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5月30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沿着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阔步前进
——记兰州部队高原文化工作队的事迹
红日照耀着千里戈壁,霞光映红了高原哨所。一支文艺轻骑兵,高举红旗,朝气蓬勃地行进在祖国的西北边疆。浩瀚戈壁留下了他们为战士服务的足迹,冰山峡谷回荡着他们赞颂工农兵的歌声。他们就是深受边防战士欢迎的人民解放军兰州部队高原文化工作队。
面向连队为战士
兰州部队高原文化工作队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诞生的。建队不久,他们就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在毛主席当年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旧址,举办学习班,认真学习毛主席的伟大教导,狠批刘少奇一伙推行的资产阶级文艺路线。队员们站在宝塔山下,发出钢铁誓言:接过老一辈革命文艺工作者手中的红旗,继承和发扬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的光荣传统,永远沿着毛主席指引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阔步前进。
为了适应深入基层进行演出的需要,他们对服装道具多次进行改革,做到肩背手提就能带着下部队。他们的队伍十分精干,唱歌的学会了跳舞,拉乐器的学会了演戏,每个人既是演员,同时又是舞台工作者。他们在基层演出,从不讲究条件。戈壁草地是他们为战士服务的大舞台,蔚蓝的天空,白皑皑的雪山,是他们演出的天然布景。为了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文艺路线,这批年轻的文艺战士,顶烈日,战风沙,踏冰雪,冒严寒,克服了重重困难,深入到最边远、最艰苦的地方,为边防连队、哨卡服务。建队两年多来,他们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活跃在基层。
去年八月的一天,高原文化工作队到一个军马场演出。这里海拔三千八百多米,道路崎岖不平,汽车剧烈地颠簸着,加上高山反应,有的队员头晕、恶心。半路上偏偏又下起了滂沱大雨。雨水浸透了车篷布,滴在车里,队员们立即脱下身上的雨衣、大衣,把服装、道具和乐器盖好。突然,汽车猛地一晃,陷进了泥坑。队长郭俊山喊了声:“同志们,下车,推!”大家一个个跳下车来,站在没膝深的泥水里,奋力推车。五、六个小时过去了,已是深夜一点多钟。有的队员由于饥饿和劳累,昏了过去。领导上指定专人照顾他们,但他们一清醒过来,又继续加入到推车的行列。最后,他们在当地藏族牧民的帮助下,把汽车推出了泥坑,胜利地到达了目的地。第二天,天气转晴。队员们忘记了劳累,在一个绿草如茵的小坡上搭起舞台,为战士和牧工们作了一场精采的演出。
深冬的一天,狂风卷着飞沙,把戈壁刮得灰蒙蒙的。一支汽车分队马上就要出发了。有个战士说:“听说文化工作队来了,我们还没有捞到看他们演出呢。”另一个战士接着说:“遇上这么个天气,恐怕人家不会来了。”忽然,远处传来了锣鼓声和口号声,文化工作队的同志们来了。战士们纷纷跳下车来,和文艺战士紧紧握手。半个小时以前,文化工作队还在一个部队驻地演出,当听说这支汽车分队要到一个新的地区执行任务时,他们水顾不上喝,装来不及卸,特意从几十里以外赶来演出,战士们很受感动。
想战士之所想
到过戈壁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在那干燥闷热的季节里,戈壁滩上下过一场雨水以后,天空万里无云,一片碧蓝,空气是那么新鲜,使人顿时精神振奋。边防战士们爱用“浩瀚戈壁”“及时雨”这个美好的比喻,来热情赞扬高原文化工作队那种想战士所想,急部队所急的革命精神。
革命样板戏登上无产阶级文艺舞台的时候,日夜守卫在祖国边疆的战士们,是多么渴望能亲眼看到这些演出啊!就在这个时候,高原文化工作队来了,他们带着刚刚学会的革命样板戏的一些选场和选段,下部队给战士们演出来了。指战员们兴奋地说:“你们来得真及时啊!”
部队在深入进行路线教育以后,广大指战员的思想觉悟大大提高,先进典型层出不穷。许多同志在想:如果能把这些先进典型的事迹编成节目搬上舞台,这对部队的教育该有多大啊!就在这时,高原文化工作队来了!他们深入连队,一面学习先进典型的事迹,一面及时地编排出了一批反映部队战斗生活、歌颂英雄人物的文艺节目,充分发挥了革命文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作用。
炎热的七月,一支部队在野营训练中,正冒着四十多度的高温,向沙漠深处挺进。许多战士感到干渴和疲劳。突然,文化工作队组织的宣传鼓动组出现在前面的一个大沙梁上,在给部队加油鼓劲。一段段快板和革命样板戏清唱,鼓舞了战士们的斗志。大家精神抖擞,决心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去争取更大的胜利。
天黑了,戈壁滩上突然下起了罕见的暴雨,部队在冒雨前进。文化工作队的队员们一会儿赶到队伍前面,一会儿出现在队伍中间,热情地进行宣传鼓动工作。行进中,队员高群生看到一个战士走路有点瘸,就一个箭步赶上去,夺过他的枪扛在自己肩上。其实,高群生脚上的血泡,也早已被泥沙磨破,但他不顾疼痛,欢乐地给战士们唱起了革命歌曲,唱得大家忘记了疲劳,走得更欢了。
远离城镇的边防战士,在文化生活方面的各种需要,高原文化工作队几乎都为大家想到了。每次下连,他们总是以文艺演出为主,同时开展照相、修理收音机、放电影、举办图片展览和供应文化用品等多项服务活动。
虚心向战士学习
“战士爱啥我爱啥!”这是高原文化工作队的队员们经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们在为战士服务的过程中,认真向战士学习,努力转变自己思想感情的真实写照。
歌唱演员王桂祥是一个很受战士欢迎的队员。一次,他演唱了一首题为《阵地就是我的家》的歌曲给战士听。战士们对他说:“你要唱好这首歌,就得象边防战士一样,对帝、修、反有着刻骨的仇恨,对祖国、对阵地打心窝里热爱。”王桂祥听了很受教育。从此,他更虚心地向战士们学习。一天,他来到某边防部队驻地,战士们热情地把他们在戈壁滩上亲手种植的瓜菜、红柳,一样一样介绍给他看,从他们的笑脸上流露出对边疆一草一木的深厚感情。他想,我们的边防战士们对阵地的热爱,是和他们对伟大祖国的热爱紧紧连在一起的。从这里他深深懂得:一个演员要使自己的演出受到工农兵欢迎,就必须和工农兵有着同样的爱与憎。从此以后,他更加自觉地深入到战士之中,刻苦地磨练自己。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显著变化,他的演唱更好地表达了战士们的思想感情,因而更加受到战士们的欢迎。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附图片)
这是高原文化工作队在边防某地为战士演出。 新华社记者摄


