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6月8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一个工农团结的范例
在发展工业生产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共同战斗中,陕西省永红机械厂的干部、工人和周围社队的贫下中农,高举党的“九大”团结、胜利的旗帜,处处以全局利益为重,互相支援,互相促进,结下了深厚的阶级情谊,创造了许多闪耀着毛泽东思想光辉的动人事迹。
一九六九年春天,永红机械厂的筹建工作刚刚开始,周围社队正遇上几十年没有过的大旱。当时对面山上两个大队一百多亩新插的稻秧眼看就要枯死,还有三百多亩水田也因为缺水插不下稻秧。为了夺取丰收,贫下中农同干旱展开了顽强的斗争。在这紧急关头,永红机械厂职工在革委会领导干部的带领下,抬着水泵,扛着水管,赶到了抗旱斗争第一线。他们同贫下中农齐心合力,装水泵、铺水管、架电线,苦战了五个日日夜夜,终于把水抽上了六十多米高的山坡。当粗大的水柱倾泻进干裂的稻田的时候,贫下中农禁不住振臂高呼:“毛主席万岁,万万岁!”
工人热爱人民公社、支援农业生产,贫下中农同样关心国家工业的发展,努力支援工业建设。永红机械厂从筹建那天起,就得到贫下中农的大力支援。有一次,天空乌云翻滚,气象台预报一场大雨就要到来。永红机械厂的工人们正在修建厂房,刚刚挖好地基基槽,准备下石脚,打地基。如果不赶在大雨之前下好石脚,大雨就可能把基槽冲垮,严重威胁着工程的进展。附近生产队的社员听到厂里工人连夜突击修建厂房基础的消息后,马上赶到工地,同工人一道奋战到深夜,坚持砌完最后一块石头。工人们感动得连声高呼:“向贫下中农学习,向贫下中农致敬!”
永红机械厂在建厂过程中能够贯彻执行“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认真做好支援农业的工作,是经历了一番斗争过程的。建厂一开始,筹建人员就和农村社队干部和贫下中农结下了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贫下中农为他们盖起了第一幢宿舍,打下了第一口水井;建厂的工人到农忙季节就去帮助附近社队抢收抢种,修理农具,工农关系搞得很好。但是,随着工厂建设任务的逐步加重,一些同志在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支援农业的问题上,思想上并不是十分明确的。
他们首先遇到的是厂房和宿舍占用农田的问题。当时,有的同志认为,应当从全局利益着眼,尽量少占地、占坏地;有的人却认为,建设工厂是国家的需要,占点地是不可避免的,也是理所当然的。针对这种情况,厂领导从路线教育入手,举办了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组织各级领导成员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工业支援农业和巩固工农联盟的教导,狠批刘少奇一类骗子破坏工农联盟的罪行。通过学习和批判,使大家的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他们认识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建设部门应当尽量少占用或不占用农田,从多方面为发展农业生产贡献自己的力量。
思想统一以后,他们重新审查了设计和施工方案。这个厂的厂房,原来计划建在一片地势宽敞的水田上。为了少占用良田,他们决定把厂房改建在地势较高、水田很少的另一个地方。在审查这个新的设计方案时,一部分同志觉得有二亩八分水田还可以让出来。于是,他们又重新修订了设计方案,把二亩八分水田让了出来,退还给生产队,受到了贫下中农的赞扬。
在建厂过程中,由于施工单位人力不足,上级批准他们从农村抽调一批劳动力参加工厂建设。但是,他们想到,劳动力是农业生产最宝贵的因素,应当尽量减少从农村抽调劳动力。厂领导成员带领广大职工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尽量由自己运送砖瓦石料,挖地基,搞装卸,千方百计为农村节省劳动力。在建厂期间,他们把向农村抽调劳动力的总数减少了两百多人,单是这一项,就折合劳动工日近六万个。
现在,全厂各车间都和附近生产队建立了固定的联系。干部和工人经常利用节假日到农村访问贫下中农,帮助修理农具,安装电灯;医务人员也热情为贫下中农治病;在农业生产急需的情况下,厂里还尽可能派出汽车,帮助人民公社运送生产资料。
永红机械厂不仅注意从人力上、物质上支援农业,尤其注意向贫下中农宣传毛泽东思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政策更好地在农村贯彻执行。他们多次派人到周围偏僻的农村,开展宣传活动,把党中央、毛主席的战斗号令,及时传达给贫下中农。工厂放映电影、演出文艺节目时,也都请社员们参加。在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中,厂里还邀请贫下中农到工厂,也派出老工人到农村,进行忆苦思甜,开展革命大批判,使工人和社员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都有了提高。
由于工农团结一致,互相支援,互相促进,只用了十个多月的时间,永红机械厂的厂房就建成了,不久便试制出了具有先进水平的新产品;而工厂所在的生产大队,在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第一年平均亩产跨过了《纲要》,第二年又闯过了千斤关,粮食总产量大幅度上升,许多生产队的经济收入,有了很大的增长。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第3版()
专栏:

