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3月2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淮海战场新煤城
淮北市,这座在总路线光辉照耀下建设起来的新煤城,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战斗洗礼,正在社会主义的大道上阔步前进!
在这个新兴的煤炭工业基地,一对对高大的矿井架巍然矗立,一排排厂房鳞次栉比,一列列满载煤炭的列车,源源不断地从这里驰向祖国各地。
当年,这里是淮海战役的战场。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淮北人民,当时积极支援人民解放战争,为中国革命作出了贡献。全国解放后,淮北人民“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沿着毛主席革命路线,在当年硝烟弥漫的淮海战役旧地,又摆开新的战场,写下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
十多年来,这里陆续建成的十对现代化煤井,已有百分之八十超过了设计生产能力。一九六八年以来,全市煤炭产量连续以每年增产百分之二十以上的速度向前发展着。去年全市煤炭提前二十天完成了国家计划,今年又首战告捷,提前完成了一月份原煤生产任务。基本建设工程也在紧张地进行。华东最大的选煤厂,现在已基本完成土建和主厂房主要部件的安装工程。新的电站,新的煤井,新的铁矿,新的水泥厂的建设,一个接着一个,到处是一片热气腾腾的革命景象。
神话的破产
淮北煤矿地跨濉(溪)、萧、宿三县,是一个煤炭资源蕴藏丰富的矿区。解放前,国民党官僚资本和日本帝国主义对这块煤田垂涎三尺,妄想打井进行大规模掠夺开采。但他们前后打了三十多年,几易其人,一口井也没有打下去。最后只好叹息地把淮北煤田称作“悬崖上的仙果”,可望而不可得。
解放后,党中央、毛主席极其重视开发矿业。在一九五五年,有关领导部门就派出两个地质勘探队对淮北煤田进行了详细的普查,为大规模开发淮北揭开了序幕。
一九五八年,在毛主席亲自制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照耀下,国家决定开发和建设淮北煤田。世世代代居住在煤田上的贫下中农,无不欢欣鼓舞。淮北十多个县的人民群众,如同当年支援淮海战役那样,由县的干部带队,把成千上万的干部和优秀子弟送到工业战线,同来自全省和全国各地的干部、工人、技术人员一起,在当年的淮海战场上,打响了一场开发淮北煤田的“人民战争”。
在淮北煤田长大的李安文,十三岁就在日本人开的小煤窑上做苦工,受尽了打骂和折磨。他仇恨满胸膛,心中暗暗想:要是有那么一天,自己翻身作了主人,给自己国家挖煤该多好呵!一九五八年,已经在淮南煤矿工作的李安文,听说家乡要建井开矿,高兴得几夜没睡好觉,他第一批参加了支援大军到淮北,连家也顾不得回就参加了建设淮北第一对井——烈山矿的战斗。
开发淮北煤田碰到的最凶猛的敌人是流沙和地下水,一个井刚刚开挖,四周老远的细沙和水都围涌上来,炸不动,排不尽。开挖烈山一号井时,一天,李安文和工人刚刚挖到二十多米时,一镐下去,还没有转身,流沙就夺洞而出,把李安文连腿带胸埋了一个严实,大家费了三个多小时才把他抢救出来。在打二号井时,有了失败的教训,他们就首先了解情况,根据流沙层的特点采取对策,当井筒接近流沙层时,他们就用重钢轨弯成的钢圈,一套又一套地下到井下,预先安装起来定好位,钢圈外沿象篱笆一样栽好了几百根小铁轨。他们用这些钢圈穿过流沙,插进了粘土层。
穿过流沙层,井筒越打越深,淋水越来越大,每小时成百吨的淋水,不断地从头顶上瓢泼而下,李安文他们虽然身穿两层雨衣,但还是被淋得里外湿透。井口滴水成冰,井底下工人们却在水深过膝的工作面干得热火朝天,使井筒不断向下延伸。就这样,他们闯过了一个又一个险关,终于在淮北打成了第一对竖井。
