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8月21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思想作风好 工程质量高
——记大庆油田建设第十一中队的先进事迹
“穿戈壁,跨祁连,战盆地,征荒原,头顶蓝天装油井,脚踏草原铺管线,颗颗红心为革命,优质高速建油田。”大庆油田建设第十一中队的工人们,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转战祖国天南海北,高质量、高速度地从事油田建设,为人民作出良好的贡献。
他们来到大庆以后,在大庆“三老”、“四严”革命作风的熏陶下,思想觉悟更高了,工程质量更好了。十二年来,他们经手建设的数百项工程,项项质量优等;铺设的数百公里管线,条条无渗无漏;安装的一千二百多口油井和水井,口口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他们施工的工程,始终坚持高质量,一直力争高速度。一九七一年,他们完成的工程量,相当于文化大革命前五年完成量的总和。他们的施工效率,跟任务相同的其他油建中队相比,高出两倍以上。他们是多快好省地建设大庆油田的一面红旗。
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
在大庆石油会战的年代里,十一中队曾经发生过一件很有教益的事。他们建设一条管线。完工后,各班组按照“三老”、“四严”的要求,召开了质量讲评会。会上,听到的都是对工程质量的赞扬声,有人甚至以骄傲自满的口气说:十一中队干活,从来就是高标准,严要求,哪里还会出现质量问题!党支部书记闻祥德,感到这是个不好的思想苗头。他对大家说:“管子也许不会有漏洞,但是,对质量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这种盲目自满的思想就是一个‘大漏洞’。思想上有了这个‘大漏洞’,工程质量迟早总要出漏洞。”于是,他把干部、技术员和有实践经验的老工人找来,严肃地讨论了这个问题。最后,大家一致决定,对整条管线上六百八十六个焊口,再逐个认真地检查一遍。结果,在一个焊口背面发现了一处轻微的“咬边”。
焊口轻微的“咬边”,短时间内并不影响工程质量。但是,日久天长,就会影响焊口的强度。党支部认为这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最好事例和最好机会,就带领全队职工察看这个“咬边”的焊口。同时,召开了现场整风会,有关人员严格地检查了自己骄傲自满的情绪和粗枝大叶的作风。接着,支部又要求各个班组分别召开会议,联系这个“咬边”焊口,深入讨论如何保证工程质量的问题。最后,支部把那个焊口割了下来,写上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原因,放在队史展览室里。每逢新工人来队,或老工人离队,党支部成员都要亲自领着大家参观展览室,要大家以此为戒,永远不要忘记这次质量事故,永远警惕在质量问题上的骄傲自满情绪。
现在,在十一中队的施工现场,工人们常常拿着放大镜检查工程质量。打桩工人用放大镜一寸一寸地检查水泥预制件上有无裂纹;焊接工人用放大镜仔细地观察焊口上有无砂眼。
坚持质量检验的制度
为了保证工程的高质量,十一中队总是教育职工自觉地坚持质量检验制度,这就是自检、互检、专检相结合的制度和定期质量“回访”制度。
一次,老工人蔡可佩在自检一排新井装置的时候,耳朵贴着水套炉,凝神谛听,突然听到里面不时传出轻微的气泡声。他断定炉管可能有渗漏的地方。于是,他把水套炉卸开,对炉管上的二十多个焊口逐个反复检查,也没有发现一个砂眼。天渐渐黑下来了,他带着十分沉重的心情离开了井场。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促使他非把问题查个水落石出不可。第二天天刚亮,他就跑到队部要了一辆工程车进行试压。一会儿,果然发现在水套炉出口弯头的焊口上,有一个肉眼很难发现的针尖大的小砂眼,他马上进行了处理,保证了焊接的高质量。
今年一月,上级要求十一中队对一条七千二百米长的注水管线进行试运投产。这条管线是别的油建队施工的。试压开始后,出现了压力不稳的现象。压力不稳可以有多种原因,其中包括管线渗漏的可能。检验员主张马上分段检查。当时,有的人认为,压力不稳,不一定是管线渗漏,况且这条管线又不是我们施工的,何必再费那么大事,主张放过。但是,在场的专检人员杨世明坚决反对,他认为:管线不是我们施工的,却是由我们检验的,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把任何不合质量标准的问题检验出来,既然发现有问题,怎么能够因为费事就放过呢?党支部坚决支持专检人员的意见,刨开冻土,逐段试压。终于查出了因断裂而渗漏的焊口,及时作了处理,消除了这个隐患。
十一中队对自己施工的工程,一直坚持定期的质量“回访”制度。一个冬天,副中队长周占鳌带领几名工人来到一个投产不久的油井排上进行“回访”。他热情地向采油工人征求意见,得到的回答都是赞扬他们的工程质量的话。周占鳌想,采油工人没有意见,并不等于我们的工程质量没有问题。他迎着凛冽的北风,一口井一口井地认真查看。突然,发现有位采油工人身上沾了一些油污。这是什么原因呢?他一边想,一边蹲在井口旁边仔细观察采油工人的工作情况,结果,发现工人在换油嘴时,不但操作很不方便,而且油嘴还有喷溅现象,工人身上的油污就是这样喷溅上的。周占鳌回队后立即向党支部作了汇报,并且组成“三结合”技术攻关小组,连夜试验,终于成功地改装了油嘴套,解决了石油喷溅问题,改善了采油工人的劳动和卫生条件。
坚持为提高质量练技术
技术水平的高低是决定工程质量好次的一个重要因素。多年来,十一中队党支部一方面教育工人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同时教育工人要掌握熟练的操作技术。在政治统帅下,鼓励老工人教技术,提倡青年工人学技术,经常开展技术练兵活动。
电焊工孟文举的焊接技术开始不熟练。党支部就派老工人陈延年去带这个徒弟。为了带技术,首先带思想。陈延年常常对孟文举讲述旧社会工人当牛做马的苦,讲述新社会工人当家做主的甜。教育他,为了使工人不再回到旧社会,就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就要学会建设社会主义的本领。孟文举在师傅的教育下,树立了明确的为革命而学,为革命而练的思想,跟着师傅勤学苦练起来。提高焊接技术的重要条件,是提高掌握焊把的腕力和双腿下蹲的耐力。平时,他学着陈师傅的样子,吃饭、开会都蹲在地上,以便练腿力;干活时,他专拣重焊把拿,以便练腕力;有时夜深了,他还用焊把夹着毛笔在灯下练平焊、立焊、仰焊等动作。他日复一日地坚持苦练,一直练到蹲几个小时站起来以后,头不晕,眼不花,手不抖,腿不麻。经过这样的艰苦努力,孟文举在老师傅的热情帮助下,终于熟练地掌握了一套经得起考验的焊接技术。
孟文举用同样的办法帮助青年工人王保权坚定政治方向,苦练技术本领。王保权焊过的焊口,一度气孔比较多,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怎么办?孟文举帮助他对症下药,勤学苦练。风天,风吹身子晃,焊把不断摇,容易出现气孔,他就专拣风天,迎着风头焊;雨天,材料潮湿,焊条吸收水分,也容易出现气孔,他又专拣雨天,顶着雨水焊。通过这样刻苦的锻炼,不断总结经验,王保权的焊接技术逐步提高了,焊口的气孔也逐步消灭了。今年的头四个月里,他焊了近千道焊口,口口质量达到高标准。
在十一中队,不管是老工人,还是经过老工人培训的新工人,不管是吊装工、管工,还是油漆工、瓦工,他们都有一套保证工程高质量的技术本领,他们建设的工程都能做到一次成功,质量都能达到优等标准。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第4版()
专栏:一事一议

