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5月2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吉林省革委会举行体育表演
欢迎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等柬贵宾
王淮湘主任徐向前副主席陪同观看
新华社长春一九七二年五月二十日电 为欢迎柬埔寨国家元首、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主席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以及英·萨利特使等柬埔寨贵宾,吉林省革命委员会今晚在长春市体育馆举行体育表演。
吉林省革命委员会主任王淮湘、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徐向前,以及有关方面负责人陪同贵宾观看表演。
当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来到体育馆时,全场热烈鼓掌。贵宾们观看了柬埔寨乒乓球代表队和吉林省乒乓球代表队进行的友好表演赛。吉林省运动员为贵宾们表演了体操和武术。表演结束后,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英·萨利特使和徐向前、王淮湘同志等走进表演场,同中柬两国运动员亲切握手,并同运动员们一起照了相。
今天上午,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以及英·萨利特使等柬埔寨贵宾还游览了长春南湖。


第3版()
专栏:

坦桑尼亚军事代表团离京回国
王树声副部长王新亭副总参谋长到机场热烈欢送
新华社一九七二年五月二十日讯 由坦桑尼亚国防和国民服务部副部长杰弗里·奥斯卡·姆哈加马率领的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军事代表团,结束了对我国的友好访问,今天上午乘专机离开北京经广州回国。
国防部副部长王树声,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王新亭,总后勤部副部长张令彬,和其他有关方面负责人潘焱、薛少卿、孔从周、杨昆山、胡奇才、别祖后、龙振彪、陈祥、王以智、吕村夫、柴成文、路奎、王安居、何功楷、胡为新、向前、陈大远,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首都民兵两千人,前往机场热烈欢送。
今天,首都机场飘扬着中国国旗和坦桑尼亚国旗。当姆哈加马副部长等坦桑尼亚贵宾同欢送群众告别时,人们举着横幅标语,敲锣打鼓,高呼口号,表示坚决支持坦桑尼亚反帝反殖的斗争,祝愿中国、坦桑尼亚两国人民和军队的友谊不断发展。
坦桑尼亚驻中国大使馆参赞阜姆,各国驻中国大使馆武官,也到机场欢送。
国防部外事局副局长王岳西,坦桑尼亚驻中国大使馆武官辛巴少校,陪同代表团前往广州。
(附图片)
这是在机场热烈欢送时的情景。
新华社记者摄


第3版()
专栏:

中国工人代表团访阿后回到北京
耿飚同志等前往机场迎接
新华社一九七二年五月二十日讯 以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上海市工代会负责人王秀珍为团长的中国工人代表团,在参加阿尔巴尼亚工会第七次代表大会和“五一”国际劳动节庆祝活动并进行友好访问以后,今天晚上乘飞机回到北京。
同机回到北京的代表团团员是:中共中央委员、中共陕西省委副书记吴桂贤,中共中央委员、中共湖北省委委员、中共武汉市委书记董明会。
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耿飚和有关方面负责人任允中、张香山、赵兰香、区棠亮、刘克明、邢竹芳、张全忠、韩西雅、林咸农等,前往机场迎接。
前往机场迎接的还有阿尔巴尼亚驻中国大使罗博和大使馆外交官员。


第3版()
专栏:

姬鹏飞部长会见突尼斯贸易代表团
新华社一九七二年五月二十日讯 外交部长姬鹏飞今天上午会见了突尼斯国民经济部贸易司司长穆罕默德·朱马和由他率领的突尼斯贸易代表团,同他们进行了友好的谈话。
会见时,有关方面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何功楷、奚业胜、李樵、穆文等在座。


第3版()
专栏:

“虎口”变通途
——记哈尔滨铁路局洗马养路工区二十六年无行车事故的先进事迹
从北京开往牡丹江的六十五次直达快车,越过烟囱林立的城市,跨过一望无垠的平原,飞快地驶进完达山麓。这时,列车改由两台机车牵引,吼叫着爬上一段S形的盘山线路。远远望去,列车逶迤如龙,机车喷出的白色烟带在山腰间缭绕。这段险要线路,就是哈尔滨铁路局学大庆的先进单位——洗马养路工区养护的路段。这个工区的养路工人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一套在高寒山区养护铁路的经验,创造了解放以来二十六年无行车事故的优异成绩,把一个日伪统治时期称为“老虎口”的路段,养护成了保证列车畅通无阻的高质量线路,因而多次受到上级领导部门的表扬。
让线路质量彻底翻身
洗马养路工区养护的线路,有二十四处曲线,总长近六公里。有的地段两侧是悬崖峭壁,上面险石耸立,杂树丛生。山泉水从岩层石缝里渗出,浸袭路基。雨季,山水从岭脊倾泻而下,冲刷线路;冬季,汲满水的路基结冰成灾,把钢轨鼓得七高八低。险要的地势和气候,给这段线路的养护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据记载,日伪统治时期,仅从一九四一年起的几年间,在这里就发生了六起翻车、脱轨大事故。当时,火车司机把这儿叫“虎口”。
一九四五年秋解放时,洗马养路工区养护的这段线路,被日本侵略者糟蹋得土埋枕木,草没钢轨。面对这种状况,工人们豪迈地说:“现在,铁路是我们的了。有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日本帝国主义管不好的线路,我们一定要管好!”他们很快修复了线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一列列满载人民子弟兵和支前物资的列车,从洗马盘山道安全通过。洗马养路工区的养路工人用实际行动支援了解放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项建设事业迅速发展,铁路运输任务越来越繁重。党和国家要求铁路多运快运,当好社会主义建设的先行。但是,这段线路还没有得到彻底改造。特别是冬季,无孔不入的山泉水淌在道床上,结冰覆盖钢轨,影响列车的安全正常运行。
冰源于水。水害象一座大山压在工人心上。扛活出身的工长阎书兰急得夜里睡不着。他想,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我们工人成了铁路的主人。可是,我们没有把影响行车安全的水害治住,线路质量没有翻身,这怎么对得起党和毛主席呢!我们决不能允许在洗马工区的线路上继续插着“列车慢行”的路标,拖国家建设的后腿!
阎书兰召集工人开“诸葛亮会”,研究线路翻身问题。他首先讲了自己的想法:养路要学会牵“牛鼻子”,咱们养护的这段线路,水害就是“牛鼻子”,治住水害,线路就能彻底翻身!阎书兰的意见得到多数人的赞同。但是有的人提出:工区十几个人,正常的维修任务还忙不过来,治水这样的活是工程部门做的,还是请上级派人干吧。会场上议论纷纷,两种意见争论不休。阎书兰心潮翻滚,旧社会的苦难遭遇一幕幕浮现在他的眼前:他二十四岁那年,从山东地主老财的魔爪下逃出来,在洗马当上了养路工。养路工同长工是一样的苦啊!在修一条铁路隧道的时候,阎书兰死里逃生,他眼见成千的中国工人被日本侵略者折磨死了,连尸首也不让收。隧道修完了,附近山沟里,白骨成堆。阎书兰激动地对大家说:“解放前,咱们谁吃过一顿饱饭?谁没有挨过日寇的皮鞭?今天咱们过上了好日子,可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党把线路交给咱们管,眼看水害威胁列车安全,咱们能坐得住吗?”阎书兰的一席话,说得大家心里热乎乎的。工人们一致表示,要靠自己的力量治服水害,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刨树挖根,治水找源。为了摸清水的来龙去脉,阎书兰夜里琢磨治水办法,白天登山寻找水源。他带领工人穿荆棘,越山岭,跑遍了洗马岭上的每一个山头。山泉水看不见,又没有仪器,阎书兰他们就把耳朵贴在石板上听,辨别水的流向,寻找泉眼。肚子饿了,掏出煎饼啃两口,脚磨出了血泡,他们也不停地前进。经过一年多时间,终于查清了危害线路最严重的一处山泉水。
