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7月2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战斗在新铁路线上
——记铁道兵某部几个工程技术人员的先进事迹
在祖国一条新建铁路的工地上,铁道兵某部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热爱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日日夜夜奋战在万水千山,为多快好省修建铁路作出了贡献。下面记述的,是几个工程技术人员的先进事迹。勤勤恳恳的老工程师
在崇山峻岭中,火热的工地上,一位年纪五十开外的老工程师,脚穿草鞋,身背图筒,和几个技术人员一起,翻山涉水,仔细地勘测线路情况,这位老工程师叫米开新。解放以来,他一直战斗在铁路工地上,不辞劳苦,兢兢业业,指导部队施工,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设计方案提出改进的意见,为国家节约了大量投资,加快了铁路建设。
一次,部队接受了修筑新铁路的任务。动工前,米开新带领技术人员提前来到新建铁路线上,翻高山,攀绝壁,察看地形,掌握实地情况。深夜,他聚精会神地仔细研究一座长隧道的设计方案,用三角板在图纸上比了又比,算了又算,觉得还可以省一点。第二天,他带着技术人员又上山去了。到这座隧道工地要翻越几座高山,闯过“一线天”、“手扒崖”,山高路险,鹅毛大雪迎面扑来。米开新拄着拐杖,同大家一起在高山上反复勘察,把情况调查清楚以后,晚上又在帐篷里点起蜡烛,伏在图板上认真地比较分析。经过反复研究,米开新在部队党委的支持下,最后对这座长隧道的原设计方案作了修改,缩短了四百多米,既节约了投资,又缩短了工期。
米开新这样勤勤恳恳地为祖国的铁路建设事业服务,是他在长期斗争中不断改造世界观的结果。他是解放前的大学毕业生,学的是铁路专业,但旧中国修不起铁路,也就用不上。解放后,他参加了铁道兵部队,当上了工程师,亲眼看到祖国铁路建设的飞速发展,打心眼里感到高兴。当时他认为,担任施工部队的工程师,只要按照设计单位的方案,照图指导施工就可以了。一次,一段线路从一个依山傍水的地方通过,河边有一段堆积层滑坡,路基通过有困难。原来的设计为了避开这个堆积层,确定在大山中打一座长隧道。米开新来到这里调查了几次,发现这样设计很不合理,不但造价高,而且工作面小,施工进度慢。敢不敢提出修改的意见呢?他思想上展开了斗争。这时,部队党委帮助他学习毛主席关于“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教导,他又亲眼看到战士们为了多快好省修好铁路,一个心眼出主意,想办法。对照自己,他找到了差距,便大胆地承担起改善设计的任务。数九寒天,他脱下鞋袜,往返在冰冷的河水里,反复勘察河岸的石质。为了进一步摸清情况,他又往返几十里,到山上向贫下中农了解堆积层的形成和变化情况,最后根据大量可靠的资料,和技术人员一起反复计算,终于找到更理想的设计方案。他把这个方案报告给部队党委和上级设计单位,很快就得到了同意。后来,施工结果,证明这样改收到了多快好省的效果。
从此,米开新更加自觉地把改善设计的工作当作是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实际行动。
不掺半点假的杨树祥
在铁路工地上,指战员们传颂着工程师杨树祥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为革命把好质量关的先进事迹。
