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8月11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毛主席语录
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辽西战役的时候,正是秋天,老百姓家里很多苹果,我们战士一个都不去拿。我看了那个消息很感动。在这个问题上,战士们自觉地认为: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苹果。我们的纪律就建筑在这个自觉性上边。这是我们党的领导和教育的结果。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就是由这里头出来的。


第1版()
专栏:

昔日战辽西 遵纪爱民传佳话
今日驻辽西 艰苦奋斗续新篇
辽西驻军某部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保持人民军队本色
新华社沈阳一九七二年八月十日电 人民解放军辽西驻军某部,在深入学习中央两报一刊社论《发扬光荣传统》的过程中,派出了一百多个访问小组,访问了锦州、义县、朝阳、兴城等地的许多工矿、农村、机关和学校,以当年辽西战役的战场为课堂,请当地的老支前模范、拥军模范和部队的老干部当老师,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并且认真检查了部队执行群众纪律的情况。
这个部队参加过当年的辽西战役,现在又在辽西一带驻防。部队当年战斗在辽西战场时,战士们路过枝头结满果实的苹果园,一个苹果也不摘;在枣树下休息,一颗枣也不拿。现在部队又常年驻防在辽西地区,不仅严格遵守纪律,而且逢旱让水,遇涝抗洪,主动地帮助群众发展生产。部队昔日战辽西,遵纪爱民传佳话;今日驻辽西,艰苦奋斗续新篇。他们时时想着为人民造福,受到群众的热情赞扬。
中央两报一刊社论《发扬光荣传统》发表的时候,在辽西战役中荣获“义州突破连”称号的某团一连,正在锦西县塔山公社执行任务。他们和当地贫下中农围坐在一起收听广播,许多老贫农情不自禁地向年轻的战士讲起了当年辽西战役中军爱民、民拥军的动人故事。塔山大队第六生产队饲养员、当年的支前模范王云成,领着大家来到塔山阻击战旧地,在我军阻击敌人的饮马河(现在叫胜利河)畔,讲述了解放军认真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动人事迹。王大爷说:“当时,我种了两块花生地,河东一块,河西一块。打仗前我把花生拔出土,垛在地里晒着。战斗打响的时候,解放军在河东,国民党反动派军队在河西。打完仗,河西那块地里的花生,被国民党反动派军队糟蹋得精光;河东地里的花生,还是原样放着没有动。”胜利河畔一堂课,使一连的战士从两种军队的对比中,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毛主席为我军规定的建军宗旨。一连同志重新修订了爱民公约,进一步开展了遵纪爱民活动。
在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中,辽西驻军许多老干部,纷纷下连队用亲身参加辽西战役的战例,给战士们讲述当年我军艰苦奋斗、遵纪爱民的故事,进行传统教育。某部工兵营副营长卢德荣,辽西战役时是这个营的战士。在学习社论的时候,卢德荣又来到当年他所在的连队,用亲身经历给战士们讲我军的光荣传统。当年部队围攻义县时在城外挖交通壕,有的交通壕要通过群众的白菜地,为了不损坏群众的庄稼,他们不顾炮火纷飞,把一棵棵大白菜起出来,放到一边。战斗结束后,他们又填平壕沟,再把大白菜放回原来的菜地里。这个在当年传为美谈的“白菜搬家”的故事,给战士们以深刻的教育。
辽西驻军领导机关为了进一步落实中央两报一刊社论《发扬光荣传统》的精神,最近还发动指战员认真总结经验,表扬了一批模范执行群众纪律的先进典型。今年五、六月份,某部四连驻地旱情严重,而水源只有一口井。四连指战员自觉地开展了“爱民节水”活动,每天两个人合用半盆水洗脸、洗脚,然后再用来拌水泥。旱情更严重的时候,战士们每天到几十里外去拉水用,而把井水让给驻地群众。有些部队在参加修路时,开山放炮,石头崩到了生产队的田里,战士们不顾疲劳,坚持到田里把碎石一块块拣出来。有的地段路基垫高以后,引水有困难,战士们专门给群众埋管引水,或者另打新井。有时不得已占用了一些耕地,战士们就利用休息时间搬走石头,运来泥土,为生产队“造田还地”。部队党委表扬了这些先进单位,号召全体指战员向他们学习,把部队的遵纪爱民活动推向深入发展。


第1版()
专栏:

