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3月23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气魄宏伟 激情澎湃
——赞钢琴协奏曲《黄河》彩色影片
天津歌舞团 史南
春风送暖,百花吐艳。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文艺路线指引下,钢琴协奏曲《黄河》彩色影片拍摄成功了。这是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和中央乐团的革命文艺战士,认真学习毛主席的光辉文艺思想,运用电影形式宣传、普及革命样板戏的新收获。
钢琴协奏曲《黄河》,以抗日战争为历史背景,以黄河象征中华民族,表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主义,歌颂了中华民族的雄伟气概和斗争精神,歌颂了毛主席人民战争思想的伟大胜利。这部无产阶级的革命赞歌,以其宏伟壮阔的气魄,磅礴豪迈的革命激情,深深激励着广大工农兵群众,鼓舞着人民为壮丽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英勇战斗。
音乐艺术和电影艺术各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如何把这部无产阶级的器乐作品搬上银幕,使之达到“还原舞台,高于舞台”的目的?如何把电影语言与音乐语言辩证地统一起来,很好地为突出主题服务?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和中央乐团的同志们,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的教导,同心协力,反复实践,努力钻研,不断总结经验,终于把这部器乐作品成功地搬上了银幕。我们现在看到的影片,革命激情洋溢,主题思想鲜明,音响与画面和谐一致,达到了“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彩色影片《黄河》的拍摄成功,为今后拍摄同一类型的音乐片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影片做到了精湛的演奏技巧和革命激情的统一。钢琴协奏曲是一种技巧性很高的器乐演奏形式。影片《黄河》没有象西方资产阶级影片中拍摄钢琴协奏曲那样,运用大量特写镜头来表现独奏者的各式各样的指法,渲染所谓“艰深高超”的技巧,形成“只见键盘不见人”;而是正确处理了技巧和内容的关系,首先突出革命激情。一些表现技巧的镜头,都有着深刻的含意。如《黄河船夫曲》一段中的“华彩乐段”,虽然也有钢琴琴键的特写镜头,但通过演奏者手指的有力的动作和琴键迅速的起落,我们能够感受到黄河船工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冲过激流险滩的搏斗场面。《黄河愤》中的钢琴“独白”一段,则又是另外一种处理手法:没有表现钢琴独奏者流利的指法,却用大特写镜头拍摄独奏者激动的头部动作和悲愤的面部表情,以此体现出人民群众对敌寇激愤有力的控诉。影片中还有许多近景、特写镜头突出了钢琴独奏者演奏中的革命激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影片注意了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的统一。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器乐曲塑造的艺术形象是听觉的形象。听觉形象比较抽象,在电影画面上以适当的视觉形象来补充它,则能使音乐形象更加丰富、具体,便于理解。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乐队全奏《东方红》的高潮处,影片用近景拍摄出指挥者热情的手势,随着他的深情的眼神,在嘹亮的《东方红》旋律声中,银幕上映出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巨幅画像的特写,神采奕奕,光辉夺目。这两个镜头的衔接,充分反映了亿万人民群众对毛主席的无比热爱,达到了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的和谐的统一,形象而又生动地体现了音乐的内容。