两种纱线的是非
金州纺织厂三纺车间纬纱组,把落纱接头由“预备纱”改为“生头纱”。这样,工效大大提高了。可是,它的下道工序三织布车间的棉布质量却显著下降了。这同落纱接头的改革有没有关系?有的认为有关,有的认为无关。纬纱组组长曲桂花手托次布仔细地观察着,严肃地思索着。
她没有轻易下结论,带领大家走访了织布车间和整理车间,同织布工、修理工一起分析棉布质量降低同落纱接头改革的关系。这才发现“生头纱”跟“预备纱”不同,长了容易出现“多纬”疵点,短了又会造成“错纹”疵点。织布工人修整一个“错纹”疵点,要停车四十分钟。修布工人因为一匹布上出现“多纬”疵点,有时不得不判整匹布降等。活生生的事实使大家受到了一次生动的教育。原来认为“生头纱”接头和棉布质量降低无关的同志深有感触地说:“过去,我们只看到用生头纱接头每次省四秒钟的局部,却没看到给下道工序浪费四十分钟的全局;只看到用生头纱接头可以提高本工序的产量,却没看到会影响整个产品的质量。看来是两种纱线,却连着两条路线,以为是多快好省,实际上是少慢差费。”
从此,纬纱组的工人重新背上了预备纱袋,自觉恢复了用“预备纱”接头的操作规程,使三织布车间产品上的疵点大大减少,一级品率迅速提高。


第4版()
专栏:

生产技术的改革要审慎
公冶平
金州纺织厂三纺车间纬纱组,一度把落纱接头由“预备纱”改为“生头纱”,以后又由“生头纱”改为“预备纱”。发现改错了,立即改回来,这种负责精神是好的。这种反复,说明了当前企业斗、批、改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这就是对一切设计图纸、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的改革,一定要采取十分审慎的态度,决不可操切从事。好的设计、工艺和操作规程,是企业广大职工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客观规律的反映。违背了客观规律,是要受到惩罚的。
对于象设计、工艺、操作规程这类科学的问题,一定要有科学的态度。这里最重要的是全局观念。在进行改革的时候,不光想到自己工序省事,还要想到不使下道工序费事;不单要求多快,更要注意好省;不能只图制造的方便,还要照顾使用的需要。可是,有的企业有的人,由于片面追求所谓改革,有时候随便改动图纸,随便砍掉工序,甚至在设计上明明不该改动的产品,偏要改上一点,结果,不是改好了,而是改坏了,不是改“进”了,而是改“退”了。这都是刘少奇一类骗子散布的“怀疑一切”的流毒的反映。
事物总是不断发展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产品品种的增加和产品质量的提高,设计图纸、生产工艺、操作规程等等也是要发展变化的。故步自封,不敢改革是不对的;脱离实际,盲目改革,也是不对的。只有既防止右的保守的倾向,也反对“左”的不切实际的倾向,才能保证企业在生产技术方面的各种改革的确是改“进”,而不是改“退”。


第4版()
专栏:来信

抓质量要注意节约
当前,在抓产品质量的同时,如何注意节约原料材料,这是必须引起大家重视的问题。
我们过去在检修机车中,有些人片面强调检修质量,忽视了节约用料,把一些经过加工处理仍然可以使用的零部件扔掉了。结果虽然保证了质量,却增加了费用。
事实证明,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还是可以节约的。比如,蒸汽机车上的注水器,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就要检修。过去,往往是扔旧的,换新的。经过增产节约的教育,大家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把废旧注水器修复整新,继续使用,既保证了质量,又节约了部件,检修费用也逐年下降,今年上半年又降低百分之十三。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提高产品质量,同节约原料材料是完全可以统一起来的。贵州绥阳林业局森林铁路管理处机务段工人 桑学文


第4版()
专栏:

增产节约新事
一项新业务的诞生
为了保证出厂产品的质量,南通醋酸化工厂规定,产品包装前检验一次,包装后还要检验一次。
一天,检验员检验给淮阴制药厂包装好的醋酸时,发现含量比指标下降了百分之零点一,本来是合格的产品,变成了不合格的产品。显然是由于包装容器不干净造成的。
检验人员根据不合格产品一律不准出厂的制度,建议另装一批。淮阴制药厂派来的人员一再表示:这个责任不在你们,反正只差一点点,用不着换了,就把这个给我们吧!
检验人员却认为,没有检查用户的包装容器,说明自己对用户没有完全尽到责任。他们坚持自己的建议,经领导批准,洗涤了包装容器,另装了一批醋酸。从此以后,厂里增加了一项代用户洗涤包装容器的业务。凡是外来容器,先经检验人员检查,如不符合包装要求,本厂代为洗净烘干,再行包装。这样,既方便了用户,又把住了出厂产品的质量关。 本报通讯员


第4版()
专栏:

怎样对待“合格证”
一天,自贡市东新厂二车间混合组在清理设备时,副组长甘维君发现振动机的筛子边上有两个小洞。他马上对青年工人小游说:刚才混合的这锅料要重新过筛。小游惊奇地问:合格证都领了,为什么还要重筛?甘维君说:你看,筛子边上有两个小洞,杂质很可能已经漏进料粉里,这会影响产品质量,不重筛怎么行呢?小游觉得有道理,正准备动手重筛,另一个青年工人小严却坚持说:反正检验是合格的,又给我们发了合格证,何必再筛呢?甘维君耐心地解释说:筛子坏在边上,杂质也只能漏在锅边上,而我们取出的检验料粉却在锅中间,即使检验合格,也不能证明整个料粉合格。我们要对质量、对人民负责,不能只对合格证负责呀!小游、小严思想通了,高高兴兴地同甘师傅一起,把筛过的料又重新筛了一遍。果然从这锅领取了“合格证”的料粉中,筛出了不少杂质。 本报通讯员


第4版()
专栏:

永春化肥厂用本地无烟煤粉制成碳化煤球生产合成氨,是化肥原料生产的一项大改革。图为技术员同工人一起在化验室继续进行研究。
 新华社稿


第4版()
专栏:编后

提倡认真的作风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大庆“三老”、“四严”的革命作风,也就是党的最讲认真的作风。油建十一中队所提倡和坚持的正是这种作风。
大庆“三老”、“四严”的革命作风,是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艰苦卓绝的开发油田的实践中,在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作风的斗争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强烈的战斗性,它是大庆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一个保证。不认识“三老”、“四严”这种作风的革命意义,把它看成仅仅同生产有关的事,这是把革命和生产对立起来的流毒的反映。
油建十一中队对待工程质量的这种认真的作风,充分反映了他们对待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有了这种认真的作风,才能促进队伍的革命化;有了这种认真的作风,才能保证工程的高质量。
因此,学习大庆经验,建设一支革命化的队伍,就一定要学习它的“三老”、“四严”的革命作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