安徽三二七地质队对广大职工进行路线教育
提高维护群众利益支援农业的自觉性
新华社合肥一九七二年六月七日电 安徽省三二七地质队党委认真贯彻执行“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在进行地质勘探工作中尽量少占用农田和农村劳力,保证农业生产的需要,密切了地质队与当地社、队之间的联系。
在进行地质勘探过程中,地质队党委在选择厂房的厂址和钻机施工的场地时,都要和当地人民公社、生产队的干部一道,深入现场调查研究,进行慎重的讨论和仔细的审核,尽量节省农村的耕地和劳力。一九七○年,这个地质队要在庐江县境内兴建和扩建一批生产厂房和车库,在选择地址的时候,有的人提出要把厂房和车库建在公路旁,这样建设速度快,省工,可以早投产,而且交通方便,能保证野外钻探机械及时维修。可是,这块地方是人民公社的一片高产地。也有的主张在山坡上建筑,这样可以避免占用农田,但需要改建一段公路,改建时又需毁掉一片竹园和树木。地质队党委认为,这两种意见都没有充分考虑到社员群众的利益。于是,他们和基建部门的负责同志,会同当地公社党委,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最后决定在靠近公路的长条形荒岗乱坡上建设。结果,没有占用一分农田和损坏一分竹园,并且避免了一段公路的改建,为国家节省了二万六千多元的资金。几年来,三二七地质队在建筑生产和生活用房中所占用的一百四十多亩土地,没有一分是可耕种的农田和熟地。
对于探矿过程中必须占用的耕地,三二七地质队党委也本着能省一分土地就省一分的精神,把钻探机占用的土地压缩到最低限度。过去,地质队每钻一个孔位,从施工到结束,一般要占用一亩三分左右的土地,特别是钻探时排出的油污水,流经面广,危害时间长,对附近农田作物威胁很大。今年以来,地质队党委结合加强企业管理,制定了“材料管理”、“油污水处理”等项制度。他们着重总结和推广了第二地质分队处理油污水的经验。这个分队的作业区附近是一片稻田,为了避免油污水损害稻田,他们因地制宜地在钻探机旁挖深坑长沟,用青草、稻草做土过滤器,把废油物过滤回收;对流进坑中的污水随时取出,最后集中起来,统一处理。这样做的结果,保护了庄稼,大大缩小了损害农田的面积。地质队党委通过推广这个典型,对广大职工进行了一次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提高了大家维护社员群众利益、积极支援农业的自觉性。现在,整个三二七地质队的每个钻孔在施工中只占用三分左右的土地。
地质队党委还遵照毛主席关于“任何地方必须十分爱惜人力物力,决不可只顾一时,滥用浪费”的教导,在地质勘探过程中,十分注意少占用农村劳力。他们明确规定,没有国家规定指标或未经上级机关和劳动部门的批准,生产单位一律不准动用农村劳力。地质队党委还发动广大职工千方百计挖掘劳动潜力。他们组织家庭妇女、干部参加劳动,来担负管材运输、装卸用料、钻探机搬迁等辅助生产任务;用精简非生产人员和干部分批下放劳动的办法来充实生产第一线,有效地解决了与农村争用劳力的矛盾。今年春耕大忙季节,在巢县工作的钻探机需要搬迁工作地点,地质队职工自己动手艰苦奋战,顺利地完成了钻塔及全套机械设备的拆卸、搬迁、安装任务。这个地质队由于大挖劳动潜力,基本上做到了增开钻机不增人。由于施工紧张,不得已而占用生产队部分劳力时,地质队总要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组织人力物力去支援生产队。去年八、九月间,地质队所在地的三个生产队旱情严重,他们就抽调了三套抽水设备和技术力量,奔赴生产队帮助抗旱保苗,使这三个生产队的三百五十多亩农田,在大旱的情况下,亩产仍然超过《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


