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5月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必须到群众中去
辛文彤
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部光辉著作中,根据“五四”以来思想文化战线上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经验,向文艺工作者发出庄严号召:“必须到群众中去”!
在《讲话》光辉思想的指引下,当时革命根据地的文艺工作者纷纷打起背包,到农村去,到前线去,到工农兵的火热的斗争中去,革命文艺运动出现了蓬蓬勃勃的繁荣景象。毛主席在一九五七年回顾当年情况时,再一次严正指出:“那时候,延安的许多知识分子思想很乱,有各种怪议论。我们开了一次会,劝大家到群众里面去。后来许多人去了,得到很好的效果。”三十年来,“必须到群众中去”这一光辉思想,在指导文艺创作和文艺队伍建设上,产生了巨大的物质力量;特别是在近十年来,通过以革命样板戏为标志的无产阶级文艺革命的实践,更加显示出它的强大威力。今天,在纪念《讲话》发表三十周年的时候,重新学习毛主席这一指示,对于我们提高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推动文艺界的斗批改运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毛主席关于文艺工作者“必须到群众中去”的指示,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对于文艺创作规律的科学解释,根据工农兵群众的斗争生活是革命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这一基本原则,根据无产阶级文艺运动的需要提出来的。毛主席指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客观存在的社会生活是第一性的,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学艺术是第二性的;人类的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文艺作品则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文艺对生活的反映又是能动的。社会生活只有通过革命作家的头脑,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指导下进行加工,才能得到正确的反映,成为革命的文学艺术;同样的社会生活,通过反革命作家的头脑,经过剥削阶级世界观的改造之后,也可以成为从根本上歪曲生活、颠倒历史的反动的文艺。毛主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原理,创造性地阐明了文艺的源泉问题,阐明了文艺与生活的关系问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
关于文艺源泉问题的两种回答,反映了唯物论与唯心论两种根本对立的文艺观、世界观的斗争,也是两条根本对立的文艺路线的斗争。
毛主席教导我们:“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这是一条无产阶级的、唯物主义的路线。一切正确的认识来源于实践。文艺工作者如果不到工农兵的斗争生活中去进行观察、体验、研究、分析,就不可能获得正确的认识,不可能熟悉和了解我们的服务对象和表现对象,不可能创造出优秀的革命文艺作品,也就不可能真正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
刘少奇一类骗子长期地顽固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文艺黑线,诱使文艺工作者脱离群众,脱离工农兵,脱离三大革命运动实践。他们大肆宣扬唯心论的“天才”论,否认实践第一的观点,鼓吹“天才决定一切”。他们胡诌什么只要作家灵感一来,“突然悟到”,就可以创作出各种各样的作品。这是自欺欺人的弥天大谎!实际上,一切文艺作品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不过有的是正确的反映,有的是歪曲的反映罢了。他们还鼓吹“技巧万能”论,肆意夸大创作技巧的作用,仿佛有了技巧就有了一切。周扬一伙也竭力宣扬文艺创作“一要经验,二要才能,三要技巧”。对文艺工作者来说,一定的创作技巧是必要的,但它只是手段和方法,决不能代替源泉。脱离了群众斗争生活,创作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技巧再熟练、再全面,也决不能创作出革命的作品来。
