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5月3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以路线为纲 建立和健全合理的规章制度
宫效闻
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和健全合理的规章制度,是经济战线斗、批、改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一个重要保证。现在,在工农业生产高涨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以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为纲,深入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反革命的修正主义企业管理路线,认真搞好这方面的工作。这对于贯彻执行“鞍钢宪法”,深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多快好省地发展工农业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有必要的规章制度
一个社会主义企业,要多快好省地发展生产,首先依靠对群众不断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依靠群众的自觉劳动,依靠群众的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但这并不是说可以不要规章制度。规章制度任何时候都得有。我们所要排斥的只是资本主义、修正主义的规章制度。社会主义的规章制度不但必须有,而且要健全起来。
社会主义现代工业是一种社会化的大生产,是有组织进行的。如果每个部门、每个工人各行其是,没有一个共同遵守的合理的规章制度,怎么能够做到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呢?恩格斯说过:“想消灭大工业中的权威,就等于想消灭工业本身”。恩格斯这里所说的“权威”,就是指的统一的指挥。共同遵守的规程是实现统一指挥的保证。有了这种建立在自觉基础上的规章制度的约束,大家才能步伐一致,协调动作,从而产生多快好省的效果。这同资本主义规章制度对工人实行资产阶级专政,有着根本的区别。
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阶级敌人要千方百计地破坏社会主义生产。资产阶级思想不断地侵袭人们的头脑,小资产阶级的习惯势力依然存在,在生产上也会出现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等等非无产阶级思想作风,干扰和破坏社会主义建设。建立和健全合理的规章制度,就能抵制非无产阶级作风,维护社会主义纪律。社会主义的企业管理,既要依靠工人的自觉劳动,也需要合理的规章制度,这是统一体的两个矛盾着的侧面。
我们反对“制度万能论”。有这种思想的人看不见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片面强调规章制度的作用,以为制度越多,管理水平越“高”。那个地方出了一个纰漏,就在那个地方加一个制度;那个方面出了一个事故,就在那个方面订立一条规程。他们总是想用这样那样的规章制度去解决生产技术上的各种问题,以为工人只要照章办事,他们只要凭制度作检查,就万事大吉了。这种眼睛里没有群众,一味强调制度万能的想法和做法是十分错误的。
我们也反对“制度无用论”。有这种思想的人认为,制度可以通通不要,没有制度照样可以搞生产。果真如此吗?一个企业如果无章可循,纪律松弛,操作无规程,质量无检查,消耗无定额,经济无核算,出勤无考核,那怎么能进行有组织的生产?这岂不成了无政府状态?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很多工厂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领导和群众对原有的规章制度做出一分为二的分析,破除了规章制度中不合理的部分,保留了合理的部分,根据新的形势建立了一些必要的规章制度,这样,就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把生产搞得很好。也有一些工厂,不能很好地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对一度出现的无政府主义思潮不能有效地制止,一些该执行的规章制度也不执行了,结果给生产带来不应有的损失。总之,不合理的、烦琐的规章制度一定要破;合理的规章制度一定要坚持;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还要制定新的规章制度。生产无政府状态是不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的。
“制度万能论”和“制度无用论”,是把群众路线和规章制度对立起来,从右的或极“左”的方面来破坏经济战线的斗、批、改。“制度无用论”是对“制度万能论”的惩罚,但是,当我们建立和健全合理的规章制度时,一定要注意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决不能用“制度万能论”来批判“制度无用论”。
制度要有利于群众
我们要什么样的规章制度?用什么来衡量制度的合理不合理呢?毛主席有一句精辟的概括:“制度要有利于群众”。这就是说,我们建立和健全一个制度,首先要想到这个制度对调动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是有利还是不利。随着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发展,现行的规章制度,凡不适应新情况的,都要进行适当的改革,使新的制度适应新的情况,有利于群众积极性的发挥。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政策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最长远的利益,是调动群众积极性、加强团结协作和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发展的最有力的保证。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政策是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和健全合理的规章制度的指路明灯。
马克思列宁主义告诉我们,规章制度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是为巩固和发展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为一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我们的绝大多数规章制度,正确地反映了当前的生产关系,包括国家和企业,企业和企业,国家、企业和个人,以及企业内部人和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规章制度是有阶级性的。我们一定要坚决废除其中的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因素,肃清它们的影响。即使是社会主义的规章制度,也要随着三大革命运动的发展,进行适当的改革。有些规章制度属于科学技术范畴,它体现人和物、物和物的关系,如技术操作规程、设备维修制等。这种规程,一般地说是工人阶级通过生产斗争的实践总结出来的。它们当然也要随着人们对科学技术的认识的发展而不断改进,但是,在没有取得新的科学实验的结论之前,是不能随意更改的。这类规程本身可以为资产阶级服务,也可以为无产阶级服务;但是,由于规程是人执行的,而且有些规程虽然规定的是人和物、物和物的关系,实际上反映的是人和人的关系,如质量检验制等。因此,对它们的研究和利用,是有一定阶级背景的。例如,由于没有群众观点,把规程变成烦琐的束缚工人的枷锁。对于这种东西,当然要加以改革。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是机器的奴隶,资产阶级吹嘘他们的一套企业管理规章制度是什么“科学”、“文明”,说到底,无非是利用现代资产阶级的科学技术成就,最大限度地榨取工人的剩余劳动,强制工人为资本家创造更多的利润罢了。因此,资本主义企业的管理制度越“科学”,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就越残酷。我们决不能象现代修正主义国家那样,把资本主义的一套企业管理制度不加批判地搬到社会主义企业中来。
