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6月9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工业战线上的新高潮
朝鲜新闻工作者代表团
我们来到中国东北地区,访问距离鞍山市区不远的齐大山,那是在一天的清晨,朝霞映红了山峦。
沿着修整过的崎岖的山路登上山顶,西边是一望无际的原野,稍远便可以眺望到鞍山钢铁公司雄伟的英姿;北边的山麓下就是刚刚建成的现代化选矿厂。
在那削掉了山头的平坦的山顶上,有钻孔机、运矿机、大型卡车,热火朝天地进行着挖掘铁矿石的战斗。
这里就是鞍山钢铁公司新开发的齐大山露天铁矿。鞍山钢铁公司是中国巨大的冶金工业基地。附近蕴藏着丰富的铁矿石资源,可是,过去需要从全国十多个矿山调运一部分矿石。这对发展钢铁生产,造成了不少的障碍。
鞍山工人阶级,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锻炼,提高了觉悟,决心减少外地的支援,对革命做出更多的贡献,这样,在一九六九年一月初打响了建设矿山的战斗。
“尽管正月严寒刺骨,但整个鞍山却沸腾起来了。”陪同我们的矿山革命委员会副主任谭玉海同志一面这样说,一面回顾建矿时进行的充满希望的战斗的日日夜夜。
鞍山市内和郊区的工厂企业都行动起来,组织突击队,来支援矿山建设。市内的商业财贸部门和卫生战线的职工,各级学校的教职员、学生以及街道的居民都奔向建设工地。
他们中间,有为给矿山建设多运一锹土,而远道赶来的七十高龄的老大娘;也有看到工人叔叔在严冬腊月非常辛苦,跑来往山上送开水的孩子们。
建设工人在短短的十天中就铺设了五公里长的铁路,三天就架设完八公里半的高压线,五十多天就埋设了七公里的供水管,为采矿场和选矿厂提前竣工创造了有利条件。
整整一个严冬,在齐大山山顶上,展开了一场开发露天采矿场、削平山头的战斗。在山顶上进行大规模的爆破,装炸药是最艰苦的战斗。
共产党员、老工人沈文仁同志,为了缩短爆破时间,抱着沉重的凿岩机打炮眼,连续作业六十多个小时没休息,接着又去装炸药。装炸药的洞里空气稀薄,灰尘和火药味令人窒息。可是在旧社会曾给地主放过猪,受尽虐待和歧视的沈文仁同志,一心保卫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和共产党所缔造的新生活,他怀着创造更加美好未来的信念,挖开地层,吸着散发出来的令人窒息的湿气,出色地把装炸药的工作坚持到最后。
由于建设工人为革命不怕牺牲,大爆破进行得很成功。这场爆破把山头炸掉了二十多米,使挖掘机、装运机能在山顶上按期进行作业。
谭玉海同志陪同我们去选矿厂时说:“齐大山山顶上的采矿场建设搞得轰轰烈烈,与此同时,建设选矿厂的斗争也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
在参观用粉碎机、洗涤器、皮带式运输机等新设备装备起来的选矿厂的过程中,他给我们讲述了建厂时的一些动人事迹。
提前建成选矿厂,最大的难题是要在短期内安装好四十多吨重的磨矿机等一千余台设备。过去象这样笨重的机器,通常是要拆散后一件一件地运来,然后再进行装配。那样搞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他们决心缩短工期,不采用这种老办法。
担负安装设备任务的鞍山第三冶金建设公司的架工班长于启仁同志和工人一道出主意、想办法,终于提出这样一项建议,即在没有起重机的条件下,利用工地现有的四根铁柱和卷扬机,也要把整个磨矿机搬上去。
根据他的建议,对铁柱的负荷和弹力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断定把磨矿机提起时,铁柱允许的倾斜度在十毫米之内。于启仁同志作好了必要的安全措施和准备后,开始指挥安装设备工作。他把磨矿机提高到离基础五米的高度。从那里到安放预定地点几乎还有二十米。这时,负责测量工作的技术员告诉他,由于提起来的磨矿机太重,铁柱会渐渐弯下来。但于启仁同志仍然以沉着的姿态指挥作业。已经悬空的笨重的磨矿机徐徐移动着。当通知铁柱已倾斜九毫米,离容许指数只差一毫米时,所有在场的人都捏了一把汗,仰望着指挥作业的班长的面孔。
“党组织支持这个作业,同志们相信我!”于启仁同志想到这里,心里增添了新的勇气和信心。他信心十足地继续指挥作业。然而,在磨矿机将要到达预定地点时,它的包皮被螺栓挂住,不能再向前移动了。唯一的办法,就是冒着危险,钻到磨矿机底下,除去障碍。于启仁同志毫不犹豫地担负了这一困难的工作。接着又有几个同志也跟着上来了。周围的工人也为他们的安全尽到自己所能做的一切。经过这样紧张的战斗,磨矿机安全地安置在原定的位置,选矿厂终于建成了。
