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12月1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在人民教师的岗位上
  ——记大连工学院的几位老教师
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锻炼,大连工学院的老教师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他们意气风发地战斗在教学、生产、科研的各个岗位上。他们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虚心向工人学习,并带动青年教师共同前进。
    坚持到实践中去
去年年初,水利系副教授侯穆堂,接受了参加红旗造船厂船台的设计任务。五十多岁的侯穆堂认识到这是党对自己的关怀和信任,决心利用这个机会到实践中去,向工人群众学习。到了造船厂,他负责一个“加强区”的设计工作。这方面的设计,书本上有论述、有曲线,他在课堂上也讲过多次。但是面对工程实际,他发现书本上的知识不够用了。要确定船台“加强区”的范围,就得先知道船体下水时“前支架压力”的大小,照书本上说,是按船体重量的百分之二十到三十来计算。这么粗糙的数据怎么能准确地确定压力的大小呢?后来,他认真和工人们一起讨论、研究,并通过实际调查获得了一些实测数据,才使“加强区”的设计更为合理。现在,这个在实践中提出的新课题,已成为他们教学和科学研究的一个项目。
从这以后,侯穆堂更加自觉地参加三大革命运动实践,注意在实践中改造世界观。去年八月,辽宁省绥中县人民要在藏锚湾建设一个渔港。担任设计的技术人员带着规划图纸到大连工学院征求意见。侯穆堂和同志们坚持到现场去调查。一到藏锚湾,侯穆堂就和同志们步行十几里路去看工地的采石场,只见工人们攀悬崖、爬峭壁,抡锤挥镐,劈山炸石。这一派紧张战斗的情景,使侯穆堂心潮翻腾起来:几里长的防波大堤块块石头都是工人们亲手开采,如果图上随意错画一条线,工人群众该多流多少汗啊!一连几天,他翻山越岭,看河口,测流沙;乘坐舢板,查礁石,探水位;和老渔工交谈,同建港工人讨论。通过反复调查,他和大家根据具体条件,提出了一个合理建议。工地指挥部采纳了他们的意见,使工程比原设计节省投资一百二十万元,工期可提前半年完成。
    虚心向工人学习
机械系刘培德是一位教了十几年刀具课的老教授。不久前,他接受了刀具课教材的编写任务。他和教材编写组的同志一起深入工厂和有关单位进行调查和学习。一天,刘培德来到旅大市科技组,工人师傅陶永才热情地接待了他,并把自己过去在工厂编的一本《先进刀具汇编》提供给他作为编写教材的参考。刘培德拿起这本书,心情沉重起来,一件往事浮现在眼前:
那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陶永才这位原来在工厂工作多年的老车工,曾总结了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工人的发明创造,编写了这本《先进刀具汇编》。旅大市科学技术协会把这本书的初稿转交给刘培德审阅。当时,刘培德只粗略地看了一下,认为“理论性不强”,就把原稿退了回去。
回想往事,刘培德深感内疚。陶师傅看出了他的心思,鼓励他多到工厂做些调查,还介绍他参加市里举办的先进刀具报告会和技术革新协作队。陶师傅的鼓励和帮助,使刘培德增强了编好教材的信心。在工厂调查中,工人师傅手把手地教他磨刀,搬出各种刀具给他看,给他做刀具切削表演。刘培德从一点一滴学起,为编写教材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刘培德从这些丰富的生产实践中取材加工,很快把刀具教材编写出来了。
    热情帮助青年教师
今年四月,根据染料教研室党支部的决定,化工系教授、共产党员侯毓汾和青年教师、共青团员赵德丰,去上海染料化工五厂调查生产情况,编写教材。出发前,党支部再三叮咛侯毓汾要同青年教师互帮互学,以老带新,共同进步。她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
下到工厂,侯毓汾针对赵德丰专业知识不足、外文基础差的情况,帮他订了学习规划。白天,她利用在工厂参加生产实践的机会,为赵德丰讲解《还原染料》、《分散染料》两门专业课程的理论;晚上,她就耐心辅导赵德丰学习英语。她还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帮助赵德丰正确掌握学习方法。只几个月时间,赵德丰就掌握了两门专业课的基本理论和实际运用的知识,英语水平也有较大提高。
为了培养高度的革命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侯毓汾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赵德丰。一次,赵德丰在做一项染料合成中间体试验时,将投料量的比例弄错了。侯毓汾发现后对赵德丰严肃地说:“一个小实验中如果相差几个毫升,实际生产中就可能相差几吨,会给国家造成严重损失。革命工作可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啊!”在侯毓汾的严格要求下,赵德丰注意克服了马虎大意的毛病,政治和业务水平进步都很快。
侯毓汾也很注意虚心接受赵德丰对自己的帮助,学习青年人身上的长处。现在,这两位教师,紧密团结,互相帮助,共同前进。
                     新华社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朱德委员长、邓颖超、康克清会见美国友好人士威尔斯女士
新华社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十四日讯 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和邓颖超、康克清同志今天晚上会见了美国友好人士、《续西行漫记》作者尼姆·威尔斯女士,同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会见后,邓颖超、康克清同志设宴招待了威尔斯女士。
参加会见和宴会的我有关方面负责人和工作人员有丁雪松、龚普生、陈翰伯、程齐虹、单达圻、林晨、资中筠等。(附图片)
  朱德委员长和邓颖超、康克清同志会见了美国友好人士、《续西行漫记》作者尼姆·威尔斯女士。
这是会见时合影。 新华社记者摄