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规章制度,是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是为了有效地组织工人为工人阶级和全体人民的利益而生产。它必须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要求,为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为群众的生产实践服务。社会主义规章制度一定要坚持为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服务的方向。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则通过一套“管、卡、压”的烦琐条例,来为他推行“专家治厂”、“利润挂帅”等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服务。我们的规章制度一定要有利于发挥广大群众的首创精神,而不是束缚群众的积极性;要有利于多快好省地发展生产,而不是少慢差费;要有利于社会主义协作,有利于团结,而不是助长本位主义,不利于团结。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制订规章制度依靠什么人?在这个问题上,从来存在两条路线、两种世界观的斗争。一种是依靠少数资产阶级专家,把资本主义的一套规章制度搬到社会主义企业中来,对工人群众实行资产阶级专政。另一种是从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的实际出发,发动群众总结经验,把这些经验用规章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成为广大群众的共同财富;然后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充实、提高,使规章制度不断适应三大革命运动的需要。这就是我们党一贯提倡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我们是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者,认为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实践中来,合理的规章制度只能从三大革命运动实践中来。现有规章制度中的合理的部分,很多都是用规章制度形式写下来的工人生产经验的总结。社会主义企业的基本性质和任务,都是一样的。但是,各个社会主义企业的工作基础和生产技术水平并不相同。因此,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必须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一个工厂认为是比较合理的规章制度,用到另一个工厂里去,往往就不一定完全合理,甚至行不通。因此,学习别的工厂的规章制度不能照搬照抄,而必须同本厂的实际相结合。
依靠群众制订规章制度的过程,同时就是帮助工人群众提高技术操作水平和总结先进经验的过程,也就是提高工人群众社会主义建设自觉性和责任感的过程。例如,在许多纺织工厂中,细纱挡车工的操作规程中,过去规定工人在跑巡回时,要立定看、向前看、朝上看、朝下看……,光是眼睛怎么看,就订了二十四点,谁不这样看,就是违反操作规程。某纺织厂有一个女工,产量、质量指标一贯完成得很好,只因为“看”的姿势不合规定,就被扣了好几分。在这次斗、批、改运动中,广大细纱挡车工人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出一套先进的操作经验,并且把它订到新的操作制度中去。这种新的操作制度,把老工人的实践经验系统地总结提高了,对提高青年工人的技术水平有很大作用,在生产上立即显示出实际效果,使产量、质量都得到进一步的稳定和提高。
我们有些规章制度,即使内容是合理的,有时却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究其原因,就是在制订的时候,没有充分依靠群众,总结群众的先进经验。因此,在群众看来,这是别人的主意,不能成为群众自觉的要求。
执行制度也要靠说服教育
合理的规章制度依靠什么去贯彻执行?能不能单纯依靠行政命令?当然不能。我们社会主义企业,只能用民主的方法进行教育和说服的工作,提高群众的无产阶级组织纪律性,从而提高群众遵守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只要我们的规章制度是总结了群众的实践经验,又是依靠群众订立的,群众必然能够自觉遵守。但是,由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袭,某种只要民主不要集中,只要自由不要纪律的倾向,必然要在一部分人身上反映出来。同时,要把群众中先进的操作经验变为广大群众普遍的行动,还有一个提高操作熟练程度的过程。因此,为执行这种概括了先进经验的规章制度,必须进行艰苦细致的工作。过去,在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影响下,有些单位依靠行政命令和物质刺激的办法推行规章制度,把工业生产搞得冷冷清清,同群众处于尖锐对立的地位。当时,有些单位为健全一套操作制度,一面实行奖惩办法,一面由管理人员拿了秒表去测定挡车工人的操作进度。这样制定的规章制度即使是合理的,但因缺乏群众基础,决不能成为群众的自觉要求,还会造成工人和干部间的不团结。现在依靠群众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群众的反映就不一样。他们把遵守操作制度看成是抓革命、促生产的需要,自觉遵守,相互监督,使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这个经验告诉我们,要使规章制度成为群众自己的东西,只能用群众自己教育自己的办法。即使有少数工人没有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也不能不做思想工作,单纯拿制度压人。对于个别屡教不改的人也要施以一定的纪律制裁,即使如此,也是为了帮助他认真汲取教训,借以教育他本人和其他群众,不致重犯错误。对于进行破坏和捣乱的阶级敌人,当然要采取强制手段,但那是性质不同的另一种矛盾。
目前,许多工厂在改革不合理规章制度的同时,发动群众参加管理。这不仅有利于规章制度的执行,而且便于检验规章制度是否真正合理。同时,可以依靠群众向一切违反规章制度的现象作斗争。
“有比较才能鉴别。有鉴别,有斗争,才能发展。”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武器,以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为纲,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企业管理路线深入开展革命大批判。对修正主义路线批得深入,对不合理的规章制度破得彻底,才能划清两条路线、两种规章制度的界限,正确认识和处理加强企业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和大搞群众运动的关系,才能建立和健全合理的规章制度。通过文化大革命的斗、批、改,许多单位改革了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但是,应当看到,在有些企业里,有些不合理的规章制度还没有破除,就是斗、批、改搞得比较好的单位,随着斗争的深入,也还会出现新问题,需要我们坚持革命精神和严格的科学态度相结合原则,不断地破旧立新,使社会主义企业在革命化的大道上不断前进。


