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2月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深入进行路线教育 提高干部执行政策自觉性
赣榆县委认真总结历史教训,推广先进单位落实政策的经验,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发展了革命和生产的大好形势
据新华社南京电 中共江苏省赣榆县委和县革委会在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过程中,结合实际,教育干部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中的各项方针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深入开展,发展了革命和生产的大好形势。现在,这个县基本实现了一人一亩旱涝保收农田。去年,全县粮食平均亩产在前年超过《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指标的基础上,增长近两成,亩产达到五百八十六斤,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渔、盐业生产也获得了丰收。
赣榆县位于苏鲁交界的地方,依山临海,历来旱、涝、洪、碱为害严重,粮食亩产量长期不过百斤。一九六四年,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极大地鼓舞了全县广大干部和群众,他们以“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英雄气概治山治水,农业生产出现了新局面。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的一九六六年起,全县粮食平均亩产连年超过《纲要》。但是,后来由于刘少奇一类骗子在这里从右的和“左”的方面推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干扰和破坏党在农村各项经济政策的贯彻执行,使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一度遭到挫折,粮食产量受到了影响。
一九七一年,中共赣榆县委遵照毛主席关于“进行一次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的指示,几次举办有社、队干部参加的路线教育学习班,组织大家结合农业学大寨运动中两条路线斗争的经验教训,进行具体的、生动的路线教育。使大家认识到,政策是路线的具体体现,什么时候执行了党的政策,农业学大寨运动就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蓬勃发展,生产就上升;什么时候背离了党的政策,农业学大寨运动就受破坏,生产就下降。通过路线教育,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广大基层干部深刻地认识到落实党的政策的重要意义,提高了执行政策的自觉性。
为了加强干部的政策观念,中共赣榆县委在进行路线教育中,还总结和推广了一些正确执行党的政策的先进单位的经验,使政策教育具体化。这个县的赣马公社徐南庄大队在执行党的养猪政策中,批判了极“左”思潮,在积极发展集体养猪生产的同时,按照党的政策办事,积极鼓励社员家庭养猪,从苗猪、饲料等方面给予扶持,社员投肥给予合理报酬,调动了群众养猪的积极性。一九七○年,全大队生猪圈存量迅速上升到一千六百头,实现了一亩一猪,粮食亩产超过千斤。县里在这个大队举办了落实政策学习班,使广大社队干部看到了党的政策的巨大威力。学习班结束后,许多社队发动群众检查政策落实情况,全面贯彻毛主席关于“除了合作社公养以外,每个农家都要劝他们养一口至几口猪”的指示,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集体养猪和社员家庭养猪迅速上升。
为了保证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贯彻,中共赣榆县委和县革委会领导成员坚持以身作则,带头执行党的政策。去年春天,在扩大旱田改水田的面积时,有的干部为了落实水稻面积,曾经主张压低甘薯折算稻谷的比例,促使一些社、队多种水稻。是加强思想教育,坚持党的政策,完成扩大水稻任务,还是用擅自改变党的政策的办法,来完成旱田改水田的计划?这个县的领导成员对此进行了专门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党的政策代表了无产阶级和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认真执行党的政策,才能保证各项工作取得胜利。擅自改变党的政策,不但是政治上的自由主义,而且也决不可能把工作搞好。思想认识统一后,他们一方面教育各级干部提高政策观念,一方面提高干部、群众对旱田改水田意义的认识。对于扩大水稻面积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也认真地作了解决。县委和县革委会坚决执行党的政策,为基层干部树立了样子,各级干部都认真落实政策,做过细的政治思想工作。结果,旱田改水田的任务很快落实,全县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五十万亩,比一九七○年扩大了将近百分之八十。


第3版()
专栏:

认真进行路线教育 坚决执行党的养猪政策
四川温江地区养猪超过一人一头
据新华社成都电 四川省温江地区各级党组织和革委会认真执行党的养猪政策,促进了养猪事业的发展。一九七一年,全区生猪饲养量按农村人口平均计算,超过了一人一头猪,比上一年增长百分之三十以上,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
