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3月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植树造林 绿化祖国
华林茂
伟大领袖毛主席历来重视林业建设,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就指出,“森林的培养,畜产的增殖,也是农业的重要部分。”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又向全国人民发出了“绿化祖国”、实行大地园林化的号召,为我国社会主义林业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全国人民掀起了大规模的群众性的植树造林运动,取得了很大成绩。现在不少地方已经出现了荒山披绿装,沙漠变绿洲,“四旁”树成荫,农田林网化的景象,对于促进工农业生产建设发挥着显著的作用。特别是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波澜壮阔的“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毛主席关于“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越来越深入人心,变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社会主义林业建设的形势越来越好。
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一类骗子一贯反对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政策,在林业建设上,既从“左”的方面,搞一平二调,又从右的方面,兜售“三自一包”、“分山林到户”的黑货,推行“农林对立”、“重砍轻造,造而不管”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严重地阻碍了造林事业的发展,使我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森林资源较少、分布不均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林业建设同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我们必须遵照毛主席关于“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的指示,牢牢抓住路线这个纲,深入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继续开展革命大批判,肃清刘少奇一类骗子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余毒,提高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放手发动群众,搞好植树造林的群众运动,为绿化祖国而努力。
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首先,它和农业的关系极为密切。树木和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保护和发展牧场,开辟饲料、肥料、燃料来源,是农牧业生产的重要保障。不论山区、丘陵,还是沙区、平原,因地制宜地营造水源林、水土保持林、农田防护林,大搞“四旁”绿化,都是改变自然面貌,促进农业高产稳产的一项基本建设。特别是那些水土流失,风沙旱涝灾害比较严重的地区,农业生产很不稳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林木稀少,森林覆盖率太低。要改变这些地区的自然面貌,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尤其必须植树造林,加速绿化。发展工业也离不开林业。木材和各种林产品,又是工业建设必不可少的原材料。不管是工业交通,国防建设,民用建筑,那一方面都少不了木材。开发矿业要坑木,修筑铁路要枕木,建设桥涵要桩木,建筑房屋要梁、檩,造纸、造船、造火车、造汽车等等也都需要木材。综合利用森林资源,还可以生产出人造板、人造纤维、松香、栲胶、酒精、樟脑等各种工业产品。
总之,林业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整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林业发展了,会促进整个经济建设的发展。反之,林业上不去,则不但会影响农业生产的稳定增长,也会影响到工业的发展。绿化祖国,是促进农业和工业发展的需要,是关系到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的一件大事。那种认为林业建设
“无足轻重”的思想,是很错误的。
有些同志担心抓了林业,会影响农业,主张“先农后林”。这是一种把林业和农业完全对立起来的形而上学观点。
伟大领袖毛主席早就指出:“农、林、牧三者互相依赖,缺一不可,要把三者放在同等地位。”毛主席的指示深刻地阐明了农、林、牧的辩证关系,指明了农、林、牧三结合的正确方向。农业和林业是辩证的统一,二者是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没有农业的发展,不可能有林业的发展。但是,只搞农业,不搞林业,则若干地方的农业生产往往不能收到稳定增长的效果。河北省灵寿县瓦房台大队是个山区,一九六四年搞农田基本建设的时候,忽视了植树造林。他们苦干一春,闸住了十二条山沟,修成一批大寨田,当年就长出了好庄稼。可是八月一场暴雨,闸好的十二条山沟被冲毁十条。他们从实践中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认识到山坡无林,暴雨径流,水土流失,是冲坝毁田的根本原因。从此,他们把发展农业和发展林业结合起来,在兴修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的同时,大搞植树造林,连续奋战五年,植树二百五十万株,绿化荒山九千二百多亩,从根本上控制了水土流失,加上实行科学种田,粮食逐年稳定增长。到一九六九年,亩产由一九六三年的四百七十多斤提高到一千三百斤。
