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11月30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开展增产节约运动 大力节约工业用粮
一年多来,北京市许多工厂节约工业用粮一千多万斤
安徽省纺织印染厂采用海藻酸钠代替粮食淀粉做浆料
据新华社一九七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讯 在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北京市有关工业部门在努力增加生产的同时,积极节约工业用粮和植物油,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据纺织、皮革、文化用品、服装、鞋帽、酿造、化工、机械等行业的不完全统计,一年多来已节约工业用粮一千多万斤,植物油三百多万斤。
在深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中,北京市许多工厂党委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勤俭建国作为路线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职工充分认识节约工业用粮和植物油的重要意义,并发动群众开展技术革新,广辟新的原料来源。北京皮毛行业鞣制皮毛,历来都用黄米面,文化大革命中,北京市第二轻工业局和所属皮毛厂、皮革化工厂的职工们,批判了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组成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的科研小组,试制成功用合成鞣剂代替粮食。现在除水獭、貉子等少量带针的皮毛外,都已推广使用了这种鞣剂,每年节约粮食五十多万斤。北京布鞋行业打袼褙用粮很多,今年丰台制棉厂发动群众进行技术革新,制成一种无纺布联合机,用粘合剂压制布鞋衬里,做成的鞋子结实耐穿,不生虫,不长霉,节约了许多粮食。北京一些生产酱油、醋和饴糖的工厂改进工艺,应用酶制剂,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了出率,也节约了许多粮食。北京制胶炼油厂过去用豆油、矿物油和动物油制造皂化油。今年,这个厂革新生产配方和工艺,全部用废机油代替豆油,一年可节约豆油二十万斤,做成的皂化油也不易变质发臭,腐蚀性小。
北京许多工厂还大搞综合利用,节约代用,变废为宝。北京第二棉纺织厂利用轧花厂和本厂的下脚料棉短绒,经过醚化处理,制成一种化学纤维素代替粮食作浆料,使九种中支纱产品做到上浆不用粮,今年头十个月就节约粮食二十四万斤。北京第三棉纺织厂在财贸部门帮助下,用野生植物橡子粉代替玉米粉上浆,一年来节约粮食一百多万斤。北京生产的皮鞋、人造革箱、帆布箱,原来用江米、面粉作粘合剂,现在,基本上用化学合成粘合剂,节约了粮食,提高了质量。
今年以来,北京许多使用粮油的工厂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在发展生产的同时,降低原材料消耗。北京酿酒总厂学习外地先进经验,改进生产技术管理,加强岗位责任制和生产调度工作,今年以来生产中的酸败现象大大减少。职工们还运用优选法对酵母用量、入罐温度等因素进行优选,总结经验,适当调整,促进微生物的生长,提高了酒精、溶剂、白酒的出率。今年这个厂每吨产品的粮食消耗比历史最低水平又有所下降,一至十月份比国家计划指标节约了四百万斤粮食。
据新华社合肥一九七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电 安徽省纺织印染厂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采用海藻酸钠代替粮食淀粉做浆料,节约了大量工业生产用粮。一九七一年节约工业用粮十万多斤,今年一至十月份又节约了十六万多斤。
安徽纺织印染厂过去印制花布,一直采用小麦淀粉和黄糊精(用玉米淀粉提制)做浆料,耗费大量粮食。随着增产节约群众运动的深入开展,这个厂的党委和革委会在一九七○年年底组织“三结合”技术革新小组,试验成功用海藻酸钠代替粮食淀粉做浆料,从去年开始大量用于生产。
