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3月2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浙江省兰溪县墩头大队进行路线教育的调查
“生在墩头,不会出头。”这是浙江省兰溪县墩头公社墩头大队群众解放前常说的一句话。这个大队地处半山区,过去生产落后,生活水平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大队党支部以政治夜校为阵地,坚持路线教育,不断提高广大贫下中农和社员的革命积极性。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奋斗,这个大队改变了落后面貌,农、林、牧、副、渔五业俱兴,出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斗争时时有 路线天天讲
墩头大队从一九六八年创办政治夜校,开展路线教育以来,各项工作都有了显著的变化。一九七○年夏天,有一些干部和群众认为,路线教育搞得差不多了,生产也上去了,只是粮食产量和养猪数量,还赶不上有的先进大队,应该把路线教育放一放,集中力量抓抓生产了。这时候,有几个生产队在政治夜校里堆积起农具、粮食、农药、肥料,路线教育的阵地被挤掉了。
大队党支部发现了这个情况,认为这种现象本身就是两条路线斗争的反映,只有把路线教育抓紧抓好,常年不停,不断深入,才能进一步改变大队的面貌。他们就在政治夜校里,发动全大队干部和社员,回顾了本大队在发展集体经济过程中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在合作化运动中,在公社化运动中,在文化大革命运动初期,这个大队的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三次得到较大的发展,但每次都在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一类骗子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干扰下跌了下来。总结了这个“三上三下”的历史经验,广大贫下中农说:“过去墩头大队集体经济发展缓慢,不是我们干劲小,也不是这里土地差,就是因为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路线不对头,就要吃苦头;建设社会主义新墩头,一定要把路线搞对头。”
为了使大家进一步认识路线教育的重要性,大队党支部还引导大家把两个生产队作了对比。一个是第七队,过去政治空气淡薄,资本主义倾向严重,生产搞不好。办起政治夜校后,这个队一年四季坚持搞好路线教育,坚持政治统帅生产,先进人物不断涌现,粮食生产增长很快。另一个队由于放松了路线教育,政治夜校办办停停,阶级敌人乘机破坏,社员之间团结搞不好,生产也比较落后。通过对比,干部和群众认识到,路线斗争长期存在,路线教育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并不断引向深入。以后,大队党支部在实践中逐步做到了:联系实际,把路线教育同三大革命运动结合起来;根据农民生活特点,把路线教育的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去;摸索客观规律,善于抓住苗头,把路线教育做到各项工作的前头去。
分清路线 走正道路
墩头大队党支部认为,农村两条路线的斗争集中反映在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上。必须紧紧抓住这个问题,进行路线教育,才能不断巩固农村的社会主义阵地,发展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他们根据农村两条路线斗争的实际,着重围绕以下几个问题,教育干部和社员,认清社会主义方向,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是以农为主,还是重副轻农?这个大队在发展多种经营中,做到了:弃农经商的不搞,妨碍农业生产的不搞,不为农业服务的要转到为农业服务的方面来。由于坚持了以农为主,农业生产年年发展,粮食、油料不断增产。农业上去了,又带动了多种经营的发展,林、牧、副、渔四业总产值也年年增加,一九七一年比一九六七年增加了五倍。
是以粮为纲,还是金钱挂帅?他们坚持以粮为纲,狠抓粮食生产,合理安排蚕茧、茶叶、油料、烟糖、瓜果等经济作物的布局。对这个问题,这个大队有过教训:一九六九年春,有的生产队在“那样合算种那样”的思想影响下,把很大精力放在抓茶叶、蚕茧上,结果春粮比一九六八年减了产。一九七○年,发动群众狠批了“金钱挂帅”,改变了只抓钱、不抓粮的做法,狠抓粮食生产,因地制宜合理安排经济作物的种植,结果粮食大幅度上升,总产量比上年增长了百分之二十二。蚕茧、茶叶、油料、瓜果等经济作物也获得了丰收。
