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2月1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普及农村教育必须坚持多种形式办学
遵化县文教局
在普及农村教育的工作中,始终存在着尖锐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毛主席在一九四四年就提出:“在教育工作方面,不但要有集中的正规的小学、中学,而且要有分散的不正规的村学、读报组和识字组。”普及农村教育,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办学,使广大贫下中农子女上学方便。而刘少奇一类骗子,疯狂地对抗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他们挥动资产阶级“正规化”的大棒,破坏农村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许多贫下中农子女被堵在学校大门之外。我们认为,资产阶级的“正规化”,是普及农村教育的大敌,必须彻底批判,肃清流毒。
毛主席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篇光辉著作中说:“中国历来只是地主有文化,农民没有文化。”解放前,我县西铺大队九户地主、富农中,就有六个大学毕业生,而一百四十五户贫下中农和中农,连一名高小毕业生都没有,直到“穷棒子”社成立时,还找不到一名会计。这就是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教育制度造成的恶果。广大贫下中农吃尽了没有文化的苦头。解放初期,旧学校有了一些改革,新办了一些学校,并向工农子女开门。一九五八年,我县广大贫下中农反复学习了毛主席对“穷棒子”社的光辉批示,增添了无穷的力量,发扬当年西铺二十三户贫农办“穷棒子社”的革命精神,决心在文化上彻底翻身,办起了各种类型的学校。既有正规的小学、中学,也有比较分散的不正规的小学、中学,还有业余学校、巡回学校、半日班、午班、晚班、识字组、读报组等。他们坚持自力更生、勤俭办学的方针,不要国家花钱。没有教室,自己腾出几间草棚、副业加工房做教室;没有教师,自己选拔;没有桌凳,用土坯、石块搭;没有课本,自己编乡土教材。按照老解放区的办学经验,全县办起了许多“抗大”式的学校。学生一面学习,一面劳动,既学政治,又学文化;师生还协助村里的工作,深受广大贫下中农欢迎。当时农村教育事业曾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
可是,就在这时,刘少奇一伙极力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疯狂地进行诬蔑和破坏。他们唯恐贫下中农办学要夺回剥削阶级的“世袭领地”,千方百计地扼杀贫下中农办学的积极性。他们叫嚷什么:民办学校“不正规”、“不象样”,谩骂这是“乱、糟、偏”,是“混乱现象”,并强令解散了一些学校。到一九六一年,刚刚兴起的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被他们连砍带并,只剩下七所民办学校了。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受到了严重的干扰,广大贫下中农的办学积极性被压了下去,许多贫下中农子女重新被排斥在学校大门之外。
刘少奇一类骗子,大搞资产阶级的“正规化”,玩弄了许多花样。例如,以克服“混乱现象”为借口,设了重重关卡,规定什么超过十五岁的不能上高小,即使上了学的,也被赶出去;交不起学费的不能入学,不足三十名学生的村不能办学校,等等。在他们的迫害下,偏僻的山村不能办学校,办了的也被砍掉,大部分学校都集中在城镇、平原、富村和大村。一些贫下中农子女能勉强上学的,要走十几里路,还得翻山越岭,趟河过沟。他们还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名,卡贫下中农子女升学,规定什么不是正规学校毕业的学生不能升学,把考卷分数作为招收学生的唯一标准,不论什么人,只要达到“分数线”,就能录取。西铺“穷棒子社”的王生老大爷说:“解放了,毛主席共产党救了我们,可不能再让孩子们当‘睁眼瞎’了。我高高兴兴地把孩子送到学校,可是没到‘分数线’,还是给关在学校外边了。这‘分数线’就是对咱贫下中农子女入学的‘封锁线’哪!”王生老大爷的话,是贫下中农对资产阶级“正规化”的有力批判!
由于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到文化大革命前,全县有百分之二十以上的学龄儿童不能入学。我县东梁子河大队第一生产队共三十三户,有高小以上文化水平的只有二十七人。有的村因为识字的人少,文化水平低,学习毛主席著作有困难,党的文件看不懂,农业技术很难推广。这些情况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十分不利。
刘少奇一类骗子鼓吹的所谓“正规化”,实质上就是“封、资、修”化,就是让农村学校追求“大、洋、全”,脱离三大革命运动的实践。
一九六八年,毛主席发出“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的光辉指示,广大贫下中农无不欢欣鼓舞。全县广大贫下中农、革命师生以毛主席教育革命思想为武器,大破资产阶级“正规化”,使普及教育有了一个新的发展。沿着毛主席指引的方向,我们继续发扬“穷棒子”精神,发挥两个积极性,按照合理布点、多种形式、就近入学的原则,把一些集中的学校分散到偏僻山区和文化比较落后的社队,办到群众“家门口”。很多村队还办了耕读班,允许带弟妹上学,允许上半日学,允许学习部分功课,允许晚来早走等。这样,全县基本上实现了上小学不出大队,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七。广大贫下中农高兴地说:“这样办学校合我们的心意了,‘穷棒子’精神得传了!”