实际上,对于觉悟了的工人说来,为了更快、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具有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在他们面前没有不可克服的障碍和困难。
“由于工人们的忘我斗争,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矿山建成了。从一九七○年一月起开始投产,现在那边正在修建的第二选矿厂到一九七二年建成后,选矿能力将比现在提高一倍。”听了谭玉海同志充满信心的介绍,我们眼前呈现出未来的矿山的前景,每年将有数百万吨矿石运进鞍山钢铁公司的高炉,我们从内心感到喜悦。
中国工人阶级在齐大山矿山建设中发挥出来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正在大力促进中国工业战线出现新的高潮。
中国工人阶级积极响应毛主席的“工业学大庆”的号召,奋起投入实现发展国民经济第四个五年计划的战斗任务的斗争,他们正以鞍山工人阶级表现的那种革命热情,加速进行着社会主义建设。
我们参观了充满创造和革新的大大小小的工厂企业,对有力地促进中国工业发展的群众性的技术革新运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技术革新运动中起很大作用的是由工人和革命的技术员、干部组成的“三结合小组”。
参加这个小组的工人具有在长期劳动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技能和革命精神;技术人员具有技术和理论知识;干部具有组织能力。这使这个小组不断地向前发展。正是这样的技术革新小组,成功地解决着车间和班组在生产和建设中提出的新的技术问题,改造旧的设备,制造新的设备,创造出新的生产技术工序,推动着工业生产迅猛地向前发展。
大连柴油机厂的工人,掀起了群众性的技术革新,为制造体积小、轻便、结构简单、性能好的新产品而努力,在不扩大工厂生产面积和不增加劳力、设备的情况下,把全年产量由两千台提高到五千台;上海纺织工业部门的工人群策群力,广泛采用新技术,大力改造旧设备,用这种方法使棉纱产量比解放初期增长两倍以上,棉织品产量增加一点六倍,还制造出一千多台纺织设备。
中国工人阶级努力尽可能用简便的机器和简单的工序生产出优质产品。
在我们访问过的吉林染料工厂,大力改造现有设备,改革技术工序,从而提高了产量,降低了原料消耗定额。
据工厂技术人员侯德武同志的介绍,工人们在几年前就开始精简繁杂的生产工序,创议并采用依靠自产原料进行生产的技术工序。可是,一部分人说什么工厂的设备是现代化的,没有这样做的必要,不想很快接受工人们的积极建议。
他接着说:“这种消极因素终于被二十三车间革命群众敢于斗争和创新的精神所战胜。”这个车间的工人决心对设备进行大改造,创造新的生产工序,不用进口的原料,而用自产的原料生产染料。他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经过一百多次试验,终于完成了新的技术工序。因此,即使把现有设备中的近一半都立即抽调出去,产量还能提高一倍;用厂内自产的原料,能够制出优质的高级染料。
侯同志说,经过最近几年这样斗争,基本上改变了生产工序,车间面貌焕然一新。
二十三车间工人的先进经验已在厂内其他车间普遍推广。一车间搞出了新的技术工序,过去需要经过五十台设备的生产工序,现在仅经过一百二十米长的一条钢管就可以完成。八车间、二十二车间等许多车间,经过改造设备以后,现在可以不用过去需要的部分原料,而且制成质量更好的产品,用同样的原料,能够制出更多的染料。
中国工人阶级在设计、设备、技术、生产工序等各方面都开展了反对浪费、厉行节约的斗争。
在增产节约斗争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在中国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广泛地开展综合利用的群众运动。
中国各地劳动人民广泛开展了合理地综合利用废气、废水、废物、废液、废热、废旧资材等,变废为宝,变害为利,为社会主义中国增加财富。
北京酿造厂由于综合利用了酿造过程产生的废物、废液、废气等,从而变成了在生产主要产品——酒的同时,还生产化工产品、医药、农药、机械等各种产品的综合性企业。
我们看到了生产电石、塑料等的北京第二化工厂工人利用废瓦斯副产品,生产出电子工业的主要材料——硅素材料的情况。