再如《黄河船夫曲》“华彩乐段”的结尾部分,随着音乐中渐慢渐弱的上行音阶,镜头摇成独奏者充满激情的眼神的特写,以表现船工们经过与汹涌波涛的搏斗,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为了做到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的统一,整部影片在乐队演奏的段落中,还根据音乐的结构、音色的变化等,给了各种乐器以适当的镜头。如《黄河愤》的引子,音乐是弦乐碎弓伴奏背景衬托下的竹笛的开阔优美的旋律,画面则配以包括小提琴声部和竹笛演奏者的中景;《保卫黄河》的引子拍摄铜管声部的中景,战马驰骋一段的开始处拍摄琵琶的近景;全曲结尾表现亿万人民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奋勇前进的乐队全奏,则运用了包括整个舞台的大全景,……。这些镜头的运用,不仅使观众更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也便于让群众熟悉乐曲,了解乐器,对普及交响音乐起了促进作用。
影片还注意到音乐节奏和电影节奏的统一。节奏,即运动的频率变换。音乐和电影这两种艺术形式都有节奏,但作用不同,各有特点。配合巧妙,则能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配合失调,比如以拖沓的镜头变换来反映快速的音乐,就会破坏音乐本身的表现力。影片《黄河》的镜头变换节奏与音乐节奏十分吻合,非常自然地推动了音乐的发展。例如《黄河颂》一段,音乐节奏是徐缓的,感情是庄严、深沉的,它追溯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歌颂了中国人民的光荣革命传统。为表现这样的内容,引子部分只用一个镜头缓慢地围绕大提琴声部移动,钢琴独奏出现后直至全段结束,也只用了两个镜头,通过推、升、拉、降的缓慢变化,衬托了音乐的颂歌般的气氛,十分耐人寻味。而《保卫黄河》中表现激战的一段,则运用了完全不同的电影节奏:镜头变换的频率加快,紧密地配合了英雄的抗日军民同仇敌忾、争相杀敌的战斗场面;特别是钢琴与乐队“竞奏”处,两小节音乐跳一个镜头,钢琴键盘特写镜头与小号的近景镜头迅速交替,紧密配合着钢琴与乐队此起彼伏的激烈的音乐,非常扣人心弦。


第4版()
专栏:

武装斗争最要紧
——革命现代舞剧《白毛女》彩色影片观后
上海警备区 尚劲文
革命现代舞剧《白毛女》彩色影片所反映的故事,是对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革命精神的颂歌。《白毛女》以阶级斗争为纲,尖锐地揭露了地主阶级欺压、剥削农民的反动本质;热情地歌颂了贫下中农英勇不屈的反抗精神和抗日战争期间在党的领导下民族民主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形象地阐明了毛主席关于“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一颠扑不破的革命真理。这些思想,在影片第一场中得到了比较集中的体现。可以说,第一场是整部《白毛女》影片的一个缩影。
随着明快的“北风吹”旋律,影片把我们带到三十多年前旧中国的一个农村,在我们面前展开了一幅压迫与反压迫、剥削与反剥削的阶级斗争的画卷。年三十夜,贫农的女儿喜儿正怀着急切的心情等待躲债在外的爹爹回家来,一群女友给喜儿送来了窗花,王大春给喜儿送来了白面……,阶级姐妹们互相祝贺“欢欢喜喜过个年”。喜儿爹杨白劳在漫天风雪中躲债回来了,父女相见,说不尽的欢喜。影片用一组镜头细致地描绘了杨白劳从怀里掏出二尺红头绳爱抚地给喜儿扎上和喜儿喜出望外的心情。这一幅幅亲切动人的画面,一段段活泼轻快的舞蹈,热情地颂扬了被压迫人民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深厚的阶级情谊。
但是,在万恶的旧社会,“年三十,鬼门关,地主逼租又催债,穷人好比上刀山。”杨白劳刚回到家,汉奸、恶霸地主黄世仁就带着狗腿子登门借讨租为名,要抢走喜儿。影片通过黄世仁抓住被打昏的杨白劳的手,强迫他在喜儿的卖身契上按手印的特写镜头,愤怒地揭露了地主阶级是农村中最反动、最黑暗的势力,是农民的死对头;清楚地告诉我们,一切剥削阶级,只要他们掌握了政权,就可以凭手里的印把子,肆意欺压劳动人民。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压迫愈深,反抗愈大。阶级敌人的残暴不但不能使杨白劳屈服,反而更加激起杨白劳的满腔怒火。只见杨白劳以惊人的毅力从血泊中挺立起来,威风凛凛,继续和狗地主展开了英勇的搏斗。你看他,一双圆瞪的眼睛喷射着复仇的烈火,高举扁担,向黄世仁狠狠地打过去,把黄世仁打倒在地,打掉了地主阶级的威风。杨白劳战斗到最后一口气含冤死去了,乡亲们闻讯赶来和地主、狗腿子拚,向阶级敌人讨还血债。这是两个阶级的大搏斗。在这场短兵相接的搏斗中,影片巧妙地运用了一组短镜头,以明快的节奏,突出地表现了喜儿和大春烈火般的反抗精神。喜儿义愤填膺,带头猛扑黄世仁;王大春怒不可遏,狠狠打掉卖身契,踢倒狗腿子穆仁智,把黄世仁和狗腿子打得一个个满地滚爬乱窜,龟缩在一角,真是大快人心。
