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5月1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坚持党的优良作风是执行正确路线的保证
——记中共湖北枣阳县委处处依靠群众坚持实事求是作风的事迹
领导农业学大寨运动,要有一个好的作风。有了好的作风,就能更好地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政策,搞好农业生产,做好各项工作。中共湖北枣阳县委通过一年多来的实践,对这一点深有体会。
枣阳县委成立以来,牢记毛主席的教导,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处处依靠群众,办事实事求是,工作踏踏实实,领导全县人民夺得了革命、生产双丰收。去年,全县粮食总产量比一九七○年增加八千多万斤,比历史上任何一年的收成都好。
不凭主观办事 坚持实事求是
在枣阳县,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的伟大指示深入人心,干部、群众人人心头象盆火,都想快一些改变枣阳的面貌。这种迫切的心情,极大地鼓舞了枣阳县委。他们看到兄弟单位都在大踏步前进,而枣阳面貌却变化不大,心里十分着急,下决心要在三、五年内改变枣阳的穷山村、薄岗地。但是,怎样才能把这种良好的主观愿望变为现实?开始,县委思想上并不清楚,他们曾经走过一段弯路。
前年七月,一位新来的县委负责同志到省里参加农村工作会议,落实种植计划。这位同志凭他曾在水稻区工作多年的经验,认为枣阳过去粮食产量低,就是因为没有大面积种双季稻。他觉得,扩种双季稻,是改变枣阳面貌的“捷径”,便在会上报了扩种双季稻三十万亩的种植计划,准备鼓足干劲,在一九七一年打个农业翻身仗。
回到县里,这位同志把自己的想法和扩种三十万亩双季稻的计划向县委作了汇报,县委同意了。可是,计划和各区负责同志一见面,都说有困难,县委就将扩种双季稻的指标降为二十万亩;再拿到各公社去,公社的同志们认为条件还不具备,县委又将指标降为十五万亩;第三次,交给群众讨论,贫下中农提了很多意见,于是,县委又将指标降为七万亩。最后,只落实了三万亩。
从三十万到三万,这引起了县委领导成员的高度重视。他们想:是群众保守,还是县委的计划脱离了实际?为了找到原因,弄清思想,县委负责同志分头到各社队进行调查。
一部分县委成员到了枣南。在座谈中,区、社干部问:枣阳人少地多,机械化程度低,一季麦、一季稻都忙不过来,搞双季稻,农活集中在四、五、六、七几个月,这时也正是加强棉田管理的时候,劳力怎么安排?县委书记带着一些同志到了枣北。群众对他们说:枣北历来缺水,种了双季稻也得干死。要搞,就得先搞水利建设。再说,种双季稻,很多地方还是头一次,必须先作试验,取得经验,逐步推广。通过调查,县委找到了答案:不是群众思想保守,而是领导主观主义。群众的计划,是从实际情况出发;县委的计划,是凭主观想象产生的,脱离了客观实际。两种计划的产生,是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和搞唯心论的先验论两条思想路线的反映。从这里他们认识到,要较快地改变枣阳面貌,不仅要有冲天的革命干劲,还要有严格的科学态度,二者缺一不可。他们认真学习了毛主席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这篇光辉著作,批判了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为迅速而扎实地改变枣阳面貌扫清了思想障碍。
什么是改变枣阳面貌的正确途径呢?县委领导成员首先查阅了枣阳二十多年的气象资料和生产发展情况,发现枣阳夏粮作物历来产量低,冬春的雨量比较适宜小麦和杂粮作物的生长,增产潜力很大。他们还了解到,枣阳小麦和中稻产量低的原因,都是缺肥。县委负责同志又分头到群众中去调查,寻找解决的办法。
他们来到刘庄和马庄,群众介绍说:我们一九六九年采取绿豆压青的办法,一九七○年小麦获得丰收。刘庄的党支部书记还告诉他们:过去种中稻的田,实行冬炕(闲晒),地瘦产量低。一九六九年,他们把冬炕地改种兰花草和红花草作绿肥,中稻亩产一年就增长一百一十多斤;还解决了棉花、杂粮肥源不足的问题。
县委认为,这是群众经过试验证明是成功的经验,便组织推广。各社队认为符合本地情况,都积极照办。冬春季节,干部社员又加强了小麦和杂粮作物的田间管理。去年全县夏季作物获得了大面积丰收,比一九七○年夏季增产四千多万斤。秋季作物由于集中了劳力,增加了肥源,也获得了丰收,比一九七○年秋季增产四千多万斤。一些不适宜种农作物的岗地,县委就组织群众利用冬闲植树造林。与此同时,他们为扩种双季稻积极创造条件。枣北缺水,县委领导成员亲自带领群众挖水渠、修水库、打机井。短短的一年多时间,枣阳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枣阳县委从这里总结了一条经验:快字里面有科学。如果只凭主观想象,不顾客观条件,就会欲速不达,事与愿违;只有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积极挖掘增产潜力,才能又快又好,大步前进。
