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5月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雪山草地的巨变
——记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的变化
阿坝藏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北部,与甘、青两省相邻。州内雪山起伏,草地茫茫一片,是毛主席当年率领红军长征时所经过的最艰苦的地方之一。解放二十多年来,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不毛之地”,如今已经成为四川省畜牧业和工业原材料的重要基地:一座座工厂建立起来,一个个高原新城在诞生;满载着农牧产品和工业品的汽车在公路上奔驰,从原始森林里采伐出来的木材,由岷江、大渡河源源运往祖国各地。
阿坝地区地势平均在海拔三千米以上,高寒干旱,无霜期很短,过去一向被人们认为是不能发展农业生产的地方。解放后,这里的广大藏族群众和各族人民,在毛主席、共产党领导下,打碎了封建农奴制度的枷锁,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当家做了主人。他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依靠集体的力量,在积极发展畜牧业的同时,逐步地发展了农业生产。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广大群众进一步提高了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艰苦奋斗,改天换地,使粮食产量不断提高。金川县卡拉足公社二普鲁大队,一九六五年还由国家供应粮食,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社员们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以大寨为榜样,自力更生,发展生产,从一九六七年起就做到粮食自给有余。五年来,他们共向国家出售余粮三十二万斤,集体储备粮达到十四万斤,足足够全队社员吃一年半。红原县麦洼公社麦洼一大队,过去是一个落后的牧业队。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共产党员嘎尔加带领社员苦战三年,大搞农牧业基本建设,使这个大队跨进了先进行列。去年,他们的牲畜头数比文化大革命前增长了百分之六十四。同时,他们还在无霜期很短的草地,试种青稞获得成功,破除了草地不能种庄稼的迷信,使农、牧业同时发展起来。
革命解放了生产力,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结束了阿坝农牧区藏族翻身农奴吃国家供应粮的历史。现在全州农牧业生产比解放初期都有大幅度增长:粮食增加了一点七倍,牲畜总头数增加了一点五倍。
阿坝地区广大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在发展农牧业生产的同时,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无到有地发展了地方工业。为了在岷山脚下建立一个水泥厂,共产党员王增福带领三十多名藏族翻身农奴来到了一个叫漩口的地方。这里荆棘满坡,野草丛生,几间草屋已经破旧。面对着困难,王增福想起了毛主席的诗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顿觉信心倍增。他们学习当年红军“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迎着困难上,土法建工厂,在干中学,学中干,当年就生产出五十多吨水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这个厂的广大职工批判了刘少奇鼓吹的“爬行主义”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自己动手扩建厂房,用“蚂蚁啃骨头”的办法更新设备,使机械设备由建厂初期的八台增加到一百零六台。全厂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种实现了机械化和半机械化作业,年生产能力达到了万吨。
现在,阿坝藏族自治州的各县都建立起了农机厂、粮油加工厂、副食品加工厂和土特产品加工厂等,不少区、公社和大队办起了小农具厂、小铁厂、小煤矿、小水电站、小化肥厂等“五小”工业。全州百分之六十的生产队已经用上了电,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生产队安装了有线广播。解放前连一把镰刀、一盒火柴都不能生产的阿坝,如今不仅能生产各种小农具,而且能成批地制造电动机、水轮机、奶油分离器等几十种发展农牧业生产所需的机器和机具。有些产品,象奶粉、皮革和经过加工的贝母、虫草、鹿茸、麝香等,畅销全国各地。同时,在雪山草地上还筑起了二千八百多公里公路,使全州的每个县、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区、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公社都通了汽车。