海藻酸钠是用海里的马尾藻、褐藻等提制的。用这种资源丰富的海藻酸钠做浆料,不仅节约了大量粮食,而且对于提高印花布的质量也有好处。


第2版()
专栏:

  发挥老贫农在三大革命运动中的作用
思聪公社老贫农积极为革命出力,推动了全公社革命和生产的发展
新华社长沙一九七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电 湖南省茶陵县思聪公社党委在领导农村三大革命运动中,重视发挥老贫农的作用,更好地推动了革命和生产的发展。
这个公社党委经常对各级干部进行教育,使大家认识到在旧社会苦大仇深的老贫农,不但阶级斗争觉悟高,生产上也富有经验,充分发挥老贫农在三大革命运动中的作用,是巩固农村社会主义阵地和发展生产的需要。公社每逢召开总结工作、布置任务的会议时,总要邀请各大队的老贫农代表前来商量。在农事生产的关键时刻,还要开老贫农座谈会。平常下队时,也常去探望和访问老贫农。在公社党委带动下,大队、生产队干部也请有两三名老贫农当参谋。
干部尊重老贫农,老贫农积极为革命出力,为集体操心。深塘大队去年粮食亩产上升到一千一百斤。在丰收面前,有的干部认为产量到顶了,产生了放松抓农业的情绪。老贫农知道后,及时提醒他们要以农业为基础,放松了抓农业就会偏离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大队干部在老贫农的及时提醒下,统一了思想,决心进一步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并且决定围洲造田,扩大耕地面积。在围洲造田过程中,有人怕沙洲上造不成水田,大队干部就找老贫农商量。老贫农胡苟仔、胡长连说:只要在沙上面厚厚地盖上一层黄泥,犁翻一拌和就是好田了。干部和老贫农一道在沙洲上做了沙子和泥的蓄水实验,效果很好。这样,大家群策群力,一下就围洲造田三十四亩。这些新开田,今年就获得了好收成。
老贫农还针对有的干部思想上的不正之风,及早提醒,敲起警钟。有一次联兴大队了解各生产队购买化肥情况,有个生产队干部想得到上级的表扬,虚报了一个数字。这个生产队的老贫农参谋知道后,感到不对头。有人劝他不要作声,是芝麻大的事,作声了会影响干部情绪。他说:“不作声不行,剪枝为了树成材嘛!”在一次会议上,他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并且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办事应该一是一,二是二。报假数,图表扬,这不合我们贫下中农的章程。老贫农的话,对这个干部教育很深。以后,他做事想问题都注意实事求是了。
为了帮助老贫农更好地发挥作用,公社各级党组织重视对他们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帮助老贫农看书学习,请他们参加有关会议,有些老贫农还被推选参加公社、大队、生产队的农业科学技术组织。和平大队老贫农吴二珠,今年春天被派到外面学习水稻小苗带土移栽的技术,回队后担任技术指导,推广这项技术,为这个大队今年早稻丰收贡献了力量。这位老贫农在“三结合”科技小组中,把老经验和新技术结合运用,刻苦钻研和摸索适合本地特点的新经验,表示自己要做到老,学到老,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第2版()
专栏:

  为农业发展高效低毒新农药
上海农药厂努力发展高效低毒的新农药,支援农业生产,受到广大贫下中农的欢迎。
    治疗稻瘟病的“春雷霉素”
“稻瘟病”是一种传染性病害,遭到这种病害侵袭的稻田,往往几天之内水稻由绿变黄,一般减产几成,严重的甚至颗粒无收。过去,农村都用有机氯和有机汞农药来防治这种病害,但这些农药毒性大,影响人畜的安全。上海农药厂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决心生产出高效低毒的农药来代替有机氯和有机汞。经过多次试验,他们试制成功了一种专治稻瘟病的有机磷农药“稻瘟净”。这种农药药效很好,但还有微量的毒性。这个厂的职工不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他们跳出用有机合成来生产农药的框框,采用微生物发酵的办法制成了防治稻瘟病的高效无毒新农药“春雷霉素”,并且成批投入生产。
“春雷霉素”能防治水稻的叶瘟病、穗颈瘟病和粒瘟病等病害,对水稻没有药害,对人畜没有毒性,而且还能促进水稻的生长。贫下中农高兴地说:“‘春雷’一响,稻瘟病收场”。