刘少奇一类骗子散布的脱离群众生活、轻视实践的唯心主义,给创作事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比如,有的人为什么在创作中会受“无冲突”论的影响?其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深入到群众斗争生活中去,没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没有在实践中获得对于以阶级斗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生活的本质的认识。又比如,为什么有时会出现一些简单化、概念化的作品?其原因之一,就是作者没有从丰富多彩的群众生活中去进行提炼、集中和艺术概括,或者是用抽象的定义代替了生动的现实生活,或者是教条主义地模仿别人的作品,以借鉴替代了自己的创造。这些问题,都妨碍着对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的贯彻执行。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解决世界观问题入手,即从批判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入手,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关于“必须到群众中去”的指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路线,投身到工农兵群众的火热的斗争中去,到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的活动是人民群众的事
业。亿万工农兵群众创造了历史,也创造了文艺。从这
种唯物史观出发,无产阶级把表现工农兵、歌颂工农兵、塑造工农兵英雄形象作为革命文艺的根本任务。
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相反,古今中外,一切剥削阶级的代表人物和辩护士们,无耻地颠倒历史,丑化群众,把人民群众污蔑为“无知的群盲”,“空洞的物质”;而千方百计把他们自己打扮成历史的主人。从这种反动的唯心史观出发,他们主张文艺要歌颂剥削阶级,为一小撮寄生虫服务。
无数事实证明:文艺队伍中的思想问题尽管千头万绪,但归根结底,还是个人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爱谁、恨谁、为谁服务的问题。在这个根本问题上,我们队伍中的一些同志往往把个人和工农兵群众的位置弄颠倒了。这是剥削阶级唯心史观的顽强表现。这些同志长期存在着某种程度的轻视工农兵、脱离工农兵的倾向。他们头脑中的个人英雄主义太多,群众观点太少,常常看不到人民群众改造世界、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他们不是把文艺工作看成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而看成是个人追名逐利的工具。这种思想表现在创作上,常常把自己的作品当作小资产阶级的自我表现,而对工农兵群众,则缺乏歌颂他们的热情;即便是写了工农兵,也是衣服是工农兵,面孔仍然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写起落后人物来,得心应手,但一写起工农兵英雄人物来,就一筹莫展。这主要就是因为他们的立足点还没有移到工农兵方面来。文艺工作者不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就和工农兵群众的观点不同,立场不同,感情不同,就会同工农兵群众格格不入,就无法执行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
毛主席在《讲话》中强调指出:“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完成这个任务,一定要把立足点移过来,一定要在深入工农兵群众、深入实际斗争的过程中,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学习社会的过程中,逐渐地移过来,移到工农兵这方面来,移到无产阶级这方面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真正为工农兵的文艺,真正无产阶级的文艺。”毛主席为我们改造世界观指出了一条根本途径: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社会,与工农兵群众相结合。
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不但要从书本上学,还要通过阶级斗争和接近工农兵群众,才能真正学到。只有同工农兵一起学习,一起实践,才能理论联系实际,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变成自己的行动指南。同样,学习社会,也必须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投身到人民群众火热的斗争中去。只有亲自参加人民群众的三大革命运动实践,才能把从书本上得到的不完全的知识变成完全的知识,才能真正认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和伟大力量,把个人命运与工农兵群众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到群众中去,是一个长时期的任务。知识分子必须在与工农兵群众的共同斗争中,经过长期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练,才能抛掉资产阶级世界观,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到群众中去,是无条件的,不仅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受过资产阶级教育的文艺工作者要去,即使是出身于劳动人民家庭,在新社会成长起来的文艺工作者也要去。到群众中去,必须全心全意,不能三心二意、半心半意。要把整个身心都投入到工农兵群众中去,虚心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在思想感情上同工农兵打成一片,把自己的工作溶化在无产阶级的伟大事业之中。
