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8月17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长征路上铺彩虹
——彩色纪录影片《战斗在万水千山》观后
石直
长征路上铺彩虹,万水千山摆战场。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彩色纪录片《战斗在万水千山》,热情地歌颂了铁道兵战士战天斗地、气壮山河的革命精神。在深入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中,观看这部影片,能帮助我们激发艰苦奋斗、继续革命的精神,发扬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提高两条路线斗争觉悟。
这部影片反映了铁道兵战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气概。数不清的高山大川,复杂的地质情况,给修建铁路带来了重重困难。但是,铁道兵战士迎着艰险上,以苦为荣,以苦为乐。陡崖绝壁上,战士们腰系绳索高悬在半空,挥舞铁锤打炮眼。有的地方机械材料一时运不上来,战士们不等待,点起火把灯笼开山洞,用肩挑,用车推,把土运走。把沉重的机器设备运过陡峭的高山,运输机械使不上劲,战士们就用一根根粗绳作保险带,喊着粗犷豪放的号子,抬起机器一步步朝前迈。深沟挡住了,战士们就跳下去,用肩扛着木板搭起一座人桥,硬是把机器运到了目的地。
困难越大,铁道兵战士斗志越旺盛。在开凿隧道的坑道里,时常出现暗河、流沙、断层、溶洞。溶洞和暗河相通,形成了汹涌的地下水,坑道成了水帘洞。这时,影片上出现了战士打风枪的镜头:神态坚毅的战士半跪在水中的石头上,冰凉的地下水浇在他的身上,他两只强劲有力的大手紧握风枪,画外传来解说员的声音:“革命战士志气大,没有什么困难在话下,为了实现毛主席的伟大战斗号令,就是铁山也要把你熔化。”这样感人的镜头一个接一个,充分体现了铁道兵战士越是艰苦越向前的革命精神。
“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战斗在万水千山》深刻地说明,铁道兵战士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来源于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继续革命的觉悟。在军民忆苦会上,贫农老大妈手举铁锁链,悲愤地控诉吃人的旧社会。听着大妈的血泪控诉,战士们联想到台湾同胞和世界上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还没有解放。他们把每一件具体工作都和共产主义大目标联系起来,把打一个炮眼,运一车土,都看作是支援世界革命。
工地上,战士们狠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高呼:“打倒爬行主义!打倒洋奴哲学!”他们打破“技术神秘论”的束缚,打破“一年学,二年看,三年才能干”的旧框框,勇于实践,边干边学,几个星期就掌握了拴焊梁的新技术,飞上高空作业。他们用实践证明:有了正确路线的指引,就能克服困难,创造奇迹。
这部影片充分调动电影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更好地突出了铁道兵战士的革命气概和宽阔胸怀。表现架桥的场面时,镜头用侧仰角拉开画面:高大的桥墩巍然屹立,直插高空,显得十分险峻。紧接着,镜头摇成近景,铁道兵战士一个接一个向上攀登,精神抖擞,生龙活虎。这时,镜头又很快拉成桥墩全景,正在敏捷上攀的战士在蓝天白云的陪衬下,宛如凌空展翅的雄鹰。这些画面使铁道兵战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得到更完美的表现。
以景喻情,情景交融,是这部影片拍摄艺术的一个特点。影片末尾,银幕上现出一束壮丽的画卷:苍山如海,白云如涛。列车越过桥梁,穿过地下长廊,飞驰在新修的钢铁大道上。铁道兵战士高举红旗,告别修通的铁路,唱着战歌奔向新战场:“时代的列车飞驰向前,革命战士南北转战,沿着毛主席革命路线向前进,万水千山只等闲……”歌声余音未绝,镜头拉成大全景,一幅江山如此多娇的画面尽收眼底,鲜明地衬托了铁道兵战士四海为家,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境界和艰苦奋斗、继续革命的精神。看到这里,回味无穷:铁道兵战士脚下有一条万里征途,我们每一个革命者的脚下也有一条万里征途。(附图片)
开凿隧道,经常遇上暗河和溶洞,冰凉的地下水上浇下淌,铁道兵战士紧握风枪,顽强战斗。


第4版()
专栏:

人民群众是奇迹的创造者
秦彦棠
在人迹罕至、飞鸟不到的陡壁悬崖中修铁路,在南海之滨把万顷汪洋改造为良田,这在过去,只能是幻想。但是,今天,铁道兵战斗在万水千山,解放军某部战斗在牛田洋,他们一不靠神仙皇帝,二不靠什么“个人天赋”、什么“超天才”,而是依靠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依靠人民群众,万众一心,战天斗地,终于征服和支配了自然,把幻想变成现实。
我们从影片《战斗在万水千山》和长篇小说《牛田洋》里,清楚地看到,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体现在截急流、凿顽石、打隧道、架桥梁、垫河基、筑大堤的每一次战斗里,贯彻在参加战斗的每一个解放军战士和支援他们的工人、贫下中农、民兵的思想行动中,指引他们同天斗,同地斗,同阶级敌人斗,同错误路线斗,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有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有了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出现崇山峻岭中的铁路线和牛田洋的万顷良田,才能创造无数人间奇迹。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战斗在万水千山》和《牛田洋》,再一次粉碎了刘少奇一类骗子鼓吹的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天才论”、“唯武器论”等种种谬论和诡辩。