第3版()
专栏:

三个女孩退学又复学的经验教训
在普及小学五年教育的工作中,我们大队批判了“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有三个女孩要求复学。有个教师不同意,出了几道难题将她们“考”走了。有人问这位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她说:“要复学就必须考试。不然,要出就出,要进就进,那里象个学校的样子!”大队党支部从这件事看到,要普及小学教育,必须肃清一些教师头脑中资产阶级“正规化”的影响。
在一次会议上,支部委员、老贫农何治平控诉了资产阶级“正规化”的罪状,他说:“资产阶级的‘正规化’,就是不让我们贫下中农子女入学的关卡。我女儿初小毕业后,想进筻口完小读书,因考分不高,不能入学。今天,贫下中农掌握了文权,就要按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办学,让贫下中农子女都能上小学。”贫下中农的这些话给教师们以深刻的教育。他们认识到,教育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学校必须向工农子女开门;要办好社会主义学校,就必须彻底破除资产阶级的“正规化”。原来“考”走学生的那个教师也提高了认识,说:“搞好普及教育同教师的思想改造紧密相连,只有认真改造世界观,才能急贫下中农所急,想贫下中农所想,全心全意为贫下中农服务。”后来她主动地到群众中斗私批修,把三个要求复学的女孩接进学校,为她们补习了功课。
通过三个女孩退学又复学这件事,学校认真总结了经验教训,改革了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想方设法使贫下中农子女入学。对于年龄较大、成绩也好的学生,允许跳班学习;对于原在队里参加夜校学习,现在要求转入全日制学校的儿童,根据他们现有文化程度编班;允许带弟妹上学,允许个别有实际困难的学生迟到早退。去年,我们根据贫下中农的要求,将十二个一年级学生,转到生产队的红孩子班就近入学,由幼儿班的教师任教,我校老师加强业务辅导。
湖南岳阳县筻口公社李何“五·七”学校


第3版()
专栏:革命师生来信

编者按:这两封信,反映了一个重要问题,即在农村普及教育工作中,必须深入持久地开展革命大批判,肃清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散布的“读书做官论”和“读书无用论”的流毒,同时要向广大农民群众深入地进行思想工作。只有提高了群众觉悟,才能把普及教育工作搞好。
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编辑同志:
转去徐同春同学的一封信。
在这封信里,徐同春同学深刻地表达了新中国青少年一代学习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文化的迫切愿望和要求;同时,也给我们当教师的提出了一个新课题——走出校门,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推动农村普及教育工作的开展。
普及农村小学教育,是实现无产阶级教育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以前,我对农村普及小学教育和适龄儿童入学的问题认识不足,徐同春同学这封信对我教育很大。目前,农村有些家长由于受旧思想的影响和中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读书做官论”、“读书无用论”的毒害,在对待子女入学的问题上存在着不少糊涂观念。比如:有的家长认为“上学不上学都一样”,有的说什么“知识青年早晚下农村,不如早点下田挣点分”。
应该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些问题呢?以前,我错误地认为,我们教师只要教好书就行了,没有把这个问题提高到两种思想斗争的高度来认识,也没有反复、耐心、细致地做家长的思想工作。现在认识到,要搞好普及教育工作,必须继续开展革命大批判,肃清“读书做官论”和“读书无用论”的流毒,向家长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经过我们的工作,徐同春同学已经回到了学校,正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成长。 黑龙江省集贤县丰乐公社奋斗学校教师 刘振和


第3版()
专栏:革命师生来信

附:徐同春同学来信老师:你好!
我已经四天没上学了。我可能再也不能和其他同学一块读书、唱歌、游戏了。
这四天我可愁了。爸爸不让我出门和同学们一起上学,叫我放个小猪。爸爸有时还笑着对我说:“你放猪,把猪喂大了,卖了钱,给你买一双新皮鞋、一顶新帽子。过年开春,咱爷俩到队里劳动,到秋天多挣点分,多开点钱……。”我很不愿意听爸爸说这些话。每次听了这些话,我总是不高兴,不想吃饭,直想哭。爸爸有时哄我,有时还骂我。
老师,我要不能上学,还能象刘英俊叔叔那样学习毛泽东思想吗?长大了能更好地为祖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服务吗?
老师,从你上两次来我家,我爸爸不再和我说那些“多挣点钱,多挣点分”的话了,但还是不让我上学。你晚上再来一次和我爸爸说说,叫我上学吧!我永远听毛主席的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明天早晨就去上学,能行吗?敬礼!
学生 徐同春


