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5月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大批青年参加了工人阶级队伍。他们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虚心学习老工人的优秀品质和实践经验,努力改造世界观,朝气蓬勃地干革命,迅速成长为工业战线的一支新生力量,正在三大革命斗争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为革命当一辈子采煤工
一九六九年七月,十九岁的蔡绍明到河南焦作煤矿当了工人,被分配到李封矿“五四”青年采煤队。这个采煤队是河南省工业战线的先进单位。在这里,蔡绍明迅速成长起来。
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教育,蔡绍明决心要象雷锋同志那样,为革命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到煤矿以后,他热情很高。矿里为新工人举办的学习班还没有结束,他就急着写申请书,表决心,要求提前下井。以后,他在党支部的教育下,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虚心学习老工人的好思想、好作风,进一步提高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他下定决心,要为革命当一辈子采煤工。他勤勤恳恳地工作,努力钻研技术,不到半年就学会了一套采煤操作本领,达到了独立操作的水平。
蔡绍明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困难的革命精神,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去年上半年,这个采煤队开采的工作面煤层薄厚不均,有高有低,底板经常出水,给采煤带来了很大困难。党支部号召大家战胜困难,夺取高产。蔡绍明积极响应党支部的号召,带头到最困难的地方劳动。有时,巷道低得直不起腰,只好蹲着干活。他从来不叫苦、叫累,一连干了一个多月,一直到完成任务为止。大家看到他的这种生龙活虎般的劲头,都称赞他是“革命小闯将”。
在“五四”采煤队,还流传着蔡绍明“三挖柱窑”的故事。去年七月间,“五四”采煤队在上三十号地区采煤,这里底板很硬,挖柱窑比较困难。有一次,蔡绍明费了好大的劲才挖成了柱窑,可是柱子往里一放,深度还差三指。他立即把柱子拔出来,又挖了一次。但是,放进柱子以后,用眼一看,角度又不对了,他又一次把柱子拔出来重新挖。这一次,偏巧碰上了硬石块,尖钎捣下去,震得双手发麻发痛。面对这种情况,蔡绍明毫不气馁,他忍着疼痛,一钎一钎地继续往下捣,直到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蔡绍明对工作高度负责任。有一次,他在采煤时发现老巷道里埋着一根梁,就把这个事记在心里。下班了,工人们一个个上了井,他却不声不响地跑到那里刨这根梁去了。组长周朝清出了工作面,发现不见小蔡,立即返回工作面找他。这时他已经把那根梁刨了出来。周朝清一见这情景,高兴地赞扬说:“好,这才是我们工人阶级的本色。”
蔡绍明的成长,只是“五四”采煤队青年矿工成长的缩影。“五四”采煤队从一九五五年五月四日建队以来,先后接纳了九批青年工人。象蔡绍明这样迅速成长的青年工人,在“五四”采煤队班班都有。


第2版()
专栏:

走又红又专的道路
最近,广州工具厂二车间有一台正弦尺铲床正式投入生产了。当这个车间的工人用这台精密铲床生产出高质量的滚刀的时候,大家都说要向为革命积极钻研技术的共产党员、青年突击队长伍亮学习。
五年前,伍亮从学校走进工厂以后,看到自己所在车间生产的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复杂刀具,而且生产任务越来越重,技术上要求越来越高,觉得如果不努力学习技术,就很难适应工作的需要。于是,他决心向老工人学技术,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他在车间里,重活脏活争着干,在生产中努力学技术。在老师傅的具体帮助下,伍亮进步很快,进厂不到三年,不仅懂得了维修设备的技术,而且能够很好地配合老工人和技术人员搞技术革新。工人们看到伍亮进步这样快,都从心底里高兴。但这个时候,也听到有人议论,说伍亮钻研技术,就是走“技术第一”的错误道路。伍亮听了,由于一时划不清为革命钻研技术同“技术第一”的界限,也疑惑起来。车间党支部书记和老工人了解到这种情况,帮助他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使他分清了为革命钻研技术和“技术第一”的界限。他认识到,是不是“技术第一”,不在于技术学得多少,而在于执行什么路线。坚持用无产阶级政治统帅业务,为革命努力学习技术,是符合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从此,伍亮更加认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同时,安排一定的业余时间,针对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努力学习有关技术书籍。学习中碰到难题,他就虚心向老工人和技术人员请教。
伍亮和他所带领的青年突击队制造成功的那台正弦尺铲床,就是他们努力为革命钻研技术的一项成果。去年十一月,车间要生产专门加工齿轮用的滚刀,需要一台正弦尺铲床,使车间设备配套。伍亮提出了自己制造铲床的意见,得到了车间党支部的支持。党支部决定专门组织一个突击队,由伍亮带领,负责制造这台铲床。为了又快又好地把铲床制造出来,伍亮按照老工人的意见,决定把一台废旧内孔磨床改造成铲床。在改造当中,他虚心向老工人学习,刻苦钻研技术,结果,只用不长的时间就把正弦尺铲床制造出来了。但是,在试验生产时,发现生产出来的滚刀振纹大,达不到质量要求。当时,伍亮和几个青年工人由于没经验,找来找去也找不出原因,心里很着急。后来,他们又向车间磨床工人请教,找出了振纹大的原因,对这台铲床又进行了改革,再次试验生产时,生产出了没有振纹的滚刀,件件达到质量要求。


