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5月1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认真落实党的政策 调动教师革命积极性
中共东北工学院委员会
在党的“九大”团结、胜利路线的光辉指引下,我们遵照党对知识分子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对教师坚持边使用、边改造,先后安排使用了一千一百八十五人,占教师总数的百分之九十四点五,其中大部分担任教学、科研、生产工作。
在使用中改造、培养、提高教师
去年年初,随着教育革命的发展,我们对大多数教师的工作做了安排,组成一百四十四个教育革命实践队,进行教育革命实践。当时,有些教师的革命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什么原因呢?我们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有些教师的工作虽然安排了,但是变动频繁,对他们缺乏具体的要求,他们的努力方向也不明确。对一些中、老年教师,不敢大胆使用。对一些青年教师,有的安排负责教学、科研等主要任务,有的安排担任各级领导职务;他们缺乏教学、科研工作的实际锻炼和经验,感到压力很大,困难很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召开了党委扩大会议,组织大家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凡是真正愿意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知识分子,我们都应当给予信任”,“使他们得以积极地发挥他们的才能”的伟大教导,深入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的形“左”实右的机会主义路线,划清按照德才兼备的干部政策选拔教师担任领导工作同修正主义“教授治校”的界限;在正确路线领导下发挥知识分子业务专长同资产阶级“专家路线”的界限;对教师坚持在使用中培养、提高同引导教师走“只专不红”道路的界限。认识提高以后,我们全面分析全院教师使用状况,对他们的工作进行合理的调整,选拔了一批中、老年教师担任各级领导工作。他们在新的领导岗位上,谦虚谨慎,工作积极,都较好地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对于有一技之长的,有教学、科研、生产经验的中、老年教师,一般都安排他们培养青年教师,担任教材主编和课程主讲任务,参加国家的重点科研项目。
为了进一步做到合理使用,充分发挥教师的业务专长和积极作用,我们对教师的政治思想和业务状况进行了全面分析。按照各类教师的特点,进行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坚持在使用中改造、培养和提高。针对多数中、老年教师长期“三脱离”的弱点,组织他们带着教学、科研任务深入工厂,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进行社会调查,着重向实践方面学习。对青年教师,坚决纠正那种只使用,不注意培养的倾向。针对他们基础理论比较薄弱的情况,采取脱产进修、业余进修等措施,让老教师帮助他们着重向理论方面学习。在组织安排上,尽量做到老、中、青结合,便于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目前,全院有一百四十名青年教师在脱产进修,有三百多名青年教师带着教学、科研、生产任务参加老、中、青“三结合”小组,在工作中学习和提高。还举办了物理、数学、英语、日语等业余短训班五期,有一百五十多名教师参加学习。
深入业务领域进行路线教育
广大革命教师有按照毛主席革命路线搞好教育革命的愿望。可是,在教学、科研等业务活动中,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他们常常划不清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界限。例如,在对待政治与业务的关系上,有的教师不敢看业务书,怕别人说“埋头抠业务,方向有问题”。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不敢讲基础理论,怕犯“轻视实践”的错误,等等。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特别是检查了领导班子中存在的“抓政治保险,抓业务危险”的错误思想,深入到业务领域,抓紧对教师的教育和改造。
在批修整风中,我们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教育战线上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认真学习毛主席的教育革命思想,深入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破坏和干扰毛主席无产阶级教育路线的罪行,认识到政治与业务是两个对立物的统一。不抓政治就会迷失方向,失去灵魂。但是,政治工作如果不和业务工作相结合,实际上就是放弃了对业务工作的政治领导。教育革命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改造教师的世界观,教师世界观的问题往往是从业务领域中暴露出来的。因此,必须深入业务领域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深入开展革命大批判,才能提高他们的路线斗争觉悟,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我们把深入业务领域进行路线教育列入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党委主要领导成员分别深入基层,做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教师解决在业务活动中出现的思想问题。