一场治服水害的战斗打响了。工人们在坚持搞好日常线路维修工作的同时,挤出时间,起早贪黑挖沟治水。山谷里尖镐飞舞,铁锤丁当。破开土皮,就是岩层。镐尖落在石头上,火星直冒,只留下一个白点。镐刨钝了,锹挖卷了,两臂累麻了,虎口震裂了,工人们全然不顾,继续战斗。突然,一块震飞的石片划破了养路工王在勤的脸,大家给他包扎上,让他休息,他说:“石头再硬,没有咱们工人阶级的骨头硬,为了叫列车多拉快跑,流点血算个啥!”说完抡起铁锤继续干。工区几十名妇女、孩子也赶来工地参加战斗,能扬锹的扬锹,能搬石的搬石。经过两个多月苦战,他们挖开了一条截水沟。从此,这处多年危害线路的山泉水,按照洗马养路工人的意志流入了峡谷。冬季,线路上的冰再也不见了。
治水首战告捷,增强了洗马养路工人战胜水害,改变线路面貌的决心。他们以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在十几年的时间里,查清了线路附近的地下水、地表水的来龙去脉,开挖了大小二十多条截水沟和排水沟,总长达一公里,基本上治服了水害。
在那大打线路翻身仗的日子里,工人们早出晚归,在治服水害的同时,又展开了艰苦的改造路基和路轨的工作。他们把含水量大的黄粘土路基换成了渗水性强的炉灰、沙石路基,并且改造了旧钢轨。这段旧社会留下来的千疮百孔的线路,在洗马养路工人的手中重新焕发了青春。
反复实践,攻克曲线养护难关
洗马养路工人在初步战胜水害,取得养路主动权之后,就开始了消除曲线钢轨不正常磨耗的战斗。
当火车在直线运行的时候,车轮的轮沿和钢轨内侧不发生接触,因此钢轨不产生不正常磨耗。但是当火车在曲线运行的时候,车轮轮沿就和钢轨内侧发生了接触,因此钢轨就产生了不正常磨耗。这不仅损害钢轨,而且影响行车安全。多少年来,列车通过洗马盘山道的时候,车轮啃得钢轨“吱吱”作响,碾下的铁末象箩面一样落在道床上。日伪统治时期,由于曲线养护不好,钢轨出现严重的不正常磨耗,多次发生掉道事故。洗马养路工人决心改变这种状况。
可是,曲线钢轨的不正常磨耗,是养路工作中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也是专家们一直在进行探讨的课题。有人听说洗马工区要自己动手解决这个难题,就摇头说:“专家还没有琢磨透的事,几个养路工人能搞出啥名堂!”
面对这股冷风,洗马养路工人响亮地回答:路是人走出来的。专家没解决的咱要闯,干革命不吃现成饭!为了弄清钢轨受磨的原因,阎书兰整天在线路上观察。当列车通过曲线的时候,他就蹲在铁道旁看车轮与钢轨的接触状态。一个炎热的中午,阎书兰正在家吃饭,远处传来了火车的汽笛声。他扔下筷子就往线路上跑。飞驰的列车,卷起一股强烈热风流,夹带着泥沙,迎面扑打过来,汗水和灰尘一起从他脸上流下来,使他睁不开眼睛。他用手使劲抹了一把汗水,继续蹲在那里观察。那时候,曲线拴住了工人们的心,大家干活琢磨曲线,走路观察曲线,休息谈论曲线。一连串的问号在他们的脑海里翻腾:为什么下坡比上坡磨得轻?客车比货车磨得轻?客车当中快车又比慢车磨得轻?经过上千次的观察和数百次的比较,工人们终于发现:钢轨产生不正常磨耗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曲线外股钢轨比里股钢轨超出的高度(即“超高度”)过大。他们又在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反复测算了调整“超高度”所需要的数据。
第一次调整“超高度”的试验是在一条大曲线上进行的。这条大曲线的线路两侧是三十多米高的石壁。那是一个三伏天,两块大石壁如同两面火墙,里面热得象蒸笼一般。工人们只穿着一条裤衩,在线路上挥动大镐。他们苦战了八天,把这处曲线的“超高度”从一百一十毫米调整到八十五毫米,但是试验没有成功。这时,个别青年工人有些动摇了。在这个节骨眼上,上级党组织给他们送来了毛主席的光辉著作《实践论》。工人们一遍又一遍地学习起来。阎书兰对大家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二百二’是经过二百二十次试验才成功的。咱们只要干它几百次,也一定能摸出门道来。”大家认真总结了上次失败的教训,又满怀信心地开始了战斗。他们根据钢轨磨耗的部位,确定了新的“超高度”,先从八十五毫米调整到一百毫米,不行,又调整到一百零五毫米,经过多次反复,用了半年时间,终于找到了合适的“超高度”,消除了这处曲线钢轨的不正常磨耗。
