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7月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刻苦读书的女书记
开完会,已经是深夜了,安徽省宣城县朱桥公社党委书记李梅英还在灯下孜孜不倦地读着《毛泽东选集》。她一会儿用笔把不懂的地方画个记号,一会儿又把不认识的字记下来,等第二天再去问别人。和李梅英在一起工作过的人,都知道这已是她的老习惯了,不论在家工作,出门开会,还是下生产队调查研究,事情再多,工作再忙,她晚上都要坚持读毛主席著作,一边学理论,一边学文化。经过刻苦努力,现在她已通读了《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
李梅英出生在一个贫农家里,自幼父母双亡,后来给人家做了童养媳。旧社会,李梅英当牛做马。解放后翻了身,她一心跟着毛主席干革命。一九四九年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以后又被评为省妇女“劳动模范”。人民公社成立时,又当选为朱桥公社主任。现在,李梅英已经五十多岁了。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她更加刻苦地读毛主席的书,朝气蓬勃,继续革命。
在学习中,李梅英牢记毛主席关于“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的教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用革命理论指导革命实践。去年春天,朱桥公社广大社员群众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战天斗地,涌现出许多新人新事,革命和生产形势一片大好。就在这时,有的人说:“经过文化大革命,社员觉悟提高了,出勤可以不记工分了。”李梅英听到后,带领公社干部认真学习党的有关政策,使大家认识到,社员出勤不记工分,是不符合社会主义阶段“按劳分配”原则的。认识提高后,大家坚决执行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进一步调动了社员的积极性,推动了生产的发展。这件事,使李梅英得到深刻教育,她进一步懂得,只有认真读毛主席的书,才能提高路线斗争觉悟,沿着毛主席革命路线前进。
朱桥公社有个生产队的革命和生产进展不快,去年春耕生产最忙的时候,生产队长因故闹情绪,不想干了。李梅英知道后,深入到这个生产队进行调查,发现这个队阶级斗争复杂。李梅英认真学习党的基本路线,认识到,这个生产队革命和生产进展不快,主要原因是没有抓阶级斗争。于是,她帮助这个生产队举办了领导成员、党员、团员和骨干学习班,组织大家认真学习毛主席提出的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开展忆苦思甜活动,发动群众揭露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并开展革命大批判,从而提高了干部和社员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觉悟。由于狠抓了阶级斗争,推动了农业学大寨运动深入发展。去年,这个生产队夺得了粮食平均亩产超千斤的好收成。看到这个生产队的变化,社员们都称赞李梅英是贫下中农的好带头人。


第3版()
专栏:

深入基层的好带头人
瑶族干部邓有志,是中共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县委的副书记。他和县委其他领导成员一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各项政策,使全县连年夺得了林粮双丰收。在工作中,邓有志遵照毛主席关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教导,十分注意改进领导作风,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不断研究三大革命斗争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带领群众发展大好形势。
有一次,邓有志深入到全县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单位鲤鱼井公社去进行调查研究。过去,这个公社曾经是全县有名的“老大难”单位。一九六九年初,邓有志带领宣传队在这里搞斗批改,帮助公社领导班子狠抓阶级斗争,改变了后进面貌。但他发现,近来这个公社的步子迈得不大,问题究竟在哪里?他带着这个问题,来到鲤鱼井。公社的负责人准备向他汇报工作,他摇摇头说:“咱们还是一起先到下面去,请群众谈谈吧!”邓有志同公社的领导成员走出办公室,来到了阶级斗争比较激烈的大山寨大队。他们看到一条灌溉渠道刚刚开挖到这里,却被几个小土丘拦腰挡住了去路。经过了解,才知道是因为个别大队干部有自满松劲情绪,放松了抓阶级斗争和路线教育,一小撮阶级敌人乘机捣乱,在背后煽动封建迷信,说挖动这些小土丘就要遭天灾人祸;阶级敌人还利用反动的宗族观念,挑拨离间,破坏大队领导班子的团结。邓有志和公社的领导成员经过调查研究抓住这个问题,组织这个大队的干部和群众学习毛主席关于“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教导,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散布的“阶级斗争熄灭论”和地主资产阶级的“人性论”,狠狠打击了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提高了大家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干部群众齐努力,很快就把那几个小土丘搬走了,灌溉渠道顺利地通过了大山寨大队。这个活生生的阶级斗争事实,使公社、大队的领导成员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接着,邓有志又和公社的同志翻过一座大山,来到了偏僻的白竹山大队山毫营生产队。在这里,他们看到新修了两口大山塘,开辟了一百多亩新茶园,垦复了八百亩油茶林,新造了十多亩大寨田,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这样突出的成绩是怎么得来的呢?他们立即去找这里的干部和贫下中农请教。队干部和贫下中农说,山毫营这两年的变化,全靠阶级斗争抓得紧,路线教育抓得经常。邓有志同公社干部一起及时总结推广了这个队以政治夜校为阵地经常进行基本路线教育的经验。这两个队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使这个公社领导成员提高了路线斗争觉悟。
去年冬天,县委决定加速兴建茅岭水库工程。可是,动工以后劳力上不齐,进度也不快。邓有志来到了工程指挥部,听到各种不同的议论。有的认为:要把水库搞上去,县委就要多拨点资金和器材。多数人认为:“要把水库搞上去,先要进行路线教育,不折不扣地执行党的政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邓有志带上劳动工具,泥水满身地出现在繁忙的工地上。他同社员群众一道担泥运土,一道促膝谈心,了解到,有的干部在队与队之间进行协作中,忽视了贯彻等价交换和合理评工记分等经济政策,影响了群众的积极性。他和在工地的有关区、社干部共同学习毛主席有关政策问题的教导,使大家认识到,只有坚决执行党的各项政策,才能贯彻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他们一起认真检查和解决了兴修水利中的政策问题,进一步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经过一个冬春的奋战,便拿下了大坝的全部工程,开挖了十八里长的总干渠,完成的工程量比前四年的总和还要多。


第3版()
专栏:

艰苦奋斗作风代代传
陕西省清涧县惠家塬大队党支部书记惠思齐,今年六十五岁,是一九三三年入党的老党员。从一九三四年起,他担任党支部书记直到现在。老支书几十年来艰苦奋斗干革命的事迹,在这里受到人们的广泛赞扬。
伟大的批修整风运动,提高了老支书的路线斗争觉悟,使他更加焕发了革命青春。他说: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是正确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保证。过去,我们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靠着艰苦奋斗改变了惠家塬的贫穷落后面貌;今后,我们还要艰苦奋斗下去,一直干到共产主义。惠思齐现在除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的职务以外,又是公社的党委委员,经常到外边开会,但是他还是坚持参加劳动。他每年做的劳动日都在三百个以上。他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那里艰苦就到那里去。一九七○年秋冬,在党的九届二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惠家塬的农田基本建设和秋收同时紧张地进行。惠思齐参加了青年突击队,他白天第一个来到工地,抡起老镢,一干就是一个整天;晚上,他和大家披着月光砍高粱,一直干到深夜。社员看到老支书的身体不好,劝他说:“老书记,你这么大年纪,活就留给我们干吧!你出出主意就行了。”惠思齐说:“共产党员就是要带头艰苦奋斗!”
今年春天,引水上山的工程开始了。这个工程要在这山沟陡坡上安装一条五百多米长的管道。当工程进行到七十多度的陡坡时,有的人说:“这样陡的山崖,羊也上不去,人怎能站在那里干活?”惠思齐就领着大家学习毛主席的著作《愚公移山》,他充满信心地说:“愚公能移山,我们难道不能战胜这样一点困难!”他提起老镢,第一个冲到崖根,攀上陡坡。大伙跟着他,挖一个脚窝就上一步,登上一步,就挖一截管道壕。他们克服各种困难,一连干了半个月,终于把泉水引上了塬,结束了靠牲口驮水吃的历史。
惠思齐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注意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合作化以来,村里砌起了一孔孔新窑洞,可他住的还是三代住过的土窑洞;家家都添置了新桌柜,惠思齐家内的桌子还是从沟底抬来的那块青石板;社员们都盖上了新花被,他炕上还是放着土地革命时缝的旧被子。老伴多次说:“把这旧被子换一换吧!”他说:“别看这个被子旧,可是盖上它,忘不了昔日苦,忘不了世界上还有千千万万个受苦人。”这些年来,他每次为办集体的事进城,从来没有报销过一分钱。有一次,他和一个青年社员进城为队里办事。中午吃饭的时候,惠思齐到县委机关要了碗开水,从怀里掏出玉米馍来吃。青年社员看到老支书为了节省集体的开支,生活这样艰苦,深受感动。他说:“老书记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使惠思齐深刻认识到:艰苦奋斗是革命的传家宝,一定要一代一代传下去。他经常注意对干部、群众和青年进行艰苦奋斗的传统教育。他发现在回乡参加农业生产的知识青年中,有的产生了怕苦怕累的思想。惠思齐就亲自带领他们参加劳动,言传身教,和他们一起学习毛主席关于艰苦奋斗的教导,经常给他们讲革命斗争故事。经过一年多的教育,这些青年进步很快,成为这个大队抓革命、促生产的一支新生力量。


