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5月13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把质量放在生产的第一位来抓
——西安染织厂提高劳动布质量的调查
西安染织厂是怎样提高劳动布质量的呢?从根本上说,就是抓了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抓了革命大批判,批判了刘少奇一类骗子散布的影响抓质量的种种谬论的流毒。只有发动职工开展这方面的大批判,只有对职工进行这方面的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才能进一步提高职工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才能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这篇调查报告再一次用事实证明,产品质量问题,不仅是个技术问题,首先是个路线问题。抓质量一定得从路线抓起,从开展革命大批判抓起。编 者
西安染织厂党委,抓住产品质量这个突出的问题,开展对刘少奇一类骗子的革命大批判,对职工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加强了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加强了企业管理,使产品质量稳步上升。去年下半年以来,劳动布的一级品率一直稳定在百分之九十左右,超过了上级下达的质量指标,创造了这个厂建厂以来的最高水平。
批判所谓抓质量就是“生产第一”的谬论
去年六、七月间,这个厂的党委针对劳动布的质量一直上不去的问题,作出了“以路线教育为纲,把提高产品质量放在生产的第一位来抓”的决定。当时,有人认为,党委应该抓革命,怎么能去抓质量,这不符合大方向;有人认为,现在还提把质量放在第一位,这是刘少奇“生产第一”的流毒没有肃清的表现。主管生产的干部听了,感到很大压力。
厂党委针对这种情况,专门举办了学习班,认真学习了毛主席有关政治与业务关系的一系列教导,深入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时而鼓吹“生产好就是政治好”,时而又叫嚷“政治可以冲击其他”,有意制造混乱,破坏抓革命、促生产的罪行。经过学习和批判,提高了职工的觉悟,大家进一步懂得了:政治和业务必须统一起来,抓革命、促生产必须统一起来。质量问题这样突出,还不敢抓质量,一抓质量就说是不符合大方向、是“生产第一”的流毒,这正好说明“政治可以冲击其他”的流毒在一些人的头脑中还没有肃清。
思想统一了,厂党委就把提高产品质量问题明确地列入了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检查、总结这方面的工作,并发动全厂工人和干部揭矛盾、找差距;还组织了一个“三结合”质量调查小组,由党委书记亲自带领,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入库,一道工序一道工序地进行调查,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加以解决。通过这样一系列工作,不但提高了产品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广大职工的思想和路线觉悟。
教育职工提高保证产品质量的自觉性
在开始抓产品质量的时候,职工中还有一些不大重视质量的模糊认识。厂党委通过一系列工作,帮助职工着重弄清了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种模糊认识是:大规模生产,出些次品也无关大局。厂党委针对这种思想,算了一笔细账:一九七一年五月,厂里共生产了六千三百多米劳动布,由于各种原因,其中有将近五千米是次品。产品上市以后,用户意见很大,不仅给国家在经济上造成了不小损失,而且给社会主义企业在政治上造成了不良影响。事实使大家认识到,对产品质量不负责任就是对国家对人民不负责任,直接违背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精神。这怎么能说无关大局!
第二种模糊认识是:质量不高是由于棉纱染得不好,我们有什么办法?厂党委引导大家正确认识主观努力同客观条件的关系,使大家懂得,不可以不顾客观条件,去做那些经过努力办不到的事情,但是也不能听任客观条件的摆布而无所作为。大家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了根据棉纱颜色的深浅,分类挑选,分批使用的方法,大大减少了由于染纱色泽不匀所造成的产品疵点,使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第三种模糊认识是:产品上的疵点,是由于染色不匀造成的,同自己的操作技术无关。厂党委组织大家进行现场质量分析,发现有些疵点,如“条花”是由于棉纱染色不匀造成的,还有更多的疵点,如:“云织”、“边撑疵”、“星星跳花”等,却是由于各个工序的机器故障和其他因素造成的。这说明疵点同自己的操作技术大有关系,这就提高了大家减少疵点、提高产品质量的自觉性。
觉悟提高了,办法也多了。各道工序都设立了专职或兼职质量检查员。漂染车间制定了“按色分类,按类入库”的制度。整经工序工人为了防止色差、色花,每天开机前都认真检查一遍纱色,发现色泽不匀马上调换。过去,织布车间用的经轴,每当织到最后几米时,由于张力不匀,几乎全是次品。现在,他们主动和整经工序的工人一起,设法改进整经方法,不仅大大减少了次品,而且使每一个经轴能多织一米多布。
建立必要的制度 克服无政府主义思潮
在建立和健全合理的规章制度时,有些青年工人不以为然地说什么:“文化大革命搞了好几年,人的觉悟都提高了,还整天拿制度卡人干什么?”厂党委发现这种思想苗头,立即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的教导:“人民为了有效地进行生产、进行学习和有秩序地过生活,要求自己的政府、生产的领导者、文化教育机关的领导者发布各种适当的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没有这种行政命令,社会秩序就无法维持”。引导大家联系思想,结合实际,深入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散布的否定一切制度的无政府主义思潮。通过学习和批判,大家弄通了一个道理:一个企业中,职工的觉悟程度不一样,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水平也不一样,如果没有必要的规章制度,使大家在生产活动中有所遵循,正常生产就不能进行,产品质量也没有保证。
漂染车间的硫化蓝小组是提高劳动布质量的关键工序,为了防止色差、色花,工人们制定了严格的操作制度。有一次下班后,老工人姜志兴发现当天按规定溶化的色液还剩下一桶,为了对产品质量负责,他立即召开班会查原因,发现是一个青年工人没有按规定用料造成的。事后,姜志兴就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有关教导,总结经验教训。那个青年工人也认真地检查了自己的思想。从此,他对合理的规章制度能够认真执行了。
解决设备、工艺和操作中的问题
在抓质量的过程中,厂党委也抓了设备、工艺和操作方面的问题,发动群众大搞技术革新,大搞工艺改革、设备改造和操作方法的改进。
这个厂的漂染车间,过去大部分是笨重的手工操作,不仅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而且染出的纱色差、色花很严重,直接影响劳动布的质量。后来,厂党委亲自组织“三结合”技术革新小组,把大部分手工操作改成机器生产,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染纱色泽不匀,一直是造成劳动布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去年下半年,厂里的“三结合”技术革新小组通过认真分析,找出了色泽不匀的主要原因是机器转速慢和硫化蓝染料氧化快的矛盾。于是,他们大胆改造了机器设备,不仅使染纱质量大大提高,而且产量也比原来增长了将近一倍。本报通讯员