钢冶系炼铁专业副教授杜鹤桂,原来是教研室主任,在教学上有一定经验,在炼铁理论上有较好的基础,在科研中取得一定成绩。过去,在修正主义路线统治下,他受封、资、修毒害较深,埋头业务工作,一心想成为炼铁专业的“名流专家”。经过文化大革命的锻炼和工农兵的再教育,他的思想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去年,我们安排他和一位青年教师带着编教材的任务到鞍钢参加一项科研工作,担任“三结合”小组的技术负责人。开始他只埋头劳动,不敢抓技术工作,怕犯“业务挂帅”的错误。针对这种情况,党组织多次找他个别谈心,和他一起学习马、列的书和毛主席著作,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鼓吹的“政治可以冲击其它”等谬论。与此同时,我们从具体问题入手,帮助他从思想上分清在无产阶级政治统帅下搞好业务工作同“业务挂帅”的界限;批判地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同洋奴哲学、爬行主义的界限等。在此基础上,帮助他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并从政治上工作上关怀和支持他。他在这项科研工作中,不仅敢于大胆负责,积极提出各种看法和建议,而且主动向工人群众介绍有关这项科研的国内外先进技术,很好地完成了这项任务。他还和其他教师一起深入现场,调查研究,总结工人的实践经验,就改善高炉原料供应和改进喷吹技术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受到工厂领导的重视。
为了提高教师路线斗争觉悟,我们还组织大家紧密结合教育革命实际,深入学科领域开展革命大批判,对教师进行路线教育。
慎重对待业务问题中的争论
正确处理业务领域中的争论问题,也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条件。在这方面,我们有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工科试验班开学不久,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教师们提出了两种不同的方案。有的主张立即下工厂,结合科研搞教学;有的主张根据工人学员的特点,先上文化基础课,以后再下厂结合典型任务搞教学。当时,我们有的领导同志对这两种不同意见没有进行具体分析,便简单地作了不下去就是“复旧”的结论。有个专业匆匆忙忙下去了,走了不少弯路。另外两个专业没有急急忙忙下去,而是让学员先打下必要的文化基础,再下厂结合典型任务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对这一事例的分析,我们认识到,对教育革命实践中发生的不同意见,要持慎重态度,坚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不要轻率地下结论。
我们深入基层,做过细的思想工作,发动群众就教育革命中的各种问题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鼓励教师勇于进行实践,不断调动了他们的革命积极性。数学系副教授纪延瑞,是有一定业务能力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思想上有进步,有搞好教育革命的愿望。他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到厂矿参加教育革命实践的体会,编写了数学教材。对他这种积极性,我们给予肯定;对他在新教材中暴露的错误观点,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帮助他改正;对他在学术中提出的不同看法,允许坚持和保留个人意见。有一个时候,虽然只有少数教师同意他的观点,但是我们仍然给他创造条件,让他运用这份教材给两个班讲课进行试验。我们这样做以后,他的积极性更高,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又编写了一份教材,并连续修改了七遍。目前,数学教研室的教师已编出的三种教材,在同时进行试验。通过比较和实践,不断取得经验。教师们反映说:这样干,教育革命大有搞头,老、中、青都有劲头。


第2版()
专栏:

在同工农结合的道路上前进
西北农学院教授 赵洪璋
