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大白马的故事
云南宾川县红旗公社第九生产队有一匹大白马。人们经常看见这匹大白马驾着一辆大车给当地驻军某部运送蔬菜、物资,解放军指战员们热情地称赞这匹大白马为“拥军马”。可是生产队的社员却说这匹大白马帮助解放军运点东西是应该的,因为它是“爱民马”。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是——
初秋的一个晌午,练洞河边有一匹马被牛挑死了。消息传到当地驻军某部,炮连副指导员罗朝先想到连里养的那条牛脾气犟,可能是它闯了祸,就去找负责放牧的战士袁庆有了解情况。袁庆有说:“中午,牛吃饱了以后,在河里洗澡,我就回来吃饭了,牛是否挑死马,我不知道。”他俩到牛棚一看,果然牛角上还有血迹,证实是部队的牛把生产队的马挑死了。遵照人民解放军“损坏东西要赔”的传统纪律,部队党委决定还给生产队一匹马。群工干事徐国良和副指导员罗朝先挑选了一匹大白马送到生产队。
听说解放军来还马,全生产队都轰动了。社员群众纷纷跑到村头,拦住解放军,不让把马牵进村。这个说,牛挑死马,牲畜对牲畜,不关人的事;那个说,解放军给我们宣传毛泽东思想,帮助我们搞生产,使生产队的面貌发生了变化,不能要解放军还马。经过徐国良和罗朝先再三说服,暂时把马留下来了。
第二天,生产队长锦发祥又把马牵回炮连,说牛挑死马不是解放军的责任,是生产队放牧员责任心不强,群众要求不收解放军的马。炮连的同志们深受教育。战士袁庆有诚恳地向生产队长作自我批评,检查自己责任心不强,没有把牛看好。罗朝先又耐心地给生产队长讲人民解放军的宗旨和毛主席亲自制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然后,同生产队长一道,还是把马牵回生产队。
第三天,生产大队党支部副支书赵文灿、公社革委会主任陈先魏和一些社员又把马送回团部来。团首长亲自出面调解,讲清楚执行毛主席建军路线的重要性。经过三番五次的周折,大白马终于还给了生产队。
这件事,在广大指战员和贫下中农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遵照毛主席关于“全国学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学全国人民”的伟大教导,红旗公社革委会号召社员群众向解放军学习,驻军部队党委号召干部战士向贫下中农学习。
在炮连,党支部以生产队三次送马的高尚风格作教材,对部队进行“遵纪爱民”的教育,要求干部战士做遵纪爱民的模范。
在生产队里,队干部以解放军还马的遵纪爱民精神作教材,对社员进行“军民团结”的教育。六十多岁的老贫农邓文雄用切身经历进行两种军队的对比。那是一九四七年,国民党军队的一个炮团住在城里,匪兵经常到村子里抓鸡捉狗。邓大爹喂了一头猪,怕被匪兵抢走,就把猪圈门用土箕堵死,在猪圈背后开了一个小洞,每天从小洞里喂猪。这样还是躲不脱匪兵的抢劫。匪兵把猪圈墙推倒,把猪抢走,邓大爹还遭到了一顿毒打。一席回忆,两相对比,贫下中农深受教育,更加感到人民解放军的可爱。
本报通讯员


第4版()
专栏:

  拥军船
去年四月,解放军某部炮二连来到河北省安新县泥李庄执行生产任务。从营房到生产基地中间有一条河隔着,连队的同志们每天上下工都要绕河走两个小时的路。
一天,住在河边的田老大娘看见解放军战士绕河上工,一打听,原来每天如此。她想:亲人的困难就是自己的困难,决不能让亲人在路上耽误时间,影响他们完成军事训练和生产任务。于是,便决定用家里的小船,每天运送解放军。由于小船多年失修,船帮烂了两个洞。田大娘连夜找来木板,补好洞,但还需用油泥抹缝,可是家里没有石灰,怎么办?田大娘又立即往返十多里路到附近的村庄找来石灰,用棉油和石灰和成油泥,抹好船缝,她才去休息。
第二天一早,田大娘就来到了小河岸边等候连队的同志们。当同志们来到岸边时,田大娘迎了上去,说明来意,战士们听了深为感动,他们说:“大娘,您的心意我们收下了,可天气这样冷,您身体又不好,怎能让您给我们摆渡!”大娘一听同志们不答应,就着急了。她给同志们讲起过去的革命经历:一九三九年秋,两个八路军伤病员住在大娘家里,大娘日夜精心地护理和照顾。一天夜里,日伪军突然包围了泥李庄,进行大搜查,田大娘急中生智,把伤员扶上船,转移到芦苇荡里。船刚行驶不远,敌人就闯进了泥李庄,发现水中有小船,就朝小船开枪,但田大娘毫不畏惧,劈波斩浪用力划桨,把伤病员转移到芦苇深处,安然脱险。讲到这里,田大娘语重心长地说:“要是在旧社会,我做梦也别想活这么大年纪呀!有毛主席领导,多亏亲人解放军,才有幸福的今天。你们有困难,我不能看着不管,你们不让我去我也得去。”这时连长看到田大娘热爱人民子弟兵的诚挚感情,深受教育,同意田大娘为连队摆渡。后来,为了减轻田大娘的负担,连队派人向大娘学习摆渡。不几天,战士们能单独摆渡了,就每天自己摆渡过河。从此,驻军把这条船叫做“拥军船”。
本报通讯员


