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3月2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截击“扫荡”伪军 包围敌军据点
越南南方各地军民取得新战果
新华社河内一九七二年三月一日电 据越南南方解放通讯社报道,越南南方各地军民一月底以来不断袭击敌人,取得了新的战果。
二月十一日和十二日,巴地省地方部队在十五号公路富美桥地区猛烈截击出动“扫荡”的伪军第五十二团一个营,打死打伤敌人一百一十名,炸毁了富美桥。
在二月六日和七日两天中,朔庄省红民县地方部队和永禄乡游击队接连截击从边隆据点出动“扫荡”的敌人,全歼伪军一个连,缴获和击毁许多武器和军用物资。从一月底到二月初,朔庄省美川县嘉和乡、和知乡游击队和人民,连续包围由两个保安联队驻守的三个据点,使敌人逃跑,并且攻占了这些据点。
二月五日到十七日,西宁省游击队和地方部队在盏盘县多次截击敌人,歼敌九十多名,击毁军车十辆。
二月十五日到二十日,嘉定省北部游击队和地方部队连续截击出动“扫荡”的敌人,歼敌八十五名,击伤装甲车二辆。(附图片)
越南南方广治省北部解放军在伏击敌人。
越南通讯社稿(新华社发)


第5版()
专栏:

老挝爱国战线党中央发言人发表声明
抗议和谴责美帝飞机袭击越南的战争行动
严斥美帝及其走狗进攻柬埔寨吴哥地区
新华社一九七二年三月一日讯 据巴特寮电台二月二十九日广播,老挝爱国战线党中央发言人二月二十八日发表声明,抗议和谴责美帝国主义最近接连派遣飞机轰炸、袭击越南民主共和国的战争行动。
声明说:“美帝国主义的这一残暴、野蛮和惨无人道的行径,违反了美国政府作出的关于停止轰炸越南民主共和国的保证,践踏了越南民主共和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声明说:“老挝爱国战线党抗议和谴责美帝国主义的这一野蛮行径,支持越南民主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四日的声明。
“老挝爱国战线党要求美帝国主义必须立即停止对越南民主共和国的轰炸、袭击,停止对越南民主共和国的一切战争行动。”
声明说:“老挝人民向越南人民表示自己的决心和重申自己的保证:将加强同兄弟的越南人民和高棉人民的战斗团结,打击共同敌人美帝国主义,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
新华社一九七二年三月一日讯 据巴特寮电台二月二十九日广播,老挝爱国战线党中央发言人二月二十三日发表声明,严厉谴责美帝国主义及其金边走狗进攻吴哥地区。
声明说,一月底以来,美帝国主义和朗诺—施里玛达—山玉成走狗集团派遣金边伪军疯狂进攻吴哥地区,并使用飞机和大炮严重地轰炸、袭击和破坏这一地区,毁坏高棉人民的古代遗产。
声明指出:“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这一疯狂行动,不仅激起了高棉人民的极大愤慨,而且也是对全世界人民、特别是对高棉人民的近邻、兄弟和亲密战友——老挝人民的挑衅。”
声明说:“我们完全支持柬埔寨王国民族团结政府一九七二年二月十四日就此发表的声明,并要求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必须停止侵略柬埔寨的战争”。
声明说:“老挝爱国战线党坚信:如果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无视高棉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抗议,继续顽固地在柬埔寨强化战争,那末,英雄的柬埔寨人民在以诺罗敦·西哈努克元首亲王为首的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和王国民族团结政府的领导下,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使它们遭到更加可耻的失败。”


第5版()
专栏:

柬埔寨脱离伪政权投奔解放区的人员举行会议
完全支持王国民族团结政府,坚决信任民族统一阵线的正确路线
新华社一九七二年三月一日讯据柬埔寨通讯社报道,最近,投奔柬埔寨磅清扬省解放区的金边伪政权公务员、士兵、警察和乡政人员约一千五百人举行会议,讨论了柬埔寨形势、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的各项政策以及他们在抗美救国斗争中的任务。
与会者在讨论中进一步认识了朗诺—施里玛达—山玉成卖国集团反民族、反人民的本质,并对柬埔寨军民在旱季初期取得的巨大胜利表示高兴。
会议一致通过的一项决议,强烈谴责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朗诺—施里玛达—山玉成集团策动反动政变,破坏柬埔寨的独立、和平与中立,使柬埔寨人民陷入苦难的处境。
决议表示完全支持以国家元首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为主席的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以及以宾努亲王为首相、乔森潘先生为副首相的柬埔寨王国民族团结政府,坚决信任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的正确路线。与会者还表示要积极参加抗美救国斗争。
决议号召金边伪政权的公务员、士兵、警察等人员摆脱敌人的控制,投奔解放区,加入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参加抗美救国斗争。