是计划经营,还是盲目发展?开始,有的人认为,只要是对集体经济有利的都可以搞。大队一下子办起了一批工厂和作坊,有些经营项目与国家争原料。事实使他们认识到,发展集体经济,必须“从我国有六亿人口这一点出发”,服从国家计划,不能从小集体的利益出发,盲目发展。于是,及时停办了一些虽然成本低、赚钱多,但和国营企业争原料的经营项目。对赢利虽少,但直接为本地农业生产服务和社员生活急需的经营项目,如粮食加工、饲料粉碎、豆腐作坊等,则坚持办好。
斗争的实践,使党支部认识到,以上这些问题,都是两条路线、两条道路的问题。因此,在路线教育中,必须向干部进行全局观念的教育,树立为革命种田的思想,才能沿着社会主义方向不断发展集体经济。
落实政策 保证路线
墩头大队党支部在路线教育中,经常向干部和群众进行政策教育。他们认为,党的农村经济政策是毛主席革命路线在农村的具体体现,不落实政策,走社会主义道路,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就是句空话。例如,过去发展经济林木,由于政策没有很好落实,群众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林业发展不快。后来,按照“六十条”的规定落实了政策,有效地调动了各生产队的积极性。去年以来,各生产队大搞“四旁”绿化,种植各种果树三千多株。
在贯彻执行党的政策过程中,他们教育干部和群众划清了三个界限:
第一,划清合理的劳动报酬与工分挂帅的界限。他们对各种不同劳动项目的计酬,承认差别,又不悬殊。例如,对技术工、重体力劳动,适当提高劳动报酬。对纳入集体经济轨道的手工业人员的收入,也作了合理的规定,使这些人员更加热爱集体,感到集体经济的优越性。
第二,划清适当的奖励与物质刺激的界限。如在发展畜牧业方面,他们有一套奖励办法,还分给社员相当数量的青饲料;大队合作兽医站对户养的牲畜,包医、包防。对其他副业项目,象养蜂、烧砖瓦等,除评工记分外,还给予一定的补助。
第三,划清正当的家庭副业与资本主义倾向的界限。社员的家庭副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他们按照党的政策,鼓励社员积极饲养猪、羊、兔等家畜。对经济上有困难的贫下中农还帮助解决购小猪的费用,待出售肥猪后归还,以增加社员收入。
这个大队由于认真落实政策,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关系,调动了广大社员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农、林、牧、副、渔得到了全面发展。贫下中农高兴地说:“政策稳,人心定,五业兴。”
一派兴旺景象
随着路线教育的经常进行,深入发展,墩头大队的干部、群众意气风发,斗志昂扬,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觉悟日益提高,先进集体、先进人物不断涌现,无产阶级专政更加巩固。这个地区,去年夏、秋两季,遇到了七十多天的大旱和严重的病虫害。大队党支部和贫下中农一起,团结战斗,粉碎了阶级敌人的破坏阴谋,批判了资本主义倾向,带领广大社员群众,治虫灭病,在干涸的溪流里挖了二十一个泉井,水车相连地车水抗旱。在抗旱紧张的日子里,他们发扬社会主义协作精神,抽调出部分抽水机支援附近的兄弟大队。在多灾之年,这个大队仍然夺得了丰收。
“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墩头大队坚持路线教育,保证了毛主席革命路线和政策的贯彻执行,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发展。四年来,这个大队的粮食总产量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十五,去年在严重的自然灾害侵袭下,亩产达到一千四百二十二斤;农田基本建设不断扩大,水利、肥料和土质条件显著改善,过去的丘陵荒坡,经过垒石砌墈,建成了层层梯田;三千亩荒山,种上了用材林、薪炭林二千多亩,桑、茶等经济林木八百多亩;生猪饲养量去年达到二千五百多头,平均每人一点五头,每亩二点二头;办起了农具修造、农副产品加工、生活服务等副业项目十七个;利用山塘、水库,养殖了淡水鱼。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这个大队对国家的贡献越来越大。去年不仅超额完成了粮食交售任务,还向国家交售了一千二百多只肥猪和茧、茶、烟、糖等农副产品。集体积累不断扩大,现有公共积累三十六万元,集体储备粮十八万斤,置办了手扶拖拉机五台和提水、发电、加工、粉碎、榨糖等动力机械十七部。社员收入逐步增加,生活逐渐改善,现在百分之九十的农户有余粮,百分之八十五的户有存款。贫下中农高兴地说:“看看墩头,喜在心头;路线对头,大有奔头!”
