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6月10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举纲记
——中共广西全州县委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是怎样开展两条路线斗争的
广西全州,几年来发生了大变化。连续三年好收成,去年全县粮食平均亩产八百多斤,超过了《纲要》。今年全县五十万农民群众,正以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装点江山,描绘大地,向农业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放眼看全州,水碧峰青,五业兴旺,好一派繁荣景象!
这种大好形势从何而来?我们访问了全州县委的同志,他们心情激动地说,这可来之不易啊!
斗争
顺湘江北去,将离桂北,便是全州。这里水好土好,历来是产粮区。但是,三年以前,全县农业生产多年徘徊不前,五十多万亩水田,平均亩产总是五百来斤,总产量不足三亿斤。
粮食生产为什么上不去呢?县革委会和新县委成立后,领导成员经常考虑这个问题。当时,一种社会现象引起县委书记很大的注意:全州有些人常常跑到外面去搞单干副业。搞这一行的多了,集体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就相对不足,农田水利建设难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劲头鼓不起来。
县委书记对这种现象越看越不放心,于是在县委领导班子里提出一连串问题:这么搞副业,发展下去,会走向哪里?农业学大寨,应该怎样开展?党把我们放在这个岗位上,我们应该把群众引上那条道路?把全州引上那条道路?
面对这些尖锐问题,人们纷纷回想,议论开了:
全州多年来有个说法:农业上不去,只好到外面去找点出路。文化大革命以前,县里也曾觉察到这里有问题,几次打算解决。但是,用的办法不对。例如,当时有个大队,是县里抓的“点”。为了帮助这个大队抓好粮食生产,队里生产上需要什么,县里就给什么。给了拖拉机,又大量给化肥。结果怎样呢?那个“点”的粮食产量依然原地踏步,单干副业仍旧搞得起劲。文化大革命中,县里有的领导同志觉得应该把这种副业管起来,就让社、队派人去“加强领导”。这些同志认为,这样一来,就把单干副业纳入了社会主义轨道。如今要把这个问题提到两条道路的高度来看,难道还有滑向资本主义邪路的危险么?县委领导成员中掀起一阵阵思想斗争的激浪。
在一次县委学习会上,继续讨论这个问题,有人讲了一个情况:有个宜湘河大队,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后,狠抓阶级斗争,批判资本主义倾向,一九六六年种了一千三百多亩双季稻,亩产跨过了《纲要》。一九六七年放松了阶级斗争,资本主义倾向泛滥起来,一半水田种了大萝卜,卖现金,双季稻只种了五百亩,平均亩产五百斤,连社员口粮都不够。后来,大队党支部吸取教训,又狠抓阶级斗争,狠批资本主义自发势力,粮食产量又上去了,一九六九年平均亩产又跨过《纲要》。宜湘河大队粮食产量高——低——高的过程,启发大家总结全州农业生产一起一落的历史教训。全州,解放初期粮食总产量是二亿斤。随着互助合作运动的发展,粮食产量逐渐上升,到人民公社化时,增加到三亿斤。以后低落下来,几年徘徊不前。高与低,起与落,原因何在?人们从一个大队看全县:什么时候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狠抓阶级斗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生产就发展,就前进;什么时候偏离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放松阶级斗争,资本主义倾向就泛滥,生产就停滞,就后退。
学习,讨论,分析,批判,大家提高了认识。曾经支持搞单干副业的同志,认识到自己错了。本以为派人管理可以“加强领导”,可以“增加公共积累”,哪知指导思想不对,只抓钱,没有抓路线,这等于给资本主义发了一个合法的通行证!县委的领导成员一致认识到: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那废墟,随时滋长着资本主义的因素。农村这个阵地,社会主义不去占领,资本主义就必然去占领。要使社会主义占领农村阵地,根本问题,是要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
全州县委决心抓住路线这个纲,领导全县农民群众,坚定地向着社会主义大道前进!
闯关
在农业战线上,是以粮为纲,全面发展,还是金钱挂帅?两条路线的斗争是很激烈的。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是一条通往社会主义的大道。金钱挂帅,是一条滑向资本主义的绝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全州县委决定在五十万农民群众中进行一次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路线教育。