不图虚名 讲求实效
枣阳县委在工作中,发扬踏踏实实的作风,不搞形式,不图虚名,讲求实效。
去年,有个干部向县委书记提出,惠岗公社地处城边、公路边、铁路边,人来车往,上级负责同志经常来这里检查生产,是些“门面地”,要多下些功夫,优先搞好。
这件事引起了县委书记的深思:种地究竟是为了增产,还是为了好看?为图上级一时的表扬和过往行人的称赞,多给那里几台拖拉机,多拨点化肥,是可以搞好的。但是,多给了惠岗,就要挤掉别处。这种只图粉饰门面,不顾大面积平衡增产的想法和做法是要不得的。几年前曾有过这样一件事:
七方区有一个枯皮岗,土瘦地薄,紧靠汉襄公路边。有位领导干部坐汽车经过这里,见那块地种得不大好,就下车进行了批评。有一个大队干部为了不受批评,第二年把劳力、肥料、良种集中用到公路两边的地里,这样,庄稼长得好,谁见了谁夸。但离公路稍远一点的土地却没有得到很好的管理,总产减少,社员不得不吃国家供应粮。
想到这里,县委书记深深感到:“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是自欺欺人的不老实作风,图虚名者,必得实祸。他认为,应当在抓好全县生产的同时抓好惠岗,决不厚此薄彼。
县委领导成员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同时,还经常教育下面的干部,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表里如一;发现不正之风的苗头,就及时进行纠正和教育。
去年夏收,寺庄公社吴庄一队小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面积丰收,其中有二十亩产量最高,贫下中农喜笑颜开。一个公社干部为了鼓舞大家的干劲,还没等小麦晒干,就宣布了二十亩小麦的单产为七百三十斤。另一个同志立即写了稿件,在区广播站广播。可是晒干一核实,亩产只有五百九十六斤。
消息传到县委一个负责同志那里,他觉得,问题出在下面某些干部身上,责任在县委平时教育不够。他决定亲自去找那个干部谈谈。当时有个同志劝他说:这是件小事,过去了就算了。他认为:好的思想作风,要靠一点一滴地培养,决不能视而不管。他当天就来到寺庄公社,首先表扬了那里的工作成绩,然后耐心地教育那个干部说:一个共产党员,办事要严肃认真,向党、向人民讲实话,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他从党的优良作风,谈到不正之风的危害,教育了那个干部。那个干部表示:“我不但自己记取这个教训,还要用这件事情帮助其他同志。”
县委领导成员的身教言传,使各级干部逐渐养成一种良好的思想作风,有了成绩不骄傲,有了缺点不遮瞒。
一次,县委组织区、社干部到刘庄参观水稻。只见田里的水稻秆壮叶茂,长势着实喜人。党支部书记介绍种植水稻的经验,也个个说好。这时,党支部书记又有意地把大家领到另一块田边。田里的秧苗东一块,西一块,花花点点。有个同志问:怎么把大家带到这里来?他回答说:“参观是为了总结经验,推动工作,不是为了好看。我领大家来帮助找找原因,出出点子。”经过大家分析研究,原因是绿肥没有耙开,绿肥成堆的地方,把秧苗给“烧”死了。
这次参观,大家学到了种植水稻的经验,也学到了不图虚名、老老实实的思想作风。
现在,这样的好思想、好作风,在枣阳县到处可见。
不做“水浮莲” 脚踏实地干
枣阳县的干部群众,都夸县委领导成员是个“好领班”,干劲足,方向明,工作做得细,问题解决得透。
今年年初,一个干部向县委一个常委反映了一个情况:耿集公社耿集大队第一队,去年生产搞得不大好。区里要撤换队长,群众不同意。耿集大队是区委一位负责同志抓的点,可是,这个同志“挂帅”不“出征”,抓点不蹲点,只是派了一个一般干部去,住了几天,又卷着铺盖回去了。结果,情况不明,问题处理不当,群众有意见。这件事,对这位常委思想上震动很大,他想:一个领导干部,如果作风飘浮,就不可能很好地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政策。心中无数、情况不明,就去解决问题,必然要捅漏子、碰钉子。