第2版()
专栏:

在艰苦环境中磨练自己
金文国是青海省地质局二一三钻井队的青年工人。他从一九六七年参加工作以来,奋战在青海高原。现在,他担任了这个队的副司钻和共青团支部委员。
金文国自从到这个钻井队以后,在党组织的帮助下,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进步很快。他在学习《青年运动的方向》的读书笔记中写道:“毛主席最关心我们青年一代的成长,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决心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自己。”在工作中,他以“铁人”王进喜为榜样,越是艰险越向前,顽强地同困难作斗争。不论是风雪严寒的隆冬,还是烈日炎炎的盛夏,他都坚持为祖国寻找矿藏而忘我地战斗。那里活最脏最累,他就出现在那里。有时,打钻中泥浆喷了他一身,皮工作服冻得冰硬,但是他全然不顾,仍然坚持不下火线。
一九七○年冬天,这个队在柴达木盆地打钻。在竖立钻塔的工作中,金文国因为高山反应经常呕吐,吃不下饭,但他从来不叫一声苦,仍然坚持战斗,经过三天多的艰苦奋战胜利完成了竖立钻塔的任务。一九七一年四月,高原的天气仍然是朔风呼号,寒气袭人。在一次固井过程中,正当工人们准备往井里打水泥时,水管堵塞了。在这紧张的时刻,金文国立即脱掉皮工作服,第一个跳到泥浆池里,用双手挖掉沉淀在吸水管下的泥块。在他的带动下,七八个同志也相继跳了下去,挖的挖,掏的掏,迅速排除了故障,顺利地完成了固井任务。还有一次,井队发生了卡钻。金文国不顾被盐酸灼伤的危险,又是第一个冲在前面,搬运盐酸。他和大家很快把一吨多盐酸注入井内,排除了卡钻事故。
金文国认真学习大庆工人的革命作风,严格要求自己,模范地遵守纪律,也受到了大家的称赞。


第2版()
专栏:

青年艺徒的成长
在扬州漆器厂的平面螺钿车间里,有一幅题名为《南京长江大桥》的黑漆磨平螺钿挂屏,非常引人注目。这件用珍珠贝、夜光罗、贝壳等原料制成的工艺品,表现了节日的夜晚,五彩缤纷的礼花在大桥两岸腾空而起的盛况。挂屏上的桥梁、栏杆、红旗和工农兵群像,都制作得非常细致、逼真,就连那象线一样细的一根根大桥钢梁,也都雕刻得清清爽爽。这件精美的工艺品是这个车间的青年艺徒杨定国和高永茂创作的。
对于这两个青年艺徒来说,创作这样的工艺品,困难是很多的。但是,他们没有被困难所吓倒。在车间党支部的领导下,他们毅然担负起了这项工作。为了恰如其分地表现大桥的雄姿,他们在成千上万个蚌壳里,精心挑选出一批色彩调和、大小适宜的蚌壳,做好了创作前的准备工作。制作开始后,杨定国和高永茂大胆采用了新的工艺处理手法。他们用红色珠光塑料代替贝壳,突出地表现了大桥上耸入云端的三面红旗。为了使大桥在夜晚能放光,他们积极想办法,送走了许多个不眠之夜。开始,他们用象牙雕刻桥头堡下面的窗格子,用亮耳子雕刻窗上的玻璃,但是到了夜晚,窗格子亮了,玻璃却不亮。他们及时总结失败的教训,换用珠光塑料做边框,用透光料做玻璃,并在背面垫上荧光粉。这一次试验成功了。当人们晚上来看这件挂屏时,大桥上呈现一片灯火辉煌的夜间盛景。
杨定国和高永茂克服了许多困难,终于制造出了这件精美的工艺品。
近几年来,扬州漆器厂招收的徒工已有四百多名。这些青年艺徒热情地向老艺人学习手艺,厂里也举办了技术训练班培训徒工。在党的教育和老艺人的精心培养下,这一批青年艺徒迅速成长起来。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李先念、乔培新会见罗马尼亚国家银行代表团
新华社一九七二年五月二日讯 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乔培新,今天会见由罗马尼亚国家银行副行长霍里亚·塔图率领的罗马尼亚国家银行代表团全体成员,同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参加会见的代表团团员是:康斯坦丁·米雷斯库、科内利乌·克罗伊托鲁、伊凡·普鲁恩杜斯。
会见时,罗马尼亚驻中国大使格夫里列斯库,以及大使馆二等秘书吉蒂克在座。
会见时,在座的还有我国有关方面负责人和工作人员方皋、耿道明、李庭荃、尚明、尹志海、王伟才、郭隽卿等。
(附图片)
这是李先念副总理、乔培新副行长会见罗马尼亚银行代表团时合影。 新华社记者摄


