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8月1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经验和实践
中共河北省沧州市大赵庄南队党支部
我们大队位于黑龙港流域,土地低洼,盐碱严重。解放前,遇上好年景,一亩地也打不下百斤粮。一九六四年以来,在毛主席提出的“农业学大寨”伟大号召鼓舞下,我们修台田治盐碱,推广优良品种,实行科学种田,粮食产量连续七年跨“长江”,去年创造了亩产一千一百斤的纪录。
科学种田的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在认识和掌握庄稼高产规律的道路上,充满着两条认识路线的斗争。一
正确认识和对待前人的经验,是我们在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也是实行科学种田夺高产的重要一环。
我们这里,无霜期只有一百八十天左右,过去春作物都在清明节以后下种,产量低而不稳。能不能充分利用无霜期,多种多收,提高产量呢?去年一开春,大队党支部和革委会,通过学习毛主席著作,分析我们这里的具体条件,打算比老习惯提前二十天播种春玉米,进行间作套种试验。问题一提出,有人就说:“南队出圣人了,把二十四节都变了。这么早种玉米,几十辈子没听说过,简直是添年!”在这些人看来,前人的经验是一点儿动不得的,我们只能跟着前人的脚印走。这是一种保守思想。我们和群众一起学习毛主席的《实践论》。大家说:前人的经验,是有好多有益的东西,但不能代替咱们的实践。新办法行不行,可以试验。这样,我们提前种上了玉米。但是,下种后半个月还没出苗。扒开土一看,种子都发了芽,就是没顶出来。为什么呢?大家一分析,原来播种时间虽然变了,但种法还是照搬了“春天耩地,下种如下窖”的老经验,耩了两寸多深。耩得太深了,土层过厚,阳光晒不透,地温低,种子发芽慢,幼芽弱,所以出不来。我们又分析“春天耩地,下种如下窖”这个老经验,感到过去种地,人是围着大自然转。每年清明节前是泛碱期,土壤中的盐碱大量上升,播种早了,就会把种子放到盐水里,等不到发芽就腌烂了。这里十有九年闹春旱,过去灌溉能力差,土壤墒情不好,种浅了,种子够不着湿土,要干芽。因此,只能晚耩深种。前人这个经验,有一定道理。但是,前人的经验是在过去的条件下总结出来的。现在我们大队的生产条件大大改善了。每年冬春都普遍进行灌溉,土壤泛碱和春旱问题基本解决了。条件变化了,如果还墨守前人的老经验,把它看成一成不变的真理,不敢在今天的实践中重新认识它、发展它,那势必犯经验主义的错误,在实践中碰钉子。
毛主席说:“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原因找到后,我们发动群众,把原来深耩的春玉米,在垄里普遍起去一寸厚的土,由深变浅,春玉米很快长出来了。
为了进一步检验我们的认识是否正确,今年在“惊蛰”中期,我们又用浅种的方法进行了春玉米播种试验。无碱的地比较暄,湿度合适,出了全苗;有碱的地比较板结,湿度大,经过破土晾墒,实行沟播,也出了全苗。这样一改,麦收过后一个多月就可以收获春玉米,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增加产量。实践证明,前人对春作物晚耩深种的老经验必须改变,否则就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就会阻碍生产的发展。二
在科学种田的实践中,我们经常遇到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还是用机械唯物论的观点对待别人的经验。
石家庄的“五四”麦亩产六、七百斤。一九六九年,我们从石家庄取来种子,还学了一整套种植和管理经验。一些人高兴地说:“只要照人家的经验干,高产是手拿把攥了。”我们原封不动地按照石家庄的经验种植,结果麦苗死了不少,亩产才三百五十斤。同是一个品种,用同样的种法和管法,为什么我们的产量比人家低得多呢?“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是由各方面的因素决定的。”我们遵照毛主席的教导进行分析。原来我们这里比石家庄节气晚,土质差,肥料少。因此,麦苗比较弱,分蘖少,不易倒伏。“清明”期间正是泛碱期,需要浇水压碱。我们却照搬了人家晚浇水以便蹲苗防倒伏的经验,没有浇水。土壤大量泛碱,造成减产。通过分析,我们认识到:外地的优良品种和种植经验,都是别人在当地的具体条件下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如果不看客观条件的差别,盲目照搬别人的经验,必达不到增产的目的。
