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4月22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革命化的极好课堂
江苏省邗江县江板知识青年小组
三年前,我们响应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伟大号召,从扬州市琼花居民区来到邗江县西湖公社宣塘大队江板生产队插队落户。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大家在思想革命化方面有很大的收获。刘少奇一类骗子胡说什么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变相劳改”,完全是睁着眼睛说瞎话,是他们的反动嘴脸的大暴露。
“阶级斗争是你们的一门主课。”在农村三大革命斗争第一线,是学习这门主课的极好的课堂。
到农村插队以前,我们当中许多人的阶级斗争观念很模糊。只知道舞台上的好人、坏人有红脸、白脸之分;一说地主,印象中总是戴瓜皮帽,穿马褂子。在实际生活中,就缺乏识别阶级敌人的能力。有一次,队里让我们参加调查仓库粮食被盗的案件。贫下中农认为,队里那个历史反革命分子作案的可能性最大。我们却认为,这个人平时满老实,见人挺客气,不会是他。对他讯问时,又被他的发誓、眼泪等假象所迷惑,误认为他是只“死老虎”,不敢乱动了。经过反复查核,证明确是这个坏家伙作的案。这件事对我们震动很大,使我们懂得了无产阶级专政下阶级斗争的复杂性,懂得了不仅要提防明火执仗的敌人,还要特别注意识破那些乔装打扮、在背后搞阴谋诡计的反革命分子。
农村是一个极好的课堂,在这里可以破除头脑中的“群众落后论”的修正主义流毒,树立“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唯物史观。
有个知识青年和贫下中农在田里插秧时,忽然下起雨来。她想到自己晒的衣服,拔腿就往住的地方跑。贫下中农却不约而同地往生产队的场上跑,他们想的是不让场上集体的麦子受损失。这件事教育了大家,原来认为自己有文化,又在城市里长大,见多识广,好象贫下中农不如自己。这一对比,看出来贫下中农热爱集体、公而忘私的思想是多么高尚!无数的事实都证明,贫下中农是我们的好老师;在劳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
毛主席号召知识分子“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来一个变化,来一番改造”。农村正是知识分子改造旧的思想感情的极好课堂。
有的知识青年刚到农村时,总觉得自己比贫下中农干净,贫下中农坐坐自己的床,走后要掸了又掸,衣服沾上点泥或粪,就洗了又洗。甚至在房门上贴个“宿舍重地,闲人免进”的纸条,想把贫下中农拒之门外。后来,有个知识青年在田里施肥时,不小心把粪撒到队长身上,把队长的衣服弄脏了一大片。他想:这下可糟了,队长该生气了。队长却说:“不要紧,没有大粪臭,哪来稻谷香?”从这件事,他们开始认识到贫下中农尽管手是黑的,脚上有牛屎,思想却比知识分子干净得多。他们撕下了门上的纸条,不再把贫下中农当“闲人”,而是把贫下中农当成了亲人。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我们在农村里不仅受到了教育,改造了主观世界,而且改造了客观世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例如,一九七○年,我们和贫下中农一起,试种双季稻成功,为粮食高产稳产闯出了新路子;为了改变当地“三水一萍”(水浮莲、水花生、水葫芦,红萍)的种子历年要从浙江、福建引进的状况,我们在贫下中农老师带领下,用土办法搞“三水一萍”越冬试验成功,为扩大肥源、增加猪饲料创造了新条件。
在党组织和贫下中农的精心培育下,知识青年在茁壮成长。我们大队的下乡知识青年,已经有一人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有十三人加入了共青团,有二人被推选参加了县和大队的领导班子,还有不少人被推选担任了保管员、赤脚医生等工作。
这些事实生动地说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确是很有必要,大有作为。不管刘少奇一类骗子怎样诬蔑、攻击,我们都要坚定不移沿着毛主席指引的这条光明大道阔步前进。


第4版()
专栏:

农村真是锻炼人的好地方
湖南省武冈县城关镇居民、知识青年家长 戴娥秀
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指示,给知识青年指明了思想革命化的光辉道路,是反修防修,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措施。刘少奇一类骗子诬蔑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什么“变相劳改”,这完全是胡言乱语,只能证明他们一伙心怀复辟资本主义的鬼胎,对这一革命化措施怕得要命,恨得要死。
拿我儿子刘新华的情况来说吧。他初中毕业以后,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到我县秦桥公社黄沙大队插队落户。三年来,在党的培养下,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过程中,各方面都有了不小的进步,在与工农相结合的革命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最近,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新华刚下乡的时候,可真是个“文弱书生”,连挑担水都摇摇晃晃,农业生产一窍不通,阶级斗争观念更是模糊得很。
下乡第二天,一个地主分子假惺惺地给新华送了几蔸青菜。新华稀里糊涂就收下了。贫农马大伯发现这个情况,教育新华说:“这个地主分子,过去我给他家放牛。他把吃剩的粑粑倒在牛槽里,我拣了个吃,狗地主硬说我偷了他家的粑粑,把我打得死去活来。现在,他居然对你发了‘善心’,这是黄鼠狼给鸡拜年——不怀好意,是敌人想在我们青年一代身上打主意啊!”新华听了,大吃一惊,马上把菜退了回去,并和贫下中农一道开批判会,批判了那个地主分子。
在农村阶级斗争的风浪中,新华的阶级斗争觉悟提高很快。一次,有个地主指着他自己穿的一件破衣服说:“你看我多穷啊,连件好衣服都没得穿。”这时,新华想起了毛主席关于“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伟大教导,想起了贫下中农对自己的教育,认识到这是阶级敌人在向新社会进攻,便马上把情况告诉了生产队领导小组。群众揭发出那个地主家里有好几丈新布。在铁的事实面前,那个地主不得不向贫下中农低头认罪。
经过这样一场又一场的斗争,新华逐步认清了阶级敌人的反动本质,对阶级敌人更恨了;他在三大革命运动中和贫下中农并肩战斗,同劳动人民更亲了。黄沙大队的贫下中农一直把新华当自己的子弟看待。有次新华中了暑,生产队长连夜跑了十几里山路给他买药,并且一直守护到天亮。新华现在对贫下中农也能象自己家里的亲人一样对待了。去年他在县里开知识青年代表会的时候,听到县人民医院有位贫农病人急需输血,饭也顾不上吃,一口气跑到医院里去把血输给病人。后来,那病人家里给新华送来了鸡蛋等补品,新华又把那些补品送给那个病人。那病人感动地说:“你真不愧是我们贫下中农的好后代。”
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新华不仅学习了农业生产技术,而且丰富了文化知识,提高了水平。现在,他已经能写大幅标语,能画画,还编演唱材料,做宣传工作。他担任了党报的通讯员、大队的学习辅导员和业余文艺宣传队的队长。三年来,他共给党报投稿两百多篇,编演唱材料八十多份,为宣传毛泽东思想贡献了一份力量。
我从这些事实中感到,农村真是个锻炼人的好地方,知识青年在农村真是大有作为。刘少奇一类骗子攻击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革命运动,我们革命家长坚决不答应!我们要同这伙反革命分子坚决斗争到底,我们坚决支持自己的子女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第4版()
专栏:

知识青年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力量
安徽省霍丘县平岗公社红旗大队党支部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从一九六八年起,上海等地的五十二名知识青年,先后来到我们大队插队落户。三年多来,他们战斗在三大革命运动的第一线,既接受了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又发挥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作用。他们和贫下中农一起,积极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使我们这个“吃粮靠回销,生产靠贷款”的落后队,变成了对国家有了贡献,集体有了储备粮,社员收入有了增加的大队。以前,我们大队什么机器也没有,现在耕地有了拖拉机,打稻有了脱谷机,抽水有柴油机,粮食加工有碾米机、磨面机,最近又增添了一部发电机。这对我们红旗大队来说,是个很大的变化。事实证明,知识青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支重要力量。刘少奇一类骗子攻击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我们非常气愤!
看书学习的好帮手
我们党支部七个委员有四个在旧社会帮工讨饭,没念过书,两个只有小学程度,因此,学习革命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有一定困难,有时凭热情办事,工作中有很大的盲目性。一九七○年,女知识青年曹承芳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被选为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后,热情地辅导我们读毛主席的书。
孙修发同志担任了十多年支部书记,对全大队的情况比较熟悉,但是有时缺乏一分为二的观点,不能正确对待同志。如有个支委,由于受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毒害,工作中犯了错误。从此,老孙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他,挫伤了这个同志的积极性。后来,他在曹承芳的帮助下,几次学习毛主席有关干部问题的论述。毛主席关于“我们党历来的方针对犯错误的同志以教育为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教导,对他教育很大。通过学习,老孙提高了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和这个支委促膝谈心,并诚恳地作了自我批评,终于消除了隔阂,增强了团结,调动了积极性。后来,上级要一个支委带队去修水利,老孙要去,这个支委说:“老孙年纪大,身体不好,我去!”在水利工地上,他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任务。
我们大队有的生产队领导班子比较弱,不能很好地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各项无产阶级政策。党支部选派了一些知识青年,参加后进队的领导班子,帮助这些队的干部认真读书,提高路线斗争觉悟。红旗生产队正、副队长不团结,社员心不齐,革命生产上不去。共青团员黄庆祥参加领导班子后,了解到两个队长从小在一起讨饭帮工,解放后一起入了党,当了村干部。小黄怀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帮助他们写家史。他到正队长家写家史的时候,请副队长在一旁听;到副队长家写家史的时候,请正队长在一旁听。在激发阶级感情的基础上,和他们一起学习毛主席有关阶级斗争的论述和“九大”团结、胜利的路线,两个队长提高了觉悟,思想靠拢了。从此,两个队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狠抓了阶级斗争,开展了革命大批判,全队出现了团结战斗的新局面,一年就起了很大变化。
由于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干扰,过去我们这个有八百多人口的大队,找不到一个中学生,不识字的人很多。广大贫下中农热爱毛主席,很想读毛主席的书,但是学习有很大困难。知识青年看到这种情况,就向党支部建议:让他们来帮助社员群众学习毛主席的书。我们积极支持这个革命的倡议。知识青年自己动手,短期内办起了八所民校,十八个读报组,二十六个家庭学习辅导站,全大队七百多人参加了政治文化学习,知识青年担任了民校的辅导员。共青团员陈瑞霞等同学,白天和社员一起参加劳动,休息时用树枝当笔,在地上一笔一划地教社员写字,晚上登门辅导年老、多子女的社员学习毛主席著作。两年多来,她们辅导社员学习,农活忙没有挤掉,雨雪天没有停掉,孩子多的女社员没有漏掉。现在,这个队成年人已基本上扫除文盲。老贫农刘觉绪说:“旧社会我们穷人成了睁眼瞎子,现在知识青年上门教我们识字,读毛主席的书,这是毛主席革命路线带来的幸福。”
阶级斗争中的小闯将
我们大队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两个阶级、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斗争也是很激烈的。知识青年在党支部的支持下,冲锋陷阵,始终和贫下中农战斗在一起。
为了把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搞得生动易懂、更有针对性,大队党支部副书记余用科带领六名知识青年,迈开双脚到群众中去调查研究。通过座谈访问,搜集了大量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的生动事例,知识青年把这些材料写成三篇调查报告,进行宣传,对干部、社员教育很深,使大家认识到,农村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知识青年、贫下中农组成了七个大批判战斗队,摆开了大批判的战场。芮祠生产队有个坚持反动立场的富农分子,利用宗族关系破坏贫下中农的团结。在这个队插队的知识青年陆成喜,走访了十二户苦大仇深的老贫农,用活生生的阶级斗争的材料,写了题为《阶级亲还是宗族亲》的大批判稿,在全大队的批判会上,揭露了这个富农分子的罪行,反复宣传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批判了刘少奇一类骗子散布的地主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和“阶级斗争熄灭论”,打击了敌人,教育了群众,增强了社员之间的团结。
我们大队有一支以知识青年为主的业余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他们联系农村两个阶级、两条道路斗争的实际,编演了许多文艺节目,歌颂了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我们这里有很多热爱集体,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先进人物。军属吴克兰,一心为公,看到损害集体的事,就主动去做说服工作。有落后思想的人说她“管得宽”。贫下中农说:“搞社会主义就要想到国家、看到集体,就是要管得宽。”为了发扬“管得宽”的好思想、好作风,知识青年编演了《赞管得宽》的节目,到各队演出,大力宣传爱国家爱集体的社会主义思想。青年们还编了《贫下中农是我们的好老师》、《一代新人茁壮成长》等节目,向社员群众演出,回击阶级敌人的诽谤,宣传知识青年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无比正确。生气勃勃的战斗队
知识青年一来,我们这个穷山沟增加了一支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改变落后面貌的雄心壮志和实际行动,对我们有很大的推动。前些年,由于刘少奇一类骗子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加上自然条件差,我们大队的粮食产量一直很低。知识青年看到这种情况,个个心里憋着一股劲,决心大干一场,把红旗大队建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党支部积极支持他们,经贫下中农商量,制订了一个三年改变面貌的全面规划。知识青年和社员群众一起,首先从兴修水利、科学种田等方面投入了改天换地的战斗。
一九六九年冬,兴修头一个水库的时候,风雪交加,滴水成冰。三十三名知识青年,人人争先上阵。有的知识青年肩压肿了,不下火线;手冻裂了,坚持战斗。他们豪迈地说:“立志建设新农村,再苦再累也甘心”。七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第一个水库胜利建成了。为了表彰知识青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党支部和贫下中农决定把这座水库命名为“青年水库”。现在我们大队已修起了四座水库,八口大塘,三条盘山渠。过去我们这个“下场大雨满冲流,三月不雨渴死牛”的地方,现在是“水库冲头建,天旱田不旱”了。
我们这里长期是用老品种、老作法种田。为了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我们组织了有知识青年参加的“三结合”科学实验小组,办起了种子田、试验田,实行科学种田。一九六九年我们大队试种双季稻没有成功,因此,群众对我们这个地方能不能种双季稻有怀疑,干部也有顾虑。一九七○年,知识青年曹承芳去省里开会时,用会议补助的钱买了三样优良品种,回来和其他知识青年搞双季稻“小苗带土移栽”试验。八月初早稻黄熟,经过单收单打,平均亩产八百一十六斤。由于这个品种早熟二十多天,提前了晚稻栽插时间,十一月初,晚稻收割,平均亩产达三百六十斤。双季稻试种成功了,亩产闯过了“千斤关”。
以前我们这里有些社员习惯栽稀秧,说:“大大撮子稀稀苗,一田能收二田稻。”知识青年种了几块不同密度的试验田进行对比。结果,合理密植田比稀秧田平均亩产高三成。事实教育了习惯稀栽的社员,他们说:“大撮稀苗是不好,二田只收一田稻。”由于推广了双季稻,实行了合理密植,大种了绿肥,去年我们大队平均亩产八百多斤,超过了《纲要》。


第4版()
专栏:

在吉林省长岭县前七号公社大八号大队落户的知识青年,和社员一起劳动。   本报通讯员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