第3版()
专栏:

大力普及山区小学五年教育
陕西省洛南县处于秦岭山地。一九六八年,毛主席发出“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的号召后,我们派人到五个公社、六十四个大队进行了调查研究,了解到山区的贫下中农子女因上学不方便,许多学龄儿童上不了学。由于文化落后,严重地影响了山区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这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发展和巩固城镇和平川地区普及教育的同时,必须大力开展山区的普及小学教育工作。
我们在山区采取多种形式办学,主要是:(一)网点下伸,分散办学。在偏僻的山庄新增设了一百三十多所小学,实行三、二分段制,即生产队设三年制初小,吸收年龄小、不能走远路的儿童就近上学,等年龄较大、上四年级时,再到大队举办的五年制小学上高小。(二)打破队与队、社与社、区与区的界限,允许外社、外队的学生在就近的学校上学。在几个县交界的地方,也吸收外县临近社、队的学生就近上学。(三)建立巡回教学点。根据学生居住分散的情况,在山村设立巡回教学点,由教师巡回教学。(四)举办半日班。根据贫下中农子女要抱娃、拾柴、放牛的情况,实行半天上学,半天参加劳动。(五)建立校外识字组,有的由高年级学生教,有的由识字的队干部教,专职教师定期辅导检查。
我们在普及山区小学教育中,积极支持群众集体办学。但当群众性的办学热潮掀起后,有人错误地认为这种学校“不正规”、“质量低”。这些议论影响了一部分社、队干部和教师,认为学校办得“太分散”了,主张联队办学。有的社、队干部没有和贫下中农商量,就把学校合并了。针对这些错误认识和作法,我们组织各级领导干部、社员群众和革命师生学习毛主席的指示:“在教育工作方面,不但要有集中的正规的小学、中学,而且要有分散的不正规的村学、读报组和识字组”、“关于社办、队办学校问题,有条件的应该允许办”、“农民子女就近上学方便”。进一步提高大家执行毛主席无产阶级教育路线的觉悟。同时,批判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一伙散布的所谓“正规化”、“智育第一”等反革命修正主义谬论。通过学习和批判,广大干部和群众认识到,办学校和办别的事一样,主要看执行什么路线。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教育革命路线,分散办学,使贫下中农子女就近上学方便,用毛泽东思想哺育青少年一代,学好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广大贫下中农所需要的。那种所谓群众办学“不正规”、“质量差”,主张合并学校,强求正规集中的思想,是在教育领域中的一种旧习惯、旧势力,是刘少奇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余毒。从而坚定了群众办学的信心和决心,主张合并学校的同志也改变了自己的意见。
为了解决偏僻山区缺少教师的问题,我们动员平川教师到山区安家落户,组织平川知识青年到山区任教,先后给山区选送了一批教师。
修建校舍,主要依靠群众集体的力量,国家给予适当的补助。去年,八里桥公社修建了六十八间校舍,国家只补助了三千多元,解决了校舍不足的问题。
做好巩固工作,使入学儿童能坚持学完五年,这是农村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方面我们是有过教训的。有两件事:一是庙湾公社适龄儿童入学率曾达到百分之九十六。由于部分同志盲目乐观,产生“普及到顶”的思想,忽视了巩固工作,入学率很快降低了,而且高年级学生越来越少。二是由于少数干部和教师一度认为学校分散,难管理,把一些学校合并,有一些学生因路远不能继续上学。这两件事使我们认识到:普及小学教育不仅要使适龄儿童都能上学,而且要尽量使学生能坚持学完五年。如果不认真做好巩固工作,即使一时入学率很高,学生入了学,还会中途退学。我们总结了这一教训,决心把普及教育作为长期的艰巨的战斗任务来抓,边发展,边巩固,边提高。
陕西省洛南县革委会文教局


第3版()
专栏:

徐焕林送女孩上学
湖北汉川县刘隔公社同乐大队贫农社员徐焕林,家中有两个孩子,九岁的男孩在读小学三年级,七岁的女孩徐想清成天向爸爸要求上学读书,可是徐焕林不同意。
生产队的干部徐树成和队办小学的教师周三枝知道这件事后,来到徐焕林家里做工作,了解到徐焕林不让女孩上学是因为有“女孩长大了要出嫁”和“读书无用”的思想。生产队干部和学校教师就帮助他们全家召开了一个家庭会,批判了“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批判了“读书无用论”、“读书做官论”,激发了徐焕林全家对万恶的旧社会和刘少奇一类骗子的仇恨。他回顾了自己一家解放前的苦难家史,认识到新社会应当男女平等,要珍视毛主席给贫下中农子女学习文化的权利。思想通了,他马上带着徐想清到学校去报到,并鼓励她在学校好好学习。 汉川县革委会通讯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