第4版()
专栏:

人民解放军北京部队某部开展多种形式文艺活动
运用文艺武器配合路线教育收到好效果
新华社讯 人民解放军北京部队某部五连党支部遵照毛主席关于“文艺是从属于政治的,但又反转来给予伟大的影响于政治”的教导,在对部队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中,注意发挥革命文艺的战斗作用,运用文艺武器配合路线教育,收到了良好效果。
五连是井冈山时期创建的一个红军连队。在革命战争年代,这个连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文艺活动,鼓舞指战员的革命热忱,去夺取战斗的胜利。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来,五连党支部经常组织指战员学习毛主席关于“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等教导,继承和发扬革命战争年代的光荣传统,坚持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把开展业余文艺活动作为政治教育的辅助形式。在路线教育中,五连党支部领导演唱组先学一步,明确教育内容,以便运用革命文艺做好思想发动工作。指导员熊廷明和演唱组的同志一起学习文件,然后一起编排数来宝《反动派总归要完蛋》,揭露刘少奇一类骗子妄图分裂党,阴谋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颠覆无产阶级专政的罪行,激发了指战员们的革命义愤。指战员们对刘少奇一类骗子推行的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进一步展开了革命大批判。
五连党支部还注意针对路线教育中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业余文艺活动。这个连队的演唱组先后编排了几十个文艺节目,有力地配合了路线教育的进行。去年冬季军事训练中,党支部发现有些班排对运用毛主席的战略战术原则不够机动灵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党支部在对全连进行两条军事路线斗争史教育的同时,决定由连长周国富和演唱组一起研究创作小话剧《对抗刺》。这个节目的内容是:一班和二班进行对抗刺杀,由于二班认真运用毛主席关于“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战术思想,因而战胜了一班。这个节目演出后,使大家受到一次生动的教育。接着,党支部以《对抗刺》这个节目的内容为议题,在全连开展讨论。讨论中,大家认真学习毛主席的军事思想,并运用这个部队的战例,有力地批判了资产阶级军事路线,增强了按照毛主席的无产阶级军事路线进行训练的自觉性。
在进行路线教育的过程中,五连党支部十分注意把通过路线教育涌现出来的典型事例编排成文艺节目演出,用以教育部队,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路线教育的成果。去年九月以来,五连住在农村执行任务。在《红旗》杂志发表了《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的重要教材》的短评以后,党支部立即对全连进行了一次以《国际歌》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两首革命歌曲为教材的路线教育。之后,连队好人好事不断涌现出来。一天早上,机枪一班战士李武居整理内务时,不小心把房东张大嫂家的小铁锅碰坏了,他便到服务社买了一口新锅换上。张大嫂收工回来,一看旧锅换成了新锅,心里就明白了。她马上拿着新锅退给了服务社,并嘱咐服务员:再有解放军来买锅,不要卖给他。晚上李武居从被子里发现了钱,一数正好是买那口锅的钱,便知道是张大嫂把锅退了,钱又还给了他。第二天他再去买锅,服务员说什么也不卖给他。以后,他又请别人帮助买了一口锅给张大嫂,他向张大嫂宣传了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重大意义,受到群众称赞。党支部立即组织演唱组以这件事为题材创作了小话剧《一口小铁锅》演出,使指战员们受到了生动的教育。连队里爱人民、为人民的动人事迹层出不穷。一次,房东卢大娘病了。七班战士们请来医生,看了几次不见好转。他们又用车子把卢大娘送到县医院去治疗。卢大娘不能走动,他们就背着大娘上厕所。在七班战士的照料下,卢大娘的病很快就好了。