一九五九年一月,杨庄矿建井工程进入了与流沙决战的阶段。一向被人称为“打井猛虎队”的原煤炭部三十四工程处的工人们,从山东枣庄一到杨庄就遇上了这场硬仗。井筒刚刚打下十几米,十多米厚的流沙就汹涌而出,把打下的东西统统顶了出来。他们就改用管柱震动施工法,谁知管柱震动到三十五米时,再也震不下去了,管柱震坏了,井筒也偏了。但是,困难吓不倒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工人,祖国建设的需要,淮北贫下中农的渴望与支持,给了建井工人极大的鼓励。人称“小老虎”的班长蔡传科组成突击队,一马当先。他们把管柱继续往下震动。五十米、六十米、七十米,打到岩基啦,就在他们高兴地封底时,流沙“呼”的一声又窜了出来,一连三次都没有封上。蔡传科马上召开“火线”分析会,找出原因,并带领工人再次下到井底,经过三天三夜的苦战,流沙终于被制服了,一口新的煤井打出来了。工人们以铁的事实宣告了所谓“悬崖上的仙果”,可望而不可得的神话的破产。
激流勇进
淮北煤矿的历史,每一页都闪耀着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淮北矿区每一项建设,都经历着由土到洋,由小到大的进程。
沈庄矿是一九五九年广大建井工人用十个月的时间提前建成投产的,是淮北最早投产的三对矿井之一。但是,后来由于受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与破坏,使矿井长期不能配套成龙,生产能力一直停滞不前。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一声春雷,粉碎了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点燃了大打矿山之仗的烈火。广大工人在矿革委会的领导下,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自己动手,进行扩建和配套。他们冒严寒,顶风雪,日夜奋战,主井扩建工程刚一完工,又马上向吴庄风井进军。
吴庄风井原是地方兴办的小煤窑,井筒已废弃多年,党支部书记刘继善带领大家来到瓦砾遍地,野草丛生的井口,首先摆开革命大批判的战场,愤怒控诉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破坏矿山建设的罪行,进一步坚定了广大工人扩建风井的决心和信心。一天,井壁突然冒泥,必须立即抢修。当时既没有施工机器,又没有吊桶,在这急迫时刻,刘继善和队长徐维顺挺身而出,用绳子拴上腰,坠到井筒里,悬空进行抢修。他们就这样,仅用一个月时间,就修复了井筒。
现在,沈庄矿已发展成为主井、副井齐全的现代化中型煤井。全矿煤炭产量大幅度上升,创造了月月超产的新纪录。
张庄矿,是设计年产六十万吨的现代化中型矿井,盛产炼钢用的主焦煤。原来设计有一个洗煤厂,但在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干扰下,洗煤厂一直是设备不齐全。从一九六九年开始,张庄矿工人决心自力更生扩建洗煤厂。他们凭着一颗红心两只手,艰苦奋斗,自己增补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设备。去年,这个矿超过设计能力百分之五十以上完成了国家原煤生产任务,洗煤厂也提前完成了洗精煤的任务。
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煤城中心——相山更加繁荣,横贯市中心的淮北大道两旁,楼房林立,往来飞跑的公共汽车连接着远近十个矿区,分布在市区四周的中、小型工厂:矿山机械厂、橡胶厂、化工厂、制药厂、矿灯厂、支架厂、针织厂、食品厂……,一批批兴建起来,一个面向矿山和为人民日常生活服务的工业体系正在形成。
英雄的淮北人民
是谁唤醒淮北地下的宝藏,从悬崖上摘下“仙果”,是谁在激流中勇进,建设和发展了淮北煤城,是毛泽东思想哺育下成长起来的英雄的淮北人民!他们当中有淮北的工人、贫下中农,有当年参加过淮海战役的复员退伍军人,有在炮火纷飞的淮海战役中诞生的年青一代……。
最先来到淮北的是三二五队的地质战士。十几年来,他们夜以继日地战斗在淮北大地,打下了两千多个钻孔,进尺五十多万米,为革命钻探出多种丰富的宝藏。这个队的二十六号钻机是一个被人称为“淮北平原上的雄鹰”的英雄集体。机长王文法是个朝气蓬勃的青年工人,为了打开淮北地下宝库,他已在淮北平原上转战了十五年。副机长赵金田,在淮海战役中,曾在这里打过阻击战。一九五六年复员后,他又来到这里参加开发矿业的战斗。十几年来,他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披星戴月,顶风冒雪,战斗在淮北大地上。