第2版()
专栏:

认真把好质量关
内蒙古铸锻厂铸钢车间造型丙班的工人,在夺取优质高产的战斗中,以大庆工人为榜样,为革命把好质量关,使浇铸链轨板的成品率和链轨板的耐磨程度都有显著提高。
支援农业用的拖拉机链轨板是造型丙班的一项主要产品。有一个时期,这个班有些同志对质量问题不够重视,认为只要产量上去了,质量差点没啥。今年年初,在一次质量分析会上,班长梁守智带领全班工人算了细账:他们到农村社、队调查时,了解到本厂生产的链轨板耐磨性差,兄弟厂的产品每块能用三千小时,而本厂的用不到两千小时,两块链轨板才顶人家一块多,实际产量几乎等于减少了一半。这件事使大家认识到质量的重要。
认识提高后,全班工人都自觉地把好质量关。这个班青年工人占百分之七十,很多人都是近一、二年才进厂的,操作技术不够熟练。老工人主动地向他们传授生产经验。许多青年工人学习老工人对质量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精神,为革命苦练技术,进步很快。在操作中,新老工人密切配合,紧把质量关。他们还建立了岗位责任制,加强了质量检查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浇铸链轨板的成品率提高了。但是,他们没有因此而感到满足。在一次质量分析会上,老工人云生瑞说,最近由于大家的努力,有好几炉钢水在浇铸时只出过一块废品。如果炉炉都能做到这样,废品率不就更低了吗?会上,大家联系实际,学习毛主席关于“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教导,学习大庆工人的革命作风,继续寻找差距,为达到更先进的指标而努力。有一次,一个青年工人做了一个砂型,有一处缺了一小块。在过去这样也就算了,但是这次他却没有放过它,直到做得完全合乎标准为止。由于环环抓紧,对质量一丝不苟,他们终于获得一炉钢水铸三百多块链轨板无废品的好成绩。
在这以后,工人们又把攻克造型质量关当作新的起跑线,努力提高链轨板的耐磨程度。要做到链轨板耐磨,除了钢水的化学成分要控制好以外,浇铸时钢水温度也必须适当。他们认真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和炼钢工人密切配合,同时制订了一些有效措施,确保浇铸质量。有时候钢水温度高了,他们等降温后再浇铸。为了避免因铸件内部出现气孔影响产品使用寿命,他们特意在砂模上加了通气眼。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过程中,工人们不怕多费劲、多流汗,表现了对工作极端负责的革命精神。现在,这个班生产的链轨板,内在质量显著提高,耐磨程度大大加强。