跌了一跤,长了一智。一九七○年,我们种“五四”麦时,把石家庄的经验和自己的实践结合起来,防止了死苗。同时根据不同天气、不同风向、不同土壤、地力以及麦苗的不同长势,适时适量浇水,结果也防止了倒伏,亩产达到五百四十斤。通过这一年的实践,我们进一步获得了看天、看地、看麦苗长势浇水的新经验。今年的“五四”麦亩产又提高到六百多斤。
由于各地的实际情况和生产条件不相同或不完全相同,外地的先进经验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因此,别人的经验不能代替自己的实践。我们反对那种对别人的经验听了不信,看了不服,故步自封、骄傲自满的情绪。然而,要把别人的经验真正变成自己的经验,必须因地制宜,通过自己的实践,认识和掌握在当地种田的规律,不能生吞活剥,盲目照搬。
三经过实践,取得某种经验之后,是在认识真理的道路上继续前进,不断创造新经验,还是自喜于一得之功、一孔之见,不求发展?这是我们在科学种田中遇到的又一个问题。
一九六五年,我们通过试验改变了过去一年一种一收的旧耕作制度,获得了一年二种二收的新经验,粮食产量一跃跨过了“长江”。我们的头脑中逐渐产生了一种墨守成规的思想,认为这个经验就差不多了。因此,生产逐年虽有增长,但增产幅度不大。去年经过反骄破满,大家认为,要改革旧耕作制度,实现多种多收,必须以继续革命的精神,进行新的实践,发展已有的经验。通过分析我们大队各方面的条件,决定在一百一十亩盐碱地上,搞间作套种、一年四种四收的试验。这时有人就说:“在咱这地方,由一种一收,变成二种二收,夺得了高产,就满不含糊了,再搞四种四收是瞎胡闹。”还有的说:“四样庄稼在一块争嘴吃,都吃不饱,长不好,搞不成四种四收,会落得四种四丢。”针对这些思想问题,我们组织群众再次学习毛主席关于“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的教导,批判了停滞地对待自己经验的形而上学思想。通过学习讨论,大家逐步认识到:经过一两次实践所获得的某种认识,只是对客观事物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认识,对整个事物来说是不完全的,是相对的。过去的经验固然是重要的,但如果把自己过去的经验看成是十全十美的,绝对不变的,不再实践,不再发展自己的认识,那是形而上学思想。事物在不断发展,客观条件也在不断变化。近年来,我们添了机井,生猪饲养量成倍增长,正综合治理盐碱地,农业机械化程度有所提高,农业劳动力也安排得开了。我们的思想要适应这些变化。如果还抱着老一套不放,就会犯经验主义的错误,阻碍生产的发展。大家分析了间作套种,实现四种四收中各种庄稼争水、争肥、争阳光、争空气等方面的矛盾,决定根据庄稼有根深、根浅,喜阴、喜阳,喜肥、喜水,生长期长、生长期短这些不同的情况,进行比较合理的安排和田间管理。这样,一百一十亩地,在不同季节间作套种大麦、玉米、高粱、豆子四样庄稼,平均亩产达到了一千二百多斤,比往年增产一倍多。新的实践打破了旧的认识,发展了原来的经验。
几年来,许多事实教育我们:经验主义对于正确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妨碍极大,不能小看它。只有认真读马、列的书和毛主席的书,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使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在实践中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方面,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才能使自己从狭隘的经验中解放出来,自觉地执行和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在改造世界的伟大斗争中做出贡献。


第2版()
专栏:

在实践中学习设计
广东茂名石油公司 延焦
一九七○年底,我们小组担负延迟焦化装置的设计任务。延迟焦化是深度加工原油的一种方法。过去,我们公司粗加工原油后剩下的渣油,只能用作燃料。有了这个装置,就能从渣油中再提取汽油、柴油、蜡油,还可以生产石油焦,用来支援钢铁工业的发展。广大工人早就希望尽快建设焦化装置。我们接受这项设计任务时,心里是很高兴的。
