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7月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忠心耿耿为人民
——记胡集大队党支部书记胡景灿
鲁西南黄河边的菏泽县安兴公社胡集大队,已经由过去的“穷沙窝”,变成了林海绿洲。这个大队的党支部书记胡景灿,二十多年来,忠心耿耿,脚踏实地,带领群众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受到群众的爱戴。如今,他已经七十六岁了,白发苍苍,精神抖擞,老当益壮。
对敌斗争的英雄汉
胡景灿在三十七年前,逃荒要饭到胶东的蓬莱县下薛家村。在抗日战争年代,他担任这个村子里的“各界抗日救国会”会长。他所领导的下薛家村被评为解放区的模范村。一九四○年,胡景灿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解放战争时期,胡景灿担任了村指导员。他率领贫下中农打土豪,分田地,斗地主,除恶霸,发动男女民兵做军鞋,送军粮,抬担架,运子弹,组织广大群众“空舍清野”,支援前线,荣立了一等功。
鲁西南解放以后,一九五○年三月,胡景灿回到了阔别十五年的故乡——胡集。这一年,他被推选为胡集乡党支部书记。他积极响应毛主席“组织起来”的伟大号召,串连十余户老贫农办起了全县第一个互助组,很快成立了全县第一个初级社,又联合八个自然村成立了全县第一个高级社。
一九五七年,正当胡景灿带领贫下中农沿着社会主义光明大道乘胜前进的时候,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刮起了一股大砍合作社的妖风。村里一小撮妄想复辟变天的阶级敌人跳了出来,咬牙切齿地咒骂合作社是“兔子尾巴——长不了”,煽动一些资本主义倾向严重的人,吵吵嚷嚷地闹分社,搞单干。
半辈子给地主当牛做马的胡景灿,晚上躺在炕上怎么也睡不着。旧社会的悲惨情景,又一幕一幕地浮现在他的眼前:那时,他全家十二口人,仅有四、五亩飞沙地。一年到头,全靠糠菜糊口。隆冬腊月,一家人拉扯着两条破被子挡风御寒。父亲、大哥和五弟被饥饿夺去了生命,二哥下了关东,四弟逃到陕西,都惨死在他乡。一九三五年的一个大雪天,胡景灿用一根扁担挑着薄铺盖卷,带着老婆、孩子,沿路乞讨,到了胶东。在吃人的旧社会,哪有穷人的活路?他的二闺女去讨饭,又被地主家的恶狗活活咬死……
“是毛主席把咱救出火坑,当家做了主人;是毛主席指引咱们走上社会主义大道,生活象芝麻开花节节高。现在,有人想要咱们走回头路,重受二遍苦,办不到!”
胡景灿走东家,串西家,向群众宣传“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伟大真理。广大贫下中农坚决表示:“合作化是毛主席指引的光明路,咱们走定了。谁阻挡走这条路,咱们就和他拚!”
在胡景灿的带领下,广大贫下中农团结的象一个人一样,粉碎了阶级敌人的“散社”阴谋,巩固了农村社会主义阵地。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胡景灿遵照毛主席关于“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要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教导,深入到群众中去,诚恳地听取贫下中农的批评。他说:“俺当干部这么多年,缺点错误还能少了?大家提意见就象医生治病一样,俺打心眼里高兴!”贫下中农见他态度那么诚恳,感动地说:“老支书的心象泉水一样清,象烈火一样红,是俺的好带头人!”
一九六七年初春,刘少奇一类骗子煽动极“左”思潮,妄图破坏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复杂的阶级斗争面前,胡景灿坚定不移地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他教育受冲击的干部相信群众,相信党,坚持为革命做好工作,抓好生产;阶级敌人挑动群众斗群众,他耐心地做群众工作,彻底揭露阶级敌人的阴谋;坏分子妄图混水摸鱼,毁坏林场,他带领群众给予迎头痛击;有人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不遵守财务管理制度,企图乱动大队的公共积累,他坚决顶住。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熊熊烈火,把老支书锻炼得更加坚强。新县委和县革委会成立时,胡景灿被选为县委委员和县革委会副主任。
