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7月2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发扬我军军民一致的光荣传统
福建前线军民同守共建海防
新华社福州一九七二年七月二十七日电 驻守在福建前线的陆、海、空军指战员,发扬我军军民一致的光荣传统,在保卫海防的斗争中,同当地人民群众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同守共建海防。
在福建前线,由于军民团结一致,紧密配合,并肩战斗,形成了坚强的海防。部队指战员热情帮助驻地民兵搞好民兵工作“三落实”,当地人民群众也主动支援部队搞好各项战备工作。有些地方的民兵,平时不管白天黑夜,坚持巡逻,一发现可疑的情况,便及时报告部队。遇到刮风下雨,他们主动维护通往前线的道路和电话线路,保证畅通无阻。某部电话线路维护站,负责维护通往前沿阵地的线路,这里山高林密,查线很困难。沿线的广大民兵和社员群众主动组织起来,协助部队护线。一天下午,大雨瓢泼,某地一根电杆被雷电击坏,一位贫农社员发现后立即冒雨赶到维护站去报告,及时抢修了线路。在海上执行任务的战艇部队,多年来主动担负起一个任务:发现大鱼群,总是及时告知渔民。有的渔船在浓雾中迷失了航向,他们主动导航;有的船只在海上遇险,他们主动抢救。驻守在海岛和前沿阵地的部队,还经常采取挂钩联系的办法,帮助当地社员战天斗地,共建海防。
在共同的生活和劳动中,广大军民建立了亲密的战斗友谊。驻厦门岛某部去年以来,共用三十万一千多个劳动日支援了驻地人民的农田基本建设。驻守在与敌占岛屿仅一水之隔的南日岛上某部队,在岛上贫下中农修筑拦海大坝时,部队党委派了副政委带领部队去参加施工。军民团结奋战,使工程提前一年完成,围垦水田七千多亩。大嶝岛双沪大队要在岛上试种水稻,和这个大队挂钩联系的某部一连,主动选派有种植水稻经验的干部和战士去支援,使这个从来不种水稻的海岛,第一年试种就获得了平均亩产八百五十五斤的好收成。


第2版()
专栏:

一个包裹的启示
——记金瑞邮电所为山区人民服务的事迹
一九六九年夏收时节,江西宜春县金瑞邮电所收到了一件包裹,是外地寄给一位贫农社员的。营业员发出领取通知单,几天没人来领;又发出催领单,还是不见来领。一直过了半个多月,才来领取。营业员问他为什么拖这样久,这位贫农社员说:“春争日,夏争时,抢收抢种季节,我怎么能为领一个包裹,耽误集体出工呢!”
这个包裹的事,对金瑞邮电所全所人员触动很大。党支部书记陈坤的心里更是久久不能平静。他联想到不久前,一位家距金瑞三十里的社员前来领取汇款,因为手续不完备,只好第二天再来领,先后往返了一百多里路。想到这些,他反问自己,贫下中农为革命种田把私事丢在一边,我们邮电所是为人民服务的,为什么就不能把群众的包裹、汇款送下去呢?
是“等上门”,还是“送上门”?当天晚上,邮电所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金瑞邮电所位于宜春县西北部,这里群山重叠,丘陵起伏,交通不便。全所六名邮电人员,担负着近百里范围九个大队、一个集镇和四十多个厂矿、机关、学校的邮电通讯任务。原来有的同志认为,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各项工作已经干得不错,年年被评为先进集体。但是对照这个包裹的事一讨论,大家深深感到自己离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要求还差得很远。
从此,这个邮电所的六名邮电人员,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积极开展了“三送”、“五带”、“六收”活动。即:把包裹、汇款、特挂送上门;随身携带邮票、信封、信纸、印泥、浆糊下乡;就地收订报刊,收寄平信、包裹、汇款、特挂和收取电报电话费。这样,乡邮员们背的邮包更重了,跑的邮路更长了,可是他们为山区人民服务的工作却越做越好。
去年夏天,有一笔汇款需要送给浒坑的一位社员。浒坑是当地地势最高又最偏僻的地方,而且不靠近邮路。乡邮员聂金荣本来沿着邮路,每天翻山越岭要跑上百里路,已经够累的了,可是他为了送这笔汇款,又不耽误正常走班,就挤出中途休息的时间,顶着烈日,亲自把这笔汇款送到了浒坑社员的手里。今年二月,大雪封山,有一笔汇款需要送到峰高坡陡的栗公山。他为了不影响正常走班,利用星期天,徒步几十里,专程去送了这笔汇款。聂金荣为了给凤山大队一位贫农老大娘送一笔汇款,还先后跑了六次。第一次,因为老大娘到外地探望女儿去了,没有送成。第二次送去时,门还锁着。这样一连五次,每次都扑了空。他有点不耐烦了,打算向大队留个通知单,要老大娘自己到邮电所来领。可是一想到为人民服务要完全、彻底,最后他还是坚持第六次登门投送,终于把这笔汇款送到了老大娘的手里。
在邮电所工作了十五、六年的党支部书记陈坤,更是把全部精力倾注在为人民服务上。他认真做好全所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自己处处以身作则,给大家树立了好榜样。有一次,外地寄给一位贫农社员一笔汇款,这位社员居住在距邮路二十多里的深山区。如果让乡邮员投送,就要影响正常走班。陈坤决定自己去送这笔款。他身体虽然有病,坚持翻过几座高山,把汇款亲自送到了社员家里。
现在,在这个邮电所的服务范围内,广大山区群众订阅报刊可以不出门,寄信汇款可以不出村,领寄包裹可以不上街,挂长途电话、发电报可以不出大队。邮电所在开展“三送”“五带”“六收”活动的同时,在乡邮员、营业员和收寄邮件人之间,相应地建立了必要的手续。两年多来,他们收送五千多件邮件,经手几万元的汇款,没有发生过一次差错。
金瑞邮电所人员为山区人民服务的精神,受到了群众的热情赞扬。他们体会到,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自己每前进一步,都是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的结果。因此,他们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把群众的赞扬当做鞭策自己前进的动力,更加认真地学习毛主席著作,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更加自觉地按照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办事。全所六名邮电人员紧密地团结战斗。他们在政治上互相关心,在工作上分工不分家,每个人都是多面手。话务员有空,主动帮助邮政人员办理营业,投送集镇的报纸;机线出了故障,邮政营业员又主动配合机线员赶去抢修。遇到刊登传达毛主席和党中央重要指示的报纸,全所除留少数人外,大家一齐出动,分头把报纸送往厂矿、机关和山村。他们就是这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新华社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澜沧江上“军民桥”
今年一月,解放军某部长途野营的先头部队来到了澜沧江边。寒冬季节,北风呼啸,江水咆哮。副营长陈绍周站在江边,望着两岸的悬崖峭壁,十几条铁索担着稀疏的几块石板和朽木横挂江空,在寒风中摇动。他想:这样的桥,现在部队要通过都有困难,平时人民群众通过更不安全了。如果把它修好,不是可以便利当地人民群众吗?他把这个想法向先头部队党支部作了汇报,党支部同意他的意见,决定抢修江桥。
野营部队要抢修铁索桥的喜讯,迅速传遍了江边村寨。被澜沧江水分隔的保山、永平两县人民非常高兴。他们主动前来参加修桥。靠近澜沧江的永平县杉阳公社党委连夜筹集木料,组织民工配合部队搬运;保山县平坡大队的石工、木工也一起投入了修桥战斗。
从杉阳公社到江边有三十多里,要翻过一座高山,坡陡路窄,要把木料运到江边,十分困难。部队指战员和当地民工,发扬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革命精神,不分昼夜地搬运。高空作业是一项十分危险的活,江风大,铁索凉,随时有掉进江心的危险。子弟兵不让民工上去,把危险的活留给自己干;民工们见困难就上,坚持同子弟兵共同战斗。
经过日夜苦战,一座长近六十米,宽四米的铁索桥胜利完工了。为了感谢亲人解放军,两县人民要求把这座桥取名“爱民桥”,但是子弟兵认为,江桥是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修建的,应取名“拥军桥”。最后军政双方党委商定,取名“军民桥”。


第2版()
专栏:

共建电站
勐海县建设宾房电站的各族民工,为了把十三吨重的变压器和其它电机设备运到河对岸的厂房里,积极抢修行车公路和进厂大桥。西双版纳的七月,阴雨连绵,河水猛涨,浇灌的桥墩随时都有被洪水冲垮的危险。当地驻军党委听说建电站工程遇到了困难,马上派指战员冒雨赶来支援。
军民英勇投入了抗洪架桥的战斗。可是抛进河心的一车车石头,一袋袋沙土,转眼就被洪水冲得无影无踪。“下河堵人墙!”班长马光庭、战士李庭保提出了建议。他们把绳子往腰上一系,首先跳下了滚滚激流。接着大家也一个个跟着跳了下去。恶浪没头盖脑而来,一次又一次地把人墙冲开。但是,军民顽强战斗,被冲散了又合拢来,终于顶住了洪峰,筑起了三道坚不可摧的人墙。岸上的人们迅速把数百只装满沙石的麻袋、席包投下河心。洪水被制服了。经过三天三夜的顽强战斗,巨大的桥墩巍然屹立在惊涛骇浪之中。
人民子弟兵和各族民工迅速把高十二米、长二十五米的进厂大桥架通。接着,他们又积极投入修电站的战斗,使发电量为二千五百瓩的宾房电站也很快建成了。


第2版()
专栏:

是谁将石头运上了山?
不久前,解放军某部来到祖国西南边疆施工。共产党员、苗族姑娘王发才在山上劳动,见部队在山腰备的石料,离施工地点大约有三里多山路,因此,石料往往供不应求。她想,人民解放军来到边疆进行建设,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如果自己每天能帮忙搬一些石头,不是可以加快施工进度吗?于是她每天利用空闲时间往山上背三次石头。
一个月过去了,部队工地上的石条一天天多起来。这些石条是谁运上山来的?部队领导问遍了每个战士,都说不知道。一天傍晚,部队下班回营房了,杨连长留在后头,默默地数着这些石条。忽然他发现从山下上来一个满头大汗背着沉重石条的苗族姑娘。杨连长惊喜地连忙迎上去,帮助她抬下背箩,称赞她是苗岭上的好姑娘。王发才谦虚地说:“你们施工为人民,我背石头是拥军!”
杨连长回到驻地向领导汇报了这件事。部队为了表扬这位苗族姑娘,把她的事迹编成文艺节目演出,号召部队向人民群众学习。
新华社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在党的“九大”团结、胜利路线指引下,人民解放军广大干部、战士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一致,并肩前进,使我军官兵一致的优良传统放射出了新的光辉。
象王克勤那样帮助战士健康成长
人民解放军某部“王克勤排”,是一个具有尊干爱兵优良传统的战斗集体。解放战争时期,这个排的排长王克勤,是全军闻名的战斗英雄。他所总结的思想、技术、生活三大互助的经验,曾在全军推广。今天,“王克勤排”的排长徐步奎,认真学习王克勤,满腔热忱地帮助战士茁壮成长。
这个排有几个战士文化水平低,学政治、学军事常常遇到困难。徐步奎就一个个找他们谈心,一字一句地教他们学习文化,还发动排里文化水平高的战士给他们做辅导工作。后来连队办起夜校,徐步奎又积极支持这些战士参加学习。排里任务再重,工作再忙,他宁愿和其他同志多承担,也要保证这些战士学习一课不缺。在徐步奎和同志们的帮助下,这几个战士进步很快。
毛主席发出“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的号召以后,徐步奎更把带领战士认真看书学习,作为帮助战士健康成长的一件根本性大事来抓。他和全排同志一起,集体学习了《共产党宣言》和毛主席的一些著作,又组织有阅读能力的同志认真学习马、列的一些著作,使全排同志进一步提高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水平。
徐步奎努力运用老排长王克勤生前总结的思想、技术、生活三大互助的经验,组织全排同志在思想上开展谈心活动,在训练中互帮互学,在生活上互相爱护。他自己更是处处关心战士。去年国庆节前夕,他的父亲千里迢迢来部队看望他,想在假日同他一起到二十里外的街上合照一张像片留念。可是,徐步奎却想利用假日去看望正在住院的一班战士倪玉龙。国庆休假的头一天晚上,他把自己的想法同父亲一说,老人感动了,连声称赞儿子想得好,一直嘱咐儿子:“爱护阶级兄弟,以后应当永远这样上心!”第二天,徐步奎带着给倪玉龙的慰问品上路了。


第2版()
专栏:

象王裕昌那样爱护战士
“热爱战士,就是热爱革命。”这是“爱兵模范”王裕昌生前的一句话。几年来,王裕昌生前所在连队——空军某部二连的干部,处处以王裕昌为榜样,继承和发扬我军的光荣传统,热爱战士,关心战士。
一次,二连接受了一项战备施工任务。大家都不会打炮眼,掌钎成了比较危险的活,连长许少立和其他干部就抢着掌钎,让战士抡锤。打好炮眼,开始爆破的时候出现了哑炮,战士们纷纷要求去排除。连长立即下令不经允许不准进入险区,而自己却勇敢地冲了上去,冒险排除险情,保证了战士的安全和施工的顺利进行。
又有一次,一阵暴雨过后,山洪暴发。洪水卷着乱石凶猛地向二连驻地冲来,阵地、营房随时都会被冲垮。二连全力以赴地同山洪搏斗。排长张振峰看到两个战士正要往即将倒塌的仓库里钻,立即一个箭步冲上去把他们拦住,说了声:“听命令,这里危险,我来!”说罢,自己闯了进去,抢救出战备物资。战士们感动地说:“咱连的干部真是爱兵的好干部!”


第2版()
专栏:

互帮互学,并肩向前
晚霞映照练兵场,一天紧张的军事训练结束了。人民解放军某部二连高射机枪排的阵地上,依然热气腾腾。排长刘登武和战士们围在高射机枪旁,一起研究操作规律,一起总结训练经验,官兵互帮互学,呈现一派亲密无间的景象。
刘登武是不久前刚从步兵排调到高机排担任排长的。由于技术不熟悉,他第一次组织全排训练,就出了个差错。战士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心遵照毛主席关于“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教导,帮助排长迅速提高军事技术。训练中,他们教排长操作机枪;施工间隙,他们指着空中的飞鸟,海上的船只,同排长一起练习目测。排里的几个班长,还主动协助排长工作,使排长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一天中午,班长廖傅国来到训练场,看到排长已经在烈日下边看教材边摸索着学,很受感动。他快步来到排长身旁,亲切地说:“排长,咱们一块练吧!”说罢,就从高射机枪的指挥开始,边讲要领,边做示范,一点一滴地把自己的学习体会教给排长。
战士们满腔热情的支持和帮助,使刘登武深深感到战友间的温暖,勤学苦练的劲头更足了。没多久,他就熟练地掌握了高射机枪的操作技术,提高了射击指挥能力。 新华社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在解放战争年代荣获“临汾旅”称号的南京部队某团副团长朱玉生,在练兵场上向战士们传思想,带作风,教技术。
新华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