第4版()
专栏:

  送鸭
一天晚上,湖北省潜江县浩子口区放鸭的刘大爷清点鸭子数时,发现丢失了十二只。第二天天刚亮,他就沿着头天放鸭走过的路认真找寻,没有发现鸭子的踪影。找不回鸭子来,集体的利益受到损失,刘大爷饭吃不香,觉睡不着。
说也巧,有一天刘大爷刚走出门,只见一位年轻的解放军战士赶着一群鸭子迎面走过来,热情地向他招呼:“刘大爷,我给你送鸭子来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位解放军同志叫黎进开,是某部三连战士。那天傍晚,小黎完成了一天管看田水的工作,正准备收工回连队,忽然听到一阵“嘎嘎嘎”的鸭子叫声。他走近一看,只见十二只鸭子正蹲在田埂上发愣,再朝四周望望,也没发现有人在。小黎猜想:这一定是放鸭的社员不小心丢下的。如果鸭子今天晚上不能归家,万一遇到野兽就不好办了。爱护群众的利益,这是革命战士的崇高职责啊!他看着夜幕渐渐降临,而一时又找不到鸭子的主人,便决定先把鸭子赶回连队去。一路上,小黎边走边琢磨着:今天晚上把鸭子赶回连队,使群众利益免受了损失,可是丢了鸭子的社员一定很焦急,应当设法找到失主,把鸭子尽快送回去才好。回到连里,小黎将情况详细地向党支部作了汇报,并主动请求把找失主的任务交给自己。党支部表扬了小黎这种关心群众、爱护群众利益的精神,并与他一起分析研究了找失主的行动计划。
第二天一清早,小黎带着党支部和全连同志的委托出发了。刚走出营区,老远就望见一条公路上人来车往,社员们正在忙着往田间运送肥料。小黎大步流星赶上前去,站在路边耐心地询问着来往的行人有没有丢失鸭子,大家都说没有。小黎便离开这里又走向另一个村庄。村子里的贫下中农看到这位满脸汗珠的解放军战士为了寻找鸭子的失主,不辞劳苦地东跑西奔,都深受感动。他们告诉小黎:南寨有两个大伯是放鸭子的,很可能是他们丢的。小黎按照群众提供的线索,顺着他们指点的方向,又继续前进。但是到那里一问,两位大伯都说没有这回事。这一天,小黎走了一处又一处,访了一村又一村,仍然没有找到丢鸭子的人。
晚上回来,小黎一遍又一遍地学习毛主席关于“拥政爱民”的伟大教导,决心克服困难,找到失主,以实际行动落实毛主席指示。次日一早,小黎又满怀信心地去寻找失主。饿了,就啃两块干粮;渴了,就喝几口泉水。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第三天,小黎终于打听到在远离这里十多里地的浩子口还有一个放鸭的刘大爷。那天下午,刘大爷赶着一大群鸭子经过三连的稻田边时,有十二只鸭子钻到水沟草丛里,刘大爷人老视力差,当时没有发现,就这样给丢下了。小黎从田里捡到的这十二只鸭子正是这位老大爷丢的。找到了鸭子的失主,小黎心里有说不出来的高兴,连蹦带跳地跑回连里,把鸭子赶了来,并把鸭子生下的九个蛋从挂包里掏出来,如数送还给刘大爷。
刘大爷看着送回来的十二只鸭子和九个蛋,望望跟前和蔼可亲的解放军战士,心中无比激动。他紧紧拉着小黎的手说:“你们真是毛主席教导出来的好战士,我们贫下中农的贴心人哪!”
本报通讯员