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到达济南
受到十万群众隆重热烈夹道欢迎
山东省革委会宴请贵宾,杨得志主任和西哈努克亲王先后讲话
新华社济南一九七二年八月十日电 柬埔寨国家元首、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主席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由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徐向前陪同,今天上午乘专车从北京到达济南进行正式访问。济南市十万群众怀着对英雄的柬埔寨人民的深情厚谊,隆重热烈地夹道欢迎柬埔寨贵宾。
柬埔寨国内特使英·萨利陪同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访问。
盛夏的济南,绿荫如盖,景色宜人。全城喜气洋洋,彩旗缤纷,到处洋溢着中柬两国人民团结战斗的热烈气氛。上午九时,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英·萨利特使等柬埔寨贵宾乘专车到达济南。山东省革命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部队司令员杨得志等同志迎上前去,同贵宾们亲切握手,表示热烈欢迎。少年儿童向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英·萨利特使献了鲜花。这时,车站内外一片欢腾,前来欢迎的工人、人民公社社员、解放军指战员、民兵、青年学生和文艺工作者,敲锣打鼓,吹起唢呐,跳起欢乐的舞蹈,热烈欢呼柬埔寨人民抗美救国战争的伟大胜利,热烈祝贺西哈努克亲王最近访问欧非五国圆满成功。
西哈努克亲王由杨得志、徐向前同志陪同,西哈努克亲王的夫人莫尼克公主由济南市革命委员会主任许洪云以及丁亚华同志陪同,分乘两辆敞篷车前往宾馆。在十多华里长的街道两旁,欢迎的群众挥动着中柬两国国旗和色彩缤纷的花束、彩带,纵情歌舞,热烈欢迎柬埔寨贵宾。他们不断高呼:“向英勇战斗的柬埔寨人民致敬!”“中柬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和战斗团结万岁!”“西哈努克亲王万岁!”“毛主席万岁!”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向欢迎群众频频招手致意。
随同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到达济南访问的柬埔寨贵宾有:王国民族团结政府首相府大臣吉春,诺罗敦·凯卡妮娅公主,博夫人,诺罗敦·尤瓦那王子和夫人,诺罗敦·伦赛公主,诺罗敦·西哈莫尼王子,诺罗敦·诺林达拉邦王子,古伦夫人,洪金宽大使和夫人。
前往车站欢迎的还有:济南部队政治委员、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袁升平,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张铚秀、白如冰、苏毅然,以及山东省革命委员会、济南部队、济南市革命委员会的其他负责人傅家选、熊作芳、李勃、方正、穆林、周水朵、秦和珍、张子石、童国贵、唐健如、张敬焘、李继初、周星夫等。
中国驻柬埔寨大使康矛召陪同贵宾到达济南。康矛召大使的夫人杨玲同志先期到达济南,也到车站欢迎。
新华社济南一九七二年八月十日电 山东省革命委员会今天晚上举行宴会,热烈欢迎柬埔寨国家元首、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主席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
柬埔寨国内特使英·萨利,以及随同西哈努克亲王访问的全体柬埔寨贵宾,应邀出席宴会。
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徐向前,山东省革命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部队司令员杨得志,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部队政治委员、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袁升平,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张铚秀、白如冰、苏毅然,济南市革命委员会主任许洪云等,以及中国驻柬埔寨大使康矛召和杨玲同志出席宴会作陪。
杨得志主任在宴会上讲话。他代表山东省军民向柬埔寨贵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崇高的敬意,祝贺英雄的柬埔寨人民在以西哈努克亲王为主席的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的领导下,在抗美救国战争中取得的新的辉煌胜利。杨得志说,中柬两国人民是亲密的战友和兄弟。我们两国人民在反帝的共同斗争中,互相鼓舞,相互支持。我们的心是永远连在一起的。我们山东人民,同全国人民一样,坚决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把支援柬埔寨人民和印度支那各国人民的抗美救国战争,作为自己应尽的国际主义义务。我们决心以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的实际行动,坚决支持柬埔寨人民和印度支那各国人民抗美救国的正义斗争。我们将永远和柬埔寨人民团结在一起,战斗在一起,胜利在一起。
西哈努克亲王在宴会上讲话。他说,山东人民表达的这种兄弟的友情,标志着中柬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和战斗团结。我们两国人民的心是连在一起的。我们深信任何力量都不可能把高棉人民同兄弟的中国人民分开。
西哈努克亲王在讲话中向大家介绍柬埔寨国内杰出的英雄代表英·萨利,并畅谈了柬埔寨人民最近取得的新胜利。他说,柬埔寨人民已经解放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国土,美帝国主义及其金边走狗已经遭到惨重失败,柬埔寨人民越战越强,战场上的主动权掌握在我们手里。我们深信,只要坚持斗争,胜利是一定属于我们的。
宴会自始至终洋溢着中柬两国人民伟大友谊和战斗团结的气氛。
出席宴会作陪的还有山东省革命委员会、济南部队、济南市革命委员会和各有关方面的负责人、群众代表。
今天下午,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英·萨利特使等柬埔寨贵宾,在杨得志、徐向前等同志陪同下,游览了济南名胜趵突泉、大明湖。(附图片)
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以及英·萨利特使等柬埔寨贵宾,由杨得志、徐向前同志等陪同,步出车站和欢迎群众见面。
新华社记者摄(传真照片)