战天斗地的硬骨头
胡集大沙滩,风起沙满天;飞沙埋房舍,庄稼被打干;卖儿又卖女,逃荒到外边!
这是解放前胡集人民苦难生活的真实写照。一九三五年,黄河决口,胡集一带被洪水冲得墙倒屋塌,田园房舍淤上了一丈来厚的沙层。从此,每逢冬春,风沙滚滚,路无行人。庄稼不是被风卷走,就是被沙埋没。当时,胡集八个自然村的七百多户人家,就有六百多户逃荒要饭,六十八户卖儿卖女,二百多人饿死在外。解放后,贫下中农虽然在政治上翻了身,但仍然摆脱不了风魔沙龙的威胁。贫下中农多么渴望改造这穷沙窝啊!
刚刚担任胡集乡党支部书记的胡景灿,一次去参加上级召开的夏粮征购会议,有人半开玩笑地对他说:“老胡啊!你们胡集每年只种一季豆,没有夏粮征购任务,你还来开什么会?”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胡景灿脸上直发烧,越想越觉得不是个滋味。他想:国家建设需要粮食,工人老大哥造机器需要粮食,解放军打仗需要粮食,毛主席把胡集这片土地交给了我们,我们不但不能支援国家建设,还拉国家的后腿,咋有脸来开会呢?他决心带领贫下中农治风魔,锁沙龙。
为了摸清沙龙的脾气,制定出植树造林规划,每逢大风一刮,胡景灿就往外边跑。他带领几个老贫农跑遍了万亩荒滩,查清了所有的风口要道。村西北的沙河口,是“一会儿沙成丘,一会儿又成沟;鸟过沙打死,行人不敢走”的风霸虎口。胡景灿和几个老贫农冒着风沙,弓着腰,到飞沙滚滚的沙河口去查看。风把他们刮倒了,爬起来再走;沙迷住了眼睛,擦擦继续上。经过上百次的查看,终于摸清了风沙的来龙去脉,绘制了治服“沙龙”的蓝图。
开始,胡景灿带领贫下中农栽了几片树苗。当树苗刚刚发芽时,来了一场大风。树苗有的被埋在沙里,有的被连根拔掉。这时阶级敌人乘机跳出来吹冷风说:“沙是一条龙,越摆弄越受穷!”有的社员也泄气地说:“生在这穷沙窝里,过去是要饭的命,现在是吃救济的命,那辈子才有出头之日啊!”党支部发动群众狠狠打击了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认真总结了植树造林的经验教训,大学毛主席的光辉著作《愚公移山》,重整旗鼓,掀起了新的植树造林高潮。
集体一无树种,二无树苗。党支部发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自采、自育、自栽。胡景灿到上海参加华东农业劳模会时,书包背,肩膀扛,带回了杞柳树种;去南京探望在部队的儿子时,在大街上拣回了法桐树种;上济南珍珠泉开会时,带回来了芙蓉树种。在胡景灿的带动下,全村组织了七个树种采集小组。他们跑了郓城、梁山、平阴等县和周围几十个村庄。一冬春共采集树种七百多斤,发动群众筹集树苗二十多万棵。党支部又组成有八百多人的植树造林队,斗志昂扬地奋战在飞沙滩上。育上的树种被沙埋住,重新育;栽上的树苗被风刮走,继续栽。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斗,营造防风林带二十道,林荫路二十四条,总长达一百二十多里,造林面积达三千五百多亩,植树一百一十多万棵,平均每人二百六十多棵。昔日的万亩沙滩变成了林海绿洲。
一九六四年,在毛主席“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鼓舞下,老支书带领贫下中农乘胜前进,提出了“翻淤压沙建良田”的计划。这里的沙层有三种:一是板沙,硬得象铜板,挖不动;二是流沙,踩就出水,往下陷;三是糠沙,捏不拢,不成团。能不能把沙底下的淤土翻上来,变沙滩为良田?过去人们连想都不敢想。计划一提出,少数人有些打怯,说:“翻一亩地得用一百多个工,要把沙滩翻个底朝天,比搬座大山还难啊!”为了提高群众战胜困难的勇气,胡景灿向群众大讲“愚公移山”的故事,他乐呵呵地说:“愚公门前两座山,率领子孙把山搬;我们面前两座山,风起沙飞种地难。咱们要脚踩地球手扶天,翻淤压沙建良田;子子孙孙干下去,定能搬走这座山!”一席话,说得大家浑身是劲。胡景灿带领社员们扛镢的扛镢,拿锨的拿锨,浩浩荡荡开进了荒沙滩。
一九六七年严冬,老支书胡景灿和副支书胡金亭,带领二百五十名青壮年,开进了“雁不落,草不长,兔子扒窝嫌凄凉”的“东大荒”。数九寒天,大地冰封,胡景灿和队干部处处干在最前头。镢头刨不动,就用大锤砸,鎯头夯,凿个窟窿再用杠子撬。青年们一看老支书那股劲,干得更欢。他们奋战三个冬春,把“东大荒”的四百五十亩飞沙不毛之地,变成了亩产五百多斤的“东大仓”。十几年来,这个大队共翻淤压沙四千五百多亩,使一片片沙滩薄地长出了丰收的庄稼。