这次路线教育是怎样进行的呢?
县委的同志们懂得,进行这样一场为社会主义大喊大叫,对资本主义大揭大批的教育运动,“重要的是做出榜样给农民看。”一位瑶族县委副书记,跑遍家乡的山山水水,反复调查,反复总结,手中拿出了典型。
朝南公社,丘陵起伏,十年九旱。过去保水田不足四千亩,粮食亩产不过四百斤,群众思想比较混乱,搞单干副业的人不少。那里曾经流传着这样的山歌:
“朝南朝南,柴水困难,人不听话,地不增产,要想改变,难上加难。”
朝南真是难以改变么?针对这个问题,公社党委发动群众,展开辩论,历数了资本主义倾向的危害,在田头批,在会上批,在家庭批,还把它编写成乡土教材,在中学、小学里批。许多人现身说法,许多人给还在外面的亲人写信,很快形成了一个群众教育干部,干部教育群众,社员教育社员的群众性路线教育运动。
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两个贫下中农青年,要出去搞单干副业。来了一个老汉,问明情由,给青年讲了他自己的经历:在旧社会他是个佃农,土改时当过农会主席。后来没有很好地听毛主席的话,想个人发财致富,不务正业,挑担卖糖。以后他觉悟到这是翻身忘本,便把糖担子拆了。老汉讲完,又把青年领到家里去看那副拆了的烂糖担,说:我要代表贫下中农,叫你们为革命种田!两个青年受到很大的教育,决心再不走邪门歪道了。如今,两个青年和老汉在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越跑越欢。前年夏天,山洪暴发,水库崩决,那两个青年带头跳下水去,拦洪抢险。群众个个夸奖说:“烂仔变好人了”。老汉呢?两年来主动要求在队里管秧田水,很负责任。今年三月三十日,寒潮袭来,天漆黑了还不见老汉回家。大家打起火把去找,看到他蹲在秧田里,不顾风寒雨冷,正用一张张塑料薄膜,细心地覆盖秧苗。
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教育着朝南,朝南变了。保水田扩大到一万三千亩,粮食平均亩产猛增到九百一十四斤,创造了全县公社平均亩产最高纪录。
榜样的力量是很大的。县委把朝南的经验迅速推开,全州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党的基本路线教育高潮。搞单干副业的人,绝大多数回到了农业生产第一线。
“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有了人,有了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全州农业战线上的胜利就一个接着一个地出现了。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但是,多年来,在全州,大型、中型的水利建设一直没有好好搞起来。原因还是那一条,方向路线不对,人心不齐,劳动力不足,如何修得成水利?如今不同了,人心齐,泰山移,全州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大型水利工程——磨盘水库,前年动工,两年完成了三年的工作量,明年就可以全程通水,灌溉十二万亩土地了。在水库工地上,县委领导成员和广大群众一起战天斗地。群众说: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的干部,为社会主义操心,出力,千难万险,他们带头上,我们还能不上?
水利建设大发展,全州的保水田由二十七万亩增加到四十五万亩,为扩种双季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全州夹在两座大山中间,正当桂北的风口,春寒去得迟,秋寒来得早。这里历来是清明播种,小满插秧,一年只种一季中稻,曾经被列为“晚稻的禁区”。过去不少人“金钱挂帅”,秋收一过,各人外出找门路,哪有心思种两造?如今为革命种田,双季稻就提到日程上来了。这是一场耕作制度上的革命,一场思想认识上的革命。在这场革命中,一个新到任的县委副书记,长年累月坚持在全县十八个公社的六十四个大队作调查。他和县委其他成员一起,到人少田多的大队去搞晚稻品种试验;又到山高水冷的大队去总结种晚稻的经验。人少田多的地方能种双季稻,山高水冷的地方能种双季稻,全州还有哪里不能种双季稻?一个老贫农看着万顷金波,千重稻浪,欢喜得落下泪来,说:我活了六十多岁,只见八月谷子黄,不见十月稻花香,如今毛主席革命路线来领导,到底不同以往啊!全州去年种双季稻近四十万亩,是一九六八年的三倍半,今年已经向着五十万亩的目标前进了。
人变,地变,全州的粮食生产结束了徘徊不前的历史。一九六九年,全县粮食总产量是三亿四千万斤,闯过了多年难破的三亿大关。一九七○年达到三亿九千万斤,一九七一年达到四亿四千万斤。现在他们正在迈开大步,再夺高产,再越雄关。
挺进
全州批判资本主义倾向,狠抓粮食生产,粮食产量逐步提高。但是有些地方划不清界限,把正当的家庭副业也砍掉了。有些干部产生了“抓粮食保险,抓副业危险”的思想,说:“粮食有了,路线也就对了。”