第4版()
专栏:

毛泽东思想哺育他们成长
——访上海市少年宫
在上海延安西路的一片宽广草坪上,矗立着一座大理石楼房。大门顶端,悬挂着毛主席亲笔题的三个金色大字:少年宫。
每天,都有一队队红小兵,一群群小朋友,来到这个校外园地——上海市少年宫,兴高采烈地开展各种课外活动。生动具体的革命教育,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使少年儿童的思想觉悟和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他们立志把自己锻炼成为坚强的革命后代,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上海市少年宫是一九五三年开办的。今天的这座少年宫大楼,就是过去的“大理石大厦”。这是一个英国资本家用剥削中国人民得来的一百多万两白银,花了六年时间,建造起来供自己享乐的别墅;后来又曾做过美国侵略军的“招待所”,成了镇压中国人民革命的据点之一。这里的每一块大理石,每一寸草地,都有中国人民的血和泪,仇和恨!
少年宫大楼的历史,是旧中国“三座大山”残酷压迫广大劳动人民的一个见证,是对青少年一代进行阶级教育的生动教材。第一次来到少年宫的小朋友们,都要请四十年前曾在“大理石大厦”当过童工的茅筱良老伯伯,讲一讲这座大楼的历史,讲一讲他自己的悲惨童年。
那时,茅筱良才十三岁。母亲整年劳累得了重病,因为无钱医治,悲惨地死去了。家里没吃没穿,父亲只好忍痛把大姐、二姐卖给人家当了童养媳;茅筱良也进了“大理石大厦”当苦力。他每天要运送百把斤饲料去喂养好几匹马和梅花鹿,累得气都喘不过来。资本家的两个少爷在草坪上打网球,茅筱良和其他几个童工还得在场外为他们东奔西跑地拾球、递球。常常跑得头昏眼花,摔倒在地上。稍不称他们的心,就要遭到毒打。
许多小朋友听茅筱良讲到这里,都会不由得抬眼望一望楼外的草坪。当年茅伯伯他们遭毒打的地方,就是他们今天打球的运动场呵!
多少小朋友的父母,在旧社会的遭遇又何尝不是同茅筱良一样!何建春小朋友的妈妈,也是十三岁就进纱厂当童工的。何建春听了解放前工人受尽压迫和英勇反抗的阶级斗争情况,想想茅伯伯和爸爸妈妈的过去,看看自己的现在,他激动地写了一篇《我和爸爸妈妈比童年》的日记,表示一定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听毛主席的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小朋友们没有忘记,世界上还有多少儿童在过着和自己爸爸妈妈解放前一样悲惨的童年生活。一次,绘画班的八个小朋友,为了表达自己坚决同世界各国儿童团结战斗的豪情壮志,决定每人画一幅反映世界儿童战斗的彩色宣传画。有的小朋友画越南儿童缴获了美伪军的武器,从战场胜利归来;有的画阿尔巴尼亚儿童持枪挺立,保卫国防;有的画巴勒斯坦儿童参加游击队,英勇地冲锋陷阵。俞华芳画的是一幅非洲儿童机智勇敢擂动战鼓的场面。她绘画技术还不太熟练,但下决心一定要画好。她说:“我要把对非洲儿童的战斗情谊画上去”。她勾线、涂色十分认真。在辅导员的帮助下,她终于比较出色地完成了这幅作品。现在,俞华芳和其他小朋友的这八幅彩色宣传画,并列地挂在绘画室的墙上,生动地显示了中国儿童对世界儿童的战斗情谊。
为了帮助少年儿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培养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本领,少年宫经常聘请工人、贫下中农、解放军指战员,辅导小朋友们学工、学农、学军。许多小朋友逐步学会了制造简单的机器零件、“九二○”农药,装配普通的半导体收音机,初步掌握了通讯发报、医学卫生等方面的一些基本技术和知识。他们勤学苦练,不怕困难,出现了不少生动的事例。
无线电培训班的杨根宝同学,第一次装配四管半导体收音机,遇到了不少困难。起初,他认为自己脑子笨,手不巧。通过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实践论》,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的反动的“天才史观”,他认识到实践出真知,只要不断实践,不怕困难,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提高了认识以后,他信心百倍地一次又一次地调整试验,在辅导员的帮助下,经过二、三十次的试验,终于把收音机装配起来。当半导体收音机第一次发出清晰的音响,播送出来自北京的声音时,杨根宝高兴得几乎跳了起来。现在,他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装配五管半导体收音机了。他说:“我一定不断实践,刻苦学本领,长大了更好地建设祖国,保卫祖国”。
象上海市少年宫一样,在上海十个区的少年宫都配合学校教育,积极地为少年儿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上海一百多万小学生,象春天的花朵,沐浴在毛泽东思想的灿烂阳光下,朝气蓬勃地成长。
  本报记者