“必须到群众中去”,是无产阶级文艺队伍进行思想建设的根本途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一切行动的重要原则。任何剥削阶级都不可能提出这样的原则,更不可能实践这样的原则。在历史上,有的剥削阶级的代表人物也曾提出过“到民间去”一类的口号,但它同无产阶级“到群众中去”的原则,无论立场、态度和效果,都是截然不同的。无产阶级文艺工作者到群众中去,是把群众看做历史的主人,尊敬的老师,虚心向群众学习,接受再教育,与工农兵群众相结合。剥削阶级思想家则相反,他们对待群众是居高临下,以老爷和救世主自居,他们顶好的愿望,也不过是向劳动人民施舍一点怜悯和同情。无产阶级文艺工作者到群众中去,在群众中生根开花结果,而剥削阶级思想家的根,是无论如何也扎不到人民群众的土壤中去的。

“必须到群众中去”,是毛主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毛主席一贯的思想。
在我国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毛主席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分析和研究中国知识分子问题,为知识分子指明前进的方向,把知识分子逐步引导到无产阶级革命轨道上来。毛主席多次谆谆告诫我们,知识分子与工农兵群众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原则问题:“是一个假马克思主义者还是一个真马克思主义者,只要看他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的关系如何,就完全清楚了。只有这一个辨别的标准,没有第二个标准。”新中国成立以后,毛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和《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光辉著作中,又多次重申知识分子到群众中去的思想。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毛主席一再强调:“共产党基本的一条,就是直接依靠广大革命人民群众。”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号召广大干部下放劳动,“重新学习”。到工农兵群众中去,是广大知识分子、机关干部和共产党员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必由之路。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彻底摧垮了刘少奇一类骗子的资产阶级司令部,粉碎了他们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亿万群众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武器,不断批判资产阶级世界观。广大革命文艺工作者,重新学习《讲话》,深入厂矿、农村和部队,不少同志在与工农兵结合的道路上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斗争并没有结束。到工农兵群众中去以后,如何争取在思想上有更大的收获,仍然存在着两条路线、两种世界观的激烈斗争。在当前形势下,文艺工作者到工农兵群众中去,我们以为需要正确处理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把改造自己的世界观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收集创作素材放在第一位。刘少奇一类骗子鼓吹文艺工作者以资产阶级老爷式的态度对待工农兵群众,即使到了群众中,也是一不参加阶级斗争,二不参加生产劳动,今天伸手要故事,明天伸手要事迹,一股劲地伸着巴掌要、要、要……。工农兵群众批评说:“这不是来结合,是来‘讨租子’!”这种批评是何等的中恳、深刻!当然,不能否认文艺工作者到群众中去收集创作素材的必要性,但应该把改造自己的世界观放在首位。有的同志到了工厂、农村、部队以后,看不到工农兵群众中蕴藏着的革命积极性,不善于发现周围群众身上的优秀品质,而往往埋怨自己所在的地方“落后”、
“不典型”。身在庐山,却不识庐山真面目,就是因为头脑中的资产阶级的偏见,象有色眼镜一样改变了周围的颜色。文艺工作者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只有把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接受再教育的任务放在首位,自觉地同自己头脑中的资产阶级偏见作斗争,坚持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用正确的观点观察生活,收集材料,进入创作过程,才能创造出无产阶级革命文艺。
第二、要积极地投入工农兵群众的三大革命运动。有些同志到工厂或农村以后,参加了劳动,学得一些劳动本事,生活方式也起了一些变化,但在思想感情上还没有和工农兵打成一片,往往游离于阶级斗争、路线斗争之外。毛主席的关于“到工农兵群众中去”的指示,是同“到火热的斗争中去”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和工农兵群众一起参加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才能获得对客观存在的正确认识,才能逐步在思想感情上同群众打成一片。因此,我们必须做到和工农兵一起学习马列的书和毛主席的书,一起参加实际斗争,和工农兵同吃、同住、同劳动,在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风口浪尖上,弄通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工农兵群众的优秀品质,彻底改造世界观。
