席给边疆派来了民族贸易工作队,建立起贸易小组,运来了锄头、盐巴、茶叶等生产和生活物资,供应群众,帮助边疆各族人民大力发展生产。当各族贫下中农第一次在自己的商店买到急需的生产和生活用品时,两眼噙着热泪激动地说:我们万世万代也忘不了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恩情。
各族人民为迅速改变边疆面貌,沿着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加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而刘少奇一类骗子在商业战线推行“利润挂帅”等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借口盈利少,大砍山区农村商业网点。一九六二年,抗大公社四个贸易小组被砍了三个。这样一来,工业品送不下去,农副产品收不上来,给山区群众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许多困难。贫下中农和社员卖几个鸡蛋,买一根针,又要翻山越岭,赶半天或一天路程到公社所在地去买卖,往返费时误事,很不方便。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商店职工提高了路线斗争觉悟,根据实际需要,增加商业网点,为山区人民服务。在公社党委领导下,依靠贫下中农,自力更生,因陋就简,先后建立了十二个代购代销店。公社、大队还成立了贫下中农管理农村商业的机构,实行贫下中农管理农村商店。
这里山路崎岖,“两山能呼应,相见走半天”,运货全靠人背马驮。但是,代购代销店的营业员们不畏艰苦,不怕麻烦,爬山涉水到县城进货,下乡串寨收购,送货上门,受到各族社员的欢迎和称赞。两年多来,由于商业网点扩大,全公社每年可节省两万多个外出买东西的劳动日,有效地支援了农业生产。过去商业网点不足,投机倒把分子有空可钻,而且许多山货药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现在增加了商业网点,各种工业品大量供应到村寨,商店还主动帮助生产队调剂猪源、供应仔猪和药材种苗,及时收购社、队和社员交售的农副土特产品,有力地促进了山区多种经营的发展。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重视民间运输 促进收购工作
广西天峨县地处桂西山区,土特产品资源丰富。为了把大量的土特产品收购上来,支援社会主义建设,这个县供销公司一九七○年以来,增设了三十三个收购点。但是,有些收购点由于交通不便,收购的东西运不出来,不敢大量收购。针对这种情况,县供销公司一方面帮助收购人员打破“怕积压,不收购”的消极思想,一方面与基层供销社一起深入群众,挖掘民间运输潜力,充分发挥马车、驮马、竹排、木排、船只的作用。这个县的下老供销社,是全县最边远的一个基层社,山高林密,没有公路,交通十分不便。过去,对栓皮、龙须草、橡碗等大宗野生工业原料都不敢大量收购。去年,他们帮助各生产队把分散的马匹组成驮马队,把农副土特产品先运到红水河边,再扎竹、木排运走。采取这种驮马—竹、木排水陆联运的办法,省人力、省时间、运量大,每次可运十五万多斤。今年年初,县供销公司把下老供销社利用驮马—河流运输的经验介绍给其他基层社后,推动了全县的短途运输工作。现在沿红水河两岸、布柳河边的基层供销社,都推广了这个方法,把大量的土特产品源源不断地运往外地,支援社会主义建设。
天峨县供销公司在交通比较方便的地区,也十分注意发挥民间运输工具的作用。这个县的八腊供销社,有汽车运输,由于收购量大,单靠汽车运输忙不过来。去年冬天,供销公司与生产队干部和社员共同商量,组织了五十多架马车,开展短途运输,把几十万斤土特产品运到红水河边,然后通过竹、木排和船只运到县城。
这个县供销公司,由于充分发挥民间运输的作用,减少了商品积压和损耗,加速了资金周转,大大促进了收购工作。去年超额完成收购计划,今年上半年收购量又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百分之三十一点六。
