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团支部建设的重要课题
——中共湖南省益阳县翠坡大队团支部进行路线教育的调查
翠波大队的整团工作是一九七○年底结束的。新的团支部建立后,究竟怎样进一步加强团的建设?
起初,他们只强调:团组织整顿了,就应该有点热火劲,把青年工作活跃起来。于是,便组织起一个文艺宣传队,还专门从县剧团请来一个导演,教青年学戏。这样只搞文艺活动,不搞思想教育,贫下中农意见很大。后来,他们觉得还是把力量放在生产上,搞点“实”的东西好。
就在这时,发现有个团员资产阶级思想比较严重。在整团中,在老贫农忆苦思甜的时候,他痛哭流涕,决心好好地改造思想。但后来事过境迁,眼泪干了,思想又回生了。贫下中农批评这个青年:“在忆苦会上是‘泪菩萨’,表决心时是‘铁菩萨’,没过几天就成了‘雪菩萨’。”这件事引起团支部的深思,认识到对青年的教育不能一劳永逸,不能抓抓停停。中央两报一刊元旦社论传达了毛主席关于在全党“进行一次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的指示,使团支部进一步明确了方向。他们确定把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作为团支部建设的重要课题。
    打基础
路线教育从那里入手?他们了解到,大多数团员、青年对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缺乏深刻认识。因此,必须用党的基本路线武装青年,上好阶级斗争这门“主课”,帮助青年在政治上打下坚实的基础。
他们首先抓了一个典型。阳雀坪生产队一对团员夫妇,曾发生了一场争论。事情是这样的:去年林屈娥生孩子,地主婆刘蒲英送去十个鸡蛋。爱人陈亮辉回家发现后,提出了批评。林屈娥冲口冒出一句:“人家也是好意”。两人争执起来。团支部就帮助他们办了家庭学习班,联系这十个鸡蛋,学习基本路线。使林屈娥认识到,地主上门那会有什么“好意”?她表面拿来的是几个鸡蛋,实际上是阶级敌人射来的“糖衣炮弹”!这个地主婆决不是关心林屈娥的身体,而是看准了林屈娥是大队革委会委员,手中有权;看准了陈亮辉是基干民兵排长,手中有枪;她是想收买这对夫妇替她说话,为她服务。通过学习,林屈娥受到深刻的教育。
接着,他们又组织全大队的团员、青年讨论:“地主婆给林屈娥送鸡蛋说明了什么?”引导大家边学基本路线,边联系实际,大摆本队阶级斗争的事实,狠批“阶级斗争熄灭论”和地主资产阶级“人性论”。不摆不知道,一摆认识大提高。复杂的阶级斗争现状,使团员、青年从思想上真正认识了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普遍加深了对基本路线的理解。
    分是非
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使团员、青年的阶级斗争观念增强了。这时又发生了一件事情:
书房冲生产队有个青年,在“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妖风影响下,用一些不正当的方法限制社员家庭饲养家禽。事情发生后,有人说这是错误的,也有人说这是“革命行动”。团支部认为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思想动向:不少青年分不清什么是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政策,什么是刘少奇一类骗子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和政策,往往不能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分析。如果团组织不进行教育,那就会使青年偏离毛主席的正确路线,变成盲目的革命者。因此,他们把引导青年分清路线是非、划清政策界限,当做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
团支部认真研究了青年在阶级斗争中的表现,发觉有些青年总是随着阶级斗争的起伏而发生摇摆。有时,忽视阶级斗争;有时,又不善于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因此,团支部认为,在深入批判“阶级斗争熄灭论”和地主资产阶级“人性论”的同时,还要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提高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自觉性。只有这样,才能使青年正确理解和处理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
    抓倾向
团支部从深入进行路线教育的实践中认识到,针对青年的思想倾向性问题,做深入细致的工作,有重要的意义。
团支部分析:翠波大队青年中的百分之六十以上是高、初中毕业生,绝大多数表现是好的,但也有些青年不安心在农村劳动。文化高一点的,盼招工,盼提干,盼升学;文化低一点的,想学一门手艺,外出奔“好生活”。出现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能正确对待理想和前途。
从以上认识出发,团支部围绕着坚持走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以正确态度对待理想、前途为中心,对他们进行生动的路线教育。
生长在农村的知识青年,还要不要同贫下中农相结合?这个大队的青年多是从学校毕业回乡的。有的人认为自己生在翠波,长在翠波,从小干农活,上的是跑学,同贫下中农吃在一锅,睡在一屋,不存在结合问题。他们把接受“再教育”看成是城市青年的事。为此,团支部组织全体青年反复学习了毛主席的《五四运动》和《青年运动的方向》,使大家认识到:出身贫下中农家庭、生长在农村的青年,同样很有必要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走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在提高对毛主席革命路线认识的基础上,许多团员、青年自觉地批判了那种认为回乡当农民,就是“蓑衣斗笠盖住了好汉,箢箕扁担压住了英雄”的错误思想。联系两条路线的斗争来看理想、前途,思想境界就大变样。高中毕业的团员彭应林,认识到不安心在农村劳动,是逃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革命重担,辜负了养育自己的广大贫下中农。从此以后,他努力改造思想,表现很好。不久前入了党,并被选为党支部委员。
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翠波大队团支部由于抓住了团支部建设的纲,迅速提高了团员、青年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继续革命的觉悟,大大活跃了团的工作,推动了团的建设,有力地发挥了党的助手作用。
本报通讯员