真是“粮食有了,路线也就对了”吗?不一定。有些社、队粮食上去了,多种经营没有抓好,增产不增收,影响了集体经济的巩固,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这样,就不能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仍然不符合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事实使全州县委的同志们逐渐认识到,要想学大寨,使农业大发展,这里面有个真想还是假想的问题。根据当地条件,按照农、林、牧、副、渔五个字的方针,按照粮、棉、油、麻、丝、茶、糖、菜、烟、果、药、杂十二个字的方针,合理安排,就是真想;否则就是假想。单打一,只抓粮,想大发展而不能发展,岂不是假想么?真想还是假想,一字之差,却关系着两条路线啊!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是在排除“左”的和右的干扰中斗争出来的。他们又反复深入到群众中,寻找正确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先进典型,引导群众继续前进。
他们总结了大岗大队的经验。
大岗大队靠着湘江,江水涨涨落落,冲积出一片沙洲。沙洲上,过去是几株野桑,一片芒草。但是,近年来,贫下中农顽强地在那里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把整个心思扑在集体事业上。他们种了五百亩桑园,每年养三、四百张蚕种,只交售蚕茧一项,每年就可以收入两万多元。他们还种果树,种药材,养猪,养鸭……。多种经营发展起来了,公共积累增多了,买来了电动机、碾米机、轧花机;自力更生盖起了蚕室、仓库;还办起了电厂、砖厂……。以副养农的好经验,在祖国南疆这个生产大队里开花结果了。如今大岗大队的粮食平均亩产超过千斤,社员收入增加了几倍,再也没有人出去搞单干副业了。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击退了资本主义倾向。一条五业兴旺、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吸引着广大社员。
县委书记几次来到大岗,他在实践中懂得了,制止什么,提倡什么,要旗帜鲜明。他抓住大岗这个典型,典型象火把,照到那里,亮到那里。大岗的经验,正在全州如火如荼地传开。人们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力求正确地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搞好多种经营:安排劳动力比例时,保证有足够的劳动力搞农业生产;安排种植品种时,保证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在内容上,要符合国计民生的需要;在季节上,农闲多搞,农忙少搞。而且,在办好集体经济的同时,社员们还搞了适当的家庭副业。就拿前面讲过的朝南公社来说,那里有个生产队,有二百亩土地,他们种一百八十亩水稻,其余的种经济作物,发展集体副业。他们作了合理安排,保证有绝大部分的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他们把农业和副业都安排得比较好。人们兴奋地说:划清了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界限,明确方向,落实政策,统筹安排,干起来就齐心,就大胆,奔社会主义就能快马加鞭!
全州,全面发展,越来越全了。去年,全县比起三年前来,造林扩大了二十万亩,桑蚕增加了一倍,甘蔗增加了五倍……。全面发展,资金就多,就有钱买化肥,买农药,买农机,修水利,粮食就更进一步上去了。
这胜利从何而来?县委的同志回顾三年战斗历程,高兴地说:这就叫做“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这就叫做“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
说到这里,我们最初提出的问题得到了回答。
然而,问题就此回答完了吗?不,还没有完。两个阶级的较量是长期的,曲折的,激烈的,两条道路的斗争是太平不了的。例如,集体搞多种经营了,是不是就一定不会有资本主义倾向了呢?不一定。全州县委的同志讲了一个教训:才湾公社在发展多种经营中,办起了砖瓦厂。开头做得不错,后来越烧越多,有些队把百分之五十的劳动力都安排去烧砖。结果,绿肥没有管好,肥料没有积好,第二年备耕工作非常被动。县委发现了,认为这样搞,门路转过来了,思想没有转过来,仍然从一个钱字着眼,不是社会主义方向。他们赶紧下去,宣传,帮助,教育,才使才湾转过弯来。才湾如此,其他地方何尝不会如此?这可要十分警惕啊!
全州县委的同志们,在同“左”、右干扰的斗争中不断挺进。他们深深体会到,搞社会主义还是搞资本主义,决定于执行什么路线。路线对,方向明,就能够划清界限,就敢于加强政策教育,敢于领导群众。他们决心高举毛主席革命路线这个纲,同全县五十多万人民群众一起,进一步壮大社会主义经济,进一步战胜资本主义势力,让社会主义牢牢地占领农村阵地。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第2版()
专栏:

云霄县春烟比去年增产二成左右
福建省云霄县今年三万亩春烟获得丰收,烟叶总产达七万五千多担,比去年增产二成左右。
云霄县地处福建省南部沿海地区,气候温暖,适宜种植烤烟,烤烟产量占全省四分之一。这个县的烤烟是在冬季种植,春季采摘,烤烟生长期约一百二十多天,到烟叶采摘时,正是春耕插秧季节,因此粮、烟生产矛盾尖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夺取粮、烟双丰收,云霄县采取早育苗,搞寄养,大苗移植,早追肥,早打顶等生产措施,促使烟叶早长大叶,提早采摘期。这样,冬种烤烟一般都能在清明前收完,接着就可以插上早稻,解决了粮、烟生产的矛盾。去年全县粮食平均亩产达到一千零九斤,烟叶平均亩产三百多斤,最高的达六百斤。今年三万亩烤烟在清明季节收完后,十二万多亩早稻也及时栽插完毕。


第2版()
专栏:

田林县平均每户有牛一头半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林县广大干部和社员群众,根据山区特点,积极发展养牛事业。目前,全县养牛三万五千八百多头,平均每户有牛一头半。养牛事业的发展,有效地推动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也为国家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菜牛和耕牛。
田林县地处桂西山区,山岭连绵,水草丰盛,适合发展畜牧业生产。县革委会成立后,十分注意发展畜牧业生产,经常针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干部、群众学习毛主席关于“农、林、牧三者互相依赖,缺一不可,要把三者放在同等地位”的教导,不断提高大家发展畜牧业生产的积极性。县革委会还总结推广了定安公社那门大队八仑生产队排除“左”右干扰,正确处理粮食生产和牧业生产的关系,取得粮、牧双丰收的经验。全县广大社队以八仑生产队为榜样,对发展农、牧业生产作了合理规划,充分利用山区资源发展养牛事业。那比公社那洛大队学习了八仑生产队的经验后,在方圆八十多里的深山大沟里开辟牧场,积极发展养牛事业,去年全大队的牛发展到七百七十多头,平均每户养牛三头半,粮食生产也得到很大的发展。
在发展养牛事业中,田林县各级革委会切实加强领导,每年都组织有关人员深入社、队调查研究,帮助基层干部认真落实党的养牛政策。浪平公社地处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寒山区,风多霜期长,冬季常常结冰下雪,如果耕牛管理不妥,就容易发生死亡现象。这个公社的浪平大队红旗生产队在进行路线教育中,认真落实养牛政策,健全管理制度,搞好冬季护理工作,去年牛的成活率达到百分之百。公社革委会在调查研究时发现了这个典型,就及时抓住进行宣传教育,使全社的养牛政策普遍得到落实,养牛事业迅速发展。这个县的许多社、队还抓住落实政策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帮助社员群众加强政策观念,划清按劳分配和平均主义、合理奖酬和物质刺激的界限,充分调动了社员群众为革命养牛的积极性。


第2版()
专栏:

民权县认真落实政策养羊事业发展
河南省民权县各社队认真落实党的政策,积极发展养羊事业。目前全县绵羊已基本上实现了良种化,绵羊存栏数由一九六六年的四万多只,增加到九万多只;年产羊毛六十五万斤,比一九六六年增长四倍多。
民权县的社员群众过去就有养羊的习惯。但是本地绵羊个体小,剪毛少,毛质差。一九六四年,这个县从新疆引进一批细毛羊,开始与本地绵羊进行杂交配种试验。试验结果证明,杂交改良的羊个体大,剪毛量成倍增加,羊毛质量也有很大提高。在文化大革命中,这个县的各级领导认真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落实党的农村经济政策,调动了广大社员养羊的积极性。他们在发展集体经济,保证集体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允许和鼓励社员利用工余时间和假日,开展养羊活动。同时,在保证集体饲草的前提下,生产队适当抽出一部分饲草分给社员,对社员所交羊粪,实行合理计酬。
这个县的商业部门,还调整了羊毛收购价格,实行以质论价,优质优价,有力地促进了养羊事业的发展。


第2版()
专栏:

尚义县积极鼓励、支持社员养鸡
河北省尚义县各级党组织,在办好集体副业,保证集体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积极鼓励和支持社员养鸡。去年,这个县的养鸡数目达到二十五万五千多只,平均每个农户养鸡七只多。全县为国家提供肉鸡八万一千五百多只,出售鲜蛋一百三十万斤。尚义县人少地多,牧场广阔,有利于养鸡事业的发展。这个县的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中的各项经济政策,积极鼓励和支持社员家庭养鸡。七甲公社北营子大队南洼村生产队,从外地引进“来克亨”、“澳洲黑”等良种鸡,和当地长尾鸡交配,产生一种具有本地特点的“南洼鸡”。这种鸡体形大,耐寒抗病,产蛋期长,产蛋个量重。县委书记亲自深入这个生产队调查研究,并在这里召开养鸡经验交流现场会,推广南洼村发展养鸡的先进经验,推动了全县养鸡事业的蓬勃发展。
为发展全县养鸡事业,尚义县商业战线积极配合各社队大搞鸡的孵化繁殖和品种改良工作。去年,他们从外地引进种鸡蛋两千多斤,良种鸡八千九百多只。同时,他们还合理调整安排了收购鸡和鸡蛋的网点。全县一百七十个大队,有一百五十个大队设立了购销服务站。许多供销服务站还组织了支农小分队,服务上门,“出去一担货,回来两篓蛋”,方便了群众。这个县的兽医站、防疫站等单位,还深入群众,调查研究,防治鸡病。现在,这个县基本上控制了鸡瘟等传染病,为发展养鸡事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