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7月2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钟声不灵政策灵
——山东省泰安县徂徕公社纪事
党的政策深入人心
出泰安城东南行,过大汶河,鲁中另一个著名的山峰——徂徕山,同泰山遥遥相对。在两山之间的广阔平原上,一大块一大块经过平整的方田上,一个个作业组,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田间劳动。山坡地沿、村前村后、房舍四周,到处都是生产队和社员个人种的小树苗。
徂徕山边的徂徕公社,有一万二千多户,五万七千人,近七万亩土地。这个公社的粮食平均亩产量,一九七○年和一九七一年连续两年超过《纲要》规定的指标。有些大队亩产已过千斤。但这些还不是最令人兴奋的。最鼓舞人心的是: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和党在农村中的各项政策日益深入人心。常年很少出勤的妇女,纷纷出勤了。作业组实行了小段包工,劳动力组织得更好了。干活有了简明易行的章程,进一步贯彻了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今年的春季生产,虽然气候干旱,但是,干部和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却越来越高,当地的一个同志向我们谈起一个生产队的小故事:
往年,在春耕大忙的时候,太阳刚刚升起,这个队的生产队长就去敲钟,人们陆陆续续随着钟声到地里去干活。今年队长仍按时去敲钟,但是村子里不见人出来。是人们还在休息吗?不,当队长敲钟的时候,社员们已经在地里劳动了。因此在群众中流传着:“钟声不灵政策灵!”
开展群众性的路线教育
——西埠前大队落实政策的“四步走”
是不是发动群众落实党的政策,也是一个路线问题。这是徂徕公社几个月来继续落实党的政策的一条主要经验。四月中旬我们访问了这个公社的西埠前大队。这个大队有二百五十户,一千二百人,一千一百亩耕地。他们通过路线教育,发动群众落实政策“四步走”的经验,在徂徕公社的各个生产大队推广,干部和群众思想亮堂,形势越来越好。
第一步:联系本大队两条路线斗争史,向群众进行路线教育。在这一步中,针对干部和群众的思想状况,着重弄清路线和政策的关系。
由于刘少奇一类骗子在文化大革命中散布的极“左”思潮的影响,有些生产队把正确的东西当成错误的东西批判了,一度使这个大队的群众和干部思想上发生了混乱。
今年一月,当公社领导上动员继续落实党的政策的时候,广大群众衷心拥护,但也有些社员心里怀疑将来会不会再变。在基层干部中较普遍地存在着怕、等、靠的思想:怕“穿新鞋,走老路”,等别的地方搞出经验再搞,靠上级发指示。
在这种情况下,要进一步落实政策,首先必须进行路线和政策教育。他们向每个社员重新发了毛主席和党中央制定的有关路线和政策的文件,举办辅导员学习班训练骨干,通过政治夜校,向群众逐字逐句宣讲文件,做到家喻户晓。在学习和讨论中,着重联系二十年来本大队、本公社的两条路线斗争,回忆对比,总结经验教训。通过路线和政策教育,使大家进一步认识到“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
“只要路线对头,不怕政策过头。”这是有些基层干部中的一种糊涂思想,把路线和政策分家。西埠前大队在落实政策第一步的学习中,联系本大队、本公社的斗争实际,反复讨论,使大家逐步弄清了:路线决定政策,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政策,就是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大家从前几年的劳动管理、分配政策、林木政策、养猪政策等等方面所出现的一些问题,深深感觉到,路线和政策不能分家,政策过了头,路线就会不对头。
第二步:把党的政策交给群众,开展大鸣大放大批判。他们召开了老农、青年、妇女等座谈会,有些是地头开的;办了干部和财务人员等学习班,在座谈会和学习班上,检查那些是按照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政策办的,那些违背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政策。
综合起来,意见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个是劳动管理。这个大队过去劳动管理比较好,但是在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影响下,一度政治不挂帅,制度过于烦琐,搞了几百条,束缚了群众的积极性。文化大革命中,刘少奇一类骗子又从“左”的方面来干扰,鼓吹“管理不要制度”的无政府主义思潮,把计划、劳动、生产、财务四大管理一风吹。结果一度出现了“生产无计划、劳动无定额、干活无要求”的“三无”现象。在鸣放中许多人说:“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这那里象搞社会主义的样子啊!”