第4版()
专栏:

  艰苦奋斗战天地
共青团四川省安县界牌公社前丰大队支部委员会
我们安县界牌公社前丰大队的团员和青年,在毛主席关于“全靠青年和全体人民在几十年时间内,团结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个富强的国家”的教导鼓舞下,积极参加三大革命运动,努力当好党的助手,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去年我们大队党支部表彰的三百多个先进人物中,团员和青年就有一百零九人。
去年大战红五月时,生产任务重,时间紧。第一生产队的几十个团员和青年组织起来,利用晚上时间突击将几十亩菜子扯完。这件事很快传遍了全大队,广大团员和青年立即行动起来,利用早晚突击扯油菜二百余亩,割麦子三百多亩,使小春很快收完,保证了大春作物按时下种。去年在抗旱抢栽战斗中,第四生产队有八个青年连续车水四个通宵,保证了三十多亩稻田满栽满插。
去冬搞农田基本建设,治理安昌河的任务很大,工程很艰巨,为了提早完成任务,党支部组织了“青年治河突击队”,有三百多人参加。大家天寒地冻不怕冷,雨多路滑不怕难,每天天不亮就赶到工地,拣石头,砌河埂,艰苦奋战,直到深夜才归家。三队团小组提出“风吹如打扇,下雨如流汗,风雨越大越要干”的钢铁誓言,他们三十多个青年满怀豪情壮志,天天坚持战斗,不下火线。冬天治河工程抽河心任务最艰巨,六队的三十多个团员和青年主动承担这一任务。他们不怕河水冰冷刺骨,坚持在水中拣石担砂,经过半个月的艰苦奋战,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在向大自然作斗争中,广大团员和青年同贫下中农一道,学习大寨贫下中农的革命精神,认真贯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全大队八个生产队,队队成立了科研小组,科研人员多数是青年。去年第一生产队的早稻和晚稻栽下不久,就遭到螟虫、卷叶虫的袭击,秧苗得了枯心病、复叶麻斑病。为了抢救秧苗,有五个女青年主动承担任务,和秧苗病虫展开了斗争。她们在毛主席“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教导的鼓舞下,坚持战斗,连续奋战了七十多天,终于消灭了虫害,保证了秧苗正常生长,早稻平均亩产七百八十二斤,晚稻平均亩产三百九十九斤。同时,还试验成功十四亩的早稻——中稻——晚稻和大麦——玉米——晚稻一年三熟连播作物。


第4版()
专栏:

  渔村青年
最近几年来,湖北省洪湖县各社队兴办了八十四个渔场,十一万亩养鱼水面,在百里洪湖的四周,布满着大大小小的人工养殖湖泊、塘堰,好象“葡萄串”。在这里从事养鱼的一千六百名渔民中,有一半是青年,他们正在为社会主义养鱼事业作出贡献。
荷花清香,鱼群活跃。夏天,正是人工孵化鱼苗的大好时机。洪湖老渔民,过去只搞天然捕捞,没有养鱼的习惯,不会孵化鱼苗。现在,青年人勇敢地承担了这个任务。洪湖北岸的红旗养殖场,有十六名回乡知识青年。去年初夏,他们接受草鱼孵化任务的时候,认为原来学过这门课程,现在干这一行是“坛子里捉乌龟”,十拿九稳。但是,他们一旦接触实际,便分不清草鱼的公母,药水注射对不上号,不仅没有孵化出鱼苗,反而造成草鱼的死亡。党支部发现他们的思想倾向后,及时组织他们学习和认识“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的道理。回乡知识青年陈家明等人,按照毛主席的教导,放下架子,虚心向贫下中农学习,从划水翅、鱼鳞等方面分清草鱼的公母,摸清了草鱼的习性。他们把书本知识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继续进行试验,孵化鱼苗终于获得成功。这种自繁自养的鱼苗、鱼种,品种纯,体质壮,长势整齐。广大青年也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
秋高气爽,气温适宜,渔村姑娘一面养鱼,一面培育珍珠蚌。在人工湖泊和塘堰里,她们充分利用水面,养鱼、养鹅、养蚌。洪湖西南岸的螺山植莲场,有回乡、下乡知识青年三十六名。他们同贫下中农一道,养鱼三千亩,培育珍珠蚌五千个。去年四月放养的珍珠蚌二千三百个,已经成珠;今年放养的珍珠蚌二千七百个,也已露珠。
姑娘们培育珍珠,也是经历了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斗争。去年秋天,回乡女知识青年王兆平、徐成霞开始给珍珠蚌进行切片、撕片、插片手术,做了十五个竟死了九个。这时,有人挖苦她们说:“狗皮能做皮领,水獭皮就不值钱了。几个姑娘能够养成珍珠,世界上就没有稀物了。”可是她们毫不气馁,继续试验,从成绩中找经验,从失败中找教训,发现给珍珠蚌动手术时间长,受伤面大,以致死亡率高。她们改进技术,加快速度,培育珍珠蚌的成活率达百分之八十。党支部抓住王兆平、徐成霞的先进事例,教育广大青年,树立雄心壮志,破除庸人哲学,突破技术难关。青年们发愤学习,刻苦钻研,很快掌握了这门技术。去年每个蚌平均有珍珠二十余颗,今年每个蚌平均有珍珠三十余颗。
隆冬时节,是渔民捕获鲜鱼的旺季。今年各渔场安排船只,组织劳力,入湖捕捞,成果很大。从养殖湖泊中,全县现已捕获鲜鱼一百二十万斤,比去年同期增加两倍。同时,各渔场还积极作好鱼种安全过冬的准备工作。
以前,五·七渔场的越冬鱼种,成活率只占百分之三十。一九七○年冬天,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全场四十名青年,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进行科学研究,采用有效办法,不让鱼种受挤、受闷、受饿、受冻,成活率达百分之六十。这时,有的青年有些自满了。党支部发现这种思想苗头,组织他们学习毛主席著作,教育他们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一九七一年越冬鱼种的成活率达百分之八十。今年,各渔场学习了五·七渔场的经验,正在选择鱼池,加深水位,准备饲料,加强管理,确保鱼种安全过冬。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在三大革命运动中,青年们的路线斗争觉悟日益提高,不少青年,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在欢腾的渔村里,青年们精神振奋,意气风发,正在火热的战斗生活中茁壮成长。 本报通讯员


第4版()
专栏:

  做雷锋式的好青年
同志,当你乘坐在祖国的列车、轮船上,看到青年人扶老携幼、关心他人的时候;当你在医院、商店里,看到同志间互相帮助、谦虚礼让的时候,你一定会想起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同志,想到他那一件件闪烁着共产主义光辉的动人事迹。
如今,在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下,涌现了多少雷锋式的好青年!解放军某部一连四班战士吕天振同志,就是千万个雷锋式人物中的一个。
一九六九年,吕天振从家乡河南新野入伍来到部队。四年里,他执行过支左任务,参加过施工劳动。野营训练中到过农村,他走到那里,就把好事做到那里。
在吕天振的眼里,为革命有干不完的活。有一次,连队野营来到荣成县黎明公社大迟家大队。那时天气很冷,吕天振早晨去伙房打饭,看到村头的水井边许多人在打水。水井前面的路上结了一层很厚的冰。人们挑着水一步一滑地走着,特别是老年人和小孩,走起来更是艰难。中午休息的时候,吕天振向老乡借来了一辆手推车,冒着风雪,到远处挖了砂土,垫在这条一百多米长的冰路上。他看到井台有的地方已经坍塌,有的地方坑洼不平,就又用大镐刨开冰块,用土垫平,再用砖垒好。汗水浸湿了他的衣服,可是当他看着人们挑水稳步走过这条小路时,觉得自己做了应该做的事。
去年深秋,连队从外地回到了离开一年多的营房。营房因长期没有住用,有的玻璃破了,有的床板坏了。吕天振不等领导吩咐,就自己动手修了起来。厕所的下水道被塌落的碎砖烂瓦堵塞了,尿池里堵满了污水。用扫帚、铁锹也不管事。吕天振把袖子一挽,就用双手去掏。同志们看见后,也都跑来帮助。有的搬砖瓦,有的和水泥,不长的时间,就把厕所拾掇干净了。
有些活他干后好久,大家还没有发现。有一次,一连党支部查了查他做的好事,还真不少哩。就拿给同志补衣服来说吧,吕天振就不知补了多少。一天,他看到六班战士许大海裤子划了个大口子,如果不补上,明天一劳动,就会破得更厉害。熄灯后,同志们睡着了,他来到六班,把裤子拿来补好,随后又平平整整地放在许大海的床边。第二天,许大海穿上补好的裤子,问谁补的,谁也弄不清楚。许大海说:“我们连里就是有做好事不留姓名的雷锋!”
为革命做好事,吕天振抢在头里,个人的荣誉他却总是放在脑后。
连里有的同志看到吕天振,今天扫个厕所,明天修修水管,尽是些小事,有时甚至连个表扬也得不着,就对他说:“小吕,你一天忙忙乎乎地干这些小事,图个啥哩!”他说:“我们天天学习革命导师的教导,学习了干什么,就是要照着去做。万丈高楼平地起,我们要朝着毛主席指示的大目标前进,怎么能离开一件一件的具体工作呢!”听了他的话,大家再仔细想想,可不是嘛!他帮助群众干活的时候,想的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他帮助同志的时候,想的是我军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同志关系;他修这里补那里的时候,想的是执行勤俭节约的原则;……那些点点滴滴看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那一件不是同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紧密相联呢!
本报通讯员


第4版()
专栏:

  荒原深处战旗红
一九六八年夏天,北京知识青年李恒来到乌苏里江畔,不久就担任了拖拉机的包车长。几年来,在艰苦的斗争中,李恒总是抢挑重担,迎着困难上,战友们都说他是个不知什么是苦和什么是累的人。
今年七月,军垦战士们怀着为革命多做贡献的雄心壮志,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一面面战旗迎风飘扬,开荒大队的军垦战士驾驶着几十台拖拉机,向荒原深处进军。李恒和他的战友们驾驶拖拉机,开进一个叫黑林子的开荒点。在那里,支起帐篷,顾不得铺好被褥,就驾驶机车奔向大草甸子。他们争分夺秒地开荒,渴了就舀碗水喝,饿了就啃几口馒头。霏霏阵雨淋湿了衣服,也顾不得拧一下。头几天,他们车组就取得了开荒八十九亩的好成绩。
一天黄昏,拖拉机的离合器三臂杠杆螺丝突然断了,机车停在荒原上。李恒决定立即赶回连队领取螺丝。同志们看天色已晚,又下起小雨,就对他说:“天黑路滑,明天再去吧!”李恒说:“机车停在地里,就不能为国家创造财富。”说完,和另一名战士出发了。在茫茫的田野上,劳累了一天的李恒踩着新开垦的土地,感到脚下软绵绵的,越走越吃力,汗水直往下淌。但他闻到土地的芳香,想着早些把这里的荒原变成良田,为国家提供更多粮食的时候,脚下的步子就迈得更快了。一口气走了三十多里路,赶到连队,领了螺丝,没顾上休息,就又行进在荒原草丛中。凌晨三点钟,他们带着满身的泥浆赶回开荒点,立即修好了机车。当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拖拉机又带着银光闪闪的犁铧,奔驰在辽阔的原野上。
李恒的车组四十天开荒两千六百多亩,超额完成任务,受到了上级的通令嘉奖,李恒也立了三等功。
新华社通讯员


第4版()
专栏:

  河北省宝坻县司家庄大队知识青年邢燕子,下乡十四年,坚持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她被选为中共省委、地委、县委委员后,仍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这是她(右)和农业科学实验小组的同志一起进行玉米人工授粉。
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