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7月2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大凉山上的子弟兵
——记人民解放军成都部队某部六连和彝族人民团结战斗的事迹
解放军驻在咱山村,
好象当年的老红军。
凉山的青松根连根,
军民团结心连心。
这是聚居在大凉山上的彝族人民称赞人民解放军成都部队某部六连的颂歌。
六连是一个由彝、汉、苗、藏等多民族战士组成的战斗集体。十多年来,他们驻守在大凉山上,继承和发扬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虚心向彝族人民群众学习,全心全意地为彝族人民服务,在和彝族人民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凉山的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战斗情谊。
处处为人民
去年初秋的一天傍晚,六连从外地执行任务后,回到了群山环抱的驻地——大河坝。这天晚上,部队领导派电影队慰问六连指战员。指战员们立即在河坝上挂起一面红旗。周围山寨里的彝族人民看到红旗,兴高采烈,奔走相告:“子弟兵回来啦!”“六连的同志们回来啦!”人们从四面八方向六连营房涌来。阿普、阿妈们拉着干部战士的手问寒问暖;年青人弹起月琴,跳起锅庄。巍巍螺髻山下,滔滔黑水河畔,出现了军民一家亲的欢乐场面。
十多年前,当六连来到大河坝扎营时,指战员们就把做好爱民工作作为自己的职责;每逢欢度节日、放电影、开晚会,战士们总是到山寨里去,把彝族乡亲们请来参加。天长日久,乡亲们想着子弟兵常常翻山越岭,跑很远的路来请他们,心里感到很不安,便同连队商定用一面红旗作为信号:只要坝上挂起红旗,就是六连请他们去。十多年来,这面红旗把军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彝族人民亲切地叫它“爱民红旗”。
这面红旗记载着六连指战员为人民服务的许多事迹。
每到春天,指战员们就帮助彝族社员春耕;地里的庄稼成熟了,又全力以赴支援群众收割;哪一家翻身奴隶缺少柴禾,战士们利用星期天为阶级兄弟上山打柴;哪个社员生病,卫生员不分白天黑夜送药上门。
有一年,栽秧季节快到了,螺髻山南麓的平塘大队遇到严重干旱,大片梯田龟裂,禾苗枯叶。为了帮助彝族乡亲们抗旱,六连指战员在前任连长周汉良的带领下,扛着锄头,登上三千多米的山顶,劈山开石,挖渠引水。经过军民昼夜奋战,修通了一条长达八里的水渠,把深山老林中的泉水引入了庄稼地。这一年,平塘大队获得了大面积丰收。
一个风雪之夜,居住在海拔三千多米高山上的木嘎木苏一家,瓦板房被狂风揭了盖。六连党支部立即派九班副班长尔吉尔古带领全班,踏着积雪上山砍木料,劈木板,为木嘎木苏重建家园。在旧社会给奴隶主当了几十年“娃子”的木嘎木苏,感动地对战士们说:“你们带来了毛主席的关怀,送来了党的温暖。”
一年春节,六连在野营途中,走进越西河畔的一个彝族山寨。同志们把背包一放,就为乡亲们担水,劈柴,热情宣传毛泽东思想。一位九十七岁的拉普大爷,听说自己的队伍来了,很想去看一看子弟兵,可自己行动不便,心里很着急。解放前,这位老人在奴隶主的皮鞭下当牛作马,受尽了折磨;解放后,翻了身,如今在人民公社里过着幸福的晚年。六连副指导员周先茂听说拉普大爷想到部队来看看,便和几个战士一起来到老人家里。他们把老人背到连队,干部战士如同照顾自己亲人一样照顾这位老人。子弟兵的深情厚谊,使拉普大爷感动得热泪滚滚,他对战士们说:“你们真是毛主席的好战士,咱们彝族人民的贴心人啊!”