第3版()
专栏:

  日喀则县近百分之七十适龄儿童入学
  解放前,全县没有一所小学,现在办起了各种类型的学校一百六十八所,基本上实现了队队有小学
据新华社拉萨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十四日电 西藏日喀则县现在已有近百分之七十的适龄儿童入了学。全县从城镇到农村办起了各种类型的学校一百六十八所,基本上实现了队队有小学。
解放前,在封建农奴制度的反动统治下,日喀则县没有一所小学。西藏和平解放后,在党的关怀下,这里于一九五三年创办了全县第一所小学。民主改革后,又陆续办起了一批学校和扫盲识字班。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日喀则县的各级党组织和革委会,带领群众深入批判刘少奇的修正主义教育路线,促进了小学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使大批翻身农奴的子女走进了学校。
日喀则县的小学以前大都集中在城镇和较大的村庄。为了让农牧民的子女上学方便,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这个县采取多种形式,坚持集体办学,在广大农牧区办起了全日制、半日制和轮日制小学,并在偏僻的山村和牧场举办了巡回小学,把学校办到了翻身农牧民的家门口。
各学校认真贯彻勤俭办学的方针,充分利用社、队的会议室、文化室和群众空余的房子作教室。师生们坚持走毛主席指引的“五·七”道路,努力学好社会主义文化课,同时自己开荒种地、拾柴、采药、编筐子,培养劳动习惯,增加学校的经费收入,节省开支。
这个县的各个学校,经常请翻身农牧民来校给学生上阶级教育课,去。教育青少年一代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不断提高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在上文化课时,注意结合实际学习写便条、写收据和有关丈量土地面积、收益分配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们能够把学到的知识立即运用到农村三大革命运动的实践中去。(附图片)
随着各民族人民生活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育得到了大普及。图为云南省富宁县果布小学学生在听课。 本报通讯员摄


第3版()
专栏:

  拥军模范举红灯
  ——山东省沂水县黄连官庄大队党支部书记傅成文热爱子弟兵的故事
走进山东省沂水县夏蔚公社黄连官庄大队党支部书记傅成文的家,抬头就会看见正面墙上挂着一盏马灯。人们都知道这是老支书的传家宝。这小小的马灯,曾经历抗日战争年代的硝烟,沾满孟良崮战火中的焦土。那时候,担任民兵联防分队长的傅成文带领着民兵和群众积极支援前线,这盏马灯总是伴随着他风里来雨里去,为八路军、解放军引路,送情报,不知护送了多少部队顺利转移,不知掩护了多少伤病员安全脱险。
最难忘的是一九四七年孟良崮战役前夕,大部队分四路向孟良崮挺进,傅成文提着这盏马灯为亲人照路,冒着纷飞的炮火,护送了一支支部队攀悬崖,越险谷,直插孟良崮下,参加了孟良崮战役。从此,这盏马灯就成了傅成文的传家宝,人们亲切地把这盏灯叫做“拥军灯”。解放后多年来,傅成文总是精心地把灯擦得净明透亮,轻易舍不得动用它。
今年一月的一天傍晚,傅成文接到公社的通知说:今晚解放军某部野营训练由北向南路过黄连官庄。傅成文想,南面三十里就是孟良崮,解放军准是上孟良崮。本来他正感冒发烧躺在床上,可现在他一骨碌爬起来,顾不得浑身酸疼,连饭也没吃,提起“拥军灯”就出了门。象当年迎接解放军一样,他亲自到各生产队和干部群众商量,凑齐了谷草,找了七盘大铡刀,不长时间就为军马备好了两千多斤草,贫下中农各家各户都烧好了姜汤和绿豆饭,好为亲人驱寒解渴。忽然,傅成文想起村北的一段山路,卧牛石挡道,夜间行走很不方便,他立即安排下民兵分段去值班,好为子弟兵引路。
最叫老支书放心不下的是村南山岗上的那条羊肠小道,它被一个悬崖和深沟所切断,小路拐了三个九十度的大陡弯,猛地向西插去。在这漆黑的夜晚,部队行军不熟悉地形,很容易出危险,村里一切安排停当后,傅成文便提上“拥军灯”,冒着风寒登上悬崖,把灯放在悬崖顶上。可是由于地形崎岖,灯光仍照不清路,老支书便站在悬崖上,把马灯高高地举起。寒风袭来,他浑身冻得发抖,头晕眼花。可是他咬紧牙关坚持着。灯光下,只见一排排队伍避过悬崖正向前行进。战士们看着昂首挺立的傅成文,纷纷呼喊口号,向他招手致意。夜深十二点,大部队顺利通过这段险路。首长走过来,紧紧握着傅成文的手,激动地说:“老同志,你举红灯为我们照路,我们一定要圆满完成任务,来报答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关怀!”
第二天清晨,人们发现悬崖上放着一只大玻璃瓶,里面装满了煤油,瓶底下压着一封信。原来子弟兵昨晚除了还清了群众的开支以外,还为这盏“拥军灯”留下了灯油。信的末尾是这样一首动人的诗:
“拥军模范举红灯,
好象沂蒙山上不老松。
红灯照亮革命路,
军民一家鱼水情。”
                   (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镇平县县城高中党支部结合实际对师生进行路线教育
  改进教学工作 提高教学质量
据新华社郑州电 河南省镇平县县城高中党支部开展批修整风,对师生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排除“左”右干扰,推动了教育革命的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
今年初,这个学校开学不久,一位语文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利用业余时间编写了一本《语法基本知识》,准备在教学中使用。这件事,在语文组教师中引起了争论。有的人赞成;有的人反对,说是又在搞“业务挂帅”、“智育第一”。为了辨明是非,统一认识,学校党支部组织语文组教师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又红又专的教导,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时而从右的方面推行“智育第一”,时而从“左”的方面散布“政治可以冲击其它”等谬论。通过学习和批判,大家统一了思想,明确地认识到,政治和业务必须是辩证的统一,不能分割,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语文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刻苦钻研,自编教材,补讲一些语文基础知识,这是应该提倡的,有利于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决不是什么“业务挂帅”、“智育第一”。
镇平县县城高中有个时期在批判了“理论至上”、脱离实际的倾向以后,一度出现了忽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教学的倾向。有一位物理教师,在讲《拖拉机》一章时,只简单讲了一下拖拉机的构造和操作技术,就让学生学开拖拉机。虽然有些学生学会了操作技术,但当碰到故障时,却不知道原因在那里,更不知道怎样排除故障。
学校党支部抓住这件事,及时组织师生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导,讨论怎样才能摆正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通过讨论,总结了教学经验,大家思想认识提高了,物理教师再讲《拖拉机》一章时,先讲解初步理论,然后把学生带到拖拉机旁,结合实际详细讲解拖拉机的构造和使用原理,并且教给操作技术,进行操作实践,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3版()
专栏:

  为庆祝苏联成立五十周年
  苏联驻中国大使举行招待会
新华社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十四日讯 为庆祝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五十周年,苏联驻中国大使托尔斯季科夫和夫人今天下午在大使馆举行招待会。
我国外交部副部长余湛,国防部副部长王树声,外贸部副部长周化民,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副秘书长周荣国,有关方面负责人蔡洪江、丁雪松、彭华、李庭荃等,应邀出席了招待会。各国驻中国外交使节也应邀出席了招待会。
参加中苏边界谈判的苏联政府代表团团长伊利切夫、副团长甘科夫斯基和夫人,出席了招待会。


第3版()
专栏:

  在风雪高原上艰苦奋斗十九年的一支运输队
据新华社拉萨电 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某部骡马运输队,继承和发扬我军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常年累月地跋涉在风雪高原上,全心全意为边防战士服务,被誉为西藏军区发扬艰苦奋斗作风的一面红旗。
这个骡马运输队是一九五三年建立的。十九年来,运输队的指战员们满怀革命豪情,爬雪山,穿密林,胜利地完成了各项运输任务。一次,运输队接受了一项紧急运输任务,当时正值雨季,途中碰上山洪暴发,沿途桥梁、道路被冲毁。指战员们冒着风雨挖土填路,伐木架桥,经过三天三夜的紧张战斗,终于按时把物资运到了目的地。
运输队的指战员们,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处处注意勤俭节约。十九年来,他们运输了大量物资,没有丢失过一件。每个人都学会了给骡马钉掌。发现鞍垫坏了,他们就打开随身携带的工具囊自己修补。前不久,上级拨来了一批新鞍垫,他们舍不得用,仍旧把破旧鞍垫翻新了再用。指战员们还坚持白天运输,晚上放牧,自一九五九年以来,运输队没有买过一斤马草,为国家节约开支一百多万元。
骡马运输队在风雪高原战斗十九年,常年在野外风餐露宿,食不定时,居无定处,哪里需要哪里去。运输队的驻地曾先后四次转移,每到一处大家总是一边建造营房,一边垦荒生产。有时地开垦出来了,房子盖好了,又奉命转移。他们现在的两千五百多平方米营房,就是在荆棘丛生的地方自己动手修建的,并开垦了一百二十亩荒地。现在,已生产了粮食数万斤,猪肉、蔬菜做到全部自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