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12月15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毛主席语录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第1版()
专栏:

  冶金工业战线深入开展批修整风,坚持进行路线教育
  上海天津提前完成今年钢和钢材生产计划
据新华社上海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十四日电 上海钢铁工业战线深入开展批修整风,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指引下,已经提前完成了今年钢和钢材的国家计划。目前,上海钢铁工人正乘胜前进,为国家增产更多的钢和钢材。
今年以来,上海钢铁工业生产形势很好。一到十一月份钢和钢材的产量都超过了历史上同期的最高水平。上海钢铁工人在努力提高产量的同时,坚持“质量第一”,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钢和钢材的质量,并且大力发展国家需要的新品种。目前,电炉钢的钢锭合格率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钢材合格率也从去年的百分之九十八点九一提高到百分之九十九点一八。全市钢铁企业今年以来试制成功了一千多种新钢种、新钢材和其他金属材料。
遵循毛主席关于“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的教导,上海钢铁工业战线各级党组织和革委会,今年都把批修整风运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他们带领广大职工攻读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深入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的修正主义谬论,进一步提高了广大职工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全市钢铁工人把迅速发展钢铁生产作为贯彻执行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实际行动,努力奋战,发展了钢铁生产的大好形势。
上海钢铁工业战线各级领导今年以来紧密结合经济领域里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斗争,运用对比的方法,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学先进、找差距、摆矛盾、促转化的活动,促进了领导作风的进一步转变,推动了增产节约运动的深入发展。上钢三厂电炉车间的生产能力和上钢五厂第一电炉车间基本相同,但是去年的产量却比五厂第一电炉车间低得多。为了学先进、找差距,三厂的党委领导成员今年带领电炉车间的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到上钢五厂学习。回厂以后,他们发动群众,揭露矛盾,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并且切实转变领导作风,采取有效措施,使钢产量迅速上升,电耗显著下降。上钢三厂电炉车间的进步,反过来又带动了上钢五厂第一电炉车间。他们也到上钢三厂电炉车间学习,从领导思想、作风和生产等方面找差距,回厂后又发动群众揭露矛盾,结果推动了各项工作。
在认真总结企业管理方面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经验,坚决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基础上,上海各钢铁企业今年都根据本厂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健全了岗位责任、技术操作、质量检验、设备管理和维修、安全生产、经济核算、考勤等规章制度,并且根据“精简、统一、效能、节约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原则,经过群众广泛讨论,进一步健全了管理机构。在加强企业管理过程中,许多企业深入进行了调查研究。上钢二厂型钢车间的干部深入生产第一线,总结了工人的生产实践经验,经过和工人群众一起讨论,修订了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由于发动了群众,工人们提高了认识,自觉地严格执行这些规章制度。而另一个车间为了提高酸洗质量,没有很好发动群众就修订了操作规程,结果这个操作规程没有很好引起群众的重视,执行中效果不好。各工厂企业通过总结类似的事例,深切地感到,加强企业管理,是为了更充分地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在这一工作中普遍注意了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群众。
上海钢铁工业战线今年以来还依靠群众广泛开展技术革新活动,进一步发挥设备的潜力。他们把日常的小改小革,和在设备中修、大修时进行大改大革结合起来;并且在需要和可能的条件下,对原有车间进行较大的技术改造,为发展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据新华社天津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十四日电 天津市冶金工业战线广大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深入开展批修整风,认真贯彻执行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为多快好省地发展我国钢铁工业作出了新贡献。今年,全市冶金生产出现了优质、高产、持续上升的局面。目前已提前完成了钢和钢材等主要产品的全年生产计划,原料、材料和电力的消耗下降,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上缴利润计划都完成得比较好,还试制和投产了一百八十一个新品种。
天津市冶金局党委今年年初组织全市冶金工业战线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了毛主席有关发展钢铁工业的一系列指示,发动大家根据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精神来安排全年的生产。接着,从局党委到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成员都深入到工厂、车间、班组,同广大工人一起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回顾天津市冶金工业战线的两条路线斗争历史,并联系本单位实际,总结经验教训,使大家受到了深刻的两条路线斗争教育。工人们说:为了祖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我们一定要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多炼钢、炼好钢,用实际行动贯彻执行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在批修整风的推动下,经过广大职工的积极努力,今年第一季度全市钢和钢材的产量就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完成了全年计划的百分之二十七点五,为提前完成全年计划奠定了基础。
今年,天津市冶金工业战线各级党组织和革委会,遵照毛主席关于“管理也是社教”的教导,放手发动群众,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加强了企业管理。局党委召开了全系统加强企业管理动员大会,然后分期分批派人到外地先进单位学习经验,找差距,并层层举办学习班,引导干部、群众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鞍钢宪法”的批示,深入批判修正主义办企业路线,推动许多单位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天津市轧钢三厂为了提高产品质量,组织了由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参加的质量调查组,广泛访问用户,征求意见,还举办了次品展览会,逐个分析全厂的产品在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制订出一套操作规程和质量检验制度。第一炼钢厂党委依靠群众,认真总结炼钢工人创造的群众护炉法,把它订入新的规章制度,使平炉炉顶的平均寿命由三百六十多炉提高到一千三百多炉。天津耐火材料器材厂、天津铝合金厂、天津冶炼厂、天津无缝钢管厂等许多单位在加强企业管理方面,都创造了一些好的经验。
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把工作做深、做细,及时发现和解决关键问题,是天津市冶金工业战线今年革命和生产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今年上半年,全市冶金工业战线实现“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以后,局党委的领导成员分头深入到十几个重点厂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有些企业的领导干部存在着骄傲自满和松劲的情绪。局党委分析了这种状况后,发动所属各工厂企业认真反骄破满。局党委首先带头严格解剖自己,各工厂企业也坚持用两点论总结工作,找出差距,使全市冶金工业战线更加热气腾腾。