毛主席教导我们:“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党的教导,现实阶级斗争的教训,使穷苦的人民认识到这一真理。正当大春复仇心切,拿起斧头去和黄世仁拚的时候,共产党员赵大叔制止了他,同时交给他一个鲜红的八路军袖章,指引他投奔毛主席、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影片用一个特写镜头突出了红袖章。这鲜红鲜红的袖章,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茫茫黑夜何是路?看,鲜红袖章放异彩。这虽然是一个极简洁的画面,却包含着深刻的寓意。鲜红袖章,它是人民军队的标志,是毛主席、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的象征。影片通过这个特写镜头告诉人们,穷人世世代代受煎熬的根源,是因为印把子、枪杆子在地主、资产阶级手中;红袖章给人们指出,穷人要摧毁这吃人的旧世界,单枪匹马用扁担和斧头跟阶级敌人拚是不行的,只有在党的领导下组织起来,用革命的枪杆子夺取政权,才能粉碎地主阶级的血腥统治。
红袖章从大春手里传到乡亲们的手中,春风化雨润心田,革命的真理迅速在穷苦人心中传播。“受苦的人儿要翻身,快快参加八路军”。大春等一批青年毅然投奔八路军,踏上了打倒千千万万黄世仁,拯救千千万万喜儿,推翻三座大山的武装斗争的光辉大道。
从杨白劳拿扁担到王大春等青年拿起枪杆,这是被压迫人民思想觉醒的一个飞跃。它表明以王大春为代表的贫苦农民,已经由自发的斗争转变为自觉地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武装闹革命。大春投奔八路军的镜头,在画面上处理得十分突出。影片让大春站在高坡上,高举八路军红袖章向乡亲们告别。这时,风停雪住,一道红光照射着大春等青年前进的道路。这红光,象征着革命的枪杆子终将驱散乌云,迎来穷苦大众的艳阳天。


第4版()
专栏:

满怀激情 重点突出
——赞钢琴伴唱《红灯记》彩色影片
学红
钢琴伴唱《红灯记》彩色影片,运用电影艺术的特殊手段,满怀激情,突出重点,成功地把舞台演出搬上银幕,作到了“还原舞台,高于舞台”。
用钢琴伴唱这种艺术形式塑造英雄形象,主要是通过演员的演唱和形体动作来揭示唱段内容的。钢琴伴奏在这里起了密切配合演唱渲染气氛、烘托情绪的作用。特别是在一些重点乐段中,钢琴能充分发挥表现力强的特点,协助演唱进一步抒发英雄人物的思想感情。因此,要把舞台演出搬上银幕,必须使表演艺术、音乐语言、电影语言三者达到和谐的统一。影片在处理这三者的关系时,作了许多新的尝试,突出了主要英雄人物,突出了英雄人物的核心唱段,突出了唱段中的重点唱句和重点伴奏音乐。
这部电影在展示中国无产阶级的先进人物典型李玉和光辉的内心世界时,对核心唱段《雄心壮志冲云天》作了生动、细致的处理。影片先是集中表现了钢琴的引奏,那由弱到强、由低到高的和弦,沉着稳健,使我们犹如看到李玉和大义凛然、从容出监的步伐;激昂的疾奏又抒发了李玉和为了共产主义壮丽事业视死如归的英雄气魄。这段前奏音乐,为下面的演唱做了很好的铺垫。随着从画面外传来“我迈步——出监”的唱句,镜头摇到演唱者身上,用特写充分展现李玉和的革命气节。在李玉和唱出“锁不住我雄心壮志冲云天”的豪言壮语时,演员的表演、镜头的运用和浪激潮涌般的琴声三者浑然一体,生动感人地表现出李玉和“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英雄气概。“赴刑场气昂昂抬头远看”,这是这一核心唱段的另一重点。在唱完这句以后,镜头推向钢琴,《大刀进行曲》的音调从弱到强不断发展,最后开扩起来,形成了磅礴宏伟的气势。这时画面上出现的虽然是钢琴演奏,但我们看到了画面外李玉和那翻腾起伏的心潮——他身在刑场,却看到了抗日的烽火燃遍神州,人民的武装在迅速壮大,日本侵略者的末日就在眼前。当唱出“风雨过”三字以后,出现了一段优美抒情的音乐,结合着演员的表情,细腻地抒发了李玉和对“百花吐艳”“新中国如朝阳”的光明远景无限向往的心情。与此同时,钢琴的画外音奏出《东方红》的音型,一束红光照在李玉和的脸上。这种处理手法,声景交融,有力地说明了李玉和那视死如归的革命气节,正是来源于光辉的毛泽东思想。最后,当唱完“顶天立地勇往直前”这句以后,钢琴在唱段的尾部又展开了颂歌般辉煌壮丽的旋律,这时电影镜头配合着表演和音乐,逐渐推向前去,形成一个略为仰角的大特写镜头,使李玉和的形象占据了整个画面。这个激动人心的结尾,显示了英雄“为民族解放事业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一切”的博大胸怀。