守卫在社会主义阵地上
大凉山,当年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路过这里时,曾经播下了革命火种。六连进驻凉山以来,指战员们踏着红军的足迹,参加了这里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斗争。
黄茅埂下,他们和翻身奴隶一道,在地方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投入了民主改革的斗争,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
黑水河畔,他们和翻身奴隶团结一心,坚定地捍卫社会主义道路,同刘少奇一伙妄图复辟资本主义的罪恶阴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如今,六连指战员们兴奋地看到,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人民公社象山茶花一样盛开在大凉山上,更激发了守卫社会主义阵地的战斗豪情。
一九七○年春天,六连来到凉山北部的西溪嘎执行支农任务。连队驻地附近的古觉大队正在经历着两条道路的激烈斗争。连队党支部立即派共产党员吉俄什切、阿地俄哈、冯光玉等,参加甘洛县委统一组织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到古觉大队和翻身奴隶一起参加当地的阶级斗争。
在战斗的日日夜夜里,他们在宣传队党组织的领导下,结合山寨里的阶级斗争情况,学习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指导员刘其和和战士们一起扛上锄头,拿起羊鞭,一面劳动,一面访问翻身奴隶。在梯田里,民兵向子弟兵讲述着山寨的敌情;山林间,牧羊的社员向子弟兵揭露了资本主义倾向的种种表现;火塘旁,年迈的阿普诉说着山寨阶级斗争的来龙去脉;山泉边,背水的阿妈提供了阶级敌人活动的线索。
他们从调查的大量材料中,找到了古觉大队两条道路斗争的根底。原来,一小撮不甘心死亡的奴隶主利用反动“家支”(凉山奴隶社会里部落和政权合一的组织)拉拢干部,说什么“老虎靠山林,彝族靠‘家支’。”有个干部经常同奴隶主在一起吃吃喝喝,敌我不分。反动的奴隶主利用这个干部压制翻身奴隶,破坏集体生产。六连指战员和宣传队的同志们清楚地看到,敌人利用
“家支”,“家支”掩护敌人。他们一致认为,要打击阶级敌人,必须擦亮翻身奴隶的眼睛,彻底清算反动“家支”的罪行。
一场控诉批判“家支”罪恶的大会,在古觉大队召开了。人们高举着“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标语牌,捧着三十八件浸透着奴隶血泪的展品来到会场。当过几十年锅庄娃子(最低级的奴隶)的阿芝大妈,看见旧社会奴隶主残害奴隶的铁链、木靴、刀枪,抑制不住悲愤,第一个站起来控诉反动“家支”的罪行。还在阿芝大妈年幼的时候,阿达(父亲)不愿为奴隶主利用“家支”打冤家卖命,半夜逃出虎口,被抓住活活枪杀了,跟奴隶主拚命的阿妈也被推下了悬崖。狠心的奴隶主还怕年幼的阿芝挣脱铁链,就在她的腿上砍一刀,丢进羊圈。阿芝大妈的控诉,点燃了军民心中的怒火。他们说:“反动的‘家支’,解放前是套在‘娃子’脖子上的锁链,现在奴隶主又妄图用来复辟变天,我们一定要彻底粉碎敌人的罪恶阴谋。”
大队长沈瓦特一边听着大家的发言,一边低头沉思:自己是个大队干部,为啥一度把狡猾的狐狸当成了好客的喜鹊,对奴隶主利用“家支”进行破坏活动的反动本质看不清楚?自己明知大队里的一个干部,同敌人划不清界限,被奴隶主拉在一起干坏事,却不敢揭露斗争……想到这里,沈瓦特把披在身上的“查尔瓦”(羊毛披毡)一撩,走到大家面前,向群众检查了自己的错误,揭发了奴隶主腐蚀拉拢干部的罪行。从这以后,沈瓦特率领全大队的翻身奴隶,向资本主义势力展开了猛烈的进攻。在斗争中,古觉大队进一步巩固了社会主义阵地。
为建设新凉山出力
大凉山在一日千里地前进!
六连指战员们和彝族同胞一道,参加了凉山地区改天换地的斗争。
座落在日察阿姆大山里的石普生产队,一九六八年遭受了洪涝灾害,大片庄稼被洪水吞没,土地被刮走了一层皮,留下的只是一道道深沟和横七竖八的石堆。
六连六班带着全连同志的嘱托来到这里。同志们放下背包,就下地察看灾情。晚上,他们和石普队的干部、群众围坐在篝火旁学习毛主席关于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教导,讲大寨贫下中农改天换地的革命实践。民兵排长尼古拉洛从人群中站起来发言说:“革命前辈为解放凉山,洒下了鲜血,难道我们就不能把石普建设好吗?”“说得对呀,不怕困难大,只怕斗志衰。”坐在尼古拉洛身旁的一位老阿普说。
学习会变成了抗灾的动员大会。
军民一致表示:照毛主席的指示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去争取胜利。
一场军民团结开创新石普的战斗打响了。