第2版()
专栏:

聂荣臻副总理会见越南政府测绘代表团
新华社一九七二年五月二日讯 国务院副总理聂荣臻今天会见了由越南民主共和国测绘局局长吴识率领的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测绘代表团全体成员,同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会见时在座的有越南民主共和国驻中国大使吴船,大使馆一等秘书新风、随员阮庭榜。
会见时在座的还有我有关方面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张清化、杨德荣、陆维钊、赵云慈、钟嘉飞等。
代表团是应邀来我国访问,于四月十九日到达北京的。
新华社一九七二年五月二日讯 由越南民主共和国测绘局局长吴识率领的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测绘代表团,结束了对我国的友好访问,今天乘火车离开北京回国。
代表团离开北京时,我国测绘总局局长张清化、副局长杨德荣和有关方面负责人赵云慈、杜烽光等,前往车站欢送。越南民主共和国驻中国大使馆一等秘书新风等也到车站送行。
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测绘代表团曾经访问了北京和旅大市,参观了工厂,游览了名胜古迹。
(附图片)
这是聂荣臻副总理会见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测绘代表团时合影。
新华社记者摄


第2版()
专栏:

广平县商业供销局党组织狠抓思想领域的阶级斗争
经常对青年职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广大青年职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蔚然成风
新华社石家庄一九七二年五月二日电 河北省广平县商业供销局党组织,不断对青年职工进行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教育,提高他们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促进他们健康地成长。现在,这个局的青年职工中,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蔚然成风。他们自力更生地办起小工厂、小作坊、小药房、小繁殖场,自己制造加工一些商品,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资金。由于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几年来已经有二十三名青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广平县商业供销局党总支从狠抓经济领域里的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中深刻认识到,在商业财贸战线存在着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争夺青年一代的斗争,阶级敌人往往从经济和生活方面打开缺口,拉拢和腐蚀青年。因此,党组织经常向青年职工进行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教育,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的教育,使他们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传统,把无产阶级革命进行到底。
这个局的党组织注意引导青年把生活作风上的问题,提到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的高度来看待。有一个时期,有的青年职工在吃、穿、住、用方面不大注意节约,认为“这是生活小事,不算啥”。党总支就用本系统和社会上阶级敌人煽动经济主义妖风,腐蚀革命队伍的事实教育他们,引导青年职工重温毛主席关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教导,讨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重要意义。在讨论过程中,党总支还列举了过去有的职工由于追求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而堕入资产阶级泥坑的教训,介绍了不少革命职工身站三尺柜台,一心为革命,兢兢业业,克勤克俭的先进事迹。广大青年受到正反两方面的教育,深刻地认识到,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还是大手大脚,铺张浪费,这是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的问题,是关系到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问题。从此以后,他们处处注意用毛泽东思想严格要求自己,逐渐养成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广平县商业供销局党组织还通过举办阶级教育展览,派青年职工出去访问工人、贫下中农,请老党员、老工人、老贫农讲述革命斗争史等形式,对青年进行活的阶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激发他们的无产阶级感情。第一百货门市部有个青年看到一个使用了多年的旧算盘掉了一个算盘轴和七个算盘珠。他没有认真修理,就想把旧的交回,换一个新的。门市部领导同志发现后,就同他一起到阶级教育展览室里,启发他回忆他家在解放以前的苦难生活和解放后的幸福情景,使他深受教育。他从仓库里找了一根破毛笔杆和七个不同颜色的算盘珠,把那个算盘修理好继续使用。第二门市部的几个青年职工,经过阶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把艰苦奋斗当作革命青年必须具有的品德,处处注意爱护国家财产。他们和老职工一起,把废弃的一寸见方的包针锡纸积累起来,炼出纯锡,用来支援了工农业生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