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3月1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在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
——记回乡知识青年万守权和群众一起坚持科学实验夺取棉花高产的先进事迹
在江苏省启东县棉乡,人们传颂着志良公社十四大队第八生产队回乡知识青年、生产队长、大队党支部委员万守权坚持科学实验夺取棉花高产的先进事迹。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万守权坚定地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和群众一起大搞科学实验,使棉花亩产由五十六斤提高到二百多斤,把一个贫困落后的生产队改变成为一个高产典型,连续四年平均亩产粮食超过千斤,皮棉达到二百斤以上。
执行正确路线 坚持科学实验
万守权所在的生产队,原来是个“吃粮靠救济,种棉靠贷款”的穷队。三年经济暂时困难时期,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一伙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集体生产遭到了严重破坏。
一九六三年九月,万守权高中毕业以后,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的教导,满怀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雄心壮志,回乡参加农业生产。
刚回农村,万守权就投入了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激烈搏斗。他跟贫下中农一起,顶逆流战恶浪,打击资本主义势力,大长社会主义正气,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火热的群众斗争,提高了广大贫下中农和社员的路线觉悟,激发了人们改天换地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一天夜里,八队的社员们正在热烈讨论如何改变本队落后面貌的问题。万守权听了贫下中农的意见后,受到很大鼓舞。他站起来激昂地说:“要摘掉我们队‘一穷二白’的帽子,我认为要革资本主义的命,也要革‘天老爷’和‘土地老爷’的命!我建议,建立一个科学实验小组,闯出一条高产路子来!”“好!守权这小伙有志气!”贫下中农异口同声地说,“守权,由你负责,放手干吧!”科学实验小组就这样产生了。
一九六四年春,万守权他们怀着火热的心,开始了第一项试验:改革棉花种植制度。他们把传统的等项式植播,改为宽狭行式植播。不料,棉苗刚出土,就招来了一场风波。一天,有些思想保守的人,在试验田转了一圈,就评头论足地说:“开这么宽的行子,是准备以后骑自行车打药水吗?这叫什么‘科学’?这是瞎胡闹!”
听了这些刺耳的风凉话,万守权就象热身子淋了场冷雨,心里顿时凉了半截子。晚上,正当他心烦意乱的时候,几个贫下中农看他来了,对他说:“躺在床上的‘聪明人’,总不如干些实事的‘笨人’。他们吹的这点冷风算什么!革命青年应该有革命志气!”大队党支部书记沈安如也来了,鼓励他不要被右倾保守思想吓倒,要沿着毛主席指引的道路走下去!
贫下中农的教育,党支部的鼓励,万守权感到格外亲切,他决心同旧的习惯势力进行斗争,坚持把科学实验搞到底。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一年他们在棉花植播改革方面取得了成功,试验田亩产皮棉一百七十多斤。事实使万守权尝到了科学种田的甜头,也教育了思想保守的人。
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战斗洗礼,万守权提高了两条路线斗争觉悟。在毛主席关于“抓革命,促生产”伟大方针的指引下,他们队对阶级斗争抓紧不放,生产和科学实验越搞越好。可是就在这个时候,他发现组里有些同志,对科学实验不大热心了。这一反常的现象,引起了万守权的深思。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经过了解,原来是外面刮来一股阴风,说什么搞科学实验,是中了“生产第一”的流毒。这些同志受了些影响,就犹豫起来。
搞科学实验到底是不是“生产第一”?万守权针对这个问题,请来几位贫下中农一起进行讨论。他们共同学习了毛主席关于“人们为着要在自然界里得到自由,就要用自然科学来了解自然,克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从自然里得到自由”的教导,贫下中农分析说:“反对搞科学实验,这和‘生产第一’是一‘左’一右,都不是好东西!我们不上当受骗,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决不能动摇!”听了贫下中农讲的道理,万守权心明眼亮。他组织实验小组的同志进行学习讨论,使大家划清了为革命搞科学实验和“生产第一”的界限,坚定了信心,又积极投入了各项科学实验活动。
紧紧依靠群众 闯出高产新路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知识青年在思想上要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在科学知识上也要虚心向群众学习。这些认识,是万守权在实践中逐步得到的。
有一年,外地传来一项先进经验:夺取棉花高产,关键在于蕾期搭成“丰产架子”。万守权心想:对!“架子”高而壮,棉桃才能多而大。于是,他们立即搞了一亩试验田,全力攻“架子”。可是,棉株长得比人高,最后却没结下几个桃。万守权心里很纳闷:攻了“架子”为什么却丢了桃子?到底要不要搭“丰产架子”?