第4版()
专栏:

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
齐诗 铁甲
乌蒙山气势磅礴,金沙江汹涌澎湃,大渡河波浪滔天。彩色纪录影片《战斗在万水千山》,一开始就使我们联想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光辉诗篇,追忆起当年工农红军长征的峥嵘岁月。
当年,红军斩关夺隘、抢险飞渡,杀退了千万追兵阻敌,翻越了高耸入云的雪山,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原,历尽千辛万苦,长驱两万余里。这种艰苦奋斗精神,充分显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无比生命力,表现了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无坚不摧的战斗力量。至今乌蒙山脉仍镶嵌着红军长征的足迹,大渡河谷回响着红军当年激战的枪声,金沙江水歌唱着红军长征胜利的丰功伟绩。
今天,英雄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指战员、铁路工人和各族人民继承和发扬红军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当年长征路上修起钢铁大道。河谷起爆,气浪翻滚;锤钎飞舞,汗流如洗;战士们头顶青天,脚踏荒山,劈山斩水,斗志昂扬。真是:“长征路上修铁路,万水千山摆战场”。
井冈山的火把,延安窑洞的灯光,艰苦奋斗作风一代传一代。三十多年前送红军抢渡金沙江的老船工的追忆,当年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的话,句句铭刻在革命战士的心间。他们决心“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万里长征进行到底。他们讲得好:“比起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这点困难算得了什么!我们是万里长征的接班人,接班就要接过红军英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那些一锤一镐、一铲一锹与岩石和激流搏斗的同志们,不论是抱着风枪向顽石开战的年青战士,还是同大家运石除渣、鬓发如霜的革命前辈,正是以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平凡的劳动,描绘出社会主义祖国光辉灿烂的前景。
“踏遍青山,志在四方,我为人民修铁路,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把家安。”这是铁道兵战士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们在万山丛中安家,石头缝里种菜。请看,球场上欢声雷动,菜园里瓜果累累,小河旁洗衣战士撩水戏鸭,多么丰富多彩的战斗生活!这些镜头充分显示了战士们在艰苦奋斗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使我们联想到长征途中的生活情景。当年红军在长征路上遇到说不尽的艰难险阻,但是跟随毛主席长征的指战员,以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说:“埋我的雪山地球上还没有,过不去的草原也还没有长出来哩!”老一辈的革命精神今天已在后一代身上得到生动的体现,战士们终年生活在崇山峻岭中间,困难和他们搭伙,艰苦跟他们作伴,他们的意志坚如磐石,他们的热情赛似火焰。“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毛主席的伟大教导,也就是他们对艰苦与快乐、斗争与幸福的最好回答。


第4版()
专栏:

看沧海怎样变成良田
——读长篇小说《牛田洋》
北京部队空军某部 史杭 卫京宇
长篇小说《牛田洋》(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描写了解放军某部指战员忠实执行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在南海前哨拦海造田的故事。
解放军某部开到牛田洋后,看到的是汹涌澎湃的牛田洋水和深不可测的烂泥,听到的是“海底最恶鲨鱼王,滩头最恶牛田洋,烂泥好比无底洞,神仙下凡也难降”的歌谣。作品通过当地老贫农牛阿进的口,讲述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和国民党反动派为剥削劳动人民,妄图围垦牛田洋所遭到的失败,为解放军指战员和人民群众的光辉业绩起了烘云托月的作用。作品通过对拦海造田所面临的一场场艰难困苦、惊心动魄场景的描写,生动地说明了在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革命战士面前,“没有什么突不破的防线,攻不垮的碉堡!”在牛田洋的海滩上,战士们时而冒着滂沱大雨,头发当伞,烂泥当凳,贝壳刺破了脚,海水泡脱了皮;时而顶着毒热的骄阳,顶着腥臊的海风,喉干舌燥,手酸腿软。但是,艰苦又算得什么!他们深深懂得:“每一个细小的劳动都与整个革命的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不管在什么样的艰苦环境下,他们都焕发着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海滩海滩,风雨联欢;烂泥贝壳,把我锻炼;腥风咸雨,虽苦犹甜”。他们为了开辟新的运沙航线,敢驾轻舟闯进礁石林立、漩涡翻滚的“虎口”,摸清了水流、礁石,拔掉“虎牙”,战胜“虎口关”。在大堤合龙的战斗中,他们象一根根木橛楔入了急流,筑起了一道道人墙!在这样生动感人的战斗场面中,一个个勇敢不怕死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有了这样的革命精神,就敢走前人未曾走过的道路,敢攀前人不敢攀的高峰。
小说《牛田洋》在热情歌颂群众战天斗地的革命精神的同时,还用生动的事实,揭示了一切真知都来源于人民群众的三大革命运动实践的光辉思想。师政委赵志海,从到牛田洋的第一天起,就坚持在拦海造田的第一线,亲自参加变革现实的斗争。他不断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走遍牛田洋的每个角落,访问了几个公社的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沿海人民筑坝修堤、抗击海潮的经验,以及牛田洋周围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等,从群众中吸取了智慧和力量,获得大量第一手材料。因此,他在拦海造田的伟大战斗中,能够实行正确的领导,带领广大群众克服了一个个困难,战胜了一道道难关。赵志海就是通过这一系列的革命实践,深切地体会到,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是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最锐利的思想武器。只要按毛泽东思想办事,就无往而不胜。专署副专员谢文和虽然和赵志海一样参加了拦海造田的实践,但由于他只相信专家和现代化机械设备,不相信群众,听不进群众的正确意见,看不到群众的首创精神,所以他就不能实行正确的领导。他出了很多主意,但都是一些脱离实际的歪点子。在一系列的挫折面前,他逐渐改正了自己的错误思想,虚心诚恳地拜群众为师,因而也就变得比较聪明起来。作者通过这两个不同的代表人物的塑造,雄辩地揭示了人民群众有着无穷无尽的伟大创造力;说明了:一个正确的领导,他的思想、意见、办法,只能从群众中来,从实践中来。
人民群众是进行三大革命运动的主体。英雄人物不能离开群众。《牛田洋》的作者较好地处理了英雄和群众的辩证关系。在作品中,除了塑造象赵志海这样的主要英雄人物以外,还塑造了象指导员陈大忠、连长王国栋、贫农社员牛阿进等英雄群像。在垫河基遇到困难时,指导员陈大忠举灯探海。在残缺下陷的试验堤上,通讯员陈强柱点破了烂泥滩上筑堤的秘密。在大堤合龙时,贫农社员牛阿进献出合龙图,提出一些好方案,等等。正是这些闪耀着毛泽东思想光芒的革命群众,推动着历史的前进,改变了社会主义祖国的面貌。人们透过牛田洋这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能不深切感到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什么人间奇迹都是可以创造出来的。
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牛田洋之能够被征服、被改造,是贯彻执行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必然结果。小说在反映拦海造田的过程中,两个阶级、两条路线、两种思想的斗争象一根红线贯穿于作品的始终。一提出制定拦海造田计划时,有人就主张靠“高级专家”、“现代化机械设备”、“大量投资”。在垫河基遇到困难时,阶级敌人大泼冷水,散布悲观情绪。试验堤下沉后,敌人又幸灾乐祸,鼓吹精神代替物质,不讲科学态度,煽动群众蛮干。大堤要合龙了,阶级敌人更是狗急跳墙,勾结台湾小股登陆匪特进行破坏。拦海造田成功以后,阶级敌人变换了手法,隐蔽退却,妄图伺机反扑……。作者把赵志海等英雄人物放在这一系列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之中,让他们在矛盾、冲突中逐渐成长。作品一面描写赵志海带领广大革命群众向大自然进行斗争,一面和革命队伍内部的错误思想斗争,与混进革命队伍内部打着红旗反红旗的阶级敌人斗争。美蒋潜伏特务陶才胡说什么“鲨鱼有权有势,什么鱼也不敢惹它。咱们也是这样,也得夺权”。赵志海听了这些抽掉阶级内容、大谈政权问题的谬论,立即严肃地批驳道:“政权是有阶级性的。有无产阶级政权,也有资产阶级政权。”“资产阶级专政是我们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受苦受难的根源。就拿鲨鱼来说,它的权势,渔民是不会喜欢的”。这段对话,既刻画了陶才阴暗的阶级心理和两面派手法,更突出地表现了赵志海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高度的政治原则,敏锐的政治嗅觉。随着拦海造田中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的层层深入,师政委赵志海、地委书记徐自强带领群众对陶才进行深入的阶级分析,彻底剥掉了陶才的种种伪装,挖出了这个钻到革命队伍内部、披着共产党员的外衣、打着“红旗”反红旗的反革命分子。在这场改造自然的斗争中,军民团结一致,粉碎了敌人的一切阴谋诡计,保障了拦海造田的顺利进行,培养了一代新人,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在南海之滨筑起一道摧不垮、打不烂的钢铁长城!
小说《牛田洋》的创作,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的地方道理讲得多,比如:对“机械化问题”、“精神代替物质问题”、“天才论”的问题,议论太多,如果把这些道理化为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就会更感人一些。对基本群众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觉悟的描写,有的章节也不够成功,比如打石队坏分子杜亚民公开勾结地富分子,制造一系列破坏活动,二百多名打石工人,既没有察觉,更没有斗争。对中级干部谢文和的描写也有不妥之处,当地委书记徐自强已经把潜伏特务陶才的老底向他作了交代以后,谢文和仍然一次次受骗,这样,就把一个本质比较好的党的干部描写得一点阶级斗争观念也没有了,这是不够真实的,也缺乏普遍意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