许多事实说明,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农田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改变自然面貌,抵御自然灾害,促进农业稳产高产的可靠保障。农业和林业是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在发展中必须而且可以互相结合。一个大队是这样,一个县也是这样。豫东平原有名的老灾区鄢陵县,过去粮棉产量很低,树木极少。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这个县为了迅速改变自然面貌,在抓好农业的同时,下决心抽出少量好地育苗,在准备充足树苗的基础上,发动群众,大搞植树造林。到一九七○年,粮食亩产比一九六五年提高百分之六十六,棉花提高二点四倍,每人平均“四旁”植树一百四十多株,比一九六五年前十六年造的林还多四倍。他们在争取粮棉上《纲要》的过程中,基本上实现了全县的绿化,收到农林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显著效果。这就证明,造林不但不影响粮食生产,反而是促进粮食上《纲要》,实现农业高产稳产的重要条件。那种认为“抓了林业,会影响农业”的思想,是不符合事实的。
当然,发展林业和发展农业,在占用土地和劳力使用上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但是,只要我们统筹兼顾,全面规划,在土地使用上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在劳动力分配上,根据季节规律,合理安排,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这些矛盾是能够得到妥善解决的。
还有的同志认为“一年庄稼,十年树,造林收效慢,远水不解近渴”,因而对植树造林缺乏积极的实际行动。
快和慢是相对的。林木生长周期较长,比起农作物和某些当年见效的农田基本建设工程,收效是要慢一些。从这个角度来看,发展林业也可以说是“远水”。但是要解决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近渴”,解决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所需木材和林产品的“近渴”,则必须狠抓这个“远水”。
实际上,植树造林这个“远水”也不是远不可及。从经济收益看,群众常说:“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结果在当年”。种植果树和其他经济林木,一般几年就有收益。从促进农业看,种植灌木和其他速生树木,三、五年就能发挥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作用,并可提供燃料、饲料和肥料。如种紫穗槐,第二年就有收获,它的叶子是优质饲料和肥料,枝条还可以编织筐篓。从解决木材问题看,虽说需要稍长一些时间,但也不是遥遥无期的。群众说:种植速生树木,“三年成椽,五年成檩,十年成梁”。湖北省潜江县地处江汉平原,过去树木稀少,木材很缺。从一九六二年开始大搞植树造林,只用了七、八年的时间,全县社员用材就做到全部自给,百分之四十的生产队集体用材也得到解决。许多地区的实践证明,在缺林少材地区大搞植树造林,发展速生树木,经过十年左右的时间,农村的用材就可以基本解决。
“远水”和“近水”也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远水”不怕远,只要下功夫去抓,几年就会变成“近水”。如果怕远而不去抓,“远水”就永远是“远水”,“近渴”就不得解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越是“远水”越要早抓,这是变“远水”为“近水”的最好办法。同时,还应该看到,我国某些山区的农民历来就有林粮间种,以短养长的经验,只要总结推广这些经验,就可以做到一举两得。因此,把造林绝对地看成长期才能有收效也是片面的。
“远水不解近渴”的思想,实质上是对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问题没有正确的理解,是胸无大志,目光短浅,只顾当前,不顾长远的小农经济思想的反映。毛主席教导我们:“现在的努力是朝着将来的大目标的,失掉这个大目标,就不是共产党员了。然而放松今日的努力,也就不是共产党员。”没有今日的努力,将来的大目标就永远不能达到。发展社会主义林业必须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只有从远处着眼,从近处着手,胸怀将来实行大地园林化的远大目标,努力抓紧今日的植树造林工作,才能加快绿化祖国的步伐,使林业建设尽快适应工农业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前人种树后人享”,在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看来是无利可图的坏事,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看来则正是应当做而且必须做的好事。
还有的同志认为“绿化好是好,就是太难搞”,“造林好办,成林困难”等等,因此,难字当头,无所作为。