第1版()
专栏:

  首都隆重举行追悼邓子恢同志大会
  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中共中央送了花圈
  周恩来、江青、叶剑英、张春桥、姚文元、李先念、纪登奎、汪东兴等 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追悼会 叶剑英同志致悼词
新华社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十四日讯 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邓子恢同志,因长期患病,医治无效,于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十日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六岁。
今天下午,首都隆重举行追悼邓子恢同志大会。同时,天安门广场、新华门、外交部等处下半旗致哀。
追悼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会场中央悬挂着邓子恢同志的遗像,安放着邓子恢同志的骨灰盒,上面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
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送了花圈。
送花圈的还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代主席董必武,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宋庆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康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刘伯承、许世友、陈锡联,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李德生,以及中共中央军委、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政协全国委员会、中共中央和政府一些部门、中共北京市委和北京市革命委员会。
参加追悼大会的有: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恩来,政治局委员江青、叶剑英、张春桥、姚文元、李先念,政治局候补委员纪登奎、汪东兴;
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徐向前、聂荣臻;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阿沛·阿旺晋美、周建人;
国务院副总理陈云、李富春;
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傅作义、滕代远、许德珩。
参加追悼大会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向邓子恢同志的家属陈兰同志及其子女表示亲切慰问。
追悼大会由纪登奎同志主持,叶剑英同志致悼词。
叶剑英同志在悼词中说:“邓子恢同志,一九二五年参加革命,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县委宣传部长,闽西特委书记,中央工农政府财政部长,新四军政治部主任,新四军四师政委,华中分局书记,华中军区政委,中原临时人民政府主席,中原局第三书记;解放后,任中南局第二书记,中南军区第二政委,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等职。在党的第七次、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会委员。
“邓子恢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几十年来在毛主席、党中央的领导下,忠于党,忠于人民,积极工作,艰苦朴素,团结同志,联系群众,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生。
“邓子恢同志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忠诚的革命战士,是我党的一大损失。我们沉痛地悼念邓子恢同志,要学习他的革命精神,化悲痛为力量,紧紧地团结在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周围,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
参加追悼大会的还有:
在北京的中共中央委员(按姓氏笔划为序)王震、邓颖超、李震、张才千、张云逸、张池明、张鼎丞、苏静、肖劲光、余秋里、耿飚、粟裕、赖际发、滕海清,候补中央委员方毅、罗元发、唐亮、郭玉峰;
人大常委会委员(按姓氏笔划为序)马纯古、史良、罗叔章、季方、胡厥文、胡愈之、胡耀邦;
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按姓氏笔划为序)王芸生、卢汉、刘斐、朱蕴山、苏子蘅、杨东莼、周培源、荣毅仁、袁任远、康克清、曹菊如,委员何基沣、张克侠;
中共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共北京市委和市革命委员会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王良恩、杨德中、刘剑、刘友法、刘建功、吴德峰、王观澜、沙风、郝中士、林海云、林泽生、廖承志、韩念龙、仲曦东、符浩、顾明、段云、林乎加、李人俊、谷牧、谢华、徐今强、陈锐霆、耿道明、刘湘屏、吴庆彤、李梦夫、龙潜、侯春怀、李金德、连贯、吴洁、田维新、肖克、周世忠、廖成美、康志强、徐光友、罗应怀、姜林东、何林兆、刘绍文、王磊、刘传新;
邓子恢同志的生前友好方强、钱信忠、杨显东、林月琴、陈琮英、孙湘、吴綪、林一心、刘俊秀、杨尚奎、李步新等。
参加追悼大会的还有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北京市的干部、群众代表七百多人。
追悼大会结束后,邓子恢同志的骨灰盒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邓子恢同志病重住院时,周恩来、张鼎丞、粟裕、张云逸、王震、张体学等同志曾前往医院看望。
邓子恢同志逝世以后,朱德、叶剑英、张春桥、姚文元、李先念、纪登奎等同志,以及一些党政军机关的负责同志和生前友好前往医院向邓子恢同志的遗体告别。
字库未存字注释:
(附图片)