杨树祥是在实际斗争中成长起来的工程师。旧社会,他给资本家做工,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解放后,他翻身当了主人,参加了人民解放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又被提拔为工程师。在党的教育和培养下,杨树祥对革命事业忠心耿耿。二十年来,他一直战斗在施工第一线,认真指导部队施工,努力把好工程质量关。一次,杨工程师担负建造一座大桥的技术指导任务。他日夜奋战在桥头,忘我地工作。一天深夜,他从团里开会回到驻地,一进门首先就打听大桥的施工情况。当同志们向他讲到十三号墩打第一节用的砂石料没有化验时,他心里很不安:十三号墩是空心墩,砂石料的比例要求严格,如果混合比例不符合要求,大桥的质量就要受影响。这时,他顾不上休息,扛着大铁锤就到工地去了。
到了十三号墩,杨工程师用锤使劲地敲了几下,俯下身去仔细听声音。他凭着丰富的施工经验,觉得可以,便放心地回去了。但他刚躺到床上,心里又翻腾:修建铁路大桥,质量问题是百年大计,不能只凭老经验,认为差不多就可以了,必须确实检查够不够标准。第二天一早,他找上两个石工一块到十三号墩,挖掉一块混凝土,亲自到离工地三十多里的化验室进行化验,直到得出“合乎要求”的结论时,心里才踏实了。
杨树祥对大的地方严格把关,对小的地方也从不马虎。一天,战士们在向桥墩喷浆,桥墩喷完了,拌和的水泥浆也用完了。杨工程师检查时,发现有一小块地方喷浆还不够。有的同志说:“差一点,算不了啥。”杨树祥却认真地说:“我们为社会主义修桥,要实实在在修好,可一点也不能马虎啊!”说罢,他自己爬到四十多米高的墩顶上,又拌了点水泥,把那一点认真补上。同志们都说:“老杨工作不掺半点假。”
杨工程师对工作负责,为革命把好质量关,曾多次立功受奖。炸山开道的女技术员
在新建铁路工地上,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位年轻的女战士,头戴藤盔,手提起爆机,和筑路的解放军战士、民兵一起,在崇山峻岭中炸山开道。
这位女战士,是七年前从技术学校毕业分配到铁道兵某部担任技术员的胡清碧。几年来,她一直担负爆破设计的指导工作,在实际斗争中锻炼成长。开始搞爆破,对一个年轻的女同志来说,是有很多困难的,但她想:革命的需要就是我的理想。她长年累月地和战士们一起,风里来,雨里去,爬高山,进隧道,冒着滚滚浓烟,迎着隆隆炮声,观察爆破效果,研究爆破技术。
有一次,部队正在打一座长隧道,打到中间,石质坚硬,战士们打了半天,炮眼才一米多深,爆破结果,只炸下薄薄的一层皮。为了亲自了解石质情况,胡清碧和战士们一起上工,一起打风枪,几十斤重的风枪震得她耳朵嗡嗡作响,她全然不顾,有时一连干几个工班,领导上要她回去休息,她就在隧道口的工棚里睡一会,一听到炮声,又一骨碌爬起来赶到工地,和战士们一起研究爆破结果。胡清碧眼睛熬红了,人瘦了,但她从亲身实践中摸索到随着石质的变化,炮眼的角度、深度和密度如何调整的规律,采取了新的爆破方法,终于闯过了这个难关。
随着铁路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爆破设计和技术指导的要求越来越高,爆破越搞越大。搞大爆破一次需要打几十个炮眼,装上几十吨炸药,设计复杂,施工困难。胡清碧过去没有搞大爆破的经验,但她不怕困难,坚持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深入现场调查研究。为了掌握地质资料,她吃在工地,住在工地。有时为了掌握一个数据,她和战士们一起打炮眼,冒着隆隆的炮声,迎着弥漫的硝烟,在现场总结经验。就这样,胡清碧很快掌握了大爆破的技术。
胡清碧在党的教育下,在三大革命斗争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受到领导和群众的好评,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第2版()
专栏:

旅大市工业战线爱护设备标兵陈振海
一台车床使用二十年保养如新
陈振海说:战士的武器是枪,工人的武器是设备,我们要象战士爱护武器那样爱护设备
据新华社沈阳一九七二年七月十八日电 大连工矿车辆厂工具车间有一台已经用了二十年的精密车床,至今看起来还是那样明光净亮,加工出来的零件个个合乎规格。参观的人赞不绝口地说:“这台车床保养得太好了,简直象新的一样。”
这台车床是辽宁省旅大市工业战线爱护设备的标兵陈振海使用的。它是一台高精度车床,能加工几百种规格的螺纹,误差只有一根头发丝的七十分之一。一九五二年,当陈振海接受操纵这样一台高精度车床时,内心非常激动,感到这车床不大,却寄托着党和人民对自己的殷切期望和信任。因此,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它保养好,为国家生产又多又好的精密量规。从那以后,他二十年如一日地精心保养,一丝不苟,爱护车床胜过爱护自己的眼睛。不论严冬酷夏,每天早早来到车间,打开防护罩,把车床的各个部件检查一遍,擦抹浇油,慢慢起动;不管生产任务多忙,一有空隙就又擦又抹,容不得半点灰尘和污垢;下班了,又总是清洗得干干净净,把所有手柄归到原位,盖上帆布罩,才放心离开。年年如此,天天如此。使这台车床始终保持了原来的高精度。
陈振海常说,宁可自己费千遍事,决不让车床受一点损伤。每当使用车床尾座时,他总是先擦净床面和道轨,涂上油,再移动尾座,避免磨损车床;每当加工生铁零件时,他怕碎铁屑和锈尘会冲脏车床,就找来塑料布把道轨和所有暴露面一一盖好。为了使车床始终处在润滑良好状态,他对丝杠、道轨面、齿轮箱一些关键部位,坚持一天浇三遍油,从不间断。在使用过程中,还对车床上的一些薄弱环节采取了改进措施。
有一个时期,车间里生产任务很重,领导上分配陈振海这台精密车床担负一些粗加工任务,还强调说:“要顾全大局!”陈振海一听不对劲:什么是大局?只顾生产,不管设备,只顾眼前,不考虑长远,拚设备,吃老本,这才不顾大局呢。他和组里同志一起商量,把这批活分成两道工序加工,这样既不损坏设备,又按时完成了任务。
陈振海不仅自己爱护设备,而且热情地培养教育徒工也爱护设备。徒工金盛连,热情很高,干劲很大。一次往卡盘上卡活,一猛劲差点把卡盘螺丝损坏。陈振海见了,心痛地说:“战士的武器是枪,工人的武器是设备,我们要象战士爱护武器那样爱护设备,可不能粗心大意啊!”随即给徒工作了示范操作表演。从此,金盛连也时时把设备放在心上,严守操作规程,成了爱护设备的积极分子。二十年来,陈振海先后培养了八个徒工。如今这些徒工有的成了领导干部,有的成了生产骨干。他们不管在那里,还都象陈振海那样,精心地管设备,爱护设备,受到群众的称赞。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二十年来,陈振海就是用这台车床生产出了几十万件各种螺纹量规和其它精密件,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作出了贡献。