第4版()
专栏:

  尼泊尔驻华大使苏巴举行招待会
 庆祝比兰德拉国王诞辰
李先念副总理等应邀出席 苏巴大使姬鹏飞外长在会上讲话
尼泊尔驻拉萨总领事馆总领事为比兰德拉国王诞辰举行宴会
新华社一九七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讯 尼泊尔驻中国大使苏巴和夫人今天下午六时举行招待会,庆祝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比尔·比克拉姆·沙阿·德瓦陛下诞辰。
应邀出席招待会的有: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外交部部长姬鹏飞、副部长韩念龙,外贸部部长白相国,农林部部长沙风,建工部部长赖际发,外经部副部长陈慕华,国防部副部长王树声,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李达,人大常委会委员胡愈之、季方,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负责人钱正英、于眉、谢华、刘复之、焦善民、李青川、缪海稜、丁国钰、杨骥、许寒冰、王珍等。
苏巴大使在招待会上讲话,他说,“今年是我国国王执政的第一年。尼泊尔人民为有这样一位国王的领导而感到庆幸和幸福,因为他坚定地遵循了已故国王马亨德拉陛下所规定的道路和政策,我国国王一方面严格信守不结盟和中立的原则,谋求同所有国家和一切邻邦友好相处;另一方面决心象已故国王马亨德拉陛下一样,在一切涉及我国主权和独立的地方保持警惕。”
大使说:“中国是我们的好邻邦、好朋友。多少年来,我们通过亲身体验知道,中国是一个了解她朋友的困难的忠实朋友。我们希望我们也证明自己是中国的一个可靠朋友。我们愿使这种友谊和谅解的关系继续下去。”大使祝愿中国取得越来越大的胜利。
姬鹏飞部长在宴会上说:“尼泊尔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古老的国家,勇敢智慧的尼泊尔人民有着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一年来,尼泊尔王国政府和人民,在比兰德拉国王陛下的领导下,坚持奉行前国王马亨德拉所制定的政策,在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在国家建设和发展民族经济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此感到由衷的高兴,并衷心祝愿尼泊尔王国政府和人民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他说:“中尼两国自古以来就是亲密的友好邻邦,两国人民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自中尼建交以来,我们两国的友谊和友好合作关系不断获得新的发展。不久以前,比斯塔首相和夫人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带来了尼泊尔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为发展中尼友谊作出了新的贡献。”
姬鹏飞部长表示深信,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中尼友好睦邻关系,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必将与日俱增。
应邀出席招待会的还有各国驻中国的使节。
新华社拉萨一九七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电 尼泊尔王国驻拉萨总领事馆总领事多尔·巴哈杜尔·比斯塔今天为比兰德拉国王陛下诞辰举行宴会。西藏自治区革委会、拉萨市革委会负责人任荣、任昌等出席了宴会。


第4版()
专栏:

  余湛副部长会见日本《北海道新闻》社社长
新华社一九七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讯 外交部副部长余湛今日下午会见日本《北海道新闻》社社长上关敏夫和随行人员山下忠雄、北洞孝雄、郡司正明、飞田信彦和《北海道新闻》驻京记者河野裕,同他们进行了友好的谈话。会见时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王珍在座。


第4版()
专栏:

  朝鲜蔬菜考察团离京回国
新华社一九七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讯 由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平壤市农村经营管理委员会副委员长洪长水率领的朝鲜蔬菜考察团,今天乘火车离开北京回国。商业部副部长赵发生,有关方面负责人和朝鲜驻中国大使馆参赞刘成进、经济参赞全东洙等前往车站送行。
考察团在中国期间,曾访问了北京、长沙、韶山、天津、沈阳等地。


第4版()
专栏:

  我卫生工作考察团回到北京
新华社一九七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讯 以张润绪为团长、李培雄为副团长的中国卫生工作考察团,结束对越南的参观访问,二十七日乘飞机回到北京。


第4版()
专栏:

  访勒布山谷
——记门巴族人民的新生活
勒布山谷位于西藏山南地区错那县境内,在行政上是个区,共四个乡,十个自然村,一百零八户人家。整个山谷深达两千五百米,波涛滚滚的娘江河由谷底穿流而过,两岸苍松翠竹,植物繁茂,每当杜鹃花盛开的时候,这里满山遍野一片火红。
居住在这块美丽富饶土地上的门巴族人民,是勤劳而自尊的人民。但是,在旧社会,他们却被封建领主阶级诬蔑为“拉罗”(意即“什么也不懂的牲口”),不得不头戴形如牛角的帽子,身披拖着尾巴的畜皮,不能大声说话,受尽了凌辱,没有起码做人的权利。那时,勒布山谷的每一块土地,每一幢房屋,甚至山上山下的一草一木,都属于领主所有,门巴族人民几乎全部都是他们的农奴或奴隶。沉重的盘剥和压榨,使勤劳的门巴人只能从事“火燎一把草,木棍把地撬,撒下一把种,无人再管照”的极其落后的生产,整年过着靠采集野果、掏挖鸟蛋充饥的半野人生活。富饶的勒布竟成了一座“饥饿的山谷”。在勒布山谷流行一首民谣,表达了门巴族人民对农奴主阶级愤怒的控诉:
“鸟儿有自由飞翔的权利,
门巴人没有人身自由。
孔雀有美丽的羽毛,
门巴人没有鞋帽。
牛马夜间喂有草料,
门巴人白天饿着肚子为谁操劳?”
门巴族人民多么盼望着解放啊!这一天终于盼到了。一九五一年,毛主席派来了工作组,他们不远万里来到错那地区,立即对濒于绝境的门巴人发放救济粮款,实行免费医疗。苦难深重的门巴族人民第一次感受到党和毛主席的温暖。
一九五九年,在勒布山谷历史上发生了一个划时代的转折。这一年,门巴族人民同西藏各兄弟民族一起,协助人民解放军粉碎了以达赖为首的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发动的反革命武装叛乱,推翻了封建农奴主阶级的罪恶统治,进行了伟大的民主改革,世世代代遭受歧视和压迫的门巴族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一九六二年,党在门巴族人民中发展了第一批共产党员,一九六四年又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勒布区的第一个党支部。
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解放了的门巴族人民发挥了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力。一九六○年,刚刚实现民主改革的门巴族人民迅速走上了互助合作的道路。他们依靠组织起来的力量,破除迷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丢掉了长期用来挖地的木棍,使用政府供给的新式步犁,实行深翻、除草、施肥、灭虫。同时,大力开荒造田,改良土壤,扩大复种面积,推广良种。近年来,门巴族人民又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运动。他们冒着风雪严寒,建设大寨式梯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饥饿的山谷”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九七一年,勒布全区耕地面积比民主改革的一九五九年扩大了一倍,单产提高了一倍多,连年获得粮食丰收。现在,全区粮食除自给外,门巴族人民怀着极大的自豪感和深厚的情意,每年向国家交售余粮近两万斤,这是他们祖祖辈辈没有的事。随着粮食的丰收,林、牧、副各业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历史上第一次发展了养猪事业,第一次向国家出售酥油,第一次种茶树、烟叶,成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竹木器合作社……。今日的勒布山谷,阳光普照,热气腾腾,历史上从来没有的新事,象雨后春笋一样地涌现出来,激励着门巴族人民的心。
随着生产的发展,门巴族人民的经济和文化生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门巴人过乞讨流浪生活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旧社会赤身露体的门巴农奴,现在穿上了氆氇(一种羊毛织物),绝大多数人备有节日穿的服装。旧社会门巴农奴中没有一个识字的,现在,区内办起了两所民办小学,不少青少年能够读书看报,写字算账,成为门巴族人民中第一代有文化的人。过去,门巴人民有病无处治,死活无人管,现在有了自己的医疗所和“赤脚医生”,他们得到国家的特殊照顾,看病可以享受免费医疗。最近,勒布山谷还修建了一座小型水力发电站,祖祖辈辈点燃松果照明的门巴族人民,有不少户已经有了电灯。不久前,在区革委会所在地的麻麻乡,办起了一座有线广播站,当翻了身的门巴农奴从广播里听到北京的声音时,他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连声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
面对着勒布山谷的巨大变化,门巴族人民欢欣鼓舞,高兴地唱道:
“在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大花园里,
门巴是一朵新开的花。
党的甘露把它浇灌,
毛主席亲手把它栽培,使它长大。” 新华社记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