从批判“左”的和右的干扰中,大家划清了定额管理、多劳多得和制度万能、工分挂帅的界限。
一个是财务管理。在极“左”思潮干扰下,前几年勤俭办社、民主理财的好传统大大削弱了,一些合理的制度也吹掉了,物资保管不好,损失浪费很大。大家从批判中认识到:“管理不要制度”,完全是刘少奇一类骗子妄图搞垮集体经济的阴谋。
再就是对林木、养猪、分配、新村建设等等方面政策不落实,提出了不少中肯的意见。从这一步的讨论和批判中,给人们一个鲜明的印象是:只要把党的政策交给群众,群众就眼明心亮,就能分清那些是毛主席的革命路线,那些是刘少奇一类骗子吹的黑风。
第三步:摆问题,梳辫子,制定落实政策的方案,三上三下,群众讨论,最后落实。按照党在农村中的各项经济政策,建立了简明易行的制度。
第四步:贯彻执行落实政策的方案。有些问题,他们采取了先易后难、边学习、边落实的办法。到四月中旬,落实政策已经告一段落。
促进生产的伟大动力
现在来到徂徕公社,看到的是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继续落实党的政策,正在转化为促进生产的伟大动力。公社党委的同志兴奋地对我们说:政策对了头,社员增劲头。全公社共有男女整半劳力一万九千多名,投入春季生产的劳力却达到两万一千多名。他们精神振奋,为革命种田的自觉性更高了。今春开始播种的时候,这里遇上了干旱。广大社员群众爬山越沟挑水点种,奋战二十多天,适时完成了播种任务。紧接着,社员们又拦河截流、挖山泉二十多处,采取“提水倒包”的办法,加上库水浇灌,对全社三万七千多亩麦田,很快普浇一遍返青水,保证了干旱之年,又夺得小麦丰收。
从几个生产大队的变化情况,可以更具体地看出党的政策的威力;西埠前大队今年积了八千车粪比往年提前半个多月送到地里,九百亩小麦的管理,不仅进度快,而且经过检查验收,保证了质量。整个春季生产的效率比往年提高了三分之一。
一百多户的河西大队,去年积了两千多车肥料,二十天送完。今年积了四千多车,八天时间就全部送到地里。
南上庄大队几年来修的水渠一直不配套,有水用不上。今年春天一下修成两千多米,使两千多亩耕地浇上了水。
从三月份开始,这个公社的许多大队,生产上实行长计划,短安排,一段一段搞计划。劳动管理上实行了定额管理和评工记分相结合的办法,男女老少都定下了基本劳动日,建立了岗位责任制。每个生产队组成几个作业组,有秩序地进行生产。
在分配问题上,由于有了基本劳动日,干活有定额,质量有检查,在为革命种田的思想统帅下,体现了各尽所能,按劳计酬,多劳多得,同工同酬的社会主义原则。对积肥、养猪、繁殖大牲畜等劳动,规定了合理的奖励制度。
在林木管理上,社员房前房后种的树木,统归社员个人所有。以前收归集体的,一律退给社员。今年,这个公社种的树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多。
在财务管理上,建立了理财小组和管理制度,实行民主理财。
所有这些,能不能坚持下去?关键在干部。西埠前大队的党支部在继续落实政策的过程中,特别着重抓干部的领导作风,七个党支部委员以身作则,分别到四个生产队、一个林业队、一个副业队、一个科技队劳动,由所在队的会计记工。干部首先要严格遵守财务制度。群众说:只要干部带头,事情就好办了。
毛主席教导我们:“政策必须在人民实践中,也就是经验中,才能证明其正确与否,才能确定其正确和错误的程度。”泰安县徂徕公社的广大干部和群众,通过二十年的实践和经验,从心坎里发出对毛主席革命路线和政策的欢呼:钟声不灵政策灵,党的政策落实了,生产一定能上去!