天峨县革委会报道组


第2版()
专栏:

一心想的是山区繁荣兴旺
寨圪塔供销社是山西太岳山区一个不很大的供销社,五十个职工,成年累月跋涉在高山深壑间,走乡串户,给社员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方便。他们一心想的是山区的繁荣兴旺。他们执行毛主席关于“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数十年如一日,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山区而艰苦奋斗,受到了广大贫下中农的称赞和爱戴。
“骡 马 河”的 由 来
这里发展生产,第一个困难就是缺少畜力。寨圪塔的群众绝大部分是解放前从外省逃荒来的,都是掏个窑洞安身,不养牲口不喂猪,人推碾磨人拉犁,碰上好年成亩产不过七八十斤。供销社为支援山区发展生产,买回大牲畜和母马来,动员群众自繁自养。没想到,骡子和牛大家抢着要,母马却没人愿养。群众传说这里的河水不好,“马饮了不生驹,配种的人要绝后”。供销社党支部书记刘荣升,是当年供销社的创办人之一,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他曾带领几个同志冒着生命危险,冲过敌人封锁线,挑回群众急需的食盐、棉花和日用品;现在,面对当前遇到的问题,他坚决地说,共产党员不信邪,定要叫这穷山沟变成“骡马河”!他自己牵上马,当了寨圪塔第一个配种员。经过几年的努力,供销社帮助全公社十七个大队先后办起了牲畜繁殖场,建立了九个配种站。解放前,在这方圆二百五十多里的大山沟里,只有两匹地主的收租马,如今全公社不仅解决了畜力不足的困难,每年还支援外地三百多头大牲畜,成了山西省大牲畜繁殖基地之一。每年秋天,这里都有一个骡马交易会,寨圪塔也被人们称作“骡马河”了。
自 找 “麻 烦”
开展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以来,寨圪塔公社的干部社员都为产量提不高而着急。土地深翻了,肥料上得足,水也不缺,为什么亩产还只有三百多斤?有一次,供销社的同志到晋东南,发现那里的杂交高粱产量高;到雁北,又发现人家土豆个儿大、好吃,光种土豆亩产(折粮)也能超千斤。经过调查研究,他们明白了:过去光在“土”“肥”“水”上下功夫,忽视了一个“种”字,没有全面地按农业“八字宪法”办事。增产幅度不大的关键找到了,他们就主动派人到外地去采购优良品种,回来又和生产队一道试种,积极推广。去年光粮食作物就引进了二十几个优良品种,再加上其他增产措施,一九七一年粮食亩产一下子跳到五百斤。在这山区引进良种实在不是一件容易事。就说采购土豆种吧,山里冷得早、暖得晚。第一次在播种前去买土豆种,谁知运回来就冻坏不少;等到天暖和了再去采购,又误了下种。这时有人就打退堂鼓,说这是“自找麻烦,吃力不讨好”。供销社领导和多数同志却说,干革命就不能怕麻烦,为了建设山区,我们再苦也情愿。这次,他们在收获季节就把土豆种采购回来,自己窖藏过冬。第二年,终于获得了土豆高产,群众都称赞供销社是支援生产的有心人。
有一次,老贫农李迎喜病了,想吃点大米粥。供销社专门替他买了几斤大米,送上门去。供销社党支部书记刘荣升还亲自去看望他。这位老贫农拉着刘荣升的手说:我有个心思,如今咱这山沟里修了河、淤了地,眼看着河水白白流走,自己就不能种点水稻么?刘荣升回来,想了很久。他觉得老贫农这个想法非常好。山区若能种上水稻,不光是这一千多户人家能吃上大米,更重要的是能够多产粮食支援国家建设,支援世界革命。他和职工们商量,决定试种水稻。
第一次试种半亩,还没扬花就遭了霜冻。第二次刚灌浆,又冻坏了。两次失败,有人就在背地里吹冷风:“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供销社逞能!”供销社的同志们没有动摇,总结经验再干。在公社党委和贫下中农支持下,他们另选了生长期短、能适应本地气候的稻种,第三次试种,终于成功了。去年水稻小面积亩产达到八百九十多斤。社员们说,只要有供销社同志们的这点精神,团结战斗,寨圪塔这个山沟沟也一定能变成小江南!
