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6月13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革命现实和革命理想相结合的典范
——学习革命样板戏塑造英雄形象的一点体会
云岚
努力塑造无产阶级的英雄形象,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要把无产阶级英雄形象塑造得高大丰满,关键就在于遵循毛主席的教导,使文艺作品中的英雄形象“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这就是说,必须运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以革命现实为基础,以革命理想为主导,把革命现实和革命理想很好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深刻地反映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塑造出光彩夺目的无产阶级英雄典型来。在这方面,革命样板戏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革命样板戏运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塑造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一个特点,就是把现实和理想辩证地统一起来,集中地表现了英雄人物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高度觉悟。
我们所说的现实,指的是一定革命时期的斗争现实;我们所说的理想,指的是在共产主义思想指导下,无产阶级在各个革命历史阶段所要达到的革命目的和彻底解放全人类的最终奋斗目标。毛主席教导我们:“共产党是有现在的纲领和将来的纲领,或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两部分的。在现在,新民主主义,在将来,社会主义,这是有机构成的两部分,而为整个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所指导的。”为了实现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毛主席为我们党制定了各个历史阶段的总路线和贯彻执行总路线的各项具体工作路线。路线决定一切。中国革命历史的行程全凭着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革命样板戏中塑造的一系列无产阶级英雄人物,他们共同的最本质的特征,就在于他们忠实地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高度自觉性。他们既是在现实的革命斗争中扎扎实实地执行党的各项具体工作路线和政策的模范,更是为实现党的总路线而奋斗到底的先锋。他们深深懂得:党在各个历史阶段的总路线,都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这个大目标的;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则是通向共产主义的胜利航线。正因为他们对共产主义最高理想无限向往、热烈追求,所以他们能自觉地、坚定地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奋勇前进。
杨子荣、李玉和、洪常青、郭建光、阿庆嫂等都是战斗在民主革命时期的英雄人物。他们所处的具体历史环境不同,所从事的具体革命工作也不同,但是,他们不论是直接参加武装斗争或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不论是只身战斗在敌人心脏或坚持战斗在芦苇荡,都自觉地把自己从事的智取威虎山、转送密电码、解放椰林寨、奇袭沙家浜、保护伤病员等等一时一地的具体工作任务,同我国人民在共产党、毛主席领导下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无产阶级的整个革命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的胜利而冲锋陷阵,奋斗不息,这就是他们行动的准则,也是他们英雄性格的本质特征。
方海珍、江水英则是社会主义时代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的光辉形象。她们战斗在上海码头、九龙江畔,从事的是平平凡凡的劳动和工作。但是,《海港》和《龙江颂》并没有让她们陷于平凡琐细的事务之中,而是在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的指引下,通过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戏剧冲突,生动而深刻地表现了她们贯彻执行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的高度觉悟,和“四海风云胸中装”、“献身于世界革命”的伟大共产主义胸怀。她们深知:要履行好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义务,要发扬共产主义风格,要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多作贡献,必须坚决执行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时刻不忘“征途上处处有阶级斗争”,“风浪要征服,暗礁尤须防”。她们懂得: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不但表现在同阶级敌人反社会主义的破坏活动的斗争上,而且表现在人民内部两种世界观的斗争上。因此,不管情况怎样复杂,她们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掌握着斗争的主动权,朝气蓬勃地带领群众向资产阶级发动进攻,揭露了暗藏的阶级敌人,教育了群众,胜利完成了援非任务和抗旱任务。
要塑造出高大光彩的无产阶级的英雄形象,必须着力表现英雄人物的路线斗争觉悟:既要深刻描绘他们执行具体工作路线的严格态度,更要充分表现他们为党的总路线而奋斗的高度自觉性。革命样板戏正是满腔热情地从各方面突出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路线觉悟,表现了他们为实现党在各个历史阶段的总路线而奋斗的光辉品质。这样,他们的具体工作和英勇斗争,才显得那样的威武雄壮,意义深远;他们的英雄性格和光辉形象,才具有巨大的教育和鼓舞力量。

革命样板戏把革命现实和革命理想结合起来塑造英雄人物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在马克思主义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相结合的思想指导下,正确地处理了豪情壮志和实干精神的关系,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的关系,革命精神和政策观念的关系。
毛主席教导我们:“现在的努力是朝着将来的大目标的,失掉这个大目标,就不是共产党员了。然而放松今日的努力,也就不是共产党员。”革命样板戏在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形象时,一方面以炽热奔放的激情,抒发了英雄人物“愿红旗五洲四海齐招展”的壮志豪情;一方面又以深刻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他们一丝不苟、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海港》中的方海珍,站在高处,看到远处,干在实处。她兢兢业业,自觉地把平凡的装卸工作同世界革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带领群众,排除万难,抢在雷雨前完成援非任务,生动地体现了她“为全中国人民服务,为全世界人民服务”的伟大胸怀和一丝不苟、埋头苦干的战斗作风。不论是民主革命时期为武装夺取政权而斗争的李玉和、洪常青、郭建光,还是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战斗在三大革命运动第一线的农村干部江水英都是这样。他们既是具有远见卓识和革命理想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又是富有实事求是精神,为完成现实的斗争任务而艰苦奋斗的革命实干家。正因为这样,在革命的征途上,他们胸怀大目标,永远不停步,把一个个胜利当做继续前进的新起点,“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永远冲锋向前方!”