革命样板戏的创作实践告诉我们,在树立无产阶级英雄形象时,必须充分表现他们的革命激情。因为革命激情是英雄人物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和高尚的共产主义世界观的集中体现。钢琴伴唱《红灯记》彩色影片在拍摄中,通过镜头的运用,使演唱和伴奏音乐体现出来的英雄人物的革命激情,得到了进一步的表达。《仇恨入心要发芽》是铁梅的最后一个唱段。为了表现铁梅高举红灯、继续前进的革命豪情,全曲一开始,钢琴激烈的前奏以急促的密集和弦、强烈的节奏及不协合音的运用,对铁梅的心情作了生动形象的刻划。“提起敌寇心肺炸”一句西皮导板,象突然爆发的惊雷,把铁梅对敌人的刻骨仇恨推到高潮。这时镜头配合演员的表演,从半身镜头推为特写,集中表现出她阶级仇民族恨似烈火在心中燃烧。随后镜头转向伴奏者,钢琴的刮奏和这段江涛般奔腾翻卷的唱腔结合在一起,有力地烘托了铁梅这种激昂的情绪。在唱到“咬住仇,咬住恨”的唱句时,镜头则突出铁梅的面部特写,使观众从演员强烈的面部表情中,更深刻地体会到铁梅不低头,不后退,接过革命红灯,誓把昏天黑地来烧塌的革命激情。影片在塑造饱经风霜的革命母亲李奶奶的英雄形象时,通过对《血债还要血来偿》唱段的重点表现,展示了李奶奶强烈鲜明的爱憎。一开始,影片采用长镜头来表现李奶奶对革命斗争史的讲述,把我们带到了那风云变幻的战斗岁月。在紧张急促的音乐伴奏下,我们好象看到了革命先辈高举红灯,前赴后继的壮烈景象。银幕上的李奶奶的表演,是那样的激动人心,她用亲身的经历,鼓励革命接班人李铁梅“学你爹心红胆壮志如钢”。在演唱最后一句“叫散”“血债还要血来偿”时,通过镜头的分切,展现出李奶奶的特写镜头,突出表现了这位革命老妈妈对敌人切齿的仇恨和百折不回、誓和敌人战斗到底的坚强意志。


第4版()
专栏:

英勇斗争 革命到底
——赞喜儿
北京红星中朝友好人民公社 姜连明
革命现代舞剧《白毛女》彩色影片,以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饱满的政治热情,突出渲染了喜儿对压迫者的阶级仇恨和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深刻地揭示了被剥削、被奴役的人民只有在共产党、毛主席的领导下,拿起枪杆子推翻吃人的旧社会,才能彻底解放。
影片一开始,银幕上出现了一队贫苦农民满怀深仇大恨,被迫给汉奸、恶霸地主交租的情景。在影片里,我们看到贫农的女儿喜儿身背租米,两眼怒视着黄家大院。接着,镜头又从喜儿和阶级姐妹们一起愤怒起舞的远景,推成喜儿昂首挺胸、高举铁拳的强劲造型。简单几个镜头,把喜儿极端仇恨剥削制度和坚决同敌人斗争到底的革命造反精神刻划出来了。
随着剧情的发展,喜儿烈火般的反抗性格也一步步深化。
喜儿爹杨白劳被活活打死,喜儿被抢进黄家以后,地主婆百般折磨她,黄世仁欺凌她。但是,喜儿没有屈服,而是越斗越坚决。看吧!在阴森的黄家“积善堂”佛堂上,当地主婆抽打和火烫喜儿的时候,喜儿毫不犹豫,夺过地主婆的拐杖,将地主婆推得踉跄后退。当狗地主心怀鬼胎,想糟踏喜儿时,喜儿怒不可遏地打了黄世仁一个耳光,抓起黄家供神的香炉狠狠地向黄世仁砸过去,把那毒如蛇蝎的黄世仁砸得心惊胆战,抱头鼠窜。这里,喜儿拿香炉砸黄世仁的一组镜头用得好,它使喜儿的形象象泰山一样,高高屹立。
喜儿在奶奶庙和狼狈出逃的黄世仁相遇的一场斗争,更是大快人心。“见仇人烈火烧”,“我恨不得踏平奶奶庙,我要把你撕成千万条!”这时的喜儿,不再停留在被动的反抗,而是主动向阶级敌人进攻。她两眼喷火,紧咬双唇,怒斥黄世仁和狗腿子。接着,步步进逼,举起烛台痛打,把敌人打得魂不附体,满地滚爬,非常突出地表现了喜儿英勇倔强的斗争精神。
春雷一声震天响,党领导的革命武装解放了杨各庄。汉奸恶霸地主黄世仁受到惩办,喜儿的千重冤、万重仇得到了昭雪。灿烂的阳光照在喜儿的脸上,喜儿是那样幸福,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这个获得新生的贫农女儿对党、对毛主席深厚的阶级感情。在党的教育下,她懂得了要彻底推翻旧世界,解放千千万万和自己一样受苦受难的阶级兄弟姐妹,必须拿起枪,将革命进行到底。她接过钢枪,参加了八路军,在革命红旗的指引下,雄赳赳、气昂昂地走上了消灭日本鬼子,杀尽天下黄世仁,解放全中国,解放全人类的革命征途。
喜儿的遭遇,是我们千百万贫下中农的共同经历;她的革命精神,代表了我们千百万劳动人民的优秀本质。我们要永远跟着毛主席,永远跟着共产党,紧握手中枪,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奋斗到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