第4版()
专栏:红小兵的故事

红小兵访老贫农
在广州部队工程兵某部“红少年课外毛泽东思想学习班”里,一次,老师布置了一道揭露地主利用“驴打滚”高利贷剥削农民的算术题,红小兵宫颜敏按照算术公式准确地算了出来。作业做完了,小宫懂得了:“驴打滚”是旧社会地主残酷剥削劳动人民的一种手段,但是,究竟怎么个残酷法,还不具体明白。
于是,他又访问了金塘大队老贫农周大娘。周大娘用自己的苦难家史,控诉了地主用“驴打滚”害得她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
解放前,有一年遇上了大旱灾,周大娘借了地主二斗谷,由于还不起债,第二年就要还四斗,第三年就要还八斗……这样年复一年,一滚再滚,后来她的七个儿子有六个被地主拉去抵债当长工,惨死在地主的皮鞭下。她家祖传下来唯一的一间茅草房,也被地主用“驴打滚”给滚了去。就这样,二十五年也没还清这笔“驴打滚”的阎王债。
解放后,在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周大娘和全国人民一样翻了身,过上了幸福生活。
活生生的阶级剥削和压迫的事实,进一步提高了小宫的阶级斗争觉悟。从此,他更加仇恨旧社会,更加热爱新社会。
本报通讯员


第4版()
专栏:红小兵的故事

“我是毛主席的红小兵!”
一天,江西省上饶县五府山公社徐潭小学四年级学生姚金秋,发现田坎下面的草丛中,有一个红纸包。他捡起打开来一看,唷,原来是厚厚的一叠人民币!一数,整整一百零五元。小姚想起毛主席关于“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教导,决心就地等待失主。他站在路边,等呀等呀,等了好久,果然一个穿着草鞋的农民着急地找来了。
经过询问,姚金秋看他回答的符合事实,便把红纸包递给失主。
失主一点,正好一百零五元。他感动得一边说:“谢谢你,谢谢你。”一边抽出一张五元的人民币送给小姚作酬谢。小姚笑着说:“我如果要钱的话,就不会在这里等你那么久了。”那个失主又要带他到商店买一斤水果糖送给他,小姚也谢绝了。
小姚告别失主,继续往前走。失主连忙叫住小姚,紧紧握住他的手说:“你爸爸是谁,你叫什么名字?”
小姚挺挺胸,高声回答说:“我爸爸是共产党员,我是毛主席的红小兵。”说罢,沿着铺满山花的道路,蹦蹦跳跳地走了。
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