第1版()
专栏:

革命精神代代传
——记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革命传统的红一连
英雄工兵红一连,
革命精神代代传;
工人阶级好本色,
艰苦奋斗永向前。
这是人们对人民解放军南京部队工程兵某部红一连的赞语。这个连队,是一九三○年毛主席率领红军去安源时,由一百四十八名矿工组成的我军第一个工兵连。在革命战争年代,他们艰苦奋斗,英勇奋战,屡建战功。现在,他们继承和发扬连队的革命传统,成年累月战斗在崇山峻岭、江河湖海之间,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贡献。
一九六九年初春,红一连参加建造南京长江大桥的任务刚一结束,立刻参加了开发江南煤田的战斗。战士们赶到官塘煤矿,连夜学习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教导,决心为开发江南煤田、扭转北煤南运局面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个煤矿是当地人民在一九五八年开发的,后来在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影响下,被一些人借口“无开采价值”而废弃了。战士们面对着被封闭的矿井和东倒西歪的井架,请老工人介绍矿上的两条路线斗争史,在现场开展革命大批判,并顶风冒雪投入了重建矿井的战斗。当时机器尚未运到,他们就手抡大锤,砸开井盖。漆黑的矿井有几百米深,他们拉着绳索,下井探路。一次,排长丁友成被塌方的碎石埋在井下,战友们把他抢救出来,全身负了伤。他只在医院住了五天,就回矿继续参加战斗。红一连在官塘煤矿奋战一年,修复了废弃的矿井,使这个在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下被判处“死刑”的矿山获得新生。
去年,红一连来到海滨执行训练、施工任务。夏天,他们顶着烈日,抬着四、五百斤重的巨石,在没膝深的淤泥地上施工,脚下的芦茬、树桩、贝壳把鞋底扎穿了,脚底划破了一道道血口,海水一浸,痛得钻心。冬天,他们冒着刺骨的寒风,在海边坚持训练。一个冬天的晚上,红一连八名战士在滩头布雷场上担任警戒任务。午夜,天气骤变,海上刮起了十二级大风,帐篷被大风撕成了两半,狂风卷着巨浪咆哮而来,滩头布雷场霎时变成了汪洋。这时,指战员们冒着狂风巨浪坚守在场地上。深夜,气温下降到零下十度,战士们浑身溅满了泥水,但是他们个个精神抖擞,整整坚守了一夜。
一次,红一连执行修建地下油罐的任务。爆破时,罐顶的中心桩被炸歪了。这个中心桩凌空二十米高,下边还有七、八十米深的井,它是整个罐体的测量依据,中心桩一歪,整个工程就要停下来。正当大家焦急的时候,共产党员顾克武站出来说:“我上去!”只见他腰里别着十二磅大锤,系着一根粗麻绳,立即爬上罐顶,抡起大锤就向中心桩打去。他在高空中战斗了整整一个小时,终于把中心桩打正。在现场的一位领导干部看到这个情景,连声说:“真象红一连当年的老工兵!”
红一连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鼓舞着新战士迅速成长。当老战士离开这个连队时,又把这种精神带到其他地方。去年春天,红一连一批老战士复员到了东风煤矿当矿工。他们一到新的岗位,正赶上这个煤矿开掘一个新井。这个地方岩石坚硬,风钻打不进,爆破也只能炸下一点碎石。从红一连来的十六名新矿工接受了这个艰巨任务。他们和矿里八名青年矿工一起,每天站在齐腰深的泥水里,苦干了一个多月,就把开掘新矿井的关键工程——副井打通了,使煤矿出煤量增加了三分之一。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第1版()
专栏:

“就是一米也不行!”
春节前夕,辽宁省岫岩县杨家堡公社的偏僻山村里,第一次安装了电灯,社员们在亮堂堂的灯光下,喜气洋洋地欢度新春。可是,公社党委书记闻相玉同志的家里,却还象往常一样,点着一盏小小的油灯。原来,老闻家所在的生产队,还没来得及安上电灯。
公社的同志看到老闻每天工作、学习到深夜,点个小油灯不太方便,准备从离他家只有六十米远的粮库引来电,先给老闻家里安上电灯。老闻知道了这件事,立即制止。有的同志说:“只用六十米电线就够了,何必这样认真?”老闻严肃地回答:“就是一米也不行!咱当干部的要和群众同甘共苦。全队贫下中农家都没安电灯,我怎么能搞特殊呢!”
有人听了老闻的话仍然想不通,认为当干部的成天辛辛苦苦地工作,这点小小不然的事,算不了什么。老闻想,干部搞特殊化,就是变修的开始,怎么能说是“小小不然的事”呢?于是,他在批修整风中联系这件事,和党委成员一起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狠批刘少奇一类骗子散布的“小节无害论”,使大家受到了一次深刻的路线教育。 (据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