第1版()
专栏:

  贝阿沃吉总理在林县参观红旗渠
  到达林县时,受到河南省、安阳地区和林县负责人的热烈欢迎
新华社郑州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十四日电 几内亚总理兰萨纳·贝阿沃吉博士和由他率领的几内亚共和国政府代表团,在外交部副部长何英陪同下,从北京乘专车南下一千多里,十四日上午到达河南省林县,参观了著名的红旗渠。
几内亚贵宾到达林县时,受到河南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耿起昌、中国人民解放军河南省军区司令员张树芝、安阳地区革命委员会主任陈文书和林县革命委员会负责人的热烈欢迎。
今天,太行东麓,红旗渠畔,一片欢腾。林县贫下中农、林县红旗渠的劳动模范代表共五百多人,在锣鼓和唢呐的伴奏下欢乐起舞,高呼口号,向几内亚人民的友好使者致敬。
几内亚贵宾在耿起昌、张树芝、陈文书等陪同下,登上漳河岸边的高达一百多米的山腰,参观了盘绕在悬崖绝壁之间的红旗渠,和红旗渠总干渠上长达六百一十六米的隧洞——青年洞。林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修建红旗渠的总指挥长马有金,向贵宾们介绍了林县人民在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领导下,坚持自力更生的方针,依靠人民公社的集体力量,战胜各种困难,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他向贵宾们说,为了修建红旗渠,林县人民花了十年的功夫。这条渠建成后,现在全县的灌溉面积,由解放初期的一万多亩,扩大到近六十万亩,粮食亩产量由一百多斤,到一九七一年提高到五百多斤,还解决了五十多万人民群众的吃水问题。几内亚贵宾到我们山区来访问,是对我们的鼓舞和促进,我们一定要把这里的山水安排得更好,拿这来感谢几内亚人民和非洲人民对我们的期望和关怀。
在参观红旗渠的过程中,贝阿沃吉总理等贵宾还会见了修建红旗渠的劳动模范代表,同他们进行了亲切的谈话。劳动模范任羊成和路银向贵宾们介绍了他们在太行山腰进行勘察设计和凿山修渠的情况。在红旗渠畔,几内亚贵宾和陪同参观的劳动模范代表们合影留念。
贝阿沃吉总理发表了热情的谈话。他赞扬林县人民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所取得的成绩。他说,红旗渠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的确是一项了不起的工程。请你们向林县人民转达我们的深切感情。
几内亚贵宾在这里还参观了利用红旗渠水兴建的小型发电站和林县化肥厂。
当天晚上,林县革命委员会举行宴会热烈欢迎几内亚贵宾。
陪同几内亚贵宾到林县参观访问的还有外交部非洲司司长何功楷、中国驻几内亚大使韩克华和郭力文等同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