    使用安全的“杀螟松”
“六六六”农药是农业上用来杀灭害虫的一种老药品,用久了害虫会产生抗药性,用多了对人畜也有毒害。因此农民要求工厂生产能杀死螟虫的高效低毒农药。上海农药厂的工人急贫下中农所急,在今年“三夏”大忙之前赶制出一种代替“六六六”的高效低毒农药“杀螟松”。
这种新农药杀灭螟虫和其他虫类的能力强,对人畜毒性低,使用比较安全。但是,生产这种农药要经过硝化、氯化、缩合等几道工序,工艺比较复杂,需要的设备多,按照国外资料,起码得搞三、五年才能投产。这个厂的广大职工学习大庆工人的革命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胆地革新工艺。设备不够,就利用厂里的废旧设备,因陋就简,土法上马。仅用半年多时间就完成了这项工程建设。今年六月,上海农药厂生产的第一批“杀螟松”在“三夏”大忙季节,运到了农村,受到广大贫下中农的欢迎。
    质优价廉的“四○一”
防治棉花立枯病、甘薯黑斑病的“四○一”抗菌农药因为价钱比较贵,有一个时期社员用得很少。上海农药厂的同志在农村访问中,了解到这个情况,他们想,支援农业生产,既要大力发展高效低毒的新农药,还要考虑降低成本,减轻社队的生产开支。怎样来降低成本呢?工人们经过讨论,决心从降低消耗和向“三废”要原料这些方面去努力。生产“四○一”需要一种主要原料“氯乙烷”,工人们就想办法从生产农药“敌百虫”的废气中进行回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回收到大量“氯乙烷”,除满足“四○一”生产需要以外,还支援了兄弟厂。这样就使“四○一”农药的成本降低了百分之二十。去年一年,他们从“三废”中回收化工原料一万二千多吨,价值二百四十七万多元,为降低农药成本提供了有利条件。
最近,这个厂的广大工人和技术人员还试制成功一种灭稻飞虱和棉花蚜虫的高效低毒农药“马拉硫磷”(又名马拉松)。这种农药不仅与农药“乐果”一样能杀灭蚜虫、小青虫、红蜘蛛等,同时又有杀灭蚊虫和臭虫等作用,而毒性却比“乐果”小,使用起来比“乐果”更安全。


第2版()
专栏:

  雨露滋润禾苗壮
——记宝坻县黄庄公社下乡知识青年
河北省宝坻县黄庄公社是个大洼淀,人们都叫它黄庄大洼。深秋的黄庄大洼,一望无际的麦苗长得翠绿茁壮。这里的三百六十多名下乡知识青年,在毛泽东思想的阳光雨露下,经过贫下中农的辛勤培育,也象麦苗一样茁壮成长。
    犟闺女
貉子沽大队的农田水利建设工地上,有一对姑娘抬着那沉重的土筐,健步如飞。走在前边的那个姑娘,就是天津市下乡知识青年许金凤。
一九六九年一月,许金凤响应毛主席号召,怀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豪情壮志,来到貉子沽大队安家落户。这年夏末秋初,黄庄大洼遇到特大洪水,貉子沽大队积极承担缓洪任务,处在一片汪洋之中。这时,有人对许金凤说:“咱队遍地是水,你还不如回城休息去呢。”小许听了,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我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来的,条件越艰苦,越是锻炼的好时机。”她满怀信心,同贫下中农一起战斗在抗洪第一线。贫下中农见她一心一意扎根农村,打心眼里高兴,深情地对她说:“金凤啊,旧社会咱贫下中农给地主当牛做马,祖祖辈辈是睁眼瞎。如今,毛主席领导咱穷人翻了身,让你们青年人读书识字,咱大洼需要你们这样有文化的人哪。”贫下中农的鼓励,使她接受再教育的决心更加坚定了。
一次,她和社员一起剥麻,看到沤麻的水又黑又臭,心想这活怎么干呢?就在她犹豫的时刻,社员们早已卷起裤腿跳下水去。小许一边剥麻,一边沉思着:自己虽然也跳下水了,行动上是一前一后,可是思想上却相差万里。剥着剥着,两腿感到又疼又痒,收工时上来一看,由于过敏,上面起了不少水泡。贫下中农都心疼地说:“金凤,下午快别干这活了。”小许回到家里,反复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你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就得下决心,经过长期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练。”她下决心和社员在一起,一直坚持把麻剥完。
就这样,社员们都夸她是个“不怕苦不怕累的犟闺女”。
    新会计