一个冬末的夜晚,风雨交加,吹打得人睁不开眼。二十六号钻机的工人,在王文法、赵金田带领下,接受了一个矿体勘探任务。他们整整和风雨搏斗了一夜,整个钻机都安装好了,唯独塔架上的立根还没接上,钻机开动不起来。
接立根要爬上十七米高的塔顶,在正常天气的白天,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风雨寒夜,那就更加困难了。
“早开钻一分钟,就为开发淮北多贡献一分力量。”机长王文法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顶着刺骨的寒风,一把抓住冰冷的塔架,向塔顶爬去。一层、二层……,当他接近六层的时候,全身棉衣湿透了,寒冷和疲劳使他每往上爬一步都要费很大的力气。他想起当年人民解放军在淮海战役中的英雄事迹,力气倍增,默诵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继续往上爬,终于登上十七米高的塔顶,挂上钢丝绳,接上了立根。当钻机“嘟嘟”地响起来时,刚由塔顶下来的王文法,连湿衣服都没有换,又立即和同志们一起投入了战斗。在王文法的带领下,他们提前五个月完成了年勘探进尺任务。
相城煤矿的采煤工人邹启法,是在淮海战役时期成长起来的。他的家乡濉溪县双堆集是淮海战役我军围歼黄维兵团的中心地区。他在少年时代,就亲眼看到过人民子弟兵为了解放淮北人民,出生入死,流血牺牲的英雄事迹,从那时起,他就下定决心要做一个象解放军那样为人民服务的坚强战士。开发淮北煤田的人民战争打响了,他象当年自己的父兄扛着担架,推着粮车支援前线一样,兴高采烈地来到了夺煤前线,开巷道、挖煤炭,决心把一生献给淮北煤炭工业。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他和工人们一起,在矿上,在井下,一次又一次地声讨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破坏矿山建设的滔天罪行,把整个心都扑到了矿上。他常说:“我是共产党员,我不能眼看着生产上不去,给社会主义建设拖后腿。”
在千百个邹启法这样“铁人”式的工人艰苦奋斗下,去年相城矿终于超过了矿井设计能力,甩掉了长期亏损的帽子,向国家上交了利润三十多万元。
中共安徽省委委员、淮北市革委会常委、岱河矿采煤四队党支部书记郑友金,是淮北煤矿工人的一个优秀代表。一九六九年,他代表淮北煤城十七万人民,光荣地出席了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幸福地见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他遵照毛主席关于“不要脱产,又要工作”的教导,回来以后,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把汗水洒在矿井下,根子扎在群众中。那里工作最困难,那里工作最危险,他就抢在那里干。去年五月,他从省里开会回来,已经是晚上六点多钟了,他向矿党委汇报完情况后,立即大步来到队上,换衣下井。同志们拉住他说:“老郑,你已经够累了,洗洗澡歇了吧!”郑友金笑了笑说:“没啥,干革命那有不累的,咱比起铁人王进喜来差远啦!”这天,他在井下和三个小班的工人都见了面,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当年淮海战场,今日煤海新城。十几年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这里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但是,这还仅仅是个开始,丰富的地下宝藏还等待着人们进一步开发建设,英雄的淮北人民,决心在第四个五年计划中,继续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为国家发展煤炭生产,争取更大的胜利!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第2版()
专栏:

阮文广大使吴船大使举行电影招待会
纪念“越南全国反美日”二十二周年
有关部门负责人和首都群众一千多人出席观看了越南故事影片《阮文追》
新华社一九七二年三月二十日讯 为纪念“越南全国反美日”二十二周年,越南南方共和驻中国大使阮文广、越南民主共和国驻中国大使吴船,今天下午在政协礼堂举行电影招待会。