植树造林,翻淤压沙,有效地改变了胡集的自然面貌。可是,旱魔仍然威胁着农业丰收。大队党支部遵照毛主席关于“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教导,作出了“打井引水夺高产”的方案。在打井的紧要关头,老支书与社员群众昼夜战斗在水利工地上。饿了,啃几口窝窝头;渴了,喝几口凉水;困了,把衣服往身上一盖,躺在沙滩上闭闭眼。在打第一眼机井的时候,胡景灿一连干了七天七夜。当机井打到六十多米深,下第三节井管的时候,突然下起瓢泼大雨。在这关键时刻,如果停下来,机井就要报废。胡景灿高喊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边指挥,边战斗。儿媳妇给他送去雨衣,也顾不得穿。经过五个小时的冒雨奋战,第一眼机井终于打成了。以后,又接连打成了六十八眼机井、六十六眼砖井,把一股股清泉水引进了块块良田。
一天到晚,一年到头,胡景灿为人民到处奔波,辛勤操劳,带领社员群众把有名的穷胡集建设成了“瓦房连成片,绿树遮村庄,林带绕良田,处处花果香”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变成了粮、棉、果、木多贡献的先进单位。
继续革命的带头人
在继续革命的征途上,胡景灿全力以赴,从不回头。他常说:拉革命的上坡车,就是要步步用劲!
胡景灿如饥似渴地学习毛主席著作。尽管旧社会剥夺了他上学读书的机会,使他识不了几个大字,但他顽强地坚持一边学文化,一边学理论,不懂就学,不会就问,每天晚上常常趴在小煤油灯下,戴着老花镜,学习到深夜十一、二点钟。他说:“毛主席的话字字句句说到俺的心坎上,俺要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搬掉文化山,学好毛主席的书,沿着毛主席革命路线一个劲地往前奔。”他凭着对毛主席深厚的阶级感情和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一字一句地通读了《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
毛泽东思想把胡景灿的心照得通红透亮。他一想到革命,一想到集体,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
去年夏季,胡集田野上的庄稼一片葱绿,长势喜人:一块块棉田正在现蕾开花;一方方高粱玉米秆壮叶肥。正在这时,一场大冰雹铺天盖地而来,足足下了一个多小时。庄稼被打得一塌糊涂。社员们看到亲手种植的庄稼被打得缺头断臂,象揪心一样难过。有的社员对夺取当年的农业丰收失去了信心,有的干部情绪也低落下来。在这种情况下,胡景灿立即召开党支部会议,组织大家学习大寨人在大灾面前夺丰收的英雄事迹。他激动地说:“现在群众都眼睁睁地看着咱们,咱们当干部的可不能松劲啊!战胜雹灾就好比拉上坡车,咱领头拉车的人稍微一松劲,车就会退下来。在困难面前,咱们决不能让车退坡!”老支书铿锵有力的话,鼓舞了大家战胜困难的斗志,树立了人定胜天的思想,决心变灾年为丰年,做到“三不要”(不要国家救济款,不要国家救济粮,不要国家救济物资),保证“四不少”(计划产量不减少,对国家贡献不减少,公共积累不减少,社员口粮不减少)。于是,大队干部深入到各生产队,和贫下中农一起分析灾情,研究救灾措施,加强具体领导,发动群众打起了一场抗雹救灾的“人民战争”。这一年,胡集大队的粮棉产量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对国家的贡献,集体积累和社员的收入,都比前一年有显著的增加。
胡景灿始终把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当作继续革命的“磨刀石”。他已年过七旬,三个儿子都在部队工作,可以说生活条件相当不错。但是,他年纪大了,生活好了,革命的斗志不变。他始终坚持带领群众没日没夜地干。他穿的还是原来的粗布衣,住的还是原来的旧房子。贫下中农劝他说:“老支书啊!如今生活不错了,你年纪那么大了,也该歇歇气,享享清福了吧?”他总是笑笑说:“没有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咱胡集哪能有今天?我哪能活这么大年纪?奔共产主义咱就是要活到老,干到底。好日子还在后头哩!”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第2版()
专栏:

老挝爱国战线代表团在京参观
受到工厂负责人和工人的热烈欢迎
新华社一九七二年七月四日讯 以老挝爱国战线中央常务委员诺哈·冯沙万为团长、老挝爱国战线中央委员陶孟为副团长的老挝爱国战线代表团,连日来分别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负责人申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装备部部长苑化冰陪同,在北京参观工厂,受到这些工厂工人的热烈欢迎。
三日下午,老挝爱国战线代表团来到北京市木材厂。工人们怀着战友的情谊,热烈欢迎老挝战友。工厂负责人代表全厂职工感谢代表团带来了老挝人民抗美救国斗争的胜利喜讯,和老挝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兄弟情谊。冯沙万团长在参观时同工人们亲切交谈,他对工人们在生产上取得的进步表示祝贺。工人们高呼:“向老挝人民学习!向老挝人民致敬!”
老挝爱国战线代表团二日和四日还参观了三五○一厂等工厂,受到这些工厂的负责人和工人的热烈欢迎。


第2版()
专栏:

浏阳县发展耕牛坚持自繁自养
湖南省浏阳县注意发展耕畜,坚持自繁自养,取得显著成绩。一九七一年,全县耕牛配种七千四百七十一头,到今年五月,已生小牛一千二百三十五头。
过去,浏阳县在发展耕牛中重购买,轻繁殖。去年,县委负责同志深入到北星公社高桥大队调查。这个大队坚持自力更生,自繁自养,五年内共繁殖耕牛五十七头,除本队使用外,还支援了兄弟社、队三十九头。县委总结推广了这个大队发展耕牛的经验,促进了各社队对耕牛的自繁自养工作。全县还建立了一百多个配种站,提高了配种率。
在发展耕牛工作中,这个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有关政策,有力地推动了这项工作。张坊区狠抓了政策落实,一年来,共繁殖耕牛五百九十四头。


第2版()
专栏:

莲花公社繁殖耕牛取得成绩
福建省同安县莲花公社党委认真落实党的政策,积极发展耕牛生产。目前,全公社耕牛存栏数达四千四百七十八头。同时,还支援兄弟社队耕牛一千二百多头。
莲花公社党委在发展耕牛生产过程中,经过群众讨论,根据“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对饲养耕牛采取了一些比较合理的计酬方法。由于认真落实了党的政策,充分调动了广大社员和饲养员为革命养好耕牛的积极性。两年来,全公社仅繁殖的仔牛就达一千五百多头。
这个公社的各级干部还注意抓好耕牛的防保工作。各生产队都订有保护耕牛的制度,从耕牛的使役,喂养,牛舍环境卫生,到耕牛过冬防护,都考虑周到。同时,公社还培训了二十六名“赤脚兽医”,和社员一起搞好牲畜防疫治疗工作,使耕牛的发病率、死亡率逐年减少,头头耕牛膘肥体壮。