温江地区在发展养猪事业中,紧紧抓住两条路线斗争这个纲,认真总结经验,对广大干部和社员进行路线教育,使党的养猪政策得到很好的落实。一九七一年以来,全区大张旗鼓地进行了养猪政策的宣传,组织群众开展革命大批判,不断排除来自“左”的或右的方面的干扰,划清社员为革命养猪、发展正当家庭副业和资本主义自发倾向的界限;划清按劳分配、合理奖励和搞物质刺激的界限,从而调动了广大群众为革命养猪的积极性。
温江地区各级党组织和革委会在落实党的养猪政策的过程中,积极鼓励和扶持贫下中农养猪。他们对一些有困难的贫下中农,通过国家扶持、集体帮助和群众互助的办法,解决资金、设备和猪源不足的困难,使原来没有养猪的贫下中农都能养上猪,并且多养猪,养好猪。什邡县由于坚持依靠和扶持贫下中农养猪,全县猪只的发展连年上升。从一九六四年开始,这个县连续八年达到一人一头猪,去年生猪的饲养量和圈存数又有了新的发展。广汉县在发展养猪生产中,坚持自繁自养,队繁户养,保证了猪源,为贫下中农养猪提供了条件。一九七一年,这个县生猪饲养量比上一年增长近百分之五十。
温江地区在发展养猪事业中,根据本地具体情况,制订了一套切实可行的饲料分配政策,使每个生产队和社员家庭喂猪的精、粗饲料有了可靠的保证。他们采取因地制宜,广开门路,统筹安排,集体为主等办法,增加饲料生产,充分利用玉米秆、玉米芯、油菜壳和高粱秆以及采集野生青饲料,把饲料生产纳入农业生产计划。这样,除解决集体养猪场所需饲料外,社员家庭养猪所需饲料,也可以解决大部分。


第3版()
专栏:

华城公社卫生院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充分发挥了医务人员的革命积极性
克服了各种困难,在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做出了成绩
新华社广州电 广东省五华县华城公社卫生院党支部认真落实党对知识分子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进一步调动了医务人员的革命积极性,使这个医院克服了人员少、设备差等困难,在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做出了成绩,受到广大群众的赞扬。
在党的“九大”团结、胜利路线的指引下,华城公社卫生院党支部领导成员深入各科室调查研究,检查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落实情况。他们发现,在部分领导成员中,在批判了“专家路线”以后,又出现了不敢大胆使用医务人员,怕重犯“技术第一”、“专家治院”的错误的现象,致使一些医务人员不敢大胆工作,他们的技术专长也没能很好地发挥出来。针对这种情况,党支部组织全体领导成员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全党同志必须认识,对于知识分子的正确的政策,是革命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等教导,联系实际,狠批刘少奇一类骗子破坏党的路线和政策的罪行,狠斗自己在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中的私心杂念。大家认识到,政策是党的生命,是路线的具体体现。是否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政策,是执行不执行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大问题。他们还认识到,医务人员中绝大多数是愿意革命的,是可以改造的,只有认真落实了党的知识分子的政策,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革命积极性,更好地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从此,党支部对医务人员注意团结和信任他们,在政治和生活上关心他们,对他们的微小进步都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并且选拔他们中间一些政治上表现好,工作上积极的同志充实到各科室的领导机构。这些医务人员深深感到党对自己的关怀和信任,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干劲越来越大,全院出现了团结战斗的新气象。
华城公社卫生院党支部在团结、使用知识分子的同时,又注意防止只使用不改造的倾向,坚持边使用、边改造,在三大革命斗争实践中改变他们旧的思想作风。一次,医院收治了一个出生仅十个月的女孩,初步诊断为肝包膜囊肿。有些医生存在怕担风险的思想,说什么“人小瘤大,手术难度大,不好办”。党支部及时抓住这个思想,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学习人民解放军某部卫生科为贫农社员张秋菊摘除九十多斤大肿瘤的事迹,使大家认识到,对病人是见危不救,还是全力抢救,这是考验医务人员是否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的试金石。医务人员提高了认识,群策群力,攻克难关,终于从病孩的腹部成功地摘掉了十一斤半的大肿瘤,使病孩起死回生,恢复了健康。
为了更好地在实践中改造医务人员的思想,卫生院党支部还把医务人员分期分批轮流下放到大队卫生所和合作医疗站工作,让他们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培养无产阶级感情,把立足点真正移到工农兵这方面来。有一个从广州某医院调到这里来工作的医生,由于过去受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毒害,来到卫生院后,骄傲自满,脱离群众。党支部为了教育这个同志,把他下放到基层工作。这位医生到农村后,亲眼看到贫下中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艰苦奋斗的动人事迹,亲身受到贫下中农的关心和鼓励,对比自己过去没有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工作怕苦怕累,心里很惭愧。从此,他虚心向贫下中农学习,努力改造世界观,经常为贫下中农送医送药上门,不论刮风下雨,还是深更半夜,随叫随诊,受到群众的欢迎。