一天傍晚,他登门到老贫农万国民那里去求教。万国民给他讲了种玉米的经验:前几年,他们队里种玉米总是全力“攻秸”,秸长得又粗又高,可棒头却偏偏结得又少又小。大家一分析,断定问题是秸太高,养分都消耗在秸上了,棒子当然长不大。后来,他们改用既“促”又“控”、集中“攻果”的方法,结果夺得了高产。最后,万国民说:“种棉花和种玉米的道理,我琢磨也有相同之处。”
听了贫下中农的经验之谈,万守权心里象打开了窗户。他从中悟出一个道理:物极必反。这次试验失败,就是因为“促”过了头,使“架子”超过了适当高度,而棉铃没有得到足够的养分,所以脱落了。可见,要夺取棉花高产,既要促使搭成“丰产架子”,又必须控制在一定限度。
第二年,他们在试验田里选了几十行长势一样的棉苗,在蕾期分别施以不同数量的肥料,使之长成不同的“架子”。后来果然发现,“架子”太高的和太矮的一样,结铃率都低,而那种不高不矮、茁壮有力的棉株,结铃率都高。万守权依靠群众的集体努力,获得了巧施蕾肥、促成较理想的“丰产架子”的实践经验。这一经验用于大面积生产,使全队棉花平均亩产一跃跨过二百斤,还出现了亩产二百六十多斤的田块。
“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么?那末,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万守权遵照毛主席的这一教导,碰到问题就开“诸葛亮”会,认真向群众作调查。他就是这样紧紧依靠群众,解决了科学实验上的一个又一个难题。
一九六九年中秋的一天,万守权在大片棉田中,发现有四行棉花枝型特别:株株呈宝塔型,上部果枝短,下部通风透光好,三层桃齐结,棉花质量也高。他仔细一数,最多的每株有五、六十个桃,一般的也有二十几个桃,平均每株比周围那种伞型棉花多六个桃。这一发现既使他高兴,又给他提出了一个问题:同样的条件,为什么这四行棉花与众不同?它享有什么优厚“待遇”?为什么又恰好是四行?他在田里边看边想,始终想不出个道理来。
晚上,他请社员们一起来解这个谜。大家反复研究,终于找出了原因。事情是这样的:立秋前打顶心时,有个社员不注意,漏掉了四行。十多天以后,有人在锄草时发觉了,才补打了一下。万守权仔细一考虑,反问道:“不对吧,老农说打顶心宜早不宜迟,立秋前一星期最适宜。资料上也说,早打顶心上部果枝拉得长,桃结得多。我们这四行棉花顶心打迟了,怎么反而长得特别理想呢?”贫下中农说:“前人传的,书上写的,有的对,也有的不全对,我们试验一下,经验才能变成自己的!”
一九七○年,万守权他们在试验田里,把棉花分三批打顶:一批仍在立秋前一星期,一批在立秋后一星期之内,一批在八月过半以后。实验结果表明:在八月十日前后即立秋后一星期之内打顶最适宜。这样,棉株几乎都长成宝塔型或腰鼓型,桃子多、铃壳薄、成熟早、衣分好。四行棉花的谜终于解开了!
去年,他们又向打顶“一刀切”这种旧的习惯开战:根据棉花长势不同,中下部桃结得多少不同,天气情况不同,分别进行打顶的对比试验,终于摸索出一套“及时打顶心,取得理想枝型”的经验。这样,他们又一次创造了优质高产的新纪录:棉花质量普遍提高两级,试验田亩产皮棉达到二百八十多斤。
胸怀大目标 永远向前进
实践出真知。经过几年的艰苦实践,万守权对棉花生长的规律越摸越清楚,他们队的产量一年高过一年,成了全县的“尖子”之一。在一片赞扬声中,领导让他到上海、浙江等地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单位参观学习。江南农村的革命景象,先进单位的高产经验,使他开阔了眼界,对他触动很深。在家里的时候,他还认为自己队产量不算最高,也能说得过去。走出门来,和更先进的一比,就觉得自己做的与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毛主席的这一教导,激励着万守权在科学实验的道路上不断地前进。
胸中有了大目标,革命劲头就更高。人们经常看到:当东方刚蒙蒙亮的时候,万守权就踏着露水,拿着木尺,在棉田里测量数据;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又披星戴月,打着手电筒,蹲在田里细心观察。
去年七、八月间,持续高温,旱象严重。一天,万守权发现棉田出现了红蜘蛛。这种虫子,对棉花危害极大。他立即带领社员,乘中午的高温,喷射高效农药。可是第二天一检查,虫子并没有被杀死。他心里出现了一个疑团:高效农药是能杀死红蜘蛛的,可虫子为什么不死呢?莫非是它中午耐不住高温,跑到什么地方“乘凉”去了?中午,大家都休息了,他一个人还蹲在棉株旁留神观察。骄阳似火的大伏天,棉田里活象个蒸笼。万守权蹲在那里,皮肤被烤得火辣辣地疼,汗水象断了线的珍珠,但他根本没有理会。经过几天观察,好多棉株根部泥土的裂缝引起他的注意。他用大锹挖开裂缝,发现红蜘蛛都藏在地下。他还发现,泥土湿润的地方没有红蜘蛛,说明这家伙喜旱怕水。于是,他们对症下药,采取抗旱浇水和打药水相结合的办法,很快就消灭了红蜘蛛。
“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对人类做出较大贡献,只有一个两个、十个八个高产队是不行的!”万守权经常用这句话告诫自己。他为了帮助兄弟单位夺高产,就把自己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传给人家,满腔热忱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两年多来,他到过的兄弟单位就有几十个。
去年七月下旬,正是棉花结铃期。在这个关键时刻,公社领导请他与各方面的同志一起,检查全公社棉花的生长情况。到了二大队,大家粗粗看了一下,觉得棉花长势良好。可万守权不放心,他走到棉田里,一株株地看,一行行地查,发现有些棉株的叶片比较薄,叶边有点萎缩,主茎顶部微微呈现淡紫色。根据以往的经验,他判断这是棉花早衰的征兆,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势必造成减产。他当场向二大队的同志指出这一问题,并告诉了他们防治的方法。二大队党支部立即发动群众,采取紧急措施,浇水抗旱,追施肥料,有效地防止了棉花早衰。去年,这个大队夺得了平均亩产皮棉一百六十多斤的好收成。贫下中农称赞说:“万守权胸怀全局,目光远,风格高,真是个好样的!”
启东县革委会
南通地区革委会 通讯组