第三、要与业余文艺工作者结合。当前,群众业余文艺创作、演出活动正在蓬勃兴起,蕴藏在工农兵群众中的极大的创作潜力,正在逐步发挥出来,推动着无产阶级文艺革命的发展。文艺工作者应该做到毛主席在《讲话》中所要求的,同做文艺普及工作的同志密切联系,一方面帮助他们,一方面又向他们学习,从他们那里吸收养料,充实自己。既要恭恭敬敬、老老实实地学习,又要尽可能地做一些辅导工作,把我们的工作同这一广泛的群众文艺创作运动结合起来。
当前,特别值得我们警惕的是,广大革命知识分子和干部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引起了一些假马克思主义骗子的极端仇恨,他们别有用心地对干部下放劳动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进行恶毒的攻击和污蔑,妄图把广大知识分子和革命干部从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上拉到修正主义的绝路上去。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锻炼的广大革命知识分子,以实际行动回击敌人的攻击和污蔑,自觉地到群众中去。这个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是任何反动力量也阻挡不住的。


第3版()
专栏:

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来一番改造
兰州部队高原文化工作队 王士坤
我是高原文化工作队的一个新战士。为了捍卫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我拿起笔杆子,开始了第一次文艺创作。当时,我凭着一股子革命热情,写了一首表现边防战士骑着骆驼巡逻的歌词,谁知,当我把歌词念给战士听时,他们却说这歌词说的不象巡逻生活。为什么我写的歌词反映不出战士的生活呢?联系这个问题,我学习了毛主席关于革命文艺“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和“必须努力作实际调查,才能洗刷唯心精神”的教导,开始认识到光凭主观想象,不深入工农兵的实践,闭门创作,这是唯心主义先验论在头脑里作怪,是违背毛主席关于唯物主义的反映论的教导的。不了解战士的生活,就去动手创作,即使写出了一些东西,也必然是脱离实际的个人表现。刘少奇一类骗子鼓吹唯心的“灵感论”,把创作过程歪曲成“创作冲动”,妄图要我们离开实践,把我们引入唯心主义的泥坑,坐等“一闪即逝的思想火花”,而不到火热的工农兵斗争中去改造思想,创作反映工农兵火热斗争生活的作品。认识提高以后,我就把边防战士的生活当作创作的源泉,同战士们一起生活、谈心,在熟悉战士的基础上,修改歌词。例如:原来的歌词有一句:“我骑骆驼去巡逻,驼铃伴我唱战歌。”这是我为了装饰作品而主观臆想出来的。在深入生活中,才知道边防连队为了战备的需要,骆驼从来不挂铃。在战士们的启发下,我把这句歌词改成“我骑骆驼去巡逻,迎着朝阳唱战歌”。
谱曲时,我认为骑骆驼的节奏是缓慢的,曲子应有蒙古族风味。写出后,我唱给战士们听,他们说:“这曲子缓慢无力,缺乏朝气。”战士的话,使我挺纳闷。晚上,我重温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主席在《讲话》中指明文艺工作者改造思想感情的重要性:“没有这个变化,没有这个改造,什么事情都是做不好的,都是格格不入的。”毛主席的教导,使我找到了问题的根子。我虽然到了边防,住进了地窝子,和战士生活在一起了,但思想感情并没有真正和战士打成一片。战士们常年累月顶风沙,踏冰雪,日夜巡逻在千里边防线上,他们胸怀朝阳,朝气蓬勃地同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警惕地守卫着祖国的边境,根本不存在什么晃悠悠、软绵绵的情绪。而我只看到一些表面现象,认为骆驼走路缓慢,就从个人的爱好、兴趣上去琢磨构思,这样写出来的东西,表面上是在赞颂战士,实质上却是在抒发自己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感情。找到了创作失败的“症结”,我决心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来一个变化,来一番改造。我遵照毛主席在《讲话》中的要求,骑着骆驼,在寒风刺骨的戈壁滩上同战士一起巡逻,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了解战士的英雄事迹。在实践中,我才体会到骑骆驼巡逻是一项十分艰苦的任务,并不是想象的那样晃悠悠、软绵绵。在战士们的帮助下,我把这首歌修改成乐观、有力、情绪饱满的曲调,受到战士们的欢迎。
这次创作实践使我懂得了:搞文艺创作必须认真学习马列的书和毛主席的书,狠批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彻底地洗刷唯心精神,深入生活,做实际的调查研究,绝不能单凭一股热情,靠所谓的“灵感”去搞创作。更重要的是彻底改造世界观,真正和工农兵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工农兵所欢迎的无产阶级革命文艺作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