随着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这个地区文教卫生事业的落后面貌也在迅速改变。辽阔的阿坝地区,解放前仅有一所为牧主、头人的少爷小姐服务的中学和几所小学。现在有中学九十四所,小学一千二百八十七所,全州的适龄儿童大部分入了学。过去,这里没有一所医院,现在县县都办了医院,区和公社也有了医院或卫生所,大队普遍办了合作医疗站。一支四千多名医务人员组成的医疗卫生队伍在为广大群众除害灭病,有力地提高了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
“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阿坝各族人民遵照毛主席的这一伟大教导,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紧密团结,并肩战斗,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在岷山谷地的理县有两个山寨,一个叫火地,住着羌族;一个叫尔补,住着藏族。在旧社会,由于地主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挑拨离间,彼此隔阂很深。解放后,两个寨子的群众,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团结起来,斗倒了地主和头人,共同走上了集体化道路。在成立人民公社时,两个寨子又自愿组成一个大队,政治上互相鼓励,生产上互相支援。有一年春天,火地生产队的禾苗刚刚出土不久,被一场暴雨给冲刷了。尔补生产队的干部带领藏族社员前来支援,一起整修土地,补种庄稼,取得了抗灾斗争的胜利。尔补生产队劳动力较少,火地生产队的羌族社员每年秋收时节都去支援抢收。
阿坝地区各族人民在改变这里落后面貌的同时,在斗争实践中也在改造着自己,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的一代新人正在全州茁壮成长。现在担任州革委会副主任的藏族干部阿登,刚解放时还在红原县的一个牧主家当奴隶。当时,他听说当年的红军回到了草地,就冒着生命危险逃出牧主家,找到解放军,参加了革命。二十多年来,阿登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政治觉悟不断提高,在三大革命斗争中锻炼得越来越坚强。如今,他虽然当了领导干部,但经常出入山寨和帐篷,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被群众称为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好带头人”。象阿登这样从翻身农奴中成长起来的少数民族干部,在阿坝高原是很多的。现在全州生产队以上的干部中,少数民族干部占百分之七十以上。
忆往昔,受苦当牛马;看今朝,当家作主人。阿坝地区的广大藏族翻身农奴和各族人民纵情歌唱:
雪山有了红太阳才能闪闪发金光,
牧草有了阳光雨露才能茁壮成长;
穷苦人有了毛主席才能翻身得解放,
阿坝能有今天全靠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航向。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第3版()
专栏:

车轮滚滚永向前
——福州部队某部运输连十年如一日安全行车四百八十多万公里
在祖国东南的武夷山区,一条条险要公路伸向海防前线。人民解放军福州部队某部运输连的指战员们,长年累月驾驶汽车奔驰在深山险谷之间,十年如一日,安全行车四百八十多万公里,为保卫祖国、建设国防作出了贡献,成为福州部队的一个先进集体。
运输连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连队。不论是在战火纷飞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福建前线执行运输任务的斗争中,全连指战员都以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革命精神,严肃认真地驾车行进,纵横千万里,一刻不松懈。一年盛夏,连长官孝送率领二十多名新战士驾车到闽东山区执行任务。山路崎岖,险峰迭起,车队走到两山对峙的峡谷,又逢暴雨、山洪冲坏了路基,满路是岩石、淤泥,前进十分危险。为了及时地把车上物资运到目的地,官孝送带头跳下车来,挽起袖子,卷起裤腿,抡起铁锹,带领大家抢修路面。他们掀开淤泥,填上层层沙石,又对崩塌的路基进行了修理,个个弄得里面一身汗,外面一身泥,一直到把路面整修好了才驾车前进。