十月的日察阿姆大山,寒风呼啸,白雪茫茫。战士们把写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大标语插在山岩上。他们和广大社员群众发扬硬骨头精神,在一块块硬得象铁板一样的石头坡上,挥锄抡镐,重整土地。汉族战士、共产党员龙能富带头干重活,锄头卷了刃,锤一锤再干,几天工夫,他使的那把大挖锄磨掉了一半。不少同志手上打起了血泡,虎口震裂了,用手巾缠起来继续战斗。在战士们的带动下,广大民兵和阿普、阿妈以及年幼的阿依一齐上阵,背土运石。原计划八天拿下“石头坡”,结果只花了三天半。他们不仅把洪水冲毁的全部土地翻了一遍,而且开垦了三十亩荒地,扩大了耕种面积。
洪水冲洗后翻出来的地,土质瘠薄,战士们又和社员群众一道,钻进遮天蔽日的森林里,背回烂叶腐草积肥。此外,他们还修整了排洪沟,垒起了一条长长的拦洪石墙。
军民团结战斗,送走了风雪严冬,迎来了万紫千红的春天。被洪水冲毁的土地上,绿油油的荞麦、燕麦和洋芋茁壮生长。
子弟兵走到那里,就和那里的人民一起洒汗水,同建设。去年冬天,正当越西县彝、汉各族人民根治越西河紧张战斗的时候,六连和兄弟连队野营来到越西河畔。
那时,治河大军正集中力量准备赶在洪水到来之前修好主河道。由于人力不够,治河工程中开凿一条水渠和修建一个水电站的计划,还停留在蓝图上。连队了解到这一情况,决定和人民群众一起投入开水渠和修建水电站的战斗。
那些日子,雪下个不停。工地上,寒风扑面,冰水透骨。六连连长郑长生把棉衣一脱,挽起裤管,第一个跳进烂泥里,带头干起来。彝族战士、共产党员吉黑打曲,接连病了好几天,身体还在发着高烧,也扛上锄头跑到水渠工地,跳进泥水里。连里的卫生员赶忙把他往岸上推,同志们也劝他回去休息。这个当过“娃子”的战士回答说:“毛主席教导我们,共产党员应该成为英勇作战的模范。眼前就是改天换地的战场,我们要为建设新凉山尽一分力。”
由于军民艰苦奋战,绘在蓝图上的计划实现了。如今,越西河畔的村村寨寨,家家电灯亮,到处机器响,拖拉机在田野里奔驰,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斗争中锻炼成长
六连党支部遵照毛主席关于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向人民群众学习的教导,把组织干部战士到彝族翻身奴隶中间去,拜他们为老师,恭恭敬敬地学习,作为连队培养教育干部战士的重要途径。
新战士陆启良刚离开上海来到凉山。指导员何希库向他介绍了连队向彝族翻身奴隶学习的老传统,和老战士虚心接受彝族人民群众的教育迅速成长的事迹,陆启良听了心里热乎乎的,第二天就和战友们来到彝族山寨。他们白天和社员群众一起下地劳动,晚上在油灯下和社员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陆启良还学着老战士的样子,一有空就帮群众挑水、砍柴、推磨、扫地,两手总是不闲着。在旧社会当了十多年“娃子”的共产党员郭有丛大叔,针对陆启良在大城市长大的特点,让他到每户翻身奴隶家里轮流吃饭。端起饭碗,翻身奴隶就给他讲述旧社会“娃子”的苦难,摆当前山寨里的阶级斗争情况。郭有丛大叔亲切地对陆启良说:“山寨里的斗争还在继续,你就和我们一起,经风雨,见世面吧。”翻身奴隶语重心长的话,使他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从此,他紧密结合山寨里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刻苦地读毛主席的书,遇到问题认真进行阶级分析。不久,山寨里开展了清理阶级队伍的运动,陆启良和翻身奴隶一起,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政策,深入调查研究,分析运动中的各种问题,带领群众狠批刘少奇一类骗子散布的“阶级斗争熄灭论”,使这一运动搞得轰轰烈烈、扎扎实实,有力地推动了山寨的革命和生产。陆启良也经受了阶级斗争的锻炼,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陆启良成长的道路,也是六连指战员共同走过的道路。
二班长阿力子铁刚入伍时,是全连出名的爱枪的战士。看着枪,他就想起被奴隶主用枪杀害亲人的血泪仇恨。在军事训练中,他摸、爬、滚、打,练得特别起劲。
为了帮助阿力子铁和战友们提高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副连长领着他们到四川省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单位——美姑县瓦里沟大队学习。瓦里沟大队的共产党员和翻身奴隶站在大凉山,胸怀全世界,把种田同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联系起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彻底改变了刀耕火种的落后面貌,在高寒山区创造了农、牧跨《纲要》的奇迹。当指战员们来到这里时,瓦里沟大队党组织用山寨进行阶级教育和路线教育的传统方式,把子弟兵领到过去奴隶主活埋奴隶的“血泪沟”边,揭露和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和奴隶主妄图复辟资本主义的阴谋;在奴隶主杀害奴隶的“断头岩”上,县委副书记兼大队党支部书记吉牛布哈对子弟兵进行阶级教育和路线教育,使指战员提高了觉悟。
从瓦里沟大队学习回来,阿力子铁好象刚出林的小鸟,更加感到天高地阔。从此,他把擦枪练武和做每一件工作都同实现革命大目标联系起来,练军事技术精益求精,每次考核都获得优秀成绩,各项工作干得扎扎实实。