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改造大自然的一场伟大的斗争,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毛主席教导我们:“在社会主义事业中,要想不经过艰难曲折,不付出极大努力,总是一帆风顺,容易得到成功,这种想法,只是幻想。”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对困难采取什么态度,历来是两种世界观斗争的表现。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只要遵循毛主席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有一个很大的革命干劲,承认困难,分析困难,找出克服困难的办法,向困难作斗争,就能够一步步地取得胜利。山西省平顺县西沟大队,山是石头山,沟是石头沟,自然条件十分困难,但是他们发扬“愚公移山”的革命精神,硬是在石山上植树造林,把一万二千亩荒山全部绿化起来,改变了光山秃岭的面貌。许多绿化先进单位的实践都说明,只要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广大人民群众的头脑,树立“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雄心壮志,坚决响应毛主席关于“绿化祖国”的号召,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就一定能够一步步地把一切可能绿化的荒山荒地和“四旁”地都绿化起来。
对于绿化有畏难情绪,实质上是一种不相信群众的思想。有这种思想的人,只看见荒山一大片,看不见群众力量大无边。他们只坐在办公室里算死账,越算越畏缩不前。毛主席说:“社会的财富是工人、农民和劳动知识分子自己创造的。只要这些人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又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不是回避问题,而是用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任何人间的困难总是可以解决的。”群众路线是我党一切工作的基本路线。只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搞群众运动,一切困难都可以克服。山东省胶南县有六十三万亩荒山、海滩。过去由于刘少奇一伙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没有充分发动群众植树造林,绿化长期搞不起来。农业学大寨以来,特别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他们批判了刘少奇一伙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用毛主席关于“绿化祖国”等发展林业的光辉指示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在全县掀起了群众性的造林热潮。没有种苗,就发动群众自采自育。造林成活率不高,就组织三结合科研小组,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他们不仅大搞造林,而且十分重视护林,实行造管并举;把专业队伍同群众运动结合起来,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绿化,一片海滩一片海滩地造林,大搞“四旁”植树,一年接着一年,连续不断,五、六年时间全县基本上实现了绿化。实践证明,把群众发动起来,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没有绿化不了的宜林荒山荒地。
为了绿化祖国,还应该积极做好现有森林的保护管理工作。这是不断增加森林资源,巩固与扩大绿化成果的重要方面。目前个别地方,由于对森林保护管理缺乏足够重视,因而乱砍乱伐、毁林开荒的现象和森林火灾、病虫害时有发生。这说明刘少奇一伙推行的“重砍轻造,造而不管”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余毒在一些同志的头脑中还没有肃清。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曾经指出:有些地方过去由于破坏了森林,“失去了水分积聚和贮存的中心”,“使山泉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内枯竭了,而在雨季又使更加凶猛的洪水倾泻到平原上”,因而使这些地方“成为荒芜不毛之地”。我们应该从这个历史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充分认识破坏森林的严重恶果,继续深入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切实加强对现有森林的保护管理,搞好护林防火,严禁乱砍乱伐、毁林开荒,狠狠打击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要坚持合理采伐的原则,贯彻执行以营林为基础,采育结合,造管并举的正确方针,因地因林制宜,采取适当的采伐方式,反对那种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做法。采伐后要及时造林更新,并加强幼林的扶育管理,使森林资源越采越多,越采越好。
绿化祖国,是毛主席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的历史任务。实现这个任务,关键在于各级党委根据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和政策,加强对林业建设的领导。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是社会主义林业建设的生命线。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批判了刘少奇一类骗子在林业战线上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但是余毒还没有肃清。要绿化祖国,必须狠抓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继续批判阶级斗争熄灭论、“农林牧机械对立论”和“重砍轻造,造而不管”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政策是路线的具体体现,是调动群众积极性的重要法宝。必须坚决贯彻依靠集体造林为主,积极发展国营造林的方针;认真执行社造社有、队造队有、社员在宅旁植树归个人所有等人民公社现阶段的有关政策,促进林业建设的发展。