第4版()
专栏:

运用辩证法 精心保养设备
山东省掖县镁矿空压机班
我们班有一台二十立方米的空压机,有严重的跑、冒、滴、漏的毛病,排风量只能达到定额标准的一半,有人主张淘汰。可是,大家不愿把工人阶级辛辛苦苦创造出来的财富轻易报废,希望它继续为人民作出贡献。于是,大家对这台空压机进行了具体分析,发现只是由于局部损坏影响整体使用,如果把局部损坏修好,就可以变成好机器。经过大家认真修理,准备淘汰的机器,变成了正常运转的机器,达到了定额标准。
一九七○年,我们矿添了两台新空压机。有的人高兴地说:“这两台空压机闭着眼开两三年也不会出什么问题。”我们班的同志却不这么想。一九六二年,我们班有过一台六立方米的新空压机,由于操作人员思想麻痹,没有认真检查,造成链杆螺丝脱落,引起链杆折断的事故,差点报废。从此以后,我们总是把新机器当“旧”的开,努力在正常中发现不正常的因素,认真地对它进行维护和使用。一次,在机器运转中,我们听到有极轻微的杂音,立即停车检查,原来是十字销螺丝松扣,经过校正,避免了这台新机器可能发生的事故。
过去,有这样一种说法:“任务紧,人员少,只要机器还转动,保养和维修可以向后拖一拖。”这种把机器的使用和保养对立起来的认识是错误的。毛主席教导我们:“常有这样的情形,就是只有丧失才能不丧失,这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原则。”对于机器的保养和使用也是这样。看来保养和维修占用了一部分人力,花费了一些时间,但这正是为了提高机器的工作效率,延长设备的运转时间,所得大大超过了所失。几年来,我们在保养工作中狠抓了以下三个环节:
一、抓主要矛盾,从根本上进行保养。保证空压机正常运转的重要条件,一是防尘,二是降温。俗话说“病从口入”。空压机也是如此。如果灰尘顺着吸风管进入汽缸里,就会使空压机的这一“心脏”部件磨损。我们根据矿山尘土大的特点,在滤清器上又加上了一层滤清网,同时及时清除滤清器上的污垢。这样就避免了灰尘进入汽缸。水套和中间冷却器,是降温的主要设备。我们经常清除这两个主要降温设备上的水垢,使降温设备始终保持良好状态。
二、抓本质问题,及时进行保养。机械事故的发生,看来很突然,其实,“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事前总是有征候的。只要我们勤观察,勤检查,勤保养,就会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一次,设备在运转中,我们发现风压表有轻微摆动,可是安全阀并无异常变化。我们并没有因此而麻痹,立即停车检查,发现是气阀弹簧折断,从而避免了一场事故。
三、抓规律,主动进行保养。按照对立统一的规律,机器的故障,都是在矛盾和斗争中产生的。这种矛盾和斗争尽管复杂,但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几年来,由于我们认真地分析和探索,初步摸到一些维修和使用设备的规律。例如,由于气候不同,设备的使用和保养就应不同。夏天气阀积碳较多,必须缩短清碳周期;冬天因为机油容易凝固,起动机器容易损坏电器设备,起动时要注意多盘车,等等。由于我们逐步摸到了这些规律,也就逐步取得了维修和保养机器的主动权。