敢于斗争而又善于斗争,是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性格特征之一。革命样板戏在表现英雄人物敢字当头、藐视困难的大无畏精神的同时,还着重描写了他们重视困难、善于斗争的踏实精神。革命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中的杨子荣、洪常青敢于“只身把龙潭虎穴闯”,并不是他们有什么“超人”的“胆识”。他们除了有对党对毛主席的赤胆忠心这个最重要的条件之外,还因为他们深入调查研究充分掌握了敌情,依靠群众制订了作战方案,这样,他们才胜利地完成了党组织交给的极其艰巨的任务。《海港》、《龙江颂》中的方海珍、江水英所以能在复杂的情况下保持清醒的头脑,识破敌人的伪装,戳穿敌人的阴谋,不是她们有什么“独特”的“天赋”,而是因为她们掌握了党的基本路线,阶级斗争的警钟在胸中长鸣。这样,她们就能透过一些不正常的现象提出疑问,发现问题后又深入实际作调查研究,发动群众跟踪追击,敌人虽然阴险狡猾,却始终逃不出她们的掌心。
正确处理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和政策观念的关系,是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典型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要问题。《龙江颂》中的江水英,有着崇高的共产主义风格。她眼观五洲风云,耳听四海波涛,时刻不忘世界上求解放的兄弟姐妹。为了革命的全局事业,她甘愿本大队承担眼前的最大牺牲;同时,她又有高度的政策观念。在局部服从全局需要的前提下,她严格执行现阶段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发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挥局部的积极性,力争补回或减少局部的损失,正确处理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社员利益的关系。在江水英身上,既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的灿烂光辉,又有着严格的科学态度;既体现了彻底的革命精神,又表现了高度的政策观念。
革命样板戏的创作经验告诉我们,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形象,要生动地展现他们无比壮丽的理想,也要有力地描绘他们的革命斗争实践。如果不努力揭示英雄人物不断革命的豪情壮志、敢想敢干的革命精神、共产主义的思想境界,人物形象就不会高大,就失去了教育意义。但是,如果不去深刻地表现英雄人物在现实革命斗争中的求实精神、科学态度和政策观念,光有一些豪言壮语,这样的形象,必然缺乏真实感和艺术生命力,不能起到感染人教育人的作用。我们要学习革命样板戏的创作经验,力求通过现实斗争的生动描绘深刻体现英雄人物的豪情壮志,塑造出血肉丰满的无产阶级英雄人物来。

革命样板戏把革命现实和革命理想结合起来塑造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再一个特点,就是正确处理了革命斗争的艰苦性、残酷性和革命的乐观主义、革命的英雄主义的关系,既真实深刻地描绘了英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为革命冲锋陷阵的英勇斗争,更突出地表现了他们对共产主义事业必定胜利的坚定信念。
列宁指出:“所谓革命,就是极端残酷的殊死的阶级斗争。”革命英雄人物,正是在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急风暴雨中百炼成钢的。只有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把革命斗争的艰苦性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才能深刻地反映我们伟大时代的革命斗争,塑造出闪耀着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来。
艰苦的斗争,最能锻炼共产党人的钢铁意志;严峻的考验,最易显出无产阶级的英雄本色。《沙家浜》中的郭建光等十八个伤病员被围困在芦苇荡里的时候,斗争是多么困难、艰苦。但是,在粮尽药缺、风狂雨暴的情况下,他们却象泰山顶上的青松,坚强豪迈,表现出了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战士的革命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疾风知劲草。正是在同明火执仗、穷凶极恶的座山雕、鸠山、黄世仁的殊死斗争中,在同披上伪装、阴险狡猾的钱守维、黄国忠的尖锐斗争中,杨子荣、李玉和、王大春、方海珍、江水英才充分地表现了对党对人民的赤胆忠心,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
