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6月1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把管理学校的工作深入到教学领域中去
龙城公社城西大队党支部总结了几年来管理学校的经验,深刻认识到:如果不加强对教学领域革命的领导,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就会架空,党的教育方针就得不到贯彻执行。因此,把管理学校的工作深入到教学领域中去,是在教育战线深入进行斗、批、改的一个重要方面。
深刻认识开展教学领域革命的重要性
一九六八年冬,我们大队成立了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委员会,加强了对学校的管理。通过清理阶级队伍和整党建党运动,调整、充实了学校的领导班子,狠抓了教师队伍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批判了旧的教学内容,为教育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我们有些同志对教育战线上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的新形势认识不足,错误地认为现在学校领导班子新,教师思想新,教材内容新,就放松了对教学业务的领导。因而,贫下中农在学校只管学生纪律和教师的生活,或是离开教学的实际去做思想政治工作。结果是管理学校的工作深入不下去,教学领域中碰到的许多问题得不到解决。
针对这种倾向,党支部和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委员会反复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改革旧的教学方针和方法,是这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的教导,并深入到学校和生产队去,了解教学领域两条路线斗争的表现。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在刘少奇一类骗子散布的“政治可以冲击其它”谬论的影响下,学校的教学工作处于无人管的状态,教学质量很差。广大贫下中农反映说:不少毕业生文化知识少,在农村三大革命运动中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活生生的事实使我们认识到:教学领域是教育战线上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的重要阵地,资产阶级妄图把它作为复辟的据点,和我们拚死争夺这块阵地。如果我们管理学校的工作不深入到教学领域中去,不加强对教学领域革命的领导,不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扎扎实实地解决教改实践中出现的具体问题,那么,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就会架空,党的教育方针就得不到贯彻执行,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工作就不能做好。因此,把管理学校的工作深入到教学领域中去,这不是一个工作方法问题,而是关系到贫下中农能否牢固掌握农村教育大权的根本问题。
认识提高以后,我们和管理学校的同志深入教学领域第一线,和革命教师一道备课、听课;亲自上课;召开各种类型的座谈会,认真总结开展教学领域革命的经验教训;结合教学工作去做思想政治工作。这就把教育革命不断引向深入。
引导教师积极进行教改实践
毛主席教导我们:“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员问题。”要深入开展教学领域革命,必须以路线为纲,调动教师的革命积极性,鼓励和引导他们大胆进行教改实践。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又暴露出一些问题,我们便紧紧结合教师在各个时期暴露出来的问题,深入开展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一次,我们去听二年级的语文课,发现教师一不教识字,二不教朗读,离开课程内容去讲政治理论。在其它各科教学中也存在这种倾向。这使我们感到,要提高文化课教学质量,必须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把思想教育和讲授文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于是,我们组织教师学习毛主席的教育方针,揭露和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的谬论,提高教师的路线觉悟。为了进一步在实践中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又组织教师在教《叶大婶讲家史》、《仇恨的伤疤》这个单元时,首先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反复钻研,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把学生带到生产队请老贫农忆苦思甜,回来后再教课文中“阶级苦”、“血泪仇”、“压迫”、“剥削”等词语,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课文内容和语文知识。然后,教师又组织学生了解自己父母为什么不识字,帮助他们写家史,使学生再次受到深刻的阶级教育,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使学生既提高了思想觉悟,又学到了语文知识。
毛主席说:“对于知识分子的正确的政策,是革命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认真贯彻执行党对知识分子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是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搞好教改的重要一环。学校的原教导主任,有一定教学经验,过去,由于执行了反革命的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批判,一度背上思想包袱。贫下中农管理学校以后,经过群众帮助,他的路线觉悟有所提高,但在教改中还是缩手缩脚,怕犯错误。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及时帮助他总结历史教训,引导他划清两条教育路线的界限,鼓励他在教改中大胆实践,并吸收他参加学校领导班子,负责教改工作。党和贫下中农的信任,使这位教师深受感动。他积极带领教师开展教改活动,耐心辅导新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在如何备课,怎样进行启发式教学,训练学生写好毛笔字等方面,大胆实践,初步摸索了一些经验。
要上好社会主义文化课,提高教学质量,还必须积极引导教师彻底改革旧的教学方法,克服教学“三脱离”的倾向。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毛主席教育革命思想,深入批判“三脱离”的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帮助教师正确认识和处理理论与实践、学校课堂与社会课堂、教与学的关系。同时,我们还经常主动地向教师提供农村三大革命运动的情况,使他们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中胸中有数。一次,党支部书记和教师一道备课,一起研究如何进行“三结合”教学,并亲自参加教改实践,在初中二年级上了一堂“怎样选种”的农业知识课。他首先讲清选种对于夺取粮食高产,落实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的重大意义,然后把学生带到种子田,边讲选种知识边示范,使学生掌握了根据“三穗齐、谷粒壮、颜色鲜”的特点进行选种的方法。
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毛主席的教育革命路线,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教改积极性。他们按照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认真制订各科教学计划,明确质量要求,积极钻研教材,大胆改革旧的教学方法,还经常深入到学校附近的厂矿和生产队,征求工农兵对教改的意见。
帮助学校建立和健全必要的教学制度
我们大队学校的教师,大部分是在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参加工作的,新教师占了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二。他们热情高,干劲大,但教学经验不足。随着教改的深入,他们的业务能力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老教师在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也感到非常需要在业务上进行再学习。因此,切实加强对教师业务学习的组织领导,建立和健全必要的制度,帮助新、老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就成了深入开展教学领域革命的迫切需要。我们和学校领导班子一道,认真发动群众讨论研究,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的具体情况,逐步建立了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四条措施和七项制度。四条措施是:一、逢双周星期六下午举行一次教学研究活动,讨论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二、在教师中开展互相帮助活动,定期上辅导课,由基础知识较好的教师担任辅导员;三、建立教研组,组织试验课和其它教学活动,及时交流教改经验,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四、分批到县师范学校短期培训。七项制度是:一、互相听课制度;二、定期交流教改经验制度;三、期终总结评比制度;四、每周一次的教学业务学习制度;五、周前教学预备会制度(由教改组定人、定科、定课、定教时进行预讲);六、“三结合”定期评教评学制度;七、对学生成绩考核制度。此外,我们还组织了“三结合”的教改检查组,定期对各年级各科和每个教师的教学情况作全面检查。由于建立和健全了业务学习制度,教师的业务水平都有所提高,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使社会主义文化课越上越好,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广东龙门县龙城公社
城西大队党支部