第3版()
专栏:

淮河岸边的女拖拉机手
知识青年张宁,原来是上海市的中学毕业生。一九六九年,她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来到淮北蒙城县力巴公社插队落户。当时张宁只有十六岁,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五谷不分,菽麦不辨。她意识到,这是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毒害的结果,说明自己很需要好好向贫下中农学习,在三大革命斗争中刻苦磨练。从此,她处处以贫下中农为榜样,风里来,雨里去,认真改造世界观,进步很快。随着农业机械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公社拖拉机站人员不够了,贫下中农推选张宁当了驾驶员。
到公社拖拉机站以后,张宁刻苦钻研,虚心向有实践经验的人请教,很快就掌握了驾驶操作技术。她第一次单独出车,拖拉机的犁铧掀起大片大片的泥土,均匀整齐,深浅适度。有人称赞说:“咱力巴公社,张宁还是第一个女拖拉机手哩!看犁得多棒。”张宁听了心里乐滋滋的。休息时,贫下中农语重心长地对她说:“地犁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下一季的增产,可犁好地不但要有好的技术,更重要的是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打这以后,张宁不仅刻苦钻研技术,而且经常认真学习毛主席的著作,自觉改造世界观。她把每次出车,都当作接受再教育的好机会,当作改造世界观的好课堂。
去年夏收,阴雨连绵,收获到场的麦子有的发了芽。天放晴后,公社决定把全部拖拉机开到打麦场上支援脱粒,张宁也投入了这场紧张的战斗。盛夏,头上烈日炎炎,身旁连续运转的发动机散发出大量的热气,驾驶室里象一座火炉一样。张宁坐上去一干就是一天,浑身上下湿淋淋的,加上飞溅的麦芒、泥土,弄得她全身又痛又痒,腿痛腰酸,手臂发麻,嗓子发干。这时,她脑子里闪出想休息一会儿的念头。可是,当她看到贫下中农为夺丰收而辛勤劳动的情景,顿时鼓舞了斗志,又精神饱满地投入了战斗。张宁和她的战友们一连奋战七天,胜利地完成了领导上交给他们的任务。
张宁担任拖拉机驾驶员以后,仍然坚持抽空就去地里干农活,广泛征求贫下中农的意见,了解农业生产的需要,改进自己的工作,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有一次,公社急需化肥,张宁和另外一个拖拉机手负责到定远县去拉运。由于连日阴雨,拖拉机开到长丰县时,面前一片汪洋,道路被淹没在半人深的水里,唯一的办法是绕道合肥,这样就要增加好几百里路程。当时天已黑了,人也很疲乏,到底走不走?张宁想起社员们盼望化肥下田夺丰收的心情,就决定连夜发车。经过四天三夜,行车千余里,她终于及时把化肥运回,受到贫下中农的称赞。 (据新华社)


