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12月18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用唯物论的反映论指导生产斗争
  中共梨树县委坚持把批修整风摆在首位,认真改进领导作风,带领全县人民战胜严重自然灾害,夺得农业丰收
据新华社长春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十七日电 中共吉林省梨树县委坚持把批修整风摆在首位,不断对干部、群众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提高大家的觉悟,带领全县人民战胜严重的自然灾害,夺得农业丰收。今年全县夏粮比去年增产一倍多,秋粮也夺得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比去年增加百分之七点六。目前,全县已超额完成了国家粮食征购任务。
梨树县今年遇到历史上罕见的自然灾害,夏秋两季作物在一百多天生长期中,有八十多天处于冻、风、旱、虫和冰雹等灾害的威胁中。在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县委认真开展批修整风运动,联系实际,深入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的修正主义路线,使广大干部、社员分清了农业生产中的路线是非,激发了抓革命、促生产的干劲,推动了抗灾斗争的发展。
过去,梨树县委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农业上,领导成员存在着分兵把口,各管一条线的现象。经过批修整风,县委提高了全面贯彻执行“抓革命,促生产”方针的自觉性。县委四个书记中有三个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农业上,坚持在抗灾第一线领导生产。县委常委和县革委会一些领导成员,也分别到下面蹲点,每个人负责指导四五个公社的工作,重点抓好一两个后进社队。各公社、大队的干部也都纷纷深入抗灾第一线,工交、财贸战线坚决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支援农业上来,充分发挥各部门在支农抗灾中的积极作用,从而做到了抗灾有人领导,困难有人解决,工作有人抓,思想有人管,从组织上保证了抗灾斗争的胜利。
梨树县各级领导干部在批修整风运动中,进一步认识到深入实际,用唯物论的反映论指导生产斗争的重要性。他们改变了过去那种满足于跑一跑、看一看的状况,认真深入基层,倾听群众的意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及时掌握和解决抗灾斗争中出现的新问题。今年春播后,全县有一半作物遭到春冻,出土的高梁、玉米叶子都被冻坏。有些社、队就毁地补种,有的社、队则主张保苗不毁地。县委主要领导成员马上深入田间,和干部老农用手扒开作物垄子,对禾苗根部发芽状况进行研究,得出了“有苗三分收、毁苗三分丢”,所有作物根部都已发芽再生,不需毁苗也能保丰收的结论。这样,全县就保住了三十万亩冻苗未毁。经过精心管理,秋收的结果,平均每亩比毁种的作物多收几十斤粮食。
梨树县委为了使农田基本建设更有成效,增强抗灾能力,对全县的山、水、林、田进行了全面普查,找到了灌区未充分发挥作用、干旱岗地地下水利用不好、山区塘坝水库布局不合理、风沙地区防风固沙林带还不合要求等问题。于是,县委带领全县人民营造了十二条林带,并在风沙灾害严重的地方,植树造林近二十万亩。同时开挖土石方八十多万方,把已修的水利工程很快配套使用。在容易干旱的岗地,把电机井和电灌站装备起来,利用地下水灌溉农田。在缺乏水源的山区,除兴建五处塘坝和水库外,还挖了二百多万亩用于蓄水保墒的“丰产坑”。从而,有力地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第3版()
专栏:

  罗马尼亚“巴纳特”民间歌舞团访华演出开幕式在北京举行
  朱德、石少华、余湛、杨骥等同志和首都群众二千多人出席
新华社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十七日讯 罗马尼亚“巴纳特”民间歌舞团访华演出开幕式,今天晚上在北京展览馆剧场举行。
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国务院文化组负责人石少华,外交部副部长余湛,对外友协副会长杨骥和首都群众二千多人出席了开幕式。
罗马尼亚驻中国大使格夫里列斯库和大使馆外交官员,应邀出席开幕式。
晚上七点半,绿色的幕布徐徐拉开,随着欢快的乐曲声和歌声,罗马尼亚的民间舞蹈家们跳起了舞蹈《安娜·鲁戈然那》,表达了不畏强暴的罗马尼亚人民维护民族独立、渴望幸福生活的愿望。这个歌舞和今晚的其他几个歌舞节目,都是典型的罗马尼亚民间歌舞,富有浓郁的罗马尼亚民间生活气息,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小提琴演奏家拉杜·维因库演奏了中国观众熟悉的罗马尼亚著名乐曲《云雀》。早在一九五六年,以这支深得罗马尼亚人民喜爱的曲子命名的艺术团,就曾经访问过中国。在今晚的演奏中,人们再一次被那优美婉转的云雀欢鸣声所倾倒,全场观众热烈鼓掌,赞赏拉杜·维因库高超的演奏技巧。独奏家鲁卡·诺瓦克用罗马尼亚民族乐器竖笛演奏的《布勒乌舞曲》等,也受到了观众的欢迎。
著名的罗马尼亚女歌唱家安娜·帕卡蒂乌什今晚先后演唱了七支在罗马尼亚有代表性的民歌,她那嘹亮圆润的歌喉,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她用中国话清晰地演唱中国歌曲《万岁!毛主席》时,全场响起了长时间的热烈掌声。在观众的要求下,她又重唱了一遍。歌舞团团长斯丹·杰鲁·米尔恰既担任乐队指挥,又是歌舞团的男声独唱演员。他演唱的马拉穆列什民歌,充满了诙谐幽默的感情,受到观众热烈的鼓掌欢迎。
来自多民族地区的罗马尼亚“巴纳特”民间歌舞团成立以来,在国内外共演出了五千多场,观众约三百万人次。他们今晚演出的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艺节目,短小精悍、健康活泼,反映了罗马尼亚人民欢乐的新生活和饶有风趣的古老习俗。杨骥副会长和斯丹团长在开幕式上讲话时一致指出,“巴纳特”民间歌舞团这次演出,必将为进一步促进中罗两国人民和两国文艺工作者之间的互相了解和友谊,加强文化交流作出新的贡献。
演出休息时,朱德、石少华、余湛、杨骥等同志会见了“巴纳特”民间歌舞团全体成员。演出结束后,他们走上舞台,同演员们热烈握手,祝贺演出成功。国务院文化组和对外友协向歌舞团赠送了花篮。
有关方面负责人康克清、王磊、狄福才、吴印咸、刘庆棠、丁雪松、王明修、朱传贤、佐伊等,也出席观看了演出。(附图片)
罗马尼亚“巴纳特”民间歌舞团访华演出开幕式在京举行。朱德、石少华、余湛、杨骥等同志和首都群众二千多人出席了开幕式。图为演出结束后,朱德、石少华、余湛、杨骥等同志走上舞台同演员合影。
                      新华社记者摄


第3版()
专栏:

周恩来、张春桥、耿飚同志十二月十七日会见由长征主席率领的越南劳动党、越南民主共和国国会和政府代表团。图为会见时合影。
                     新华社记者摄


第3版()
专栏:

  周恩来、张春桥、耿飚同志十二月十七日会见越南妇女联合代表团。图为会见时合影。 新华社记者摄


第3版()
专栏:

周恩来、张春桥、耿飚同志十二月十七日会见黎德寿等同志。图为会见时合影。 新华社记者摄


第3版()
专栏:

  沙风会见朝鲜淡水养鱼代表团
新华社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十七日讯 农林部部长沙风,今天晚上会见了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内阁淡水养鱼总局副总局长韩七林率领的朝鲜淡水养鱼代表团,同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农林部副部长肖鹏,有关方面负责人鲍光宗、刘楚光、柳玉璋、周适芝等,会见时在座。参加会见的还有朝鲜驻中国大使馆一等秘书韩治训。
会见以后,沙风部长设便宴招待了朝鲜战友。


第3版()
专栏:

  礼县的老书记邢应仑
中共甘肃省礼县县委书记邢应仑,在礼县工作了十三年,同这里的贫下中农、基层干部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最近,邢应仑被调到新的工作岗位去了。在离开礼县以前,他再一次跋山涉水到各地去察看。他到老贫农和基层干部家里,征求对自己工作的意见;到西汉水两岸,去察看新建的治河工程是否牢固;到石桥公社云山大队,和群众一起设计了一座小型水库,帮助解决干旱问题,又同干部、社员一块参加了兴修水库的劳动,然后才依依不舍地下了山。
在陇南山区礼县的村村社社,到处都有邢应仑的足迹,他同人民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当地人民经常谈起他那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谈起他和群众同甘共苦建设山区的感人事迹。
一九七○年初冬的一天,江口公社江口大队贫农社员党进珍,来到县城给大队买架子车轮胎。当时,农业生产资料门市部已经下班了,物资部门也找不着人。党进珍从四十里路外的乡下赶来,扑了个空,心里很着急,就去找县委书记邢应仑。邢应仑正在吃晚饭,一听说江口大队在紧张地搞农田基本建设,急需要架子车的轮胎,便同党进珍一连跑了几个单位,找了主管部门负责人,又找到具体办事人员,直到把轮胎买好。这时天色已晚,他又给党进珍安排了住处。县委书记这种热忱负责的精神,使党进珍很受感动,他怕影响工作,便谢绝了老书记,连夜赶了回去。
邢应仑从这件事想到了许多问题:为啥广大群众学大寨热火朝天,而我们有些机关单位却冷冷清清,按部就班?为啥贫下中农为买一副轮胎跑这样远的路,费这么多周折?他觉得这些问题根子出在自己身上,反映了他这个“班长”以身作则、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很不够,因而使机关工作存在一些脱离群众的倾向。于是他一有机会,就在干部会上做自我批评,并教育大家:机关干部一定要牢固地树立起面向基层、为贫下中农服务的思想,各机关、单位一定要把自己的工作转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在他的带动下,各部门的领导干部纷纷下去蹲点;工业和商业部门开展了面向农村、送货下乡的“支农”活动;有些机关、单位还建立了轮流值班制度,基层干部和贫下中农进城办事,随到随办。
永兴公社有个文家大队,公社化以来就坚持办集体果园,现在绿树满山,一到秋天,苹果累累,结满枝头。有一个时期,有些人由于分不清政策界限,把正当的多种经营说成是“重林轻粮”的资本主义倾向。究竟怎样看待这个问题?邢应仑以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亲自到文家大队调查。贫下中农说:“发展多种经营是毛主席提倡的,我们办果园促进了农业生产,巩固了集体经济,又使社员群众增加了收入,有什么不好?”邢应仑认为贫下中农的意见很对,便把调查的结果向县委作了汇报。县委讨论后,决定把文家大队作为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先进典型单位之一,号召其他社队在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搞好多种经营。由于县委坚持了党的政策,全县农、林、牧、副各业都全面发展起来。
横贯礼县全县的西汉水,过去是一条害河,多少年来,这里无雨受旱,遇洪成灾;现在,沿河两岸筑起了长达四百里的河堤,象石壁一样护卫着两岸原有的四万多亩良田,灌溉着近三万亩新开的水浇地。在这场改天换地的斗争中,邢应仑和县委其他同志一起,深入到群众中去,以身作则,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一九六八年冬,邢应仑来到崖城公社何家庄生产大队。这个大队掀起了大搞梯田建设的热潮,随后又开山炸石,开始了治理西汉水上游燕子河的战斗。这使邢应仑大开脑筋。他想:既然何家庄大队能够把荒山秃岭和乱石河滩改造成良田,全县其他地区也一定能够办到。经过一段时间调查研究和思想酝酿,邢应仑在一九七○年年初县革委会召开的常委会上,提出依靠沿河社、队自力更生治理西汉水的设想。经过会议讨论,大家很受鼓舞,当即作出决定:派一名革委会副主任到河南林县“红旗渠”去参观学习;同时又派一名革委会副主任带领调查组,进一步深入调查,制订规划。
正是炎热的夏天,西汉水治理工程全线开工那天,邢应仑买了一把铁锤,戴上草帽,精神抖擞地来到了城关公社新阳大队的工地。开始,社员们砌石砌不好,邢应仑就拿起瓦刀,和大家一起边干边研究。没有水泥,他和社员们研究干石砌堤的方法。石料供不上,他拉起架子车,带上一帮青年人,进山运石料。他的衣服磨烂了,双手被石块划出了血口,面容日益消瘦。有些老贫农看到年近六十的老书记,为人民这样操劳,都十分感动,劝他说:“老书记,歇歇吧,我们多干点就有了。”可是他坚持不下火线,每天不是顶班砌石头,就是到沿线去检查。从酷夏到严冬,又从严冬到酷夏,整整两年,他除了参加重要会议和处理机关工作,大部分时间都在治河工地,同群众一起战斗。两年间,他简直成了一个熟练的石匠。
邢应仑是贫农出身,抗日战争中他当区、村干部的时候,就和普通群众一样抬担架,送军粮。多少年来,他始终保持着工农干部那种谦虚谨慎、脚踏实地的好作风,他尊重群众尊重党,说话办事老老实实。
去年,县委根据一些贫下中农的反映,发现城关公社有的生产队存在资本主义倾向,便决定由邢应仑带领工作组去帮助处理。邢应仑和工作组的同志组织基层干部和群众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开展革命大批判,使大家提高了路线斗争觉悟,纠正了资本主义倾向。事后,县委写了一个报告,准备上报地委。报告在介绍县委发现城关公社的问题时写道:“邢应仑同志立即组织工作组下去调查……。”报告草稿送到邢应仑那里,他认为这样写法不妥,一来与事实不符,二来又掩盖了自己工作中的缺点,他把“邢应仑同志”改为“县委”二字,并在报告中间加了这样一段话:“城关公社是邢应仑包的一个片,而对这个公社的问题长期不能发现。……”
这份经过修改的报告,突出了县委集体领导的作用,点名批评了“班长”自己。有人提议把这一段删掉,邢应仑说:“既然我们的成绩可以向上级汇报,为啥我们的缺点就不应该让上级知道?”
修改报告的事,成了干部们谈论的话题,大家深有感触地说:“我们的老‘班长’,有功不夸功,有过不饰过,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甘肃日报》记者 新华社记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