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2月14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军民连心藕
新年刚过,大地覆盖着一层厚厚的雪被。黄家宅生产大队的七、八个老大爷,兴高采烈地抬着一筐筐白嫩的大藕,往部队的伙房走去。数九寒天,在这偏僻的山区,从那里弄来的这么多的鲜藕呢?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新年前夕的下午,济南部队某部通信营的指战员在长途野营训练中,来到了山东省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单位临朐县黄家宅大队。整个村庄一下子沸腾起来了。老大娘拉着战士们的手,凑到跟前看了又看:“今天可把你们盼来啦!”战士们心情无比激动,兴奋地说:“大娘,我们响应毛主席的号召,走出营房野营训练,向贫下中农学习来啦!”
通信营进村后的一天,军民奋战大寨田的战斗打响了。战士、社员们一起掌钎打锤,搬石运土。锤声、劳动号子声、歌声响成一片。老石匠冯国建,和一个战士一起挥锤凿石。劳动休息时,战士们关切地说:“冯大爷,你这么大年纪,要歇歇啦!”冯大爷激动地说:“俺十二岁就给地主扛活。托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他老人家的福,才翻身解放,过上了如今的好日子。年纪大了,不能说革命到头了,我要尽力为社会主义贡献力量!”贫下中农的革命精神给了指战员极大的教育和鼓舞。战士小王掌钎时手被走锤砸破了,仍坚持战斗。大家劝他回去休息,他说:“这点伤算得了什么,比起贫下中农革命的硬骨头精神,还差得远呐!”
相互学习,共同战斗,军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听说部队吃菜有些困难,大队党支部立即讨论,做出决定:破冰挖藕,用农业学大寨的丰硕成果慰问亲人。寒风刺骨,厚厚的冰层结满了藕塘。大队民兵连象当年支前参战那样投入了破冰挖藕的战斗。民兵连长深情地说:“严寒冰水虽然冻僵了我们的手脚,但想起这是挖的‘军民连心藕’,心头就热呼呼的,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一筐筐鲜嫩的大藕抬到了部队伙房。炊事班长拉着高大爷的手再三谢辞:“贫下中农的心意我们收下,这藕……”没等炊事班长说完,高大爷就打断了他的话,说:“俺们送的可是‘连心藕’啊!军民本来就是一家人嘛!一家人就不要说两家话。”这下可把炊事班长难住了。他只得答应暂时把藕留下,等报告营首长以后再处理。“对!这才象军民一条心嘛!”几位老大爷拍着大腿,一边说,一边笑得合不拢嘴。
清晨,一队队指战员来到昨天民兵挖藕的地方,进行生动的路线教育和拥政爱民教育。原来,这里是一片臭水坑和乱石堆。毛主席发出“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后,党支部带领广大贫下中农,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七年来,整修了一千二百多亩大寨式梯田和藕塘。民兵们不顾天寒地冻,破冰挖藕的拥军事迹,打动了指战员的心弦,在每个人的心坎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藕,是农业学大寨的成果,应该首先叫贫下中农尝一尝!”这是全营指战员的共同心愿。一碗碗烧好的熟藕端到了烈军属的家里,端到了贫下中农的家里。一碗碗藕,勾起了多少贫下中农辛酸的回忆:旧社会,日本鬼子、国民党匪军抢衣夺粮,烧杀奸淫,无恶不作。一九四二年,全村有三百多人被打死、饿死,几十户卖儿卖女。贫农社员孙兆全拿出了四十多年前的讨饭篮子,向战士们控诉了万恶的旧社会。他激动地说:“有了人民解放军紧握枪杆子,俺们才扔掉了讨饭筐子。俺们永远不能忘记过去的苦,要紧跟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革命一辈子!”一碗碗藕,一堂堂阶级教育课。忆苦思甜,贫下中农倍感解放军亲,解放军更加爱人民。战士们说:
“藕断丝相连。我们相处的时间是短暂的,但军民的骨肉情谊是永存的。”
拂晓,部队出发的清脆号音划破了长空。大队广播员看着解放军送来的崭新的铁锹、铁镐,和上面写着的“农业学大寨”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激情满怀。她打开解放军同志帮助修好的扩音器,无限激动地和贫下中农一起高呼:“全国学人民解放军!”通信营的指战员迈着坚定的步伐,振臂高呼:“解放军学全国人民!” 本报通讯员


第4版()
专栏:

团结战斗在边疆
巍巍天山,到处传颂着边防部队和各族人民团结战斗的动人事迹。
库车河谷的一项工程工地上,红旗招展,歌声嘹亮,新疆军区某部指战员和驻地的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等各族人民,正在紧张地进行施工。一天,雨过天晴,工地上呈现一派意气风发的革命景象,军民们甩开臂膀越干越欢。突然,某部战士张秀生,发现嵌在陡坡上的一块巨石,由于受到雨水的冲刷,加上挥动铁锤打钢钎的振动,周围的碎石、砂土在不停地往下掉,眼看就要塌落。在巨石下面,维吾尔族民兵亚逊卡德尔正在聚精会神地工作着,情况十分危险。张秀生大喊一声:“危险,快躲开!”说着,奋不顾身地纵身上前,把亚逊卡德尔和另一个民兵拉出险区。就在这时,“哗啦”一声巨响,巨石周围几块斗大的石头接连滚了下来。一场事故避免了,但巨石仍然嵌在那里,险情还没有排除。亚逊卡德尔拿起钢钎,自告奋勇地要冲上陡坡排险。张秀生抢过钢钎,二话没说就爬上了陡坡。民兵连指导员、维吾尔族干部阿吾沙吾提想:“解放军担负着保卫祖国的神圣任务,怎能让他们去担这个风险呢!”他从地上拣起一根钢钎,迅速向巨石冲去。两人侧身站在巨石两边,齐心协力地用钢钎撬巨石。巨石活动了,阿吾沙吾提大声喊道:“小张,快躲开!”张秀生立即回答:“不要管我,你自己要注意!”只听得“轰隆”一声巨响,巨石从他俩中间贴着身子擦过,滚进了河沟。险情排除了。在共同斗争中结下的战友情谊,把军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工程飞快地向前进展。 (新华社)