第3版()
专栏:

用大寨精神建设国营农场
汉沽农场的变化说明这样一个道理:集体所有制的农村人民公社要学大寨,全民所有制的国营农场,也应该学大寨。只有用大寨精神建设国营农场,才能明确方向,做到五业兴旺。有的国营农场,生产发展缓慢,资金亏损,主要原因就是那里有些领导干部精神状态不对头,方向、路线不对头,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寨精神。汉沽农场认真学习了大寨精神,批判了修正主义办场路线,亏损局面开始扭转。这些经验,可供参考。 ——编者
国营农场要不要学大寨,能不能学大寨?河北省汉沽农场通过自己切身的经历作出了肯定的回答:农场一定要学大寨,农场能够学大寨;农场学大寨,就能做到五业兴旺,欣欣向荣。
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汉沽农场深入批判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坚持用大寨精神办农场,全场掀起了学大寨的热潮。经过四年奋战,初步改变了农场多年来低产、亏损的面貌。一九七○年,粮食总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平均亩产六百多斤,林、牧、副、渔也有了很大发展。上交国家粮食八百万斤,利润一百万元。去年虽然遭受了严重的旱、涝、虫、雹灾害,仍然获得较好收成。
政治挂帅 思想领先
汉沽农场是一九五二年建场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由于受反革命修正主义办场路线的毒害,大搞“生产第一”“利润挂帅”“物质刺激”,农场在一个时期内政治方向不对头,粮食产量很低,资金严重亏损。一九六七年农场革委会成立后,认真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开展革命大批判,提高了大家的路线觉悟,认识到:农场所以落后,就是因为方向路线不正,经营方针不对。今后一定要政治挂帅,用毛泽东思想教育群众,坚决走大寨的道路。
但是,认识到的东西,在实践中还会有曲折的。有一次,场里抓生产的同志,发现原来生产比较落后的二分场搞得很好,就在那里召开了现场会。他们领着参加会议的人到地里转了转,摆了摆数字,订了订指标,既不讲路线,也不谈思想,会就算开完了。群众对这次现场会很不满意。农场革委会抓住这件事及时进行了研究,认为这次现场会,不是抓革命,促生产,而是照老样子干,就生产抓生产。后来重新召开了现场会,组织二分场的同志介绍了他们领导群众认真学大寨,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狠抓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推动生产的经验,使大家认识到:办农场首先要明确方向路线,抓生产首先要抓人的思想革命化。
两次现场会的鲜明对比,说明有些同志的头脑中还存在“生产第一”的流毒,虽然他们平时也说要政治挂帅,但一抓生产,就又回到了忽视政治的老路上去。农场革委会举办了各种类型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学习大寨精神,使农场的领导成员和各级干部加深了对政治是统帅,是灵魂的认识,坚持了无产阶级政治挂帅、毛泽东思想领先的原则,端正了农场的社会主义方向。
农场革委会在领导学大寨的过程中,认真进行路线和政策教育,克服形而上学观点,用一分为二的唯物辩证法指导实践。在批判“生产第一”流毒的时候,同时防止“政治口头喊,不敢抓生产”的错误倾向;在批判“物质刺激”的时候,同时纠正少数队取消一切劳动定额和合理分工的错误倾向;在批判“管、卡、压”的时候,同时防止不敢提劳动纪律的错误倾向;在批判“利润挂帅”的时候,同时克服某些忽视经济核算的苗头。这样,就较好地贯彻执行了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和政策。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长期以来,汉沽农场都是靠国家投资,靠贷款过日子,越靠越懒,越靠越穷。文化大革命中,虽然经过批判,但因为路线问题没有解决,许多干部并没有从依赖国家的思想中解放出来。有人认为:“农场是国营企业,国家拿钱,农场种田”,对亏损低产心安理得。一九六七年底,农场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各生产队都按以往的惯例,选出代表,带着会计,准备在会议上制订计划时,向农场要钱要物资。这些情况,引起场领导的深思:权夺过来了,如果路线问题不解决,修正主义办场路线的流毒不肃清,照样要走回头路。是依赖国家、向上伸手,还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是农场建设上两条路线的斗争。必须破除依赖国家的思想,坚持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道路,才能使农场越办越好。他们组织大家反复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点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做自力更生”的教导,回忆过去修正主义办场路线造成的危害。广大职工沉痛地说:“依赖国家,向上伸手,把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全丢掉了!”