新华社通讯员
《解放军报》记者


第2版()
专栏:

水利建设中的突击队
在鲁柏岩山下,滹沱河畔,一条由民兵们开挖的长达二百四十四华里的灵寿县磁河渠道,已经成龙配套。这条渠道横跨大小三十九座山,飞越凌空架起的一百二十一孔渡槽,穿过总长一千一百米的隧洞,灌溉着灵寿县约百分之九十的旱地。水利建设的成就,为灵寿的农业生产带来了新的面貌。
在这条渠道的修建过程中,灵寿县民兵显示了“突击队”的作用。
为人民造福,甘愿吃大苦,耐大劳
灵寿县位于太行山麓。全县有三十八万四千多亩耕地,其中旱地二十万九千亩。百分之八十的旱地集中在丘陵地区。过去,这里十年九旱,粮食生产水平很低。解放以后,丘陵地区人民为了发展生产,迫切要求兴修水利。
一九五八年,全县人民在磁河上游建成了横山岭水库。一九六六年的隆冬,灵寿县广大民兵,遵照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和“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伟大教导,怀着重新安排灵寿河山的雄心壮志,勇敢地投入了开挖磁河渠道的战斗。
民兵们把这场改变穷山恶水的战斗,看成是考验和锻炼自己的机会。一天,上级给他们分配了一批雷管,由于交通不便,运输困难,需要派人到涞水县去背。张忠等六个民兵,勇敢地承担了这一任务。他们来到涞水,个个肩扛着几十斤重的雷管,跋山涉水,星夜往回赶路。
第四天清早,张忠等民兵来到唐河岸边。河上没有桥,急流卷着冰块,怎么办?他们想绕道,可是一打听,往下走要绕八十里,往上走要绕五十里。是绕道走,还是涉水过河?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为了早日建成磁河渠道,不用说这么一条河,就是大江,我们也要趟过去。”说着,他们脱下棉裤棉袄,背起木箱,一个紧跟一个地跳进河里。齐腰深的水,冰冷透骨。脚底下的河卵石溜滑,稍不小心,就有跌倒的危险。但是,六个民兵没有一个人畏缩。上岸一看,大家的双腿被冰块划得一道道血口,脚掌上粘满了砂子,冻在脚上。他们就是靠这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趟水渡过三条大河,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修筑磁河渠道要横跨深二十七米、宽五百米的燕川河。有的人提出用倒虹吸。在讨论设计方案时,民兵们说:“用倒虹吸,水要跌入二十七米的深处,经过五百米距离,再钻出来,还要降低三米水位,这就要少浇三四万亩地,不能这么办,还是修个土坝好。”
有的说:“修土坝,工程大,太费劲。”
大多数民兵不同意这种意见,他们说:“工程大怕什么?这里有土,咱们有人;干革命,搞建设,就要不怕吃苦,不怕费劲!”
经过讨论,大家看到,修一个大坝,截断燕川河,坝顶通渠水,坝堤拦水成库,可蓄二千五百万方水,浇六万亩地,一举两得。于是,民兵们决心修土坝,使更多的旱地受益。
一九六九年农历正月初三,民兵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地奔赴燕川河工地。他们破冰下水,挖砂清基,下去一身水,上来两腿泥,衣服结成冰,双腿冻得发了紫。但是,民兵健儿们坚持轮班施工,日夜战斗。经过三个多月的奋战,刚刚把基槽挖好,突然来了一场“桃花汛”。洪水卷着砂石,把主河道的基槽淤平了。他们没有泄气,凭着两只手,很快又把淤平的基槽挖了出来。
斗争长智慧,实践出真知
渠道要横跨深沟、河流,需要飞架渡槽。这是摆在民兵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怎样制作薄壳渡槽?广大民兵遵照毛主席关于“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伟大教导,组成了三结合的技术小组,进行研究试制。他们用土楦代替木楦,既节约了木材,还加快了工程进度。在实践中,他们靠集体的智慧,还搞出了新型三角尺、拉梁模等十五项技术革新,顺利地完成了薄壳浇注任务。
要把四十吨的薄壳渡槽吊装到二十多米高的石墩上,是很困难的。他们吊装了几次,都没有成功。“三结合”技术小组的民兵们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伟大教导,把敢想敢干的革命精神和严格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边学习边实践;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经过十多天的刻苦钻研,终于做成了土吊装架。
渠道要穿山,需要开凿隧洞。这些山多是风化石,施工中塌方严重,任务既艰巨又危险。菅村民兵承担了这项任务。
为了观察塌方的情况,掌握塌方的规律,民兵营教导员吴风保就把行李搬到洞里,住在仅有三米宽的支撑架下边。经过四十个昼夜,他终于摸到了塌方前的几十种现象。然后同群众一起分析研究,认识了塌方的规律,订出了安全施工措施。
经过民兵们连续五年的艰苦战斗,磁河渠道终于胜利建成了。去年试水,今年受益,从此改变了灵寿县十年九旱的历史。
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