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政策,经受了历史的检验,在不断战胜“左”的和右的干扰中节节前进。深入进行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的流毒,继续落实党在农村中的各项政策,我国的无产阶级专政必将进一步巩固,我国的农业必将出现一个新的全面跃进。这是我们在访问徂徕公社以后的一个最突出的印象。
本报记者


第3版()
专栏:

加强企业管理 提高产品质量
中共天津市利生体育用品厂总支委员会
我们利生体育用品厂主要生产足球、篮球和排球。在毛主席亲自制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指引下,几年来,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产品质量也有很大提高。一九七一年,各类球的产量比一九七○年增长了百分之十一,品种增加到一百零三种,合格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八。“金杯牌”足、篮、排球的质量都达到了先进水平,多次被选为国际比赛标准用球。我们的产品除供应国内需要以外,还远销世界五大洲的七十三个国家和地区。领导亲自抓质量
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是否亲自抓质量,是产品质量能不能提高的一个关键。
遵照毛主席关于“一切产品,不但求数量多,而且求质量好,耐穿耐用”的伟大教导,我们狠抓了提高产品质量的工作。
制革车间是提高产品质量的一个关键工序。由于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干扰,皮革制得不好,一度影响了产品质量的提高。党总支主要负责同志深入到这个车间,发动群众开展革命大批判,大揭大摆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危害性,排除错误思想的干扰,保证了产品质量的提高。在试制新产品和搞重大技术革新时,党总支第一把手也经常深入现场和大家一起研究。有一次试制新产品胶面球,有的技术员看到几次试验都没成功,怕别人说浪费原材料,不敢再搞。这个同志发现后,鼓励他们打消顾虑,继续试制。技术员打消顾虑后,向老工人请教,终于试制成功了质量良好的胶面球。搞好路线教育
“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我们体会到,只有搞好路线教育,产品质量才能得到提高。
有一段时间,在生产任务重的情况下,有的人产生了“重数量轻质量”的错误思想。说什么:“产品牌子出了名,质量差点也能行。”我们抓住这种思想苗头,请老工人讲厂史。老工人讲述了过去资本家为了赚钱,粗制滥造,弄虚作假,往不够重量的球里“贴膏药”、吹滑石粉。老工人气愤地指出:唯利是图是资产阶级的本性。通过厂史教育,大家认识到,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代表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定要坚持产品好,好中求多,好中求快,好中求省地发展生产。大家表示:一定要多缝球,缝好球。
几年来,我们多次请参加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的同志,给大家讲提高产品质量在国际上的影响和意义。一次,有个参加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的同志说:你们生产的球,订购的国家越来越多,对我们社会主义祖国的赞誉也越来越高。这进一步提高了工人对搞好产品质量的重要性的认识。实行合理的规章制度
我厂曾出现过这样的事:由于受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有的人认为,过去的规章制度是文化大革命以前搞的,都是“管、卡、压”,主张“一风吹”。可是,多数工人认为:没有制度,工厂的生产秩序就会乱套。他们抵制了错误思想的干扰,坚持了合理的规章制度,进一步提高了产品质量。这件事,使我们认识到:要提高产品质量,必须加强思想教育,建立和健全合理的规章制度。我们发动群众从分清路线是非入手,对过去的规章制度,进行逐条分析。凡是阻碍生产发展,束缚工人积极性的制度,就是不合理的,应该批判;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工人参加企业管理,调动群众积极性的制度,就是合理的,应该坚持。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发动群众,建立和健全了岗位责任制、产品质量三级检验制(个人自检、小组互检、专职检验)等制度,并根据各车间、班组、工序的特点,组织技术人员和老工人相结合,订出了技术操作规程,保证了产品质量的提高。开展技术革新