我们小组的成员是从各个不同的岗位上抽调来的。不少同志从未搞过设计,理论知识缺乏,实际经验也少。要搞好设计,只得努力学习,一边学习,一边设计。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必须摆正向书本学习和向实践学习的关系。有的同志说:“我们底子薄,基础差,应该坐下来好好学一学资料和规范,再动手设计。”有的同志则满腔热情,急于动手,忽视学习业务理论。这两种意见都有片面性。只顾钻书本,就会钻到“牛角尖”里出不来;光凭一股热情去干,热情就落不到实处,不能持久。我们碰到过这样一件事:焦化装置的紧急放空池是装置的安全设施,是这套装置紧急停工放油时,用来存油的,它的外形象一个游泳池。我们第一次设计时,认为这个东西简简单单,技术性低,按照油浮于水的一般道理,想当然地把化油用的蒸汽管,布置在放空池的水面上,以为这是合情合理的。工人同志及时指出这项设计脱离实际。他们说:“焦化原料油比重大,紧急放空放出来的油,就象沥青那样稠,这种油在水里是沉底的。”我们听取了工人的意见,修改设计,避免了浪费。这一件小事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它一方面说明了我们对设计的资料和规范学习不够,连原料油的性能都没有弄清楚,另一方面深刻地告诉了我们,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的重要性。天天实践着的工人群众,他们正确地区分了水和油关系中的一般性和特殊性,解释了“世界上诸种事物所以有千差万别的内在的原因”,他们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毛主席说:“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毛主席一再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革命学风。业务技术书籍是前人总结生产斗争经验写成的理论,我们学习这种知识是完全必要的。但是,这些书本知识,是人家证明了的,而在我们则没有证明过,因此,学习书本知识,决不能代替向群众学习,也不能代替我们自己的实践。“最重要的,是善于将这些知识应用到生活和实际中去”,使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否则,生吞活剥,机械地照抄照搬,就会滑到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道路上去,那些资料和规范就会变成束缚我们手脚的条条框框。
通过总结教训,我们把向书本学习和向实践学习结合起来。大家带着资料、图纸,背上模型,到生产第一线,边实践边学习,学以致用。整个设计中,我们召开了几百人次“三结合”调查会,并到别的单位参加焦化装置开汽。这样,我们的学习就有了较好的效果,占有了大量的第一性资料,设计工作也顺利得多了。在焦化装置的定型设计中,设有柴油和蜡油汽提塔。这个塔内的浮阀是合金钢的,制造和备料一时还有困难。能不能改进设计,使流程简化?经过分析,我们发现这种保证产品质量的设置,只是在柴油、蜡油不合格时才启用。实践证明,这个塔经常闲置。摸到了这个“底”,我们大胆改进设计,砍掉柴油、蜡油汽提塔,同样可以确保产品质量。仅此一项改革,就为国家节约了十一吨半钢材。这使我们体会到:把学习设计业务理论和通过实地调查、学习工人群众的操作实践结合起来,就能使设计工作有所进步。
怎样正确看待以前的定型设计和技术革新成果,是我们遇到的第二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把定型设计看成是保守的框框,一切否定,显然是错误的;而一切肯定,把过去的革新成果看成是到顶了,抱着停止的观点,同样是错误的。焦化装置的加热炉的注水管容易腐蚀。追其原因,是烟道气中的二氧化硫同凝附在管壁的水化合为亚硫酸造成的。要解决这个问题,一种办法是:把炉管换成合金钢的。但是,合金钢较缺,一时办不到。另一种办法是:把烟道气进行脱硫。还有些方法虽然很好,却需要增加成套的设备,不符合勤俭节约的原则。我们学习以前的设计资料,看到了一项革新:就是在注水入加热炉前,采用蒸汽加热,使注水管管壁温度升高,不让水汽凝附,以防止腐蚀。