经过一天紧张劳动的貉子沽大队的社员群众已经熟睡了,大队办公室的灯光还亮着,一个姑娘还在灯下细心地整理账目。她就是天津市下乡知识青年,新会计王承荣。
这个大队的老会计担任了大队党支部副书记。由谁来担任会计呢?贫下中农早就相中小王,都说她准能担起这个担子。
老会计交班那天,把那用了多年的账夹又重新裱糊了一下,封面上端端正正地贴上一条毛主席语录:“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为着我们的经济建设,是我们的会计制度的原则。”小王接到手里,心里热呼呼的。老会计对她说:“小王呀!你当上了会计,这是贫下中农对你的信任。你可要按照毛主席的教导当好家、理好财呀。”小王郑重地表示:“一定不辜负贫下中农对我的期望。”
小王一心一意想干好会计这一行。可是,开始就碰到这么一件事。一次,有一个人顶着干部的名义来报账支款,小王虽然觉得这样做有些不符合财务制度,但又有些拉不开情面。心想,既然干部点了头,反正有人负责,就给办了吧。这事让六十多岁的老贫农刘营知道了。他亲切地对小王说:“承荣,咱管账理财,要丁是丁,卯是卯,不能光凭人头面子办事,得靠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啊!”听了刘大爷的嘱咐,小王深受教育。从这以后,她事事问个底细,笔笔开支不马虎。
有一次,大队修闸要拉沙子,时间紧,任务大,兄弟队用拖车帮忙,把沙子给运来了。有位干部为此买了瓶酒招待招待。事后,拿着发票来报账。小王一看,这不符合大队的财务开支制度,就向他说明了不能开支的情况。这位干部听小王说得条条在理,也就高兴地说:“小王,你做得对,应该严格把关。”貉子沽大队的干部和社员称赞小王坚持财务制度,大家也更注意精打细算,不乱花集体一分钱。
小王除了做好会计工作以外,还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今年秋天,小王和社员一起抗旱种麦时,有人对小王说:“咱大队抽水机现在用的是冬季柴油。冬季柴油可比春季柴油贵呀!”经过了解,在秋天,抽水机用春季柴油就行了。每斤可便宜七、八分钱,计算起来,也能为大队节省一笔开支呢。于是,小王把群众的建议及时反映到党支部。第二天,党支部就派人去买了春季柴油。貉子沽大队的社员和干部都夸小王是个“勤俭办社的有心人”。
    菌肥迷
清晨,?沽大队的麦田里,一个壮实的小伙子,身披朝霞,用双手扒开黑黝黝的泥土,细心地观察着麦苗施菌肥后的根系生长情况。他就是人称“菌肥迷”的天津市回乡知识青年尹景海。
小尹是一九六八年十月初中毕业后,从天津回到?沽大队的。去年冬天为了科学种田,队里叫小尹试制菌肥。小尹心里很高兴,觉得自己学过数理化,这回可用上了。
偏偏没有想到,第一次试验因培养基的酸碱度调剂不当失败了。
第二次试验,又因温度掌握不准而没有成功。
第三次试验,由于灭菌不够彻底,刚刚培养出的菌苗又受到感染。
这接二连三的失败,使小尹有点气馁,心里埋怨队里没有设备,条件太差。这时,党支部副书记看透小尹的心思,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景海,咱搞科学实验就得土法上马,你别小看这土办法,它可代表着咱贫下中农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搞,这才符合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呢。”一席话,说得小尹脸上火辣辣的。心想,对呀,条件差可以创造条件,过去自己就是光靠学过的那点数理化,没有注意学习贫下中农那种勇于创造条件的革命精神。
思想通了,劲头又来了。没有高压灭菌锅,小尹就和另一个青年一起,自己动手用旧铁锅和砖头、水泥垒起了土蒸锅;没有接种箱,就用两个厚纸箱子接在一起来代替;保温箱保温不好,就用灯光增温和棉被保温等办法来解决。经过艰苦奋斗,终于成功地培养出菌肥的一级母剂。
大量制造菌肥开始了,小尹更是废寝忘食。他常说:“制菌肥也和解放军打仗一样,接种没接完怎么能离开战场去吃饭呢?”有的社员见到这种情况,都说:“小尹真成了菌肥迷了。”
今年秋季种麦前,小尹他们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制出菌肥十万多斤。现在,?沽大队的三百多亩施过菌肥的麦苗,长得格外翠绿喜人。 新华社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