每处曲线钢轨的不正常磨耗,都有多种原因。洗马养路工人在毛主席哲学思想指引下,一个曲线一个曲线反复实践、反复观察,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终于总结、积累了一整套养护曲线的科学方法,使二十四处曲线全部消除了钢轨不正常磨耗,不仅大大延长了钢轨的使用年限,而且为列车安全、快速通过盘山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对人民极端负责,工作自觉从严
洗马养路工区的工人常常说:“六公里线路虽短,可是它连着北京城。我们拧一个螺丝,打一颗道钉,都关系到阶级兄弟的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一锤一镐都要向人民负责。”二十几年来,他们就是本着这种精神进行工作。
为了确保运输安全,他们执行合理的规章制度一丝不苟,并且根据洗马线路的实际情况,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线路上的两条钢轨的标准轨距是一千四百三十五毫米,由于列车在线路上不断运行,轨距经常发生变化。按照规定,两条钢轨变化后的轨距,比标准轨距宽不得多于六毫米,窄不得小于二毫米。洗马养路工人给自己规定了更严格的要求:宽不得多于三毫米,窄不得小于一毫米。有一次,维修完线路,天已经黑了。在验收的时候,阎书兰发现有一处钢轨轨距宽达四毫米。阎书兰坚持和大家一起动手重新维修,消除了这一毫米的误差。
毛主席发出“工业学大庆”的伟大号召以后,阎书兰领着大家一遍又一遍地学习。大庆工人那种对人民高度负责的革命作风,深深地感动了洗马养路工人。从此,他们更加自觉地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他们对线路两侧峭壁上的险石、树木,都编号入册,做到胸中有数,发现异状,就及时消除。每逢刮风下雨,人们进屋避雨,而洗马养路工人却往外面跑,去观察水势,查看线路。老工人郭东成负责监护的路段,两侧全是悬崖峭壁。他对这里的一石一树都了如指掌,任何微小的变化都逃不过他这个线路哨兵的眼睛。一个伏天的中午,郭东成正在家里吃饭,突然洗马岭上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他立即放下筷子就往线路上跑。他心里挂念着峭壁上的一块险石。这天上午,他检查峭壁时,已经发现那块大石头的底部在滴水。他顶着狂风暴雨赶到峭壁下一看,果然那块大石头坠落到线路上了。郭东成抡锤把石头砸开,把它搬出了线路。不一会儿,一列呼啸着的列车,安全地从这里通过了。
近年来,洗马养路工区的老工人有的调走了,有的退休了。但是,老一代的那种为革命勤勤恳恳养路,高标准、严要求的好思想、好作风、好传统,却在洗马养路工区扎下了根。
一九七○年冬,新调来的养路班长乔荣贵领着工人维修线路。这时,有三根道钉还没有打实,远处开来了一趟列车。当时完全可以抓紧时间把这三根道钉打实,但是乔荣贵认为不打也不违反规章制度,便叫大家提前散开。列车过去以后,工人张继武批评班长不应该这样做。乔荣贵没有想通。晚上开会,张继武又向乔荣贵提意见,他说:“三根道钉没有打实虽然不违反规章制度,但它却反映了我们思想上缺乏高标准、严要求。”接着,大家又回顾了洗马工区为革命做保险活的好传统:老工长阎书兰就是看见一个螺丝垫圈口朝上,也要坚持倒过去,防止进雨水,锈了螺丝;一个道钉打弯了,也要拔出来重打。这样做,虽然要多流一些汗水,但是阶级兄弟的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却得到了保证。在大家的帮助下,乔荣贵找到了思想上的差距。他说:“我是班长,今天粗心大意,明天马马虎虎,天长日久,就要把作风带坏了。”从此,乔荣贵严格要求自己,带头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受到了工人们的好评。
二十几年来,洗马养路工人和家属把对党和毛主席的深厚无产阶级感情,倾注在线路养护上。他们吃大苦,耐大劳,把冲天的革命干劲和严格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使线路质量越来越好。
犹如列车在洗马盘山道上奔驰不息,洗马养路工区的工人沿着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勇往直前。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