兰溪县革委会金华地区革委会报道组
本报记者


第2版()
专栏:

抓路线教育 促进学大寨运动发展
——山东掖县学大寨赶昔阳事迹
毛主席的“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在山东省掖县人民的心中扎下了根!毛主席提出的“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在掖县结出了硕果。一九七一年,这个县粮食平均亩产量达到五百八十六斤,比一九七○年增长百分之十六点四;花生平均亩产量达到三百零二斤,比一九七○年增长百分之九点七;植树造林两万一千八百亩,育苗一万六千八百亩,零星植树六百五十万株;全县的生猪存栏量、副业收入、渔业生产也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一九七一年掖县共向国家交售粮食一亿四千八百多万斤、花生三千八百多万斤,分别比一九七○年增加百分之六点七和百分之三十三点四。与此同时,集体储备显著增加,社员生活普遍提高。
掖县素有“胶东粮仓”之称,是山东省向国家交售粮食最多的一个县。这个县从农业合作化的一九五四年到粮食跨《纲要》的一九六六年,平均每年向国家交售粮食一亿二千九百多万斤。可是,打这以后连续几年,粮食平均亩产量老是徘徊在五百斤上下,每年向国家交售的粮食一直停留在一亿二千九百万斤左右,长期迈不出新步伐。
一九七○年九月二十三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农业学大寨》的社论。社论指出:“昔阳成为大寨式的县,向各县的领导同志提出了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昔阳能办到,你们难道不行吗?一年不行,两年不行,三年行不行?四年、五年总可以了吧!”
这时,掖县贫下中农也对干部领导学大寨运动不得力的状况,提出了批评。
社论的提问和群众的批评,使县领导班子给自己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
是地不产吗?不是。论自然条件,掖县比山西昔阳好,也比本地区栖霞县强。为什么昔阳建成了大寨式的县,栖霞跑到前面去了,而自己落在了后面?
是人不干吗?不是。掖县人民有着勤劳的双手,群众在学大寨运动中创造了许多宝贵经验,涌现出不少先进典型。为什么这些经验却迟迟推广不开?
掖县县委认真总结了经验教训,认识到:掖县之所以年复一年,老不变样,是因为县领导班子背上了“向国家交售粮食多”“贡献大”的包袱。由于背上这包袱,带来了思想上的“骄”,作风上的“飘”,走不出,蹲不下,一般号召多,具体指导少。这包袱,成了前进路上的“拦路虎”,阻碍着学大寨运动的深入开展。针对这个问题,县委实行开门整风,反骄破满,决心踢开“拦路虎”,作农业学大寨的促进派,尽快把掖县建成大寨式的县。
从此,县委领导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投身于学大寨运动第一线,在群众斗争的实践中洗刷唯心精神。去年秋天,正当玉米吐缨孕穗、谷子快要成熟的时候,全县发生了严重的虫灾。这场虫灾,来势猛、密度大、蔓延期长。就在这关键时刻,县委领导同志深入田间地头,同贫下中农一起摸虫情,查危害,用心寻找灭虫的办法,带领群众和虫灾作斗争。结果,夺得了丰收。
县委领导成员思想作风的转变,鼓舞和带动了社、队广大干部。位于这个县西南部的沙河、土山、珍珠三个公社,地处平原,土质肥沃,水利条件较好。过去,由于公社领导班子缺乏革命的雄心壮志,没有狠抓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农业生产长期上不去。在县委的带动下,这些公社党委一方面狠抓领导班子自身革命化,一方面深入实际,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武装基层干部和群众,深入开展学大寨运动。经过一年奋战,三个公社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去年,粮食产量社社超《纲要》,跨入了先进行列。广大社员高兴地说:有这样的干部带领我们学大寨,越学劲越足!
抓路线教育,促进了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深入发展,带来了人的精神面貌的深刻变化。我们在访问过的一些社、队中,到处可以听到为革命创高产的新人新事。他们当中,有爱社如家的“闲不住”,有老当益壮的“活愚公”,有战天斗地的“女闯将”,有科学种田的“土专家”……。西由公社张家大队有个身体残废的老贫农张金堂。过去他想:“我前半辈子受苦受难,后半辈子可该享享清福了。”因此,在家里一连蹲了十三年。经过路线教育,他看到队里学大寨运动热火朝天,人人都在为革命创高产,在家再也呆不住了。他拄着双拐一颠一瘸地找大队党支部,一再要求给活干,主动承担了管理集体菜园子的任务。去年春季的一天深夜,天下起雨来。这时,他想到菜园里刚刚出土的西红柿苗没有盖帘子,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就往外走。老伴说:“天这么冷,叫孩子去吧!”他回答说:“这是我的责任!”干部、社员看他年纪大,身体又不好,都劝他要爱惜身体。他豪迈地说:“身子虽然残废了,可思想不能残废。我前半辈子受尽了苦,后半辈子要为人民造福,让子孙万代永远不再受苦!”