第5版()
专栏:

平壤集会纪念“三·一”人民起义五十三周年
徐哲、崔勇进同志等出席白南云议长作报告
新华社平壤一九七二年三月一日电 据朝鲜中央通讯社报道,平壤市人民二月二十九日在牡丹峰剧场举行纪念“三·一”人民起义五十三周年大会。
出席纪念大会的有:徐哲同志,崔勇进同志,最高人民会议议长白南云,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副委员长朴永淳,天道教青友党中央委员会委员长朴信德,祖国战线中央委员会议长团成员李克鲁、高准泽,朝鲜红十字会中央委员会委员长孙成弼,普通教育相金洙得,最高检查所检事总长郑东喆以及各群众团体负责人和各界群众。
最高人民会议议长白南云在大会上作了报告。他指出,一九一九年三月一日的人民起义,是以数以万计的汉城市民举行大规模反日示威游行为起点的。在“朝鲜独立万岁”等口号的鼓舞下,起义象野火一样发展到全国各地。
他说:“‘三·一’人民起义是全民族奋起为争取祖国的自由和独立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强盗进行勇敢战斗的全民族性的抗日爱国斗争。”他接着说:“‘三·一’人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者,彻底动摇了他们的殖民地统治,向全世界显示了朝鲜人民在反对外来侵略者的斗争中,不怕任何牺牲以及不屈不挠的爱国精神。”
白南云说:“我们决不能忘记过去日本帝国主义者在朝鲜犯下的历史罪行,我们要怀着满腔仇恨,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重新侵略活动而斗争到底。”
他严厉谴责日本军国主义者正在加紧向海外扩张侵略特别是对南朝鲜进行侵略。他指出:“如果日本军国主义者不顾我国人民以及亚洲和全世界革命人民的警告,在继续侵略我国的道路上铤而走险的话,他们最后将被我国人民和亚洲人民的伟大革命力量所粉碎。”
大会在反对日本军国主义重新侵略的战斗气氛中结束。