有关部门负责人和首都群众一千多人出席观看了越南故事影片《阮文追》。
应邀出席电影招待会的有:
中共中央和政府各部门、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对外友好协会等有关方面的负责人姬鹏飞、耿飚、吴德、李强、韩念龙、马文波、王国权、申健、冯铉、杨玉衡、张香山、陈洁、韩宗正、钟羽一、杨杰、郭鲁、阎钧、丁国钰、丁西林、丁雪松、乔培新、甄文君、张士诚、王世延、杨骥、刘春、韩叙、方克、陆维钊、王珍、张颖、高世坤、朱传贤、肖簧、毛宝忠、屈志统、李九玲、郭守恒;
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总部、各军种、兵种、北京部队和北京卫戍区的负责人王树声、肖劲光、王新亭、田维新、张令彬、周希汉、薛少卿、崔萍、孙成文、童振声、汪祖美、罗长波、肖健、谷智、柴成文、苑化冰;
柬埔寨王国民族团结政府军需、军备大臣杨森安将军、外交第二副大臣万比尼;
亚非新闻工作者协会总书记查禾多。
各国驻中国使节也应邀出席了电影招待会。
影片《阮文追》,描写西贡青年工人阮文追,怀着对敌人的深仇大恨,同美国侵略者及其走狗进行英勇斗争,壮烈牺牲的事迹。影片表达了越南人民决心赶走美帝,推翻伪政权,解放南方,保卫北方,进而和平统一祖国的坚强意志,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第2版()
专栏: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代表团离京
耿飚、彭绍辉等和玄峻极大使、吴船大使等前往机场欢送
新华社一九七二年三月二十日讯 以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委员、党中央部长李敏洙为团长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出国访问路经中国,今天上午乘飞机离开北京。
前往机场欢送的有:
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耿飚,中共中央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彭绍辉,以及我有关方面负责人申健、张上明、曹克强、毛宝忠、田树千、杨春城等;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驻中国大使玄峻极,大使馆公使衔参赞李宰弼、武官张来宪大校和其他外交官员;
越南民主共和国驻中国大使吴船。


第2版()
专栏:

李先念、张奚若、韩念龙会见菲律宾参议员劳雷尔和夫人
新华社一九七二年三月二十日讯 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张奚若,外交部副部长韩念龙,今天下午会见了菲律宾参议员萨尔瓦多·劳雷尔和夫人,以及随行人员阿·佩·劳雷尔小姐,埃曼努尔·叶和夫人,恩·沃·加西亚和夫人,阿·阿列塔。李先念、张奚若、韩念龙同劳雷尔、埃曼努尔·叶、加西亚、阿列塔进行了友好的谈话。
会见以后,李先念副总理设便宴招待菲律宾客人。
参加会见和宴会的我有关方面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周秋野、林佳楣、曹克强、郭东俊、唐叶文、嵇保书、程瑞声、林静、单达圻、徐尔维、胡乾文等。(附图片)
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张奚若,外交部副部长韩念龙,三月二十日会见了菲律宾参议员萨尔瓦多·劳雷尔和夫人,以及随行人员阿·佩·劳雷尔小姐,埃曼努尔·叶和夫人,恩·沃·加西亚和夫人,阿·阿列塔。
这是会见时合影。 新华社记者摄


第2版()
专栏:

国务院科教组负责人刘西尧会见香港高等院校讲师、教师旅行团
新华社一九七二年三月二十日讯 国务院科教组负责人刘西尧,今天下午会见了香港高等院校讲师、教师旅行团全体成员,并和他们进行了亲切的谈话。
会见时在座的有范戈、周培源、张学书、何东昌等。
香港高等院校讲师、教师旅行团是三月十四日到达北京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