我厂生产皮制球有五十年的历史。几十年来,缝球工人都是“手拿锥把坐马扎,两臂煞劲费力大”,每缝一针需要用上十到十五公斤的拉力。一个球要缝上千针,每人每天按缝三个球计算,就得缝几千针,需要很强的体力劳动。而且,缝球煞劲也不完全一样:体力强弱不一样;年龄大小不一样;一个人上午和下午不一样。如何保证煞劲均匀,这是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文化大革命前,很多工人提出:“技术要革新,产品要革命,缝球要机械化。”但是,由于刘少奇推行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工人的愿望一直未能实现。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广大工人掀起了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的技术革新高潮。大家学习大庆工人阶级“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革命精神,制造了机械传动缝球拉力机。但是,由于机械传动,控制不住拉力的大小,还是解决不了煞劲不匀的问题。我们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的哲学著作,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从实践中认识到,要用机械代替人力煞劲,必须具备象人力煞劲那样的缓冲性和柔和性。在汽车场老工人的帮助下,经过二十多次的试验,制成汽动拉力机。用汽动拉力机缝球,既保持了人工缝球的优点,又解决了煞劲不匀的问题,使球的质量显著提高,产量也比手工缝球提高了百分之二十五。调查研究,精益求精“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通过学习毛主席的这一教导,大家认识到: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产品质量也应当不断提高。我们到实践中去找不足,先后走访了北京、上海、内蒙古等二十多个省市的球队,征求运动员对产品质量的意见。我们还要求职工学会在比赛场上鉴定球的质量。不管是国际比赛,还是国内比赛,一有机会,就组织干部和工人去看球,注意观察球的质量。有一次,我们发现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用头顶球很少。比赛后,我们访问了运动员。他们说:“球的缝口皮条太硬。”回来后,我们和群众一起提出了试制“无口球”的设想。经过一年多的试验,去掉了皮条,在我国第一次制出了“无口球”,结束了“有口球”的历史。还有一次,我们发现运动员踢出去的球在空中发颠,弧线不规则。比赛后,我们把那个球带回厂研究,原来是球胆嘴子皮太厚,造成球身重量不匀。“三结合”小组搞了几次试验,采取了胆嘴背面加重平衡的方法,解决了球踢出去发颠,弧线不规则的问题,足球运动员很满意。但是,排球运动员反映加重后容易挫手。我们又采用了减轻球嘴重量的方法,加以改进,受到了足、排球运动员的欢迎。由于我们走出门去找差距,使我们的认识不断提高,质量不断改进,先后试制成功了“雪地足球”、“黑白电视足球”、“花丁字彩色电视足球”等新产品,受到了国内外广大体育爱好者的欢迎。


第3版()
专栏:

追查阀座
一批高压阀门组装结束了。检验员一点数,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只有二十八个检查合格的阀座,装出了二十九套阀门呢?”原来是在紧张的组装中,为了完成任务,有一个同志到材料库中找来了一个阀座代替。再一问材料员,发现找来的这个阀座是用另一种材料做的。
检验员果断地说:“不行,那得挑出来。”
一听说要找出来,有的说:“找出来,都得拆开,多麻烦。”多数同志不同意这种意见。他们说:“我们要对人民极端负责任,产品质量一点也马虎不得。两种材料的化学性能不同,对化学作用的反应大不一样,装在一起很容易造成事故。”党支部支持后一种意见,并用《海港》中码头工人深夜翻仓的事迹教育大家。工人们表示:“困难再大也要把它找出来。”
两种材料做成的阀座外形完全一样,怎么找呢?党支部负责同志同大家一起研究识别这个阀座的办法。在仓库里对一个一个的阀门进行了检查,终于找出了那个阀座。


第3版()
专栏:

再光一刀
检验员王文英、李富德两位师傅对产品严格检查,凡是不合格的产品,就打上一个“×”记号。
这样做够不够呢?王师傅说:“我们检查产品,不能只是事后把关,应该把质量事故消灭在造成损失之前。”李师傅也赞同这个意见。于是,两人主动向大家宣传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意义,并且对着图纸,向工人讲解那些是工件的关键部位,应该怎样加工才能保证质量。又从加工好的产品中,选出几个合乎质量要求的产品作为样品,让大家照着干。
他们在车间里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一次,一个学徒工见王师傅来了,把加工好的工件卸下来请他检查。王师傅走过去说:“慢一点”。他用手一摸,加工件温度很高,仔细一量,内孔的尺寸正好在“○”位上。就说:“不行!还得光一刀。”
“‘○’位不是正好吗?”这个学徒工不解地问道。王师傅耐心地解释说:“加工件热胀冷缩,内孔现在正好在‘○’位上,冷后不就降到‘○’下了吗!”他立即开车,光了一刀,达到了质量要求。
由于检验员同工人密切配合,高压阀门的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四川化工机械厂报道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