第2版()
专栏:问题和建议

编写新的教学参考书
随着无产阶级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学生数目逐年增加,教师队伍也逐渐扩大。但是,目前还没有一套新的教学参考书作为指导,教师们感到备课、写教案有困难:对于课文难以分析,对于同义词难以分清,对于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关键难以抓住,对于分段、段意及中心思想难以确定……。这样,没有备好课、写好教案就去上课,教学质量就很难提高。
我认为,教师在政治上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同时,必须在业务上抓紧再学习,才能提高社会主义文化课的教学质量。为此,我建议有关单位和各地教材编写组,抓紧编写出一套新的教学参考书,帮助教师更好地在教学上进行再学习,以适应当前教育革命的需要;这也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课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福建省松政县人民小学教师
张明雄


第2版()
专栏:问题和建议

要加强应用文的教学
近年来,我们发现有些高小,甚至初中的学生不会写应用文;不但不会写“合同”、“表扬信”、“感谢信”、“生产计划”等比较复杂的应用文,就连简单的、常用的“书信”、“便条”、“通知”之类的应用文也不太会写,有的虽然写出来了,也是半通半不通的。
应用文,顾名思义就是在社会上广泛应用的一种文体。它是为一定的阶级、一定的政治路线、一定的生产关系服务的。
解放前,我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那时编印的应用文是为封建地主买办资产阶级服务的,其中有不少封资修毒素。解放后,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革命和生产的不断发展,在应用文方面已作了多次的改革,并且增添了不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内容。因此,加强对应用文的教学,是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各种应用文是有一定的格式和一定的用语的。很多学生对各种应用文的特定格式和特定用语不会区别和运用,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教师讲解不透,另一方面可能是学生得不到必要的练习。
毛主席教导我们:“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我们建议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应用文教学的领导,有关教师要认真研究应用文教学,使应用文更好地为工农兵服务,为革命和生产服务。
广西平南县大鹏公社大鹏大队部分贫下中农