他们从经验教训中还认识到,要彻底改变面貌,还必须纠正只顾眼前、不管长远的作法,树立艰苦创业的思想,下决心改变生产条件。九队有九十八名职工,耕种着二千五百多亩高洼不平的盐碱地。开始有人对自力更生搞好农田基本建设信心不足,认为人少地多搞不了。党支部便组织大家反复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愚公移山》,学习大寨贫下中农的英雄事迹,激发了大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他们农忙挤空干,农闲突击干,奋战二百多天,把八百多亩坑坑洼洼的“台阶地”,改成了平展展的高产田。一九七○年粮食亩产由过去的一百多斤,提高到六百多斤。
先进单位的事迹,给全场职工很大鼓舞。他们进一步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三年来完成五百多万土方,比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三年国家投资三十七万元所搞的土方量多二百多万方。
以粮为纲 全面发展
汉沽农场过去在经营管理上出现过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搞“单打一”,只经营粮食,不搞多种经营,使农场的人力、物力、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当“单一经营”的路子走不通、财政上发生困难的时候,又出现“重钱轻粮”、“弃农经商”的错误倾向。
场革委会成立后,认真学习毛主席的教导,认识到要改变落后面貌,必须对旧的经营方针来一场革命。他们批判了“单一经营”、“利润挂帅”等修正主义黑货,坚决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怎样发展多种经营?又出现了新矛盾。有些同志把多种经营当作解决资金困难的一种手段,主张办盈利多、油水大的项目,有的认为应以支援农业为主。是“养农”还是“牟利”?他们发动群众开展了大讨论,端正了经营方针,把“养农”放在了第一位。两年多来,不仅农业生产有了大幅度增长,林、牧、副、渔也得到全面发展。一九七一年,植树三百七十万株;水果产量三十二万斤,比一九六七年增长八倍;还积极发展了养猪、养鸡、养鱼。此外,还发展了农机修配、粮油加工、砖瓦、水泥、农药、化肥、稻草制品、塑印、酱油等工、副业。一九七一年,工、副业总产值达七百多万元,基本上扭转了靠贷款过日子的局面。
认真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农场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第一,工、副业发展起来以后,改变了过去单纯依赖国家供应农业机械和化肥、农药的状况。从一九七○年起,农场的耕耙、插秧、收割、脱粒等,都开始使用自制的小型农机具,减轻了国家负担,节省了劳力,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劳动效率。
第二,加速了资金周转,为国家积累了资金。农业投资时间长,周转慢,随着工、副业的发展,经常有产品,有收入,摆脱了连年亏损、依靠贷款的局面。
第三,有利于劳力的合理安排和物资的合理使用。农忙时,从林、牧、副、渔各业抽调劳力支援农业;农闲时,从农业上抽调劳力从事林、牧、副、渔,男、女、老、弱各种劳力都得到合理安排。既为国家创造了财富,又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农场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兴旺景象。
本很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