第3版()
专栏:

继续革命的先锋战士
在辽宁省铁法矿务局,一提起共产党员李善春来,人们都称赞他是继续革命的先锋战士。
五十五岁的李善春,是这个局大明一矿六○五采煤队的工人。他出生在江苏省泰县的一个贫农家庭里,六岁就给地主放牛,父亲解放前在上海拉洋车被活活累死。一九四一年,他满怀对旧社会的深仇大恨,参加了新四军。一九四四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期间,他为人民立过四次战功。后来,又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一九五九年来到铁法矿务局当了一名普通的采煤工人。当时,铁法煤田正处于艰难的创业初期,李善春处处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劳动起来生龙活虎,总是抢重担挑。当几个新建的矿井相继投产后,李善春被分配到大明一矿工作。他打听到在采煤掌子攉大锹的活最苦最累,就要求去攉煤。领导看他年岁较大,劝他在井上干些轻活,但李善春不同意。最后,当上了采煤工人。那时,井上还没有电机车,要靠人力推一吨多重的煤车,这活比攉大锹还累,李善春就争着去推煤车,一直干到有了电机车,他才回去攉大锹。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一小撮阶级敌人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在矿上刮起无政府主义的妖风,妄图破坏革命和生产。老战士李善春带头向这股妖风迎战。他一面热情宣传毛主席关于“抓革命,促生产”的伟大方针,一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阶级敌人以有力的回击。不管白班还是夜班,不管刮多大风下多深雪,李善春从不晚来早走一分钟。隆冬的一天夜晚,鹅毛大雪下个不停,李善春知道通勤车开不走了。没等天亮,他就起来准备步行上班。他的孩子说:“下这么大雪,今天没有车,道又远又不好走,你打电话请个假算了。”李善春对孩子说:“咱们干革命,可不能有车坐就干,没有车坐就不干啊!”他迎着呼啸的北风,踩着没膝深的大雪,整整走了四个小时,按时赶到了矿里上班。多年来,李善春从没有旷过一次工。一九六九年国庆节,李善春光荣地代表全局职工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幸福地见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从北京回来不久,李善春被选为铁法矿务局领导班子成员。从此,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管开会开到多晚,总是一散会就换上工作服去参加劳动,补上耽误的一个班。
有一次,采煤队干活的掌子煤墙一头,突然自燃发火。按照惯例,必须马上封闭,等火熄灭后再继续开采。但这样就要影响生产,白白丢掉许多煤。李善春和同志们一起,经过仔细的勘察和科学的分析,提出了一个一面严防起火点扩散,一面突击加快采煤进度,既能有效地扑灭火灾,又能抢出大量煤炭的灭火方案。矿党组织批准了他们的建议。当时,掌子面浓烟滚滚,李善春象当年在战场上一样,带头冲在最前面,带领工人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边灭火,边采煤。平时一个班采三百吨,在突击中,他们一个班采了六百吨,迅速把火区抛在后面,既保证了矿山安全,又坚持了正常开采。