穷 山 变 富 山
寨圪塔山区过去以“穷”出名,“十里九道沟,荒山坡儿陡”,年年月月,人们看惯了,好象它就是这样了。有一次寨圪塔供销社组织职工到河南林县石板岩供销社取经。比起寨圪塔,石板岩的山更陡、石头更多,可是人家石头山上红一片、绿一片,树上挂满了山楂、红枣、大柿子,还有许多用材林。同样守着一片山,人家能把石头山变成花果山,难道我们寨圪塔就注定是穷山?于是,供销社从外地采购了苹果、梨、柿子等树苗,帮助生产队种上,又积极宣传种果树的好处。几年之后,果树长大结果了,可是结的果子又少又不好吃。社员要求供销社想办法。有人开玩笑地说:“哪有管娶媳妇还管生孩子的?”供销社的同志们却很认真地说,毛主席教导我们:“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支援生产就要千方百计把生产搞好,这件事我们一定负责到底。他们从水果产区请来师傅,向社员传授果树管理、嫁接的技术,又从气候相近的地区购进良种树苗,帮助生产队嫁接,改变了结果少、果子不好吃的情况。
山高沟大荒坡多,是不利条件;但是深山资源多,生产潜力大,比平原地区又有优越的条件。供销社积极地从多方面帮助生产队开展多种经营。山区害鸟害兽多,快成熟的庄稼常常成片地被鸟兽糟踏。供销社一面供应捕杀野鸟野兽的工具,动员社员除山害;一面大力收购鸟羽皮张和野生动物,保护了庄稼,又增加了社员收入。过去,山区群众缺医少药,而山上有不少野生药材,却很少有人采挖。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供销社深入山庄窝铺,收购各种野生药材。同时又从外地采购了当归、党参、白芍、牡丹等本地缺少的药种,帮助生产队试种。今年全公社药材种植面积已发展到二百多亩。种植和采挖的野生药材,除了合作医疗自用以外,供销社一年还收购十几万斤。供销社又因地制宜,组织社员发展多种副业,能种桑树的地方栽桑养蚕;有荆条的地方编筐织篓;有铁木匠的地方加工小农具。
如今的寨圪塔,农、林、牧、副并举,一派兴旺景象,再不是荒山秃岭、地薄人穷的穷山沟了。一九七一年,全公社单是多种经营的收入,就达到平均每人六十元。正确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壮大了集体经济,为农业机械化积累了资金,为社员增加了收入。山区经济的繁荣,也带来了商业的兴旺。一九七一年寨圪塔供销社购销总值五十七万多元,比条件相似的邻社多了近一倍。生产发展了,收购任务也完成得好,去年生猪、鲜蛋等农副产品都超额完成收购任务,全公社平均每两户向国家交售一头肥猪,每户交售十三斤鲜蛋。今年上半年,又超额完成了收购计划。
山西浮山县革委会报道组


第2版()
专栏:编后

依靠群众就有办法
今天本版刊登的两篇关于山区商品运输的报道,告诉我们:搞好山区商品运输,办法很多。增加一些运输汽车,是必要的;但就全国来看,目前农村运输还离不开畜力车、人力车、木帆船等工具,在一些偏僻山区,甚至还要肩挑背负。因此,应该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大力挖掘民间运输潜力,把山区丰富的农副产品源源运出来。
随着路线教育的深入开展,随着党在农村中各项经济政策的落实,山区土特产品的生产日益增长,不少地区出现了“收购容易运输难”的情况。怎么办?有的单位消极等待上级调拨运输车辆,结果,物资积压,收购被动;有的单位承认困难,同时相信“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依靠群众,落实政策,办法就一个一个出来了。广东怀集县大坑山供销社,依靠贫下中农中的“山林通”解决了短途运输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解决山区商品运输问题,不只是商业部门的事,县、公社党委应该加强领导,对生产和运输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安排,对运输报酬等具体问题,都要按政策办事。这样,就能调动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开展短途运输,把山区商品运输工作搞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