于是,这位常委亲自到耿集一队,坚持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向群众调查。贫下中农说:“咱们队长是个好苗苗,根子正,群众关系好,就是有当干部吃亏的思想,劲头不足。”群众还告诉他,解决一队的问题的办法,不是换队长,而是换思想,要帮助队长提高路线斗争觉悟。原因找到了,办法也有了。他组织老贫农找队长谈心,忆苦思甜,帮助队长提高觉悟。队长觉悟提高后说:“当干部要少想自己,多为集体。过去我考虑个人得失多,为集体操心少,这不对。”从此,他振奋了革命精神,积极带领群众投入了积肥、春耕的战斗。看到这些,群众非常满意,大队干部也很满意。那位区委负责同志说:县委领导的模范行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今后,决不做“水浮莲”,要脚踏实地干。
在枣阳县委,这样扎扎实实地做工作蔚成风气。很多县委领导成员,为了使各项工作能够按照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前进,不辞辛苦,深入调查,坚持把关定向。
去年冬天,太平区委决定在清凉公社修一个容积三百万立方米的水库,报请县委批准。县委接到报告后,并没有马上批。他们认为:作决定、办事情,不能粗枝大叶,粗枝大叶往往搞错;县委对兴修水库地方的情况还不了解,应该先作周密的调查和研究。第二天,县委负责同志到现场察看,发现地势比较平,如果修容积三百万立方米的水库,就要淹掉上千亩良田。他们又查阅了当地的气象资料,发现雨量也不足,便修改了原来的计划,决定修个一百万立方米的水库。
在县委的支持下,区委领导热情很高,几天工夫就动员受益地区的大部分劳力、物力,投入了兴修水库的战斗。看到这种情况,县委又想起了一个问题:发展社会主义农业,既不能慢慢腾腾,也不能操之过急;既要搞长远建设,又要照顾当年生产,必须全面安排,决不能顾此失彼。他们又合理地调整了劳力、物力:一部分人在家积肥、备耕,为来年生产作好准备;一部分人兴修水库。由于方针正确,有效地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只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就修好了水库。同时,各社队积肥也比往年多。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引导下,枣阳县委还在不断改进作风,不断向前迈进。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附图片)
中共枣阳县委认真读马列的书、读毛主席的书,不断提高路线斗争觉悟,改进领导作风。     本报通讯员摄


第2版()
专栏:

山岗薄地建成大寨田
一九七一年年底的一天下午,山东省福山县高疃公社邢家大队党支部书记邢治友,在烟台地区开完了会,迎风冒雪,急急忙忙赶回大队。他象往常开会回来一样,没歇一歇就上了山。正在山上整地造田的社员看到支部书记回来了,立即围上去问长问短,催他赶紧把会议精神说一说。邢治友激动地说:“真是楼外有楼,天外有天。在家里觉得咱这山岗薄地粮食平均亩产达到一千一百斤就差不多了。到会上一听,好些公社都闯过了千斤关,全地区粮食平均亩产跨上了《纲要》。一对照,咱的差距就大了。在新的一年里,咱们要创造出更新的成绩,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多做贡献。”大伙听了很受鼓舞,一致表示:一定响应党的号召,进一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鼓干劲,添措施,夺取一九七二年农业的新丰收。
五年前,邢家大队还是一个“吃粮靠供应,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穷队。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这个队的干部和社员,以大寨为榜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造山岗薄地,粮食产量逐年上升。一九六八年,全队粮食平均亩产达到八百一十斤,一九七一年又闯过了千斤关,成为全县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单位。
邢家大队的大部分耕地,斜挂在山岗上,乱石多,土质薄,既怕旱又怕涝,粮食产量一直很低。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焕发了人们的革命精神。大队党支部书记邢治友焦急地考虑着一个问题,用什么样的办法才能迅速改变邢家大队的自然面貌?他走家串户访问贫下中农。老贫农恳切地对他说:“和咱地连边的西宋洲大队学大寨,引水上山改造自然面貌,咱邢家大队要变也得走这个道。”邢治友根据贫下中农的建议,和党支部成员走遍山岗,决心在青阳河畔自力更生修建一座扬水站,首先解决耕地的缺水问题。