第3版()
专栏:接受再教育体会

劳动是改造世界观的重要途径
广州部队生产建设部队某部知识青年 何地章
对待劳动这个问题,站在不同的阶级立场上,就有不同的看法。刘少奇一类骗子要搞修正主义,所以就把劳动看成是“惩罚”。我们知识青年坚决听毛主席的话,要搞马列主义,所以就把劳动看做是改造世界观的重要途径。
大家知道,我们知识青年的一个弱点,就是缺乏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上山下乡,和工人农民一起参加劳动,就能逐步熟悉他们,就有了共同的语言,进而建立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过去,我看到农民挑大粪都要吐口水,甚至连他们的衣服也认为是脏的。下乡以后,在和工农群众的接触中,我虚心接受再教育,在艰苦环境中刻苦磨练,才逐渐改变旧思想,逐渐同工人农民建立阶级感情。在共同的劳动中,我还与许多黎族贫下中农交了朋友。
我们知识青年的另一个弱点,就是理论脱离实际。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知识分子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在没有同实践结合的时候,他们的知识是不完全的,或者是很不完全的。”我们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如果不能拿到实际中去应用,这样的知识有什么用呢?参加劳动,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在应用中知不足,不断充实自己。记得有一次,我按照书本上的要求,挖了六十厘米深的坑,正准备栽电线杆的时候,老工人彭武画走过来说:“这地方水多土质松,得多挖二十厘米,杆子才栽得牢。”事后总结经验时,我才认识到:光按书本知识生搬硬套是不行的,只有根据具体情况办事才切实可行。要不是参加劳动实践,我哪能懂得这个道理呢?
我们知识青年还有一个弱点,就是由于经受的锻炼少,缺乏吃苦耐劳的革命精神,往往容易在困难面前打退堂鼓。通过劳动,汗水洗刷了灵魂,烈日晒黑了皮肤,重担压硬了肩膀,再艰苦再劳累也就能顶得住了。我在学校时,一天到六里远的地方去捡牛粪。回来时,我感到越挑越重,就走一段扔一点,结果到校后一担粪剩下不到半担了。下乡以后,经过劳动锻炼,我身强体壮了。有一次,要抬几百斤重的水泥电线杆上山,我抢着抬大头,走在前面。尽管烈日晒,山路陡,杆子重,我还是凭着顽强的革命意志,和大家一起坚持完成了任务。
事实证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参加劳动,是改造世界观的重要途径。我出身工人家庭,决心继承工人阶级的优良传统,参加一辈子集体生产劳动,做一个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第3版()
专栏:

乐在塔山干革命
贵州省贞丰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塔山大队下乡知识青年
一九七○年,我们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来到贞丰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旗洋公社塔山大队插队落户。回顾近两年的成长过程,我们深刻感受到,毛主席给知识青年指引的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是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必由之路;而刘少奇一类骗子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诬蔑,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妄想把我们引入歧途。
在学校的时候,我们长期脱离三大革命斗争实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很淡薄。下乡不久,一次挑粪时,贫下中农都光着脚干活,我们却穿着胶鞋。粪挑到田边,社员们都往地中间倒,我们却怕下田,把粪倒在田坎边。贫下中农看到这些,不但不责怪,反而满腔热忱地帮助我们。共产党员、老贫农吴开华亲切地说:
“你们是城里的学生,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到农村来,参加三大革命斗争,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要不断进步,还得下决心磨练才行!”老贫农的话,说得我们心里热呼呼的,都表示要虚心接受再教育,彻底改变旧思想。
贫下中农是知识青年的好老师。我们不会干活,他们就手把手地教;我们的衣服淋湿了,他们就生火给我们烤。通过一段时间的劳动锻炼,我们手上长起老茧了,脸色变黑了,基本农活大都学会了,思想感情也发生了变化,扎根塔山干革命的思想越来越坚定。这时,贫下中农对我们说:“你们已经不象学生了,变成我们苗家贫下中农的子弟了!”
接受再教育,主要是在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大队党支部为了提高我们的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经常组织我们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党支部书记王素珍同志,还给我们讲述了她在旧社会的悲惨遭遇,以及塔山大队两个阶级、两条道路斗争的历史。通过路线教育,我们进一步懂得了:我们党、国家、人民和我们自己有今天,全靠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要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就要认真读书,积极参加三大革命实践,努力改造世界观。
去年,为了寻找粮食增产的新途径,我们和贫下中农、革命干部组成了三结合的双季稻试验小组。科研活动开展不久,一小撮阶级敌人就跳了出来,千方百计进行破坏。面对这种情况,党支部组织大家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教导,发动群众开展革命大批判,狠狠打击了一小撮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抓了阶级斗争,促进了科学实验。我们把冲天的革命干劲和严格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终于在海拔一千多米的旗洋坝上,第一次试种成功了几十亩双季稻。两季产量加起来,最高的亩产达二千一百零七斤。


第3版()
专栏:

福建省才溪公社的下乡知识青年,学做“红军鞋”,继承才溪人民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  本报通讯员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