还有一次,寒冬腊月,大雪纷飞,运输连五班行车来到雪峰岭,只见岭上岭下,冰雪白茫茫,那是路、那是沟都分不清。班长熊长春,毅然决定扒雪开路。没有铁锹,他们就用手扒,用脸盆舀。风雪扑打在他们脸上,象刀割针刺一样疼,手脚冻麻木了,大家全然不顾。这一天,他们饭没吃一口,水没进一滴,以顽强的毅力,战胜了险情,胜利翻过了雪峰岭。又有一次,共产党员任国富和战友们驾车经过山区的一段凹形公路,由于山洪暴发,凹形公路上浸满了水。他立即叫大家检查车辆,把不能湿水的物资全部包好。然后,他带头下水探路,和战友们一起,在公路两旁插上竹竿。有的地方水流太急,插不住竹竿,战士们就挺着身子当路标,引车涉水前进。前三辆车子通过后,洪水骤然上涨,第四辆汽车刚到水中央,汽车发动机熄火了。任国富首先想到的是车上怕受潮的物资。他大声说:“同志们,赶快卸车,咱们宁可自己多苦多累一些,也不能让国家物资受损失!”在他的带动下,战士们一齐上阵,抢着把一车物资全部背过对岸,然后又把车子拖出洪水,擦干机件,装上物资,重新安全行进。
运输连的战士们常说:“我们是人民的驾驶员,驾驶着人民的汽车,车上载的是国家和人民的财富,我们的每一个行程都要向人民负责。”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们在行车中处处谨慎小心,做到平路和山路一样小心,老手和新手一样要求,载物和载人一样谨慎。班长杨传志,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驾驶员,但他行车中从不掉以轻心。有一次,他执勤来到闽北山区的一座高山,山上大雾弥漫,山下江水咆哮,行进中连道路都看不清楚。杨传志敞开挡风玻璃慢速前进,有的地方弯太急,他就停车跑到弯处看一看,在大雾中安全地翻过了八十多个弯的险岭高山。副连长朱良芳,一次拉着一车毛竹行驶在一条新开劈的山路上。途中有一座山,坡度特别大,上坡时,车上的毛竹一直拖到地面上,容易使汽车失去重心,毛竹也随时都可能从车上滑下来,滚到山沟里。为了保证安全,朱良芳把车停下来,将毛竹扛到坡顶上,然后把汽车开到坡顶,再把毛竹装上车前进。他在这条弯多坡陡狭窄的道路上行驶了一百二十多趟,每一次都胜利地完成了拉运任务。
为了搞好安全行车,运输连的战士们还在政治挂帅的前提下,精心保养车辆,努力学习技术。四班的十四号车,先后在七个驾驶员的精心保养下,已经接近两个大修里程了,但从未发生过机件事故,仍然日夜奔驰在运输线上。
现在,运输连的指战员们正在进一步总结为人民安全行车的经验,决心在新的征途上脚踏加速板,永挂前进挡,沿着毛主席指引的革命航向飞奔向前!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第3版()
专栏:

  新人新风尚
人民警察爱人民
一九七一年十月一日,在贵阳铁路分局的一个车站,三一二次列车快要进站了,车站上的旅客熙熙攘攘。车站派出所民警、共产党员刘光智来到列车候车室,协助服务员维持革命秩序。当三一二次列车沿着一道铁轨向车站驶来的时候,忽然发现离列车车头只有五十米的地方,一位少数民族装束的青年妇女和一位五十多岁的老人,正相继穿过铁轨向一站台走去。三一二次列车刚刚减速,但是巨大的惯性仍然使列车飞速向这两位旅客猛冲而来,四十米,三十米……,距离越来越近。站台上的旅客大声疾呼:“危险!火车来了!”这时,青年妇女已上了站台,而老人还站在道心,一时慌了手脚,不知所措。在这紧急的时刻,刘光智想起了毛主席的教导:“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欧阳海舍身救列车的英雄形象,闪现在他眼前。只见他一个箭步冲入道心。当他刚把老人拉出来,列车擦着他的身体疾驰而过,两人都安然脱险。目睹这一情景的旅客们,都异口同声地称赞说:“这位同志真不愧是毛主席的好战士!”
原物还失主
一九七一年一月二十日凌晨,安徽省宿松县国庆面馆刚刚开门,就有很多群众到这里来吃早餐。因公到宿松县出差的安徽省汽车队的陶仁志、姚青璞二人,也来这里买点心吃。他们在掏钱买东西时,把皮包放在柜台上,吃完点心就匆匆忙忙地走了。
上午九点,顾客少了。营业员胡翠云准备去吃早饭,她猛一抬头,发现一只黑色手提皮包放在柜台上,立即大声喊道:“这是谁的皮包,这是谁的皮包?”一连喊了几声,也没有人理会。她想:“我是一个人民的勤务员,对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应该负责。”于是,她立即把皮包交给面馆负责人高正华。高正华勉励她说:“小胡,你做得对。作为一个人民的服务员,就应该有这样的高贵品质!”
皮包放在保管室里,不见有人来领。下午,高正华正在考虑如何寻找失主的时候,有两个神情焦急的旅客来到了他的面前,向他叙述了丢失一个黑色手提皮包的事情。他们并说皮包里有介绍信两张,人民币五百元,还有洗脸漱口等用品。高正华问清了他们的姓名和皮包里物品的特征,当面打开验证,和他们所说的完全相符,于是将皮包还给他们。那两个旅客十分高兴,接过皮包,连声道谢,激动地说:
“你们这种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