第4版()
专栏:

五指山区的政治夜校
解放军某部特务连来到海南岛五指山区,驻地和什空苗寨隔河相望。战士们经常深入苗寨,热情宣传毛泽东思想,和苗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一天,战士李顺智看见永进公公等几位贫下中农,手里捧着毛主席著作,深情地端详着扉页上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画像,激动地说:“五指山的木棉树再高也有根,五条河水再长也有源,苗家人民今天能过上好日子,全靠救星毛主席。要是我们能识字读毛主席的书该多好啊!”李顺智把苗族贫下中农的愿望向连队党支部汇报后,党支部决定在什空苗寨办一所夜校,帮助苗族兄弟读毛主席的书,并让李顺智和另外几个战士担任这所夜校的辅导员。他们白天和社员一起劳动,晚上又帮助社员群众边学文化,边学毛主席著作。贫下中农越学热情越高,来夜校学习的人越来越多,原来的小茅屋已经容纳不下了。特务连指战员就和苗族社员一起,上山割茅草、伐木头,重新盖起一间宽敞的课堂。
夜校不仅是苗族贫下中农学文化学政治的课堂,同时也是特务连指战员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地方。每当新战士入伍,特务连党支部都要请苗族贫下中农在这里给他们上阶级教育课;吸收新党员,特务连党支部又在这里请老贫农介绍继续革命的体会,帮助新党员解决思想入党的问题。有一次,特务连一批老战士要到新的工作岗位去了。什空苗寨的贫下中农知道后,为了表达对子弟兵的心意,上山挑选最好的木头,做了一根根精致的扁担。临别前的晚上,贫下中农准备了忆苦饭,把子弟兵请到夜校,一起进行回忆对比,并把扁担赠送给即将离队的老战士,勉励他们为革命担起新的重担,永远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大步前进。 (新华社)


第4版()
专栏:

一支妇女送粮队
在闽东沿海,不管骄阳似火的盛夏,还是海风呼啸的寒冬,人们经常看到一支妇女送粮队。她们肩挑粮袋,手推板车,给保卫祖国海防的解放军运送“拥军”粮。这支妇女送粮队,是由三沙粮站的职工家属组成的。
过去,三沙粮站只有三十多个职工,担负着前线几万军民的销、售、存粮任务。有时他们为了送粮,要走三十多里路,还要翻山越岭。有时,职工出差送粮后,站上就剩不了几个人,工作很忙。这个站上的职工家属,看到解放军同志来买粮,往往要耽搁半天,甚至一天时间,她们心里很焦急。她们遵照毛主席关于“要拥军爱民”的教导,自动组织起来,成立了一支义务送粮队,在粮站忙不过来的时候,帮助运送军粮。这一行动,立即得到粮站党支部的大力支持。
去年八月,某部三营来到大虎山执行任务。一天,妇女送粮队的同志们估计送去的粮食快用完了,而第二天按计划又要给其他连队送粮。为了不影响第二天的工作,她们决定当天夜里给三营送粮上山。粮站党支部考虑到,她们大多数都是有孩子的妈妈,黑夜爬山不方便,不同意她们去,决定让职工们送去。她们争辩说:“过去,才溪乡的妇女不怕国民党反动派的杀害,冒着生命危险积极支援红军。为了运送拥军粮,我们吃点苦算不了什么。”党支部见她们决心大,拦阻不住,答应了她们的要求。
凌晨,妇女送粮队、职工送粮队挑着军粮英姿勃勃地向大虎山前进。民谣说:“大虎山,高难攀;羊肠小道绕山间,坡陡路滑上山难。”不要说挑着担子,就是空着手爬这座山,也要手捏两把汗。但是,大家却豪迈地说:“山再高,路再险,挡不住我们拥军的意志坚。”大家发扬团结战斗精神,坚持前进。
天已经破晓了。当火红的太阳从东方的海平面升起,冲开了象纱一样的薄雾时,送粮队员们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奋斗,终于克服了重重困难,把“拥军”粮送到战士们手中。指战员们望着这些披着晨雾而来,踏着金色的阳光而去的“红色后勤战士”,十分激动,他们表示:一定要更好地向人民群众学习,加强战备,在保卫祖国海疆的战斗岗位上,为人民立新功。 本报通讯员


第4版()
专栏:

福建前线部队春节停止炮击两天
新华社福建前线一九七二年二月十四日电 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司令部发言人今天宣布,为了让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等岛屿上的祖国同胞和国民党军队官兵同全国人民一道欢度一九七二年春节,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在二月十五日和二月十七日两天停止炮击,以示关怀。


第4版()
专栏:

河北遵化县沙石峪大队的拥军模范李大娘,在抗日战争时期,曾冒着生命危险给八路军送水送粮。今天,解放军野营来到沙石峪,李大娘一家又热情地给战士们送水喝,表达了贫下中农对子弟兵的关怀和热爱。 本报通讯员摄


第4版()
专栏:

湖南省岳阳县中队指战员,遵照毛主席关于“解放军学全国人民”的教导,在路线教育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虚心向贫下中农学习。这是他们深入渔船,向群众学习。 本报通讯员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