第3版()
专栏:

中拉友协和对外友协举行招待会
欢迎智利政府经济代表团
王国权会长和马特内尔团长在热烈友好气氛中讲话
新华社一九七二年六月七日讯 中国拉丁美洲友好协会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今晚举行招待会,欢迎由团长贡萨洛·马特内尔、副团长古特·德克曼率领的智利政府经济代表团。
智利驻中国大使乌里维和大使馆外交官员应邀出席了招待会。
应邀出席招待会的还有:古巴驻中国大使巴雷依罗和夫人,秘鲁驻中国大使巴尔德斯,墨西哥驻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科罗纳。
出席招待会的有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王国权,对外经济联络部部长方毅、副部长陈慕华,对外贸易部部长白相国、副部长周化民,外交部部长助理章文晋,有关方面负责人王磊、陈德和、韩叙、方晓、程飞、孙锁昌,以及中国各进出口总公司的负责人。
招待会在热烈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王国权会长和马特内尔团长先后讲话,祝中智两国人民的友谊和两国的友好关系日益发展。
智利政府经济代表团是在今天结束了在广州的友好访问后乘专机回到北京的。智利贵宾在广州期间,曾访问了毛主席当年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参观了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展览馆。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袁德良举行宴会欢迎智利贵宾。


第3版()
专栏:

京郊农村生产大队都用上了电
新华社讯 北京市郊区农村所有的生产大队都用上了电。今年以来,北京供电公司的工人们在贫下中农的帮助下,把输电线路延伸到了郊区最后一批生产大队。这些大队的社员用上了电灯,听到了广播,有了电动的碾米机、磨面机、粉碎机、铡草机,无不欢欣鼓舞,感谢党和毛主席对贫下中农的关怀。
北京郊区农村在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农业机械化、电气化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大部分平原地区架起了高压输电线路,用上了电。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京郊农村输电线路又不断向山区延伸,到一九六九年底,全郊区百分之八十八的大队有了电。为了做到郊区农村队队有电,北京供电公司职工狠批了刘少奇一类骗子的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批判了农村电力建设上“重平原,轻山区”的错误思想,把加速山区输电线路的建设,作为落实毛主席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的具体行动。职工们总结经验,把原来“三线送电”的线路改为“两线送电”,拆下多余的高压线和器材,用于架设新的线路。
在发展郊区农村电力建设中,北京供电公司与郊区各县紧密配合,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实行专业队伍和群众相结合,加快了电力建设的速度。
随着农村输电线路不断延伸,用电单位不断增加,北京供电公司还派出工人和技术人员,向京郊农村各用电单位宣传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的意义和必要的知识,帮助培养“土电工”,受到贫下中农的欢迎。


第3版()
专栏:

隔山隔水不隔心
——福建福鼎县和浙江平阳县人民团结战斗的友谊之歌
福建省福鼎县和浙江省平阳县之间,群山重叠,河流纵横。但是,隔山隔水,隔离不了贫下中农的心。这两个县的贫下中农,在党的“九大”团结、胜利路线指引下,互相支援,团结战斗,在三大革命斗争中,夺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谱写出一曲又一曲友谊之歌。
让水
去年夏天,严重的旱情威胁着正在抽穗灌浆的水稻。福鼎县凤桐大队的二百多亩水稻和平阳县明月大队的三十多亩水稻都急需水库的水来灌溉。但是,水库中的储水不多了,水少田多,不够灌溉。
明月大队的社员眼看着凤桐大队二百多亩水稻受灾,心中非常着急。他们向对方说:“这个水库是你们造的,这些水应该全部灌溉你们的稻子。”凤桐大队的社员推让说:
“浙江人民的困难就是我们福建人民的困难,你们的稻田离水库近,这些水还是让给你们灌溉。”双方互相推让。
后来,凤桐大队党支部书记郑宗秋和社员们到明月大队来协商。他们说:“我们虽然是两个省,但都是毛主席领导的,都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所以水应该给你们。”明月大队的干部、社员说:“不能为了我们的三十多亩水稻而使你们二百多亩水稻受旱。”郑宗秋等见明月大队不答应,心里很急,就打比喻说:“一升米吃一个人,这个人就吃饱了,分给好多人吃,那大家都吃不饱。稻子也一样,这一点水如果大家都分一点,反而顶不了事,所以还是让给你们用!”就这样,凤桐大队干部、社员怀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情谊,把自己水库的水让给了明月大队。
取经
古楼山下红烂漫,大岗溪边春意浓。平阳县南宋公社的田畈上,梯田中,社员们耕田耙地,挑肥插秧,人来人往,一片繁忙。今年,这个公社的春耕生产抓得特别早。这里的社员们都说:“是福建人民的冲天干劲鼓舞了我们。”
三月初的一天,南宋公社生产队以上的干部一行三百多人,在公社党委书记徐洪华带领下,前往二十多里外的福建省福鼎县学大寨先进集体凤桐大队取经学习,受到凤桐大队干部、社员的热情欢迎。大队党支部书记郑宗秋本来在十多里路外的埔坪办事,听到浙江有人到他们大队来,就满头大汗赶回凤桐,为南宋公社介绍抓路线教育、促春耕生产和治山治水的经验。
几年来凤桐大队社员在大队党支部领导下,认真学大寨,劈山开岭,引水上山,先后修建了三千五百五十多米的引水渠道,十一万方水库和水塘,基本上解决了山区缺水的现象,做到了旱涝保收,使整个大队改变了后进面貌,粮食产量连年上升。今年初春,浙闽山区天气很冷,凤桐大队社员就男女老少齐出动,积肥催秧日夜忙,到处是热火朝天的春耕生产场面。他们说:“人勤劲大催春早,誓叫凤桐变大寨。”
凤桐大队的革命干劲和创业精神使南宋公社的干部们受到很大的鼓舞。回到南宋,他们连夜座谈讨论,纷纷表示要学习凤桐贫下中农的革命精神,奋战早春,夺取今年早稻丰收。第二天,就有二十多个生产队开始浸种、催苗,打响了春耕第一炮。
送薄膜
在今年春耕大忙季节,福鼎县凤桐大队青寮生产队,为了夺取今年早稻丰收,准备提早浸种、播种。可是,队里育秧用的塑料薄膜不够,怎么办?到市场上买也来不及了。生产队长雷祖格和会计雷成斌一起到平阳县明月大队三百丘生产队找队长钟大助商量。可是,今年三百丘生产队早稻面积比去年扩大,塑料薄膜也不多。这时,钟大助想:天下贫下中农是一家,青寮生产队的困难就是自己的困难。于是,他同社员研究后,决定把方便让给福建兄弟,把困难留给自己,腾出三十三斤薄膜借给青寮生产队。
排故障
去年九月的一天,福鼎县凤桐大队碾米厂的柴油机发生故障,吸油管塞住了。厂里的同志决定拿到平阳县埔坪公社碾米厂去修理。由于这个厂没有钻头,不能修,又拿到南宋公社铁工厂。铁工厂的机修工陈用钟师傅一听是凤桐大队来的,热情接待,可是也没有小钻头。凤桐大队碾米厂的同志不由得着急起来。陈师傅说:“不用急,明天我带你们到矾山汽车修配厂去修理。”
第二天,陈师傅和矾山汽车修配厂师傅轮流车,终于把油管钻通了。为了帮助凤桐大队把柴油机装好,当晚,陈师傅放弃休息,翻山越岭来到凤桐大队碾米厂。他细心地把柴油机拆开洗擦,并耐心地向厂里的同志传授装配、保养知识。在拆洗时,陈师傅发现汽缸漏气,要换,但厂里没有拉汽缸的工具,陈师傅当即摸黑赶回南宋公社,取来工具,把汽缸拉了出来。新汽缸买来后,陈师傅下班后又在晚上赶到碾米厂帮助装配。新汽缸是五匹柴油机用的,外壳太厚,装不进,还多了一个螺丝孔,会漏水。陈师傅二话没说,把汽缸带回厂里,利用第二天午休时间,把外壳车薄,又车了一个螺丝合上去;晚上,赶到碾米厂装配。到柴油机正常运转时,天已蒙蒙亮了。
新华社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在湘、黔、川三省的交界地区,湖南省花垣县革委会派出机帆船常年来往于西水河上,为边区各族人民服务。
新华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