抓路线教育,也促进了科学种田活动的蓬勃开展。目前,全县已建立起科研单位六百四十九个,科学种田的活动蔚然成风,科学种田的典型不断涌现。西由公社党委带领群众,大搞科学种田,在全公社范围内,形成了一个以公社科学实验站为中心、广大群众为基础的科学实验网,培养了一支干部、老农、知识青年“三结合”的技术队伍。由于开展科学种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增长。驿道公社在落实农业“八字宪法”的实践中,针对妨害本地农作物增产的水土流失、耕作粗放等不利因素,摸索出一条“土字上马水字跟,肥字用功种子新,耕作制度闹革命,田间管理要抓紧”的增产门路。在建设高产稳产田的实践中,改变了过去那种大忙季节不能整地改土的做法,创造了一套“常年整地不断线,保证当年夺高产”的宝贵经验。
目前,掖县人民正在以更坚实的步伐,谱写着学大寨的新篇章。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第2版()
专栏:

狠抓后进队 带动中间队 促进先进队
波阳县委以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为纲,推动全县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深入发展,粮食总产量显著增长
据新华社南昌一九七二年三月二十七日电 在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中,中共江西省波阳县委以路线教育为纲,深入基层狠抓后进队的转化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全县七十九个后进大队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中有四十一个大队跨进了先进行列。这四十一个队,只占全县大队总数的百分之九点三,但一九七一年粮食增产的幅度,却占全县粮食增产总数的百分之十七多。
波阳县委过去也注意抓后进队的转化工作,有的队甚至抓了几次,但由于没有抓到点子上,结果是费力很大,收效很小。在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县委对这个问题认真地作了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教训。县委书记王珍调查了荷塘公社光明大队转变的经过。这个大队自然条件较好。过去,由于大队领导班子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不高,阶级敌人趁机利用宗族关系破坏干群团结,使大寨经验学不进,地好粮食产量低。一九六九年以前,公社曾两次调换大队干部,问题还是解决不了。后来,公社党委第三次派人来,通过举办学习班,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提高大队干部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发动群众狠狠打击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使问题得到了解决,经过一个冬春,就改变了后进面貌,成为学大寨的先进单位。县委从调查和实践中认识到:改造后进队,单纯靠“队换人、人换地方”不行,靠“给钱给粮给东西”更不行。必须靠毛泽东思想,紧紧抓住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这个“纲”,才能从根本上把后进队改造过来。
总结经验以后,县委遵照毛主席关于“必须教育干部善于分析具体情况,从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条件的具体情况出发,决定当地当时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的教导,对全县的后进队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统一规划,分期分批地抓,抓好一批,再抓一批。一九七一年就抓了三批。县委除留下少数常委在机关主持日常工作外,其他常委都带领宣传队深入基层,针对各个后进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帮助教育。四十里街公社徐步大队一小撮没有改造好的地主、富农分子,用糖衣炮弹腐蚀大队干部,打击贫下中农,阶级斗争十分激烈,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开展不起来。县、社领导成员率领宣传队来到这个大队后,从教育大队干部入手,组织干部结合本地阶级斗争的实际,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教导,引导他们忆苦思甜,增强阶级斗争观念,同时,发动群众开展阶级斗争,狠狠地打击了阶级敌人。革命促进了生产,他们用一个冬春的时间,就把过去十几年没有搞成的防洪堤和引水渠兴建起来,改变了易涝易旱的状况。一九七一年,粮食生产每亩比上一年增加三百一十五斤,实现亩产超千斤,进入了全县农业学大寨的先进行列。
在加强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的过程中,波阳县委对政策是路线的具体体现这一论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因此,在改造后进队的时候,县委十分注意帮助基层领导班子增强政策观念,进一步落实了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珠湖公社路口大队羊元生产队靠近波阳湖,发展渔业生产的潜力很大。但在刘少奇一类骗子形“左”实右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干扰下,这个队一度只搞“单一经营”,只抓粮食生产,偏废了渔业。县委帮助他们落实“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做到在抓好农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渔业生产。去年,羊元生产队的渔业生产,为农业提供了一万一千多元的生产资金,购买了两台抽水机,提高抗旱、排涝能力,实现了农、渔两旺。
波阳县由于扎扎实实抓后进队的转化,带动了中间队,促进了先进队,推动了全县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深入发展。全县在一九七一年遇到了特大的夏涝和长达百日之久的秋旱,但是,全县粮食总产量仍然比一九七○年增加一成二,亩产量达到了《纲要》指标,鲜鱼、生猪等超额完成了任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