第2版()
专栏:

运用启发式教学的点滴体会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教育路线的正确与否,决定教学方法是否正确。刘少奇一类骗子为了推行反革命的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就提倡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无产阶级教育路线,提倡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因此,是否采用启发式教学,不单纯是个方法问题,更重要的是执行什么路线的问题。
毛主席还教导我们:“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师讲得好不好,对学生的学习是有重要影响的。但是,学生能否把课文学好,起决定作用的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讲解要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才能变成学生的东西。在教学中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运用启发式。在实践中,我们初步体会到:启发式就是要教师不断地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
怎样运用启发式呢?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下列几点体会:
一、要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必须首先刻苦钻研教材,并了解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现状。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基础,要实行启发式教学,必须钻透教材。只有把握住教材重点、难点,启发才能抓在点子上。但是光钻透教材还不够,还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看对象。如一年级学生经常把“怎样”、“这样”混淆起来,教师告诉学生“怎样”是疑问代词,“这样”是指示代词,以为这样一讲,学生一定会弄清楚了。讲完后,教师问学生,有些学生仍旧把两个词混淆起来。什么原因呢?我们到学生中一了解,原来有的学生对什么叫疑问代词,什么叫指示代词也闹不清楚。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钻透教材,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学生思想实际,这是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前提。
二、运用启发式教学,要引导学生多想、多问、多辩,自己解决问题。毛主席提倡的启发式教学法,是以充分相信群众为基础的,教师引导得法,学生是能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生多问、多辩,是学得主动的表现。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就是引导学生多问、多辩,充分相信学生,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进行启发式教学,要抓住关键问题进行启发。我们过去认为学生基础差,多讲总可以使学生多得,因此课堂上就满堂灌,教师讲得满头大汗,学生听得晕头转向,教学效果很差。我们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抓主要矛盾的教导以后,明确认识到:过去那种“多多益善”的做法是导致学生“消化不良”,阻碍学生独立思考,影响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在课堂上不能很好运用启发式教学的症结所在。认识提高了,我们在教学中就注意抓主要矛盾,突破重点,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现在我们在教学中,改变了过去那种面面俱到的做法,抓住课文表现中心思想的关键字、词、句等,引导学生弄懂,使学生会用。这样教师讲“少”了,而学生得到的却“多”了。
四、实行启发式教学,要发扬教学民主,实行官、兵互教,兵、兵互教原则。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遵照毛主席要开展“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的群众练兵运动”的教导,充分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同教师一起参加备课、辅导、改作业,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作文评讲课,除老师讲一般性问题外,还拿出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分析。学生自己写,自己谈体会,自己来分析,对同学启发较大,起了教师不易起的作用。在高年级,还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对教师批改的作业提出意见,教师也受到教益。
五、要抓好批改作业中的启发、引导工作。在批改作业中,我们对启发工作是做得很不够的。教师认为对的就一勾;稍微有点错的是一勾加一点;错得较多的是一勾加一叉;全错的打个大叉叉。学生尖锐地提出批评说:“这样批改法太简单,不利于启发我们主动地学习。”我们接受了学生的批评,大家认为改作业也要运用启发式。现在教师改作业时,注意到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有的教师把普遍性的问题,拿到课堂上互相启发;有的教师对成绩较差的同学面对面地修改作业;有的教师加启发式的批语,指出好在何处,不够在什么地方。由于教师这样做,作业发回后,学生主动地订正作业,有的还互相讨论,互相订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们采取了以上一些做法后,语文的教学质量开始有所提高。我们决心在这个基础上,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努力把语文课教好。
浙江省义乌县赤岸中学语文教研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