第2版()
专栏:

精益求精
山东省潍坊染织厂第三车间共产党员、老工人王秀敏织的棉布,合格率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九。可是,她没有以此为满足。她常想:一个共产党员,在继续革命的大道上决不能停步不前。
要进一步提高棉布合格率,最大的难题就是机上处理“粗经”还没过关。为了突破这一关口,做到提前发现,及时消灭隐患,王秀敏苦心琢磨,反复试验。没有仪器观察,她就凭着视力仔细看。但是,颜色繁多、花纹交织的花格线呢,布色遮纹,线条不清,“粗经”又不明显,常常把眼都看花了,还是发现不了。怎么办?王秀敏以顽强的毅力继续坚持试验。后来,在同志们的启发下,她又凭手的感觉,顺着布纹试摸。开始摸不出“粗经”,以后有几次摸到了。为什么有时摸不着,有时摸着了呢?她进一步进行探讨,先平着手面摸,摸不到;又用手心摸,还是摸不着;最后用手指试,结果摸到了。于是,她逐步总结出一套摸“粗经”的经验:“手指作为试探器,顺着布纹精心试,竖摸横摸全面找,感觉出来查仔细。”这样,布上出现“粗经”隐患,就能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了。
王秀敏经过苦心钻研,反复摸索,终于突破了“粗经”关。接着,她又在消灭“百脚”,防止“跳花”等方面,创出了新的经验,使产品质量又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第2版()
专栏:

“老保险”
南京浦镇车辆厂客车车间找平班组的老工人曹玉生,以高度的革命责任感,对待产品质量的问题,因此被人誉为厂里的“老保险”。
有一次,厂里新造了一批特种车,按照规定,这种车的转向架上左右两个弹簧,高低不能相差八毫米。曹师傅经过一番调整之后,发现有一辆特种车的两个弹簧恰巧相差八毫米,他毫不犹豫地动手把有关配件进行了细致的调整,终于使两个弹簧的高低差距缩短到三毫米。
又有一次,曹玉生发现一个配件上有个小裂纹,正准备找人来补焊时,车间通知他去开会了。开会回来时,这个配件已被别的同志装到车上去了。他就立即和其他几个老工人一起,把配件从车上拆了下来,进行了补焊。大家感动地说:“曹师傅真是名副其实的老保险啊!”


第2版()
专栏:

“独门热货”更要好质量
今年,上级交给河北康保县农机三厂生产三行播种机的任务。这种产品在张家口地区唯有这个工厂生产,产品供不应求,成为“独门热货”。
在制造过程中,这个厂钳工车间生产的排籽盒不合规格,影响了全厂生产的进度。这一下,人们都着了急。有的人认为,现在是大忙季节,上门订货的人又多,播种机迟迟造不出来,会影响春播生产,还是先安装起来快些出厂吧!党支部认为,在产品质量问题上不能马虎从事,即使急需也不能让不合格的产品出厂。党支部组织职工学习毛主席关于“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和“一切产品,不但求数量多,而且求质量好,耐穿耐用”的教导,使大家提高了认识。工人们说:我们要用毛主席的教导要求自己,越是“独门热货”,我们就越要保证质量,不合格的零件不能装配,不合格的产品不能出厂!
他们组织了一支以老工人为主、有技术人员和干部参加的技术革新队伍,争分夺秒,苦干巧干,在很短时间内制造出了新模具,使排籽盒的合格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用新的排籽盒装配起来的三行播种机,质量完全合格,有力地支援了春耕生产。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河北省唐山陶瓷公司女工程师王淑英,和同志们一起研究试制新品种。 新华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