第5版()
专栏:阿尔巴尼亚通讯

自力更生精神的凯歌
在英雄的阿尔巴尼亚,新的工矿企业不断出现。无论是在首都地拉那还是在边远的科尔察、斯库台、萨兰达等区,都建起了一个个具有高大厂房和现代化设备的工厂,一些老的企业也披上新装,焕发出青春的光彩。隆隆运转的机器声,耀眼的电焊火花,繁忙工作的人群,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劳动场景,到处是一片热气腾腾的气象。
阿尔巴尼亚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遵循恩维尔·霍查同志关于“坚决执行自力更生的原则”的教导,自己动手克服困难,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我们在访问中间,亲眼看到这种自力更生精神所结出的丰硕成果,受到很大的教育。
依靠群众就无往而不胜
在费里市郊区,有一个高塔耸立、管道纵横的工厂。巨型油罐车把各种石油产品运往全国各地;在沥青车间旁边,龙门吊车正把一桶桶沥青装上载重汽车。这就是阿尔巴尼亚人民自行设计、自行施工,仅仅用一年半时间就建成并投产的费里炼油厂。
阿尔巴尼亚人民在战胜苏修封锁之后,石油工业有很大发展。随着原油产量的增长,生产更多的石油制品的任务摆在人们面前。一九六五年,费里的石油工人和技术人员决心自力更生地建起一座炼油厂。他们研究了过去由外国专家设计的策里克炼油厂。这个每年处理原油十五万吨的炼油厂,是从一九五二年到一九五六年花了整整四年的时间建成的,占地面积二十公顷,使用的钢材很多,设计中有许多地方不合理。阿尔巴尼亚工人和技术人员立志走自己的道路,他们豪迈地说:“我们不但要建成新的炼油厂,而且设计要更合理,产量要更高,质量要更好!”
很快,第一个设计搞出来了。新的炼油厂计划每年处理三十五万吨原油,占地面积十公顷。设计方案被送到斯大林城、策里克和爱尔巴桑,请那里的石油工人讨论修改。工人们说:我们国家还要建设别的工厂,农业也要发展,占地面积还应该更少一些。经过细致的讨论,他们提出新的厂房布局方案,不仅在生产上更加合理,占地面积也缩小到五公顷。原设计烟囱要全部使用钢板,工人们根据丰富的实践经验,提出有的地方可以用砖代替。就这样,经过广泛讨论后确定下来的新的炼油厂的设计方案,生产能力比策里克炼油厂提高一倍多,占地面积只是它的四分之一,需用的钢材也减少百分之三十。
一九六七年二月,土建工程开始了。过去,这里是一片岗峦起伏的丘陵地,建设者们推走了六万多立方米土。同时,制造设备的工作也在紧张地进行,从斯大林城、策里克等地来了熟练的技术工人,参加建设的青年在工地上边学习、边实践,迅速地掌握了技术。厂长阿贝丁·塔加西是一个老游击队员,他白天参加劳动,晚上给大家讲述游击队英勇杀敌的故事,鼓舞大家用战斗的姿态克服困难。在制造二十多米高的分离塔时,附近工厂的工人也赶来参加,共同讨论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一九六八年八月,工厂全部建成,比策里克炼油厂的建设时间减少近三分之二。策里克炼油厂建成后三个月才正常生产,而费里炼油厂在建成后的第三天就正常生产了。
费里炼油厂的工人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就在工厂投产后的第二年,他们又进行了讨论,增加了一个加热炉,改进了工艺流程,使年处理能力达到五十万吨。一九七○和一九七一两年,实际处理的原油都超过了这个数字。去年十月,这个工厂荣获劳动党成立三十周年和党的“六大”模范单位的称号。
我们到工厂访问时,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提建议、搞革新,准备在一九七四年以前再把生产能力提高百分之十。厂长阿贝丁同志兴奋地说:“自力更生地发展生产,一个关键问题是依靠广大群众。看到工人那么高昂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我对实现新的计划充满了信心!”
社会主义协作的胜利
最近半年多来,卢什涅造纸厂吸引了不少从各个地区赶来参观的人们。他们不仅兴趣盎然地参观高大的造纸设备,还特别聚精会神地观察一个油毡自动生产线的运转情况。这个每年可以生产二十二万平方米油毡的生产线,是阿尔巴尼亚的工人和科学研究人员发扬社会主义协作精神,在一年的时间内建成的。
卢什涅造纸厂的工人根据劳动党中央关于协作和科技革命的决定,热烈讨论了怎样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他们考虑到这里有造纸原料,距离费里炼油厂又近,可以方便地运来沥青,觉得只要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完全能够建造一个生产油毡的车间。起初,有保守思想的人认为工厂的任务已经不轻了,再抽出人来建设新的车间,会影响纸的生产。但是在党、工会和劳动青年联盟组织举行的群众性讨论中,这个意见被否定了。工人们坚决地说:为了社会主义事业,为了支援农业生产,我们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为国家增加生产!工厂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一起,很快作出了生产线的设计。