我从事小麦育种工作已经三十多年了。这三十多年,经历了新旧两个中国。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才能真正为人民服务,为人类造福,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解放前,陕西关中地区,黄疸病、吸浆虫严重地危害着小麦的生长,亩产只有七、八十斤,有时甚至颗粒无收。广大劳动人民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过着十分悲惨的生活。这种情景,激起了我深切的同情。我当时受资产阶级“科学救国”思想的影响,以为只要有了优良的小麦品种,提高小麦产量,就可以改善劳动人民的生活,于是,下定决心培育抗病、抗虫、高产的小麦良种。经过学习农民经验和多年的摸索、试验,克服了种种困难,战胜了层层阻力,我终于培育出了产量高、品质好、抗黄疸病的良种“碧蚂一号”和抗吸浆虫的良种“6028”,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我满以为这两个良种一定能够很快推广出去,在生产上发挥作用。但是,我的想法破灭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来不管劳动人民的死活,不管科学研究的成果。“碧蚂一号”和“6028”育成以后,他们根本不予理睬。当时,我心灰意冷,精神苦闷。
正当我苦闷、徘徊、找不到出路的时候,陕西省解放了,人民政府接管了西北农学院,给我的科学研究工作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学院接管后的第三天,军队代表在百忙中跑了几里路,亲自到我工作的地方,了解我的研究情况,同我商量推广“碧蚂一号”的问题。遭受过旧社会欺侮和压迫的我,受到人民政府这样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支持,感动得流下了热泪。接着,人民政府拨了一笔专款,西北农学院拨了三百多亩繁殖地,国家又在关中地区布置了一千二百多个试验点,请贫下中农对这些良种进行鉴定。由于党和国家的重视,“碧蚂一号”很快在陕西关中地区和我国黄河中下游流域推广开来,为迅速改变这些地区的小麦低产面貌,发挥了作用,受到广大贫下中农的欢迎。
我做的工作本来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应该做的,但党和人民却给了我极大的荣誉。一九五○年秋天,我参加了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特别难忘的是,在这次大会上,我幸福地见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毛主席的接见,给我增加了无穷的力量。我回忆对比了新旧社会的两种遭遇,从心底里热爱毛主席,热爱中国共产党,决心遵循毛主席关于知识分子必须“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的伟大教导,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中去,使自己的立场、思想、感情来一个彻底改变,以便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毛主席教导说:“知识分子在其未和群众的革命斗争打成一片,在其未下决心为群众利益服务并与群众相结合的时候,往往带有主观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倾向,他们的思想往往是空虚的,他们的行动往往是动摇的。”事实确实如此。一九五三年春,我到一个地方调查,看到有近千亩的“6028”小麦遭到严重冻害,心里非常着急,怕将来减产,影响自己的威信,就建议贫下中农把这些小麦犁掉,改种别的庄稼。可是贫下中农不同意,他们说:“现在我们当了国家主人,为了革命,应当千方百计地把这些小麦抢救过来!”贫下中农的话不多,对我震动却很大。我感到非常惭愧:我想的是什么?是个人的面子;他们想的是什么?是革命。经过对比,我找出了自己和贫下中农在思想上的差距,深切地感到知识分子如果不彻底改造旧思想,和工农群众打成一片,就势必和贫下中农想不到一起。从此,我就更加自觉地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努力改造世界观。
“碧蚂一号”推广以后,贫下中农和我交朋友的人越来越多了。有的从遥远的地方给我写信,有的跑几十里路来西北农学院找我商谈,有的还把我叫到农村去和他们共同解决生产上的问题。同贫下中农的广泛联系,是我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极好机会。无论工作多么繁忙,试验多么紧张,我总要经常地到农村去,广泛征求贫下中农对小麦良种的意见;向他们学立场,学思想,学生产经验,学科学种田的本领;同时,请他们到学院来指导育种工作。由于工农兵的教育,我的精神面貌逐渐发生变化,无产阶级政治觉悟有了提高,开始自觉地把所做的工作与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联系起来,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一九五六年,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一九五七年召开的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和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会议上,我亲自听到毛主席的重要讲话。毛主席指出:“知识分子既然要为工农群众服务,那就首先必须懂得工人农民,熟悉他们的生活、工作和思想。我们提倡知识分子到群众中去,到工厂去,到农村去。”毛主席的教导进一步指明了我前进的方向,增加了我深入农村长期磨练的信心和勇气。一九五八年,我背着行装,带着毛主席著作,高兴地前往农村,拜贫下中农为师,与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八个月的劳动锻炼过程中,贫下中农热爱毛主席、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无产阶级感情,战天斗地的革命精神,不断地触动着我的灵魂,深深地感染和教育着我。一天夜里,天气突变,霎时大雨倾盆而下。听到雨声后,贫下中农耽心庄稼倒伏,影响收成,便立即披上衣服,冒着大雨,赤着脚,摸黑到地里查看,这一行动,使我激动得久久不能平静。我暗地里下决心,要以贫下中农为榜样,从头做起。以后,每逢刮风下雨,总要跟上贫下中农到地里走一走,发现庄稼倒伏,赶紧设法抢救。由于我决心与贫下中农打成一片,虚心地向他们学习,贫下中农也逐渐地对我了解了,熟悉了。劳动锻炼使我深刻体会到:知识分子如果不参加生产劳动,不和工农群众生活在一起,就不可能有劳动人民的感情,也不可能很好地为工农群众服务。