建设扬水站时,正是风雪交加的严冬季节。山坡冻得梆梆硬,一镐刨下去一个白点。人们的手磨破了不叫苦,虎口震裂了不喊痛。建扬水站用的石头,要到半里路外的地方去搬。坡陡路窄,小车不能推,毛驴不能驮,人们就用肩膀扛。缺资金,少物料,他们发扬“穷棒子”精神,自力更生地去解决。安装水管的接头,需要一百多条麻袋覆盖,队里的麻袋都凑起来也不够。邢治友想起小时候在河里抓鱼,用青苔包好,回到家里鱼还活着。他想,青苔这东西能不能代替麻袋?他同几个社员踏着冰凌,从河里捞了五车青苔,一试验效果比麻袋还好。第二天又捞了大批青苔,代替麻袋,节约了资金。经过一个冬春的战斗,一座扬程四十米的扬水站建成了。第二年,社员们又一鼓作气,建成了扬程二十二米的二级扬水站,修起了六里长的环山渠道,使全队百分之九十的土地浇上了水。
河水上了山,大队党支部书记邢治友又带领社员展开了劈石整地建良田的战斗。广大干部和社员迎着困难上,在零下十几度的严寒条件下,抡锤挥镐,搬石垒堰,干得热火朝天。正当大伙干得起劲的时候,工地上发生了一场争论。原来有半亩大的一块地,一块大卧牛石就占了三分之二。大多数社员主张要把它搞掉。有少数人却说:“这么一点地方,费那么大的力气不值得,可以躲开它。”这块地要不要整?邢治友想:“今天丢一块,明天躲一点,怎么能在石硼顶上夺高产!”老贫农邢治喜豪迈地说:“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别说这块卧牛石,就是铁山铁岭也要把它凿平。”通过讨论,大家决定把这块卧牛石搬掉。
邢家大队的干部和社员,就是这样用蚂蚁啃骨头的方法,大干了一个冬春,硬是把山岗上一块块卧牛石啃掉。接着,大家又推着小车运,肩挑人抬,从山上取下好土,从河中运来黑泥,改良土壤,建造了几十亩高产稳产的大寨田。
胜利鼓舞了人们的斗志。打那以后,邢家大队干部和社员农闲大干,农忙小干,常年不停,一个劲地整地造田。五年来,一共建设了三百二十亩高产稳产的大寨田,连年夺得高产。
大寨红花遍地开。今天的邢家大队变了样:山岗薄地变成高产农田,集体经济更加巩固。广大贫下中农看到这惊人的变化,无不欢欣鼓舞。现在,邢家大队的春耕生产搞得热气腾腾。社员们正紧张地积肥、运肥,整地保墒,加强小麦田间管理,为夺取今年农业的新丰收而努力奋斗。新华社通讯员


第2版()
专栏:短评

赞实事求是
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广大干部和群众都想快一些改变本地区、本单位的面貌,为革命多作贡献。在为这个目标而奋斗的过程中,出现两种不同的作风:
一种是,把冲天的革命干劲和严格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按照客观规律挖掘增产潜力;
另一种是,只凭主观想象,不顾客观实际,勉强办一些实在办不到的事情。对一些农业基本建设,不考虑条件是否允许,片面地贪多求大,操之过急;推广外地经验不结合本地情况,而是生搬硬套,喜欢搞“一律化”、“一刀切”,结果行不通,甚至造成损失。
这两种不同的思想作风,是两种不同的世界观的反映。有人把实事求是看作是“不敢闯”、“没有作为”。其实,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的人,才是真正没有作为的人。
中共枣阳县委,一年多来,在带领群众改变枣阳面貌的过程中,取得了较大的成绩。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他们既反对屈服于大自然压力的懒汉懦夫思想,又反对脱离客观实际的蛮干。他们做了大量的艰苦工作,深入群众,认真调查研究本地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总结和推广适合本地区的先进经验。他们的成绩正是实事求是的结果。
实事求是态度,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规律去办事,这决不是轻而易举可以办到的。“世界上只有唯心论和形而上学最省力,因为它可以由人们瞎说一气,不要根据客观实际,也不受客观实际检查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则要用气力,它要根据客观实际,并受客观实际检查,不用气力就会滑到唯心论和形而上学方面去。”必须老老实实,勤勤恳恳,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也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贯彻执行党的路线和政策,把干劲真正鼓到实处,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