第2版()
专栏:

湖南湘绣
湘绣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几年来,湖南湘绣厂的工人遵照毛主席关于“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的教导,努力创作新作品,使湘绣艺术更好地为广大工农兵服务。
去年春天,湘绣厂接受了绣制《韶山全景》的任务。这件作品要求宽五米五、高二米四五。为了表达湘绣工人对毛主席的深厚无产阶级感情,他们决心做到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绣好《韶山全景》。经过六十多个日日夜夜的苦战,湘绣工人胜利完成了绣制《韶山全景》的任务。这幅作品既保持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精炼、刻画细致的长处,又吸收了油画的色彩丰富、表现力强的特点,成为湘绣艺术中的一幅佳作。
近几年来,这个厂的工人进一步贯彻执行毛主席关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等一系列方针,发扬敢于创新的精神,绣出了许多深受工农兵欢迎的作品。其中有歌颂毛主席伟大革命实践的《桔子洲头》等。


第2版()
专栏:

福州脱胎漆器
为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三十周年,福州脱胎漆器厂职工精心制作了五十多件具有革命内容和艺术性比较高的新作品。其中有用脱胎漆制作的人物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里的杨子荣,《沙家浜》里的郭建光等英雄形象;有体现亚非乒坛盛开友谊花的乒乓球运动员的形象;有磨漆画挂联《大庆红旗》、《首都节日夜景》;有嵌银丝山水画《革命圣地延安》。这些作品,无论在造型、上色和纹样加工方面,都比过去有很大提高,保持和发扬了脱胎漆器艺术的传统风格。
福州脱胎漆器的生产,始于清代乾隆年间,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的制作方法是用木、布或是石膏和泥做成器物的模型当胎,在模型外面用生漆裱上多层薄绸或夏布,等它干后用细砖磨光,用瓦灰拌生漆涂上,反复几次。漆层干固后,脱去木胎、布胎,或用水冲去泥和石膏,再上色漆,进行纹样加工。一件成品往往要经过几十道工序。这样制成的脱胎漆器,轻巧、美观、耐用。过去,这个厂生产的主要产品有屏风、挂联、人物、花瓶、盒、盘、盆等艺术品,以及烟具、咖啡具、酒具、台灯等日用品。由于广大工人的努力,仅去年,这个厂就增加了三百九十多个新品种,产品畅销国内外。


第2版()
专栏:

广东省手工艺品生产欣欣向荣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具有悠久历史的广东手工艺品,放射出了更加灿烂的光彩。去年,全省手工艺品的总产值比一九七○年增长百分之十三,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又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许多手工艺品的题材不断创新,花色品种增加,质量也有所提高。
广东手工艺品种类很多,有广州的牙雕、玉雕和彩瓷,海南的椰雕,高州的牛角雕,肇庆的端砚,潮汕的抽纱和金木雕,汕头的石雕,潮州的麦秆画,佛山的剪纸,石湾的美术陶瓷,新会的葵制品等等。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这些手工艺品有了新的发展。从整块象牙中雕出一层一层可以转动而且有精细花纹的象牙球,是广州牙雕传统产品。这种象牙球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只能雕到二十八层,现在已能雕三十二层。广州玉雕近几年又创作了《各族人民大团结万岁》等新题材的作品,这些玉雕新作品造型比过去更加美观,琢工精致,衬托得当,受到群众的好评。潮汕抽纱是潮汕妇女的特种手工艺。她们精工制造的窗帘、台布、衣饰等,远销世界各国。文化大革命中,潮汕的抽纱女工把通花与刁花两种针法融合起来,创造出四百多种刁绣拼通花的新花色、新品种,受到广大顾客的赞扬。
广东省各级党组织和革委会在加强对工艺品生产的领导中,注意在企业中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政策,充分发挥老艺人的作用。广州大新象牙厂党总支和革委会,认真落实党的政策,调动了老艺人的积极性。近几年来,这个厂的老艺人和其他工艺美术人员一起,雕刻了一万多件象牙制品。肇庆工艺厂的老艺人罗星培,对青年艺人思想上热情帮助,技艺上尽心传授,积极培养端砚工艺接班人。这个厂的青年艺人在老艺人的指导下,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就学会了开坯、布局、设计图案和雕刻加工等技术。现在,广州新瓷、佛山剪纸、潮汕金木雕等也都进一步壮大了工艺人员队伍,一批青年工艺人员正在迅速成长。


第2版()
专栏:

扬州玉雕
扬州玉器厂职工努力继承和发扬玉雕艺术的优秀传统,积极开展社会主义创新活动。目前,这个厂除继续生产内容健康、艺术精湛的传统产品外,还创作了近二百种反映祖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反映工农兵英雄形象和世界革命人民英勇斗争的新作品,如《毛主席去安源》、《红色娘子军》、《白毛女》、《杨子荣打虎上山》、《南京长江大桥》、《中阿友谊万岁》、《亚非拉革命风暴》以及《劳动以后》等。这些作品既保持了扬州玉雕的优良传统,又充满了时代的战斗气息,受到了工农兵群众的赞扬。
扬州是我国主要琢玉产地之一。这里的玉雕具有悠久的历史,具有琢工精致、作品玲珑、立意新颖等特点。
(专栏内图文均是新华社稿)


第2版()
专栏:

传统艺术放光彩
苏州刺绣厂工人在刺绣中采用多种针法和色彩,真实地表现出南京长江大桥的宏伟场面。
我国工艺美术新作品——常青指路(象牙雕刻),上海玉石雕刻厂创作。


第2版()
专栏:

上海玉石雕刻厂的牙雕老工人易恒福,在精心雕刻镂空雕鱼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