第3版()
专栏:

在群众中生根开花
在粤北中部山区,人们经常可以看见一个脸庞黝黑的青年人,有时在烈日炎炎的田头上同贫下中农一道做科学实验,研究培育良种的方法;有时翻山越岭走访各地老农,向他们学习增产的经验。他的名字叫彭军,是一位战斗在农业科研战线上的共产党员。
近几年来,彭军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坚持走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深入实际,扎根农村,同其他科技人员和贫下中农一道,先后选育、鉴定和推广了一批水稻良种,收集整理了多项生产技术经验,为发展粮食生产作出了贡献。
一九六九年春天,当实习研究员彭军刚担任广东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水稻组组长时,一位农场老工人便对他说:“党把重担子放在你的肩头上,你可要把好方向,用毛泽东思想掌好权呵!”老工人的话启发了彭军,他找来部分工人、科技人员一道商量。大家说,科研机关过去严重“三脱离”的状况必须改变。于是,他们提出了一项斗批改的倡议,主张在全省各地建立联系点,把研究所培育的水稻良种和育种材料送到农村去,同贫下中农一起进行“多点鉴定”,以加速繁育和推广良种的工作,为农业学大寨多作贡献。党组织支持了这个建议。他们很快就在省内各类型地区建立起三十多个联系点。彭军和其他同志一起,经常到农村去,把水稻良种送到贫下中农手里,同各联系点交流科学实验成果。实践证明,进行“多点鉴定”,是多快好省地培育水稻良种的好办法。过去由少数人搞试验,一个新品种从杂交到育成推广,一般需要八到十年时间,现在只需要三、四年就行了。
两三年前,粮食作物研究所水稻组的同志,对选育被称为“三秋”的晚稻新品种,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一些人嫌它颗粒小,怀疑它的增产性。彭军参加了选育工作,也有类似的意见。但组里的老徐却高度评价这类新品种,认为它是典型的晚造品种,应该积极繁育、推广。对待不同学术观点的争论,彭军采取了慎重的态度。他多次虚心向有育种经验的老徐请教。老徐说,看问题要有全面观点,“三秋”品种分蘖力强,结实好,有很大的增产潜力,更可贵的是能适应粤北山区季节短、病害多的自然条件。经老徐的启发,彭军又调查了省内不同地区少量试种“三秋”品种的鉴定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去年又在重阳公社进行较大面积的示范。种植结果表明,“三秋”品种果真具有早熟、抗病、高产的优点,适宜于当地推广。从这件事中,彭军深深认识到,只有虚心向一切有实践经验的人学习,努力从群众中汲取智慧,才能把工作做好。
彭军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入党的新党员,后来又被选为中共广东省委委员。但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进步和组织的信任而放松世界观的改造。他跟其他革命的知识分子一样,在走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上,也经历着一个痛苦磨练的过程。他刚来重阳公社时,对农村比较艰苦的生活和劳动,感到不习惯。但他很快地意识到,这些都是旧学校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在自己身上留下的烙印。因此,他常用贫下中农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对照检查自己,认真斗私批修,丢掉包袱,轻装前进。他在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中,认真读马、列的书,认真读毛主席的书,懂得了即使是劳动人民出身的知识分子,要真正同工农相结合,也同样必须使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思想感情来一番改造的道理。彭军提高了继续革命的自觉性,积极投身到农村三大革命运动中去,刻苦地磨练自己。他经常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群众说他“热天汗水滴,雨天一身泥,手上长老茧,背上晒脱皮”。在参加农村改天换地的战斗中,他同贫下中农建立了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向群众学到了不少从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使他在思想上和工作上都有了较大的进步。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第3版()
专栏:

广东省电白县白沙大队党支部副书记王美季(中),是一九六○年回乡务农的初中毕业生。她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在三大革命实践中锻炼成长,并被选为中共广东省委委员和电白县委委员。 
新华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