灿烂的思想政治之花,必然结成丰满的经济之果。一九五八年大跃进的革命形势和在农村的劳动锻炼,使我获得了思想、业务双丰收。在与农民并肩战斗的过程中,贫下中农创造的小麦大面积丰产的先进事迹,贫下中农打破常规,在农村条件下多快好省地选育良种的方法,给了我深刻的启示。譬如,我就搞不了大面积丰产,在育种中也不象他们那样敢干。我认真地学习群众的育种经验,了解他们对小麦品种的看法和提出的更高要求,为我选育新的良种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碧蚂一号”已经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了,群众迫切期望培育出比“碧蚂一号”更能抗病、抗倒伏的高产优良品种。如何尽快地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呢?我在总结自己学习农民经验的基础上,和同志们继续深入农村,向贫下中农请教。这几年内,我们跑了几个省,一百多个县,调查了一块又一块的丰产田,学习了农业科学技术人员、贫下中农的实践经验,收集了贫下中农创造的好多种育种材料。在此基础上,与农场工人、贫下中农结合起来,采用边培育、边繁殖、边试验、边推广的方法,很快选育出“丰产三号”小麦良种。它具有抗倒伏、抗条锈病、抗旱涝、颗大粒饱、高产、品质好等特点。这个良种,已经在黄河中下游七个省的广大地区推广种植,进一步促进了小麦生产的发展。
前进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在我与工农结合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阻力。一九五六年,尽管“碧蚂一号”在黄河中下游八个省已经扩大到五千多万亩,但一些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却诬蔑说:“赵洪璋选育的小麦良种只有群众经验,没有理论水平;当劳模可以,当科学家不行。”一些受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毒害的同志也曾对我说:“你整天和农民在一起,只能抓‘芝麻’,不会抱‘西瓜’,写不出论文来。”怎么办?回想贫下中农对小麦良种的殷切期望,重温毛主席的谆谆教导,我说:“我根本不想当你们所说的那种科学家,只要我培育的小麦良种受贫下中农欢迎,能促进生产就行了。”我觉得学习先进的科学理论是完全必要的,问题是他们的思想不对头,脱离工农群众,把科学研究仅仅看成少数人的事,是为个人成名成家服务的。他们眼看这一着无效,就采取了压制手段,说我出外参加政治和生产活动影响了科学研究,扣压了一些县、公社邀请我参加会议的通知。我得知这个情况后,同这些错误作法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冲破了层层阻挠,继续深入农村,深入工农群众,同贫下中农一起研究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战斗洗礼,西北农学院发生了空前的变化。为了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教育路线、方针和政策,创办新型的社会主义农业大学,学校举办了教育革命试点班。我和广大革命教师一样,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斗志昂扬、信心百倍地战斗在科学研究和教育革命岗位上。近几年来,我担任着试点班的领导和教学工作,仍然向工农兵教师学习,向自己教育的对象学习。同时与贫下中农教师、农场工人和有实践经验的工农兵学员结合,共同试验研究,又培育出了“矮丰一号”小麦良种。这个品种,高度抗倒伏,有更大的增产潜力,比“丰产三号”增产好几成,正在各地试种和推广。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知识分子如果不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则将一事无成。”几十年的育种工作使我深刻地认识到这是一条伟大的真理。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工农兵是我高明的老师,使我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我所以能在育种工作上取得一些成绩,完全是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同工农群众相结合,接受工农兵再教育的结果。我要永远沿着毛主席指引的这条康庄大道继续前进,决不停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