第4版()
专栏:增产节约运动中的小故事

取消了五千把毛刷的计划
年初,本溪县纺织厂的小吴,做今年的材料计划时,碰到了一个毛刷问题。毛刷是车间需要量最大的一项易耗品,以往,每年都得用七八千把,今年该订多少呢?他想:去年车间实行修旧利废,节约了不少毛刷,今年订五千把就差不离了。于是提笔就在材料计划表上填了“各种毛刷五千把”。快下班的时候,恰好仓库保管员有事找他,他顺便把毛刷耗费情况作了调查,了解到前年进的货,还有一多半放在仓库里。保管员告诉他:“好多班已经一年多不领毛刷了。”小吴意识到,自己订的计划,没有从实际出发。
他马上深入班组去了解,这才发现不少老工人经常把坏了的毛刷收拾起来。柄坏了取下毛,毛掉了留下柄,一搭配又是一把好毛刷。许多工人还自己动手制造新毛刷。仅梳棉丙班,一年来就节约毛刷二百多把。
小吴急忙跑到仓库,和保管员进一步核实了库存数字;又把那些不合规格的刷子挑出来,和工人一起修配好。就这样,小吴原来填的“各种毛刷五千把”的订货计划,经过大家讨论后,决定取消了。 本报通讯员


第4版()
专栏:增产节约运动中的小故事

只领了两把旧扫帚
一天,南通国棉一厂并条车间老工人张桂英,拿着四把旧扫帚来到小仓库。材料员一看这四把光秃秃的东西,倒象洗锅刷子,还没等张桂英开口,就说:“张师傅,换四把新的给你。”
“不,还想找四把旧的。”张桂英笑着说。
材料员一时不能理解张桂英的意思,便翻开领料登记簿一看,明明这个月她一把新的也没领过,为什么还要旧的呢?
张桂英连忙解释说:“现在开展的班组经济核算,是增产节约的一项重要措施,我们老工人就是要带头执行;即使是一把旧扫帚,也不能轻易丢掉。”
听了这番话,看看四把锅刷子似的旧扫帚,材料员想起了张桂英好多精打细算的动人事迹,她所用的清洁工具,经常是使用到实在无法使用时,才交旧的换新的。
于是,材料员马上到废料堆里翻寻。找了好一阵,才找到了两把旧的。张桂英高兴地接过来,对材料员说:“好,就把这个给我吧,修修扎扎还能用呀!”本报通讯员


第4版()
专栏:在地方报纸上

好中求多求快求省
努力提高产品质量,使一个产品能够顶一个半或两个使用,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等于增产了五成或一倍。如果质量不合格,那产品就会减少甚至丧失它的使用价值,不仅在经济上造成巨大的浪费,甚至还会在政治上产生不好的影响。至于有些产品比较短缺,这看来是个数量问题,其实也未尝不包含质量的因素。事实上,有些产品之所以短缺,并不完全是数量不足引起的,在一定程度上,正是由于质量不好而增加了对数量的需要。所以,即使是短缺而又急需的产品,也不能只顾数量,忽视质量。一切产品,都要把质量提到第一位,都应当好字当头,从好中去求多、求快、求省。这才符合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产品质量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个路线问题。要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就要深入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有的同志一提质量问题,总觉得是技术问题。当然,提高产品质量,的确需要解决一些技术问题。但是,应该看到,质量的好坏,是各方面工作的一个综合性的反映。它既是技术工作的反映,企业管理问题的反映,更是政治工作、群众路线和执行政策问题的反映。那里不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不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不抓阶级斗争,不依靠工人阶级,不落实党的政策,不树立对国家极端负责、对人民极端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思想,那里的产品质量就搞不好。我们应当通过质量问题揭露矛盾,解决矛盾,把各方面的工作切实地加强起来。
(摘自四月二十四日《四川日报》评
论员文章:《努力提高产品质量》)


第4版()
专栏:在地方报纸上

把产品质量提到第一位
要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当然不可不讲数量。不然就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建设、战备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因此一定要按期完成或超额完成国家计划的产量指标。但同时也要达到或超过计划规定的质量、品种、原材料消耗、劳动生产率、成本、利润等这些主要的经济技术指标,否则不能算全面完成国家计划。其中,特别要把产品质量提到第一位来加以强调。
质量和数量,是对立的统一,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没有数量,也就没有质量;而质量的好坏,又可以直接影响到数量的多少。如果粗制滥造,老出次品、废品,这就直接降低了合格品的数量。还应看到,我国的工业生产是社会化的大生产,是一环紧扣一环的。一个单位的产品质量不好,可能影响到许多单位生产的正常进行,影响到许多单位产品数量和质量的提高。所以,不是抓了质量,就会使产量下降;而是狠抓质量,才能促进产量。只有保证优质,才能创出合格产品的高产。
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只要我们提高认识,认真对待,加强领导,依靠群众,健全制度,就一定可以把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到更好的水平,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作出更大的贡献。
(摘自四月二十四日《北京日报》思想评
论:《把质量问题提到路线高度来认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