革命没有不经过艰苦、曲折的道路而取得胜利的。但是,不管经过多少艰难险阻,革命最终是要胜利的。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英雄人物,坚信无产阶级必定要战胜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必定要代替资本主义,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李玉和、洪常青等革命先烈正是因为对毛主席领导的革命事业,有着坚定的必胜信心,因此,他们不论在日寇刀光剑影的宴席间,或是在敌人张牙舞爪的刑场上,都“从容对敌,巍然如山”。当革命需要牺牲的时候,他们“洒热血迎黎明我无限欢畅,望东方已见那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阳”,在生死的严峻考验关头,表现了无产阶级英雄人物气吞山河的伟大胸怀。
革命战争的残酷性和革命的英雄主义,革命斗争的艰苦性和革命的乐观主义,都是对立的统一。在这些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革命的乐观主义和革命的英雄主义。我们描写革命斗争的艰苦性、革命战争的残酷性,是为了更突出地、有力地表现革命的乐观主义和革命的英雄主义。如果离开了革命的乐观主义和革命的英雄主义去写什么艰苦性和残酷性,就必然会渲染和颂扬革命斗争的“苦难”,歪曲我们时代的革命现实,丑化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形象,堕入“写真实论”、资产阶级自然主义的泥坑中去。但是,如果把革命斗争的胜利写得很轻易,或者回避写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也不可能塑造出叱咤风云的无产阶级的英雄人物形象。革命样板戏正确处理了革命斗争的艰苦性、残酷性和革命乐观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关系,才成功地塑造了顶天立地的无产阶级的英雄典型。
革命现实和革命理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革命的现实斗争产生和不断地丰富着革命的理想,革命的理想又反过来照耀、鼓舞和不断地推动着革命的现实斗争。没有革命理想的照耀和鼓舞,革命斗争实践就会是没有奔头、暗淡无光的;离开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实践,所谓理想也就变成了空洞、虚幻的东西。我们要努力学会运用“两结合”的创作办法,把革命现实和革命理想很好地结合起来,努力塑造出更多更好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更好地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第4版()
专栏:

为塑造英雄形象写好转变人物
——学习京剧《海港》、《龙江颂》札记
金炬
在革命样板戏的创作、成长过程中,有一条重要经验:要塑造好无产阶级的英雄形象,必须把他们置于尖锐激烈而有典型意义的矛盾冲突之中。有矛盾,就有对立面。为了塑造英雄形象,我们不但要写好阶级敌人的反面形象,以作为陪衬;也要写好人民内部受错误思想影响的人,即转变人物的形象,以作为烘托。
革命现代京剧《海港》和《龙江颂》在创作过程中,坚持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去概括生活,塑造人物,坚决反对了“中间人物论”和“无冲突论”这两种错误倾向。它们以成功的实践回答了能不能写和怎样写转变人物的问题。转变人物是可以写的。他们是人民中有缺点的好人。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篇光辉著作中曾经指出:“他们在斗争中已经改造或正在改造自己,我们的文艺应该描写他们的这个改造过程。”问题的关键是站在什么立场上写,为什么而写。《海港》和《龙江颂》通过韩小强、李志田这两个转变人物的塑造,在怎样写转变人物的问题上,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首先,要正确处理好转变人物与英雄人物的关系。
在舞台上,究竟谁占据中心,谁在矛盾中处于主导地位,这是关系到戏剧的阶级性质、关系到谁是历史的主人的原则问题。无产阶级的革命文艺,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三突出”的原则,全力以赴地塑造高大丰满的无产阶级英雄典型。坚持了这一点,就是坚持了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就是坚持了无产阶级党性原则。
转变人物与英雄人物的关系,是衬托与被衬托的关系。必须让英雄人物在矛盾冲突和情节发展的关键时刻上场,充分发挥他作为推动和解决矛盾的主导力量的作用,用转变人物去陪衬和烘托英雄人物;决不能颠倒主从关系,让转变人物和英雄人物平分秋色,甚至让转变人物压过英雄人物。在这里,以谁为中心来反映和概括矛盾是值得注意的。英雄人物在矛盾中既然处于主导地位,就必须以英雄人物为中心来展开矛盾。《海港》和《龙江颂》在人物安排上,采用了对立面散开的方法,使方海珍、江水英始终处于错综复杂的矛盾的中心。不是方海珍、江水英围着转变人物团团转,而是方海珍、江水英在推动和解决矛盾中起了关键的作用。
突出英雄人物,并不是说转变人物的塑造就可有可无。作为矛盾的一个方面,转变人物在烘托英雄形象和深化主题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海港》和《龙江颂》通过英雄人物和转变人物矛盾冲突的有层次的展开,表现了英雄人物壮美的内心世界;用转变人物的错误思想,映衬了英雄人物的崇高革命品质;通过转变人物在英雄帮助下的转变,显示了英雄人物在群众中的影响和无产阶级思想在改造世界方面的巨大力量。
其次,要处理好转变人物的阶级本质和错误缺点的关系。