第2版()
专栏:

临朐县春茧喜获丰收
山东省著名蚕茧产区之一的临朐县,春茧喜获丰收。今年春季全县共养一万三千九百张蚕种,每张蚕种单产六十斤,比去年增产两成多。总产达八十三万四千斤,比去年增长百分之二十八。蚕茧的质量也好于往年。
入春以来,临朐县各级领导班子切实加强了对蚕桑生产的领导。他们深入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使干部、社员加深了对“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的理解。在这个基础上,他们一方面狠抓桑蚕生产有关政策的落实,进一步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一方面广泛开展科学养蚕活动,促使蚕儿长得好,结茧大,从而提高了今年蚕茧的产量。


第2版()
专栏:

林口县积极发展黄芪生产
黑龙江省林口县广大社员积极发展黄芪生产,近年来黄芪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今年黄芪留存面积达二万多亩,比去年增加百分之三十三。
黄芪是一种多年生药材。地处半山区的林口县,适宜于黄芪的生长,是黑龙江省黄芪生产的重点产区之一。近年来,这个县的社员认真落实“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积极发展黄芪生产。一九六七年种植的黄芪,去年已经起收。全县向国家交售了十万斤黄芪。
为了解决粮食和黄芪争地的矛盾,林口县各公社和生产队积极开垦荒地,使黄芪生产做到不占或少占现有耕地。近两年来,全县有三分之二的生产大队用新开垦的荒地种植黄芪,在发展药材生产的同时保证了粮食生产。


第2版()
专栏:

乳山县利用海滩养殖贝类
山东省乳山县广泛利用海滩发展贝类生产。全县已有四十一个沿海大队从事海滩养殖事业,养殖品种有泥蚶、牡蛎、?子、青蛤等三十多种。一九七一年共出售养殖的贝类一百三十九万斤。海滩养殖事业的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资金,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发展。
乳山县地处胶东半岛南部,全县浅海滩、岩礁面积约有十万亩。近几年来,中共乳山县委认真贯彻执行
“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加强对海滩养殖事业的领导,带领各级党组织充分发动群众,围绕海滩贝类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开展科学实验活动,现在已摸索出了一些养殖牡蛎、?子、青蛤、竹蛏、泥蚶的经验。
乳山县在发展浅海滩涂贝类养殖事业的过程中,十分注意落实党的政策。县委和县革委会加强了水产品市场的管理,落实了贝类收购价格;各生产大队也坚持对海滩养殖人员实行按劳分配等政策。


第2版()
专栏:

新疆库尔勒香梨栽种面积扩大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著名的库尔勒香梨栽种面积扩大。这种香梨的主要产地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今年新定植香梨两千多亩。现在全州已有果园二万九千多亩。
库尔勒香梨是新疆著名的水果之一,因主要产于库尔勒一带而得名。出产这种香梨的另一主要地区是轮台县。这种梨具有清脆多汁,色、香、味俱佳等特点,深为各族人民喜爱。
解放以后,党和国家大力支持新疆各族人民发展园艺生产,使库尔勒香梨的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产量成倍增长。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各级党组织和革委会认真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有计划地扩大了香梨的种植面积,使香梨生产有了新的发展。库尔勒和轮台两县就因地制宜地实行果粮、果菜间种,做到地尽其用,互相促进,进一步发展了香梨生产。今年这两个县新定植的香梨树普遍生长良好。


第2版()
专栏:

吴县洞庭枇杷比去年增产
江苏省著名水果洞庭枇杷今年喜获丰收,总产量比去年增长五成以上,质量也有显著提高。
洞庭枇杷产于吴县太湖洞庭东山、西山,以色泽洁净、皮薄肉厚、核小汁多著称。为了发展枇杷生产,产区的洞庭东山、西山等四个公社,加强了对枇杷树的管理,去年冬天普遍施了一次保暖肥,今年春天又施了一次长果肥。他们还认真推广嫁接、修枝和施肥方面的新技术,促使枇杷枝叶茂盛,果实累累,产品质量比往年大大提高。(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