当前,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一个大规模的群众造林热潮正在形成。“领导一定要走在运动的前面,不要落在它的后面”。只要各级党委把植树造林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全面规划,加强领导,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政策,按照“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正确处理农林关系,推广先进经验,广泛开展植树造林运动,就一定能够实现“绿化祖国”的伟大历史任务。
(原载《红旗》杂志一九七二年第三期)


第2版()
专栏:革命群众来信

既要抓思想又要抓制度
我们天津汉沽盐场储运分场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原盐的灌袋、装车和外运。每年有几十万吨原盐由我们打成盐包,装上火车,运往全国各地,供应民用和生产的需要。我们的工作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场经过广大群众几次反复讨论,建立了质量管理和检查制度;并由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工人组成三结合管理小组,各班组设立了质量检查员,旬有小结,月有汇报。大家反映:这样的制度比较合理。
我们体会到:建立制度以后,不能重复过去那种用制度去“卡”工人的老路,而要不断地深入地对广大群众进行路线教育,提高广大工人遵守制度的自觉性。我们分场的质量检查员和管理小组的同志遇到某个班组出现质量事故,不是用“管、卡、压”的办法去处理,而是耐心地帮助他们找原因。属于思想原因,就帮思想;属于技术原因,就帮技术。有一次,一个组的原盐灌包质量不好,经了解,是因为他们为了赶时间完成任务,忽视了质量。管理小组的同志就和他们一起,学习毛主席关于“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的教导,反复讲解保证质量和完成任务的关系,使他们认识到,质量不合格,干得再快也不能算全面完成任务。此后,这个组的工作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又有一次,发现一个组的盐袋称斤不够准确,原因是这个组青年工人多,技术不够熟练。技术管理小组的老工人就到这个组里,手把手地教青年工人称量技术,使一些青年工人很快提高了技术,改变了称斤不准的现象。
我们既抓了思想,又抓了制度,全场出现了严格遵守制度,自觉爱护食盐,提高工作质量的好作风。一年多来,我场原盐出场质量不断提高,许多班组都超过了规定的质量标准,受到广大群众和有关部门的赞扬。
天津汉沽盐场储运分场
部分工人


第2版()
专栏:革命群众来信

依靠群众健全合理的质量检验制度
有一段时期,我们厂批判了“制度万能论”、“管、卡、压”的黑货之后,又刮起了一股“制度无用论”的极“左”思潮,把产品检验制度取消了。有的领导人员怕重犯“管、卡、压”的错误,不敢管,不敢抓产品检验,造成产品质量下降。有一次,我厂发给西安化工机械厂几台风砂轮,因为质量不合格,影响了兄弟单位的生产。这事对全厂职工震动很大。
厂党总支、革委会吸取这一教训,组织全厂职工反复学习了毛主席关于“一切产品,不但求数量多,而且求质量好,耐穿耐用”的教导,学习了大庆搞好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经验,发动全厂群众找差距,揭矛盾,谈危害,挖根源,狠批刘少奇一类骗子散布的极“左”思潮和“制度无用论”的余毒。引导群众从路线斗争的高度,分清什么是毛主席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什么是刘少奇一类骗子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生产管理,什么是修正主义的“生产第一”;什么是合理的规章制度,什么是“管、卡、压”。
“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通过学习,群众提高了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觉悟,认识到企业管理非抓不可,合理的规章制度非有不行。经过广大工人群众充分酝酿讨论,建立和健全了一套合理的、切实可行的产品质量检验制度,有效地保证了产品质量,杜绝了重大质量事故的发生。去年,我厂成品合格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八,创造了建厂以来的最高水平,全年生产计划也全部提前完成。
安徽蚌埠风动工具厂
赵和精


第2版()
专栏:革命群众来信

把关严格是好事
我们准备车间的工作,主要是为织绸车间提供线穗,每天要提供四万多个。有一天,织绸车间发现几个有污渍的线穗,指出不合质量标准,退了回来。
这件事,在车间引起了一场议论。
有人说:五个指头还有长短,一天生产好几万个线穗,那能没有几个脏的;一脏就退,这个关把得太严了。
这事引起了车间党支部的重视。党支部决定通过这件事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社会主义觉悟,把产品的质量提高一步。
车间党支部书记亲自来到线穗工段蹲点。他首先组织全工段工人一起学习了毛主席关于
“一切产品,不但求数量多,而且求质量好,耐穿耐用”的教导,讨论了大庆人“三老”、
“四严”精神。通过学习,大家提高了思想觉悟,一致表示:要象大庆人那样,严字当头,思想领先,一定要把住质量关,不让一个疵穗漏掉。
工人们提高了认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自觉地坚守岗位,认真检查产品质量。有一次,打穗女工于桂华自检时,发现一个打好的线穗上有一个象是油点污渍,她反复地在日光灯下照了又照,找了又找,最后终于肯定是一个疵点。她想自己找都很困难,检查员更不容易发现了。放过去吧!但她很快意识到:放过疵点就是缺乏“三老”、“四严”精神的一种表现。于是,她又拿起那个线穗,将那个污点认真处理了。
通过兄弟车间退线穗这件事,使我们车间的工人普遍受到一次教育。同志们反映,兄弟车间把关严格是件好事,这能促使我们的工作更上一层楼,更好更多地完成国家交给的生产任务。
辽宁凤城丝绸厂准备车间部分工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