这样,只需要增设两个蒸汽加热器就行了,设备简单多了。有的同志认为,这个办法既经济又实用,主张照搬。大多数同志建议在这个基础上,深入实践,进一步改进提高。我们详细分析了这项革新成果,一致认为这种用加热的方法防止腐蚀是好的。同时也提出了“能否利用装置本身热量加热”的新课题。大家反复调查研究,向工人请教,学习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终于找到了比较理想的办法,达到加热的目的。既不需要增加任何设备,又解决了水管防腐问题,而且流程简化,操作方便。这件事使我们看到学习和创新的辩证关系:不学习过去的革新成果,就谈不上创新;停止在过去革新成果的台阶上,就不能提高,甚至因循守旧,无所作为。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们反复学习毛主席《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实践论》等光辉著作,指导设计工作,不断总结设计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批判唯心论的先验论和形而上学,及时改正设计上的错误,提高了学习的效果,工作渐渐主动了,设计也逐步符合实际,较好地完成了任务,为多快好省地建成焦化装置创造了有利条件。一九七一年,这个装置以六个月的时间建成,节约投资百分之二十,其中清仓挖潜、节约钢材占百分之十四,自制和修旧利废的设备达百分之四十七。实现了当年施工,当年投产。经过半年生产实践的检验,操作正常,产品完全合格。现在,这套装置处理能力已经超过设计处理能力的百分之三十。


第2版()
专栏:

防止主观片面
在一次夜间战备训练中,电话班接到命令,要在十二分钟内和“占领阵地”沟通联络。当时,全班同志带着高度的敌情观念,个个都象小老虎一样,迅速展开作业,唯有新战士周传良行动慢,配合不紧。班长宋成贤心里一急,当场便把他批评了一顿。
训练结束后,全班同志一边擦武器装备,一边议论着夜里的“战斗”情景,唯有小周不吱声。班长心里很纳闷:往常,小周又说又笑,为啥今天的情绪不高?是不是自己批评错了?他决定找小周谈谈。
早饭后,班长找到小周,问:“昨天晚上是不是我批评错了?”“没有。”“那为什么……”班长正要再问下去,小周却抢先开了口,一个劲作检查。这下子,班长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他想,既然批评得对,那就是你的确有问题了。他刚想把话说下去,继续同小周谈心,上课号响了,只好把到嗓子头的话咽了回去。
问题没解决,班长老是有份心事。他逐个地找班里的同志进行了解,又多次地同小周交谈,终于了解到:那天夜间训练,小周突然肚子痛,但他想到训练场就是战场,训练就是战斗,共产党员应该做到冲锋在前,轻伤不下火线,因此瞒着同志们上了阵地,一直坚持到最后。
弄清了情况,班长心里很不安。他想,小周应该受到表扬,自己为什么错误地批评了他呢?他又一次学习毛主席的伟大教导:“只有那些主观地、片面地和表面地看问题的人,跑到一个地方,不问环境的情况,不看事情的全体(事情的历史和全部现状),也不触到事情的本质(事情的性质及此一事情和其他事情的内部联系),就自以为是地发号施令起来,这样的人是没有不跌交子的。”他越学心里越亮堂,认识到:所以错误地批评小周,就在于思想上的表面性、片面性,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他立即找到小周作了检查,虚心听取批评,并在全班表扬了小周的革命精神。
班长主动作了检查后,心里一直平静不下来。他想:为什么会犯主观片面性的错误呢?他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运用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进一步作了分析。认识到,几年来,电话班在党支部领导和全班战士努力下,工作有所进步。在成绩面前,自己产生了骄傲自满情绪,工作和学习也就不象过去那样刻苦了。过去,经常找同志们谈心,调查研究。现在,调查研究少了,和同志的关系没有以前密切了。结果,“了解”变成了“不了解”,工作做不到点子上。经过反复分析,班长找到了自己犯主观片面性毛病的原因。在班务会上,班长继续狠斗了自己的骄傲自满情绪,全班同志也受了一次深刻教育。
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