《海港》和《龙江颂》塑造韩小强和李志田的形象,有一个重要经验,就是转变人物的基调要好。他们决不是周扬等“四条汉子”之流所污蔑的“不好不坏,亦好亦坏,中不溜儿的芸芸众生”。他们在拥护毛主席、拥护党、拥护无产阶级专政等根本问题上,与阶级敌人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是有缺点的,韩小强的不安心本职工作,李志田的本位主义,都表明了他们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觉悟不高,头脑里还有资产阶级私字的残余。但是,这些错误缺点,都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性质,写他们的错误,决不能越过这个范围。
要写好转变人物的基调,才能准确地表现转变人物与英雄人物矛盾的性质。在掌握好矛盾冲突的分寸的基础上,又要敢于放手展开矛盾,通过激烈的思想交锋来展示英雄人物的崇高品质。韩小强的主要错误,是看不起码头工作,认不清本职工作与世界革命的关系,这就与胸怀五洲风云的方海珍构成尖锐冲突,深化了这出戏的国际主义精神的主题。李志田只考虑自己大队利益的本位主义思想,与江水英的胸怀全局的高尚品质也构成了尖锐的冲突,进一步突出了这出戏的共产主义风格的主题。对韩小强和李志田的错误思想,并没有丝毫的原谅,而是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就使戏有了强大的思想教育力量。
第三,要处理好转变人物的错误思想与社会上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关系。
在阶级社会里,没有超阶级的个人,也没有超阶级的思想。韩小强、李志田的错误思想,归根结蒂是两个阶级、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的反映。韩小强虽然有着“为国争光”的良好愿望,但是由于缺少阶级斗争观念,夹杂着个人主义的私心杂念,因此,暗藏的敌人钱守维就乘隙而入,并借他之手制造政治事故。李志田虽然自以为一心为集体,但是由于本位主义思想作怪,也给了敌人黄国忠以可乘之机。这两出戏都明确地表现出:两种世界观的斗争是与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的。如果不提高革命的警惕性,不扫除思想上的灰尘,就会被敌人钻空子,就会离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这两出戏既指出了韩小强、李志田的错误思想与社会上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把他们与阶级敌人严格区分开来。方海珍从韩小强不正常的表现中,敏锐地看出:“分明是有人解缆你荡桨”。江水英在帮助李志田时,也明确地向他指出:“敌人利用了你的私字,私字掩护了敌人。”针对韩小强、李志田的错误,方海珍、江水英满怀着火热的心肠,用活生生的阶级斗争的事实,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用无产阶级的远大理想,开阔了他们的心胸,促使他们立下了为人民奋斗终身的远大志向。剧本通过这些描写,使英雄人物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而转变人物错误的教训,也使我们受到很大教育。
最后,要处理好矛盾冲突的展开与人物思想转变的关系,使转变有说服力。
转变人物是要“变”的。他们总要不断向这个方向或那个方向转化。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无比威力,我们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为他们向先进方面转化提供了充分的条件。转变人物的“变”,是英雄人物和革命群众帮助、教育的结果,是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的结果。这里有一个要使转变合理、可信的问题。《海港》、《龙江颂》中韩小强和李志田的转变,都没有采取一谈就通的简单化的方式处理,而是通过矛盾的层层展开和步步深入实现的。前面有一层一层的铺垫,在高潮时矛盾高度集中,彻底解决。解决矛盾也不是隔靴搔痒、浅尝辄止,而是针锋相对、对症下药;不是简单轻易,而是有层次地逐步解决。这里人物性格的内在发展逻辑与戏剧冲突的发展逻辑是完全一致的。在《龙江颂》中,从第一场为淹掉堤外三百亩而引起的思想交锋开始,通过几次曲折,到第八场矛盾推向高潮。这场一开始,先通过李志田为关闸问题与阿坚伯展开激烈的争论,为江水英的上场进行了铺垫。在江水英和李志田进行面对面的交锋中,又通过李志田对她进行的“只知一个劲儿丢、丢、丢,却不管社员愁、愁、愁”和三个“对得起”的指责,把矛盾推向顶峰,然后引出江水英的一大套回肠荡气的唱段,让江水英对他的错误思想进行细致分析和严肃批评;在弄通思想以后,又通过阶级敌人这个活生生的反面教员,使李志田进一步认识了错误思想的危害。没有尖锐的矛盾以及矛盾冲突的深入展开,李志田的转变就没有基础,江水英的形象也不会高大。转变人物最后完成转变,是无产阶级思想战胜了资产阶级思想的结果,只有写出这一本质,才能给观众以启示、教育和鼓舞。
在如何写好转变人物的问题上,《海港》和《龙江颂》的经验是有普遍意义的。当然,我们要注意,在不同题材、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作品中,具体的处理方法也会有不同,生搬硬套不行,要注意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