在施工中,又遇到了新的困难:有的部件很大,不要说本厂,就是在整个卢什涅区也没有地方能够浇铸。工厂党组织和工人进行了讨论,他们认为,既要充分发动群众,艰苦奋斗,自己动手克服困难,也要进行社会主义协作,依靠集体力量取得胜利。他们先后派人到南部发罗拉的石棉水泥厂、北部斯库台的油漆纤维板厂和地拉那大学等单位,每一处都得到工人和科研人员的热烈支持。有的工厂主动承担了为他们翻砂部件的任务,一次翻不出来,就两次、三次地试验;地拉那大学师生也投入紧张的工作,帮助他们使沥青具有适宜的浓度。
一次,厂长李里·什图勒比同志去费里一家工厂联系工作,看到一个残缺不全的旧液压机放在废品堆里,便向那个工厂要了回来。电焊工阿奇勒·捷卡花了几天几夜时间,把破孔一个个焊好,并且改进了活塞,提高了机器的性能。为了制造搅拌纸浆的设备,车工弗拉穆尔·泽戈反复钻研,在自己使用的车床上增加一个夹具,顺利地加工出合格的部件。一九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生产线的一个关键部分——压平机进行试运转。厂长、总工程师和工人们都聚集在机器旁边,下班的时间到了,但谁也没有回家欢度除夕。为了排除一个故障,他们连续奋战三十多个小时。一九七一年元旦的下午,最后一个故障终于解决了。当一张张压得平展展的乌黑明亮的油毡生产出来时,全车间一片欢呼,人们奔走相告,热烈庆贺社会主义协作的胜利。
去年五月,全部生产线正式投产,当年就生产出五万多平方米的油毡。群众性的技术革新运动也推动了其他车间,造纸车间的产量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提高了百分之六十六。
现在,卢什涅造纸厂不仅在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机械化水平,还在为别的工厂制造设备。工人们听说地拉那的一个造纸厂急需一种滚筒,如果从国外进口,需要二十多万列克,他们就主动承担起试制的任务,只用二万多列克就制造出来了。工人们还帮助北部多山的普克区建设了一条造纸生产线。一个工人对我们说:“过去,别的工厂支援我们,今天我们也应该支援其他工厂。因为我们有共同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
用双手描绘美好的未来
在都拉斯海港,中国海员给我们讲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一次,中国远洋货轮“江门”号在港口装卸货物,发现舱门板坏了。如果不及时修好,遇上暴风雨,水就会漫进货舱,使货物受到损失。而要拆卸下来修理的话,即使在技术上比较先进的国家,也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
轮船上的同志把这一情况告诉了港务局局长马尔科·卡拉里同志。他马上带人去看,说一定在“江门”号启航之前把舱门板修好。接着,局总工程师、修船厂厂长等也都赶到现场,和修船工人一起日夜奋战。为了使舱门板平整,他们采取几个点同时焊接的方法,不到两天就修好了。当中国同志向他们表示感谢,并且称赞阿尔巴尼亚工人的技术水平时,马尔科同志爽朗地说:“资产阶级能做到的,我们无产阶级不但能做到,而且一定能做得更好。我们就是要用自己的双手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描绘出祖国无限美好的未来!”马尔科同志的话,使中国海员受到很大的教育,他们决心向英雄的阿尔巴尼亚工人学习。
我们在都拉斯港口访问时,亲眼看到这种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结出的累累果实。那一天正下着雨,在港口的一侧,工人和技术人员正冒雨修造一台起重能力为五吨的电动起重机,这是他们响应党关于自力更生的号召,破除迷信,自己动手建造的项目之一。雨点越来越大,他们披着淋湿的衣服,踩着积水,继续紧张地工作。港务局副局长萨布里·什特拉扎同志兴奋地说,由于工人们的忘我劳动,这种起重机在制造中的一些主要困难已经解决,不久就可以成批生产了。在不远处的码头上,港口工人自己改制的一些汽车起重机正在忙碌地装运货物。这种轻便适用的汽车起重机的数量,一九七二年将比一九七一年多一倍。
正是这种可贵的革命精神,使都拉斯港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解放前,这里每年吞吐一万二千吨到一万五千吨货物,装卸工作全由人力进行,被人们称作“苦力的港口”。今天,在新修起的码头,可以同时停泊十艘巨轮。港口每年的吞吐量达到二百万吨,装卸机械化程度已达百分之八十三。它不仅成为阿尔巴尼亚西部重要的海上门户,而且每年接待着来自几十个国家的数百艘轮船,被誉为“亚得里亚海上的明珠”。
当我们离开都拉斯时,看到一排排新建的黄色、乳白色的楼房,衬托在一片蔚蓝的海水、如林的起重设备和一艘艘巨轮的背景上,显得十分美丽。同行的阿尔巴尼亚同志告诉我们,那是港口工人用义务劳动修建的住宅。港口的机关工作人员也积极参加这一活动。他们认为,这样做不但可以解决住房问题,同时也是增强自力更生观念的好机会。望着眼前壮丽的景色,我们不由地想:整个阿尔巴尼亚不是也象这个英雄港口一样,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吗?在劳动党的正确领导下,阿尔巴尼亚人民必将赢得一个个新的胜利,使欧洲伟大的社会主义明灯放射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新华社记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