这个工厂职工了解帝国主义者对硅素材料要价很高,妄图阻碍中国电子工业的发展以后,积极行动起来,决心排除万难,依靠自己的力量生产出硅素材料。
他们组成了进行技术革新的“三结合小组”,同心协力,探索出利用工厂废气制造硅素材料的途径,仅用不到帝国主义者向中国提出的价格的约两千分之一的低价,生产出大量的晶体硅素材料,为中国电子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勤劳勇敢的中国工人阶级,以自己创造性的劳动坚强地肩负着国家的建设和生产任务,在他们自豪的介绍中,有沈阳第三机床厂的机械战士们,在很短的时间内生产出数十台过去依靠进口的自动综合加工机床;有上海异型钢管厂的工人们生产出一千多种各种型号的钢管,满足了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的急需;有江南造船厂的造船工人,建造了大型远洋巨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争得更大光荣。
他们的工作岗位虽然各不相同,但在他们心中有一个共同的决心,决心无限忠于给予他们今天的自由、幸福和充满希望的新生活的毛主席和共产党,为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为革命贡献出一切力量和智慧。
在工业的各条战线上已经取得了巨大前进的中国工人阶级,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果,正在以更加旺盛的斗志,有力地继续掀起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高潮。
(新华社发,此文原载于朝鲜《劳动新闻》)


第4版()
专栏:

一物多用,增加产品
浙江衢州化工厂大搞综合利用,产品不断增加。现在这个厂生产的产品,已经由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的十八种,增加到四十二种,成为既生产化肥、农药及化工基本原料,又有医药、冶金、机械及电子工业硅材料的综合性联合企业。
过去,这个厂用硫铁矿石,只取其含硫部分生产硫酸,其余的当作“废渣”倒掉。每天倒掉的硫铁矿渣约有三百吨以上,天长日久,占用了农田。厂党委、革委会发动群众,自力更生,土法上马,于一九七○年二月建成了一座小型钢铁厂,充分利用硫铁矿渣炼铁炼钢,减少了废渣占地面积,为国家发展钢铁工业作出了贡献。
利用硫铁矿渣炼出铁和钢以后,又排出了大量炉渣。工人们经过几十次的小型试验,成功地利用炉渣生产出了水泥。最后他们把铁渣、煤渣、电石渣送给建筑单位生产砖瓦。
在化工生产中,每天都要排出大量的有毒气体和废液。磺胺车间的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经过反复研究,解决了毒气扩散问题,还回收了废氨液,仅据一个月的统计,就回收废氨液一百多吨。他们还想办法回收了在氨苯磺胺生产过程中流掉的副产食盐,仅这一项,一年就可以为国家节约资金几十万元。硫酸车间过去处理酸性污水,每天都要用六、七吨石灰。现在,这个车间的工人采用了电石废渣液和硫酸污水中和的办法,节省了大量石灰。


第4版()
专栏:

用猪羊脏器制药
太原生物化学制药厂利用猪、羊的脏器制造医药。目前已经生产了治疗贫血病症的“肝B12糖衣片”和“肝B12注射液”、治疗肝炎的“肝宁糖衣片”、治疗肠胃病的“胃酶”和“胰酶”等二十多种药品。
太原生物化学制药厂,又是太原市肉类联合加工厂的综合利用车间。这个厂的工人从一九五九年就利用猪羊的苦胆、胎盘、胰脏等脏器,试制成功了“痢疾胶丸”、“胆粉合剂”、“肝原汁”等药品。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广大职工认真学习毛主席的教导:“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进一步开展大搞综合利用的群众运动,增加了品种,提高了质量,降低了成本。一九七一年利用猪羊脏器制成的药品总产值达一百四十二万元,比一九七○年增长百分之四十三点四,占全厂总产值的百分之十。
太原生物化学制药厂的工人,在开展综合利用的过程中,动脑筋,想办法,土法上马,土洋结合,大搞技术革新活动,不断地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
(据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