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11月29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坚持科学种田的知识青年
黑龙江省松花江畔的宾县新立公社新立四队的下乡知识青年,坚定地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和贫下中农一起坚持科学种田。全队粮、豆总产量由一九六四年的九万斤,上升到一九七一年的四十九万斤,亩产由一百二十八斤提高到六百九十五斤。几年来,他们向国家和兄弟社队提供良种近一百万斤,集体储备粮食八万多斤。
    为革命培育良种
一九六四年八月,宾县城镇的几名知识青年,响应毛主席关于“一切可以到农村中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去”的号召,到新立大队第四生产队插队落户。下乡不久,知识青年们就投入了秋收的战斗。收割完毕,一百多亩大豆平均亩产才一百二十多斤。
这里的大豆产量为什么这么低?大豆能不能高产呢?知识青年们思考着这些问题。一天,他们去请教老队长、共产党员苗荣华。老苗说:“最近我也在想这件事。我琢磨,咱们队大豆产量低的原因,主要是种子陈旧混杂。大豆是国家很需要的物资,可咱们的产量老是上不去,你们有文化,跟大伙一块想个法子让大豆高产吧!”这一席话,说得青年们心里热呼呼的。他们表示,决不辜负贫下中农的殷切期望,一定要和贫下中农一起,改变大豆低产的现状,闯出一条高产的路子来。
一九六五年初,在大队党支部的支持下,新立四队成立了由老贫农、队干部、知识青年组成的科学实验小组,开始引进外地的优良品种。大豆产量逐年上升。到一九六七年,他们大面积试验种植的东农16号大豆,平均亩产达到二百八十斤。
一九六八年夏天,北京、上海、沈阳、长春和宾县等地,又有一批下乡知识青年来到这里。新立四队的科学实验小组更壮大了。他们不再满足于种植引进的品种,决心在科研实践中培育适应当地条件的新品种。
知识青年要培育大豆新品种的消息传出以后,个别思想保守的人却说什么:“创造新品种,那是人家农业科学院的事,几个毛孩子没种几天地,别想出风头!”听了这些风凉话,有的知识青年有些动摇了。正在这时候,党支部和贫下中农给了他们巨大的支持,教育他们为革命坚持科学实验,用事实教育思想守旧的人。
一个炎热的夏日中午,知识青年林超和伙伴们象往常一样,来到田里观察记录作物的生长情况。在一片开紫花的“黑脐大豆王”地里,他们发现有一株大豆开白花,长势很特别:株高,秆粗,杈多,花繁。林超下乡期间,党组织曾选派他到农业学校学习过两年。他看到这种情景,联想起不少老农和农业科技人员用“单株选育”的方法,培育出优良新品种的事例,头脑中产生了一个念头:这是一棵有希望的大豆单株,通过人工“定向培育”,有可能成为一个比较理想的大豆新品种。
回到队里,林超和伙伴们向科研小组汇报了这一发现和自己的想法,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一致表示赞同他们的意见。大队党支部对这件事十分重视,教育生产队干部和社员群众热情支持他们,把这项试验搞到底。党组织的关怀,群众的支持,给青年们增添了力量。在他们精心培育下,这株大豆终于成熟了。第一年收了二百三十粒白脐黄豆,根据豆脐色泽的特点,群众给它起名叫“白脐大豆王”。
经过几年的培育和观察,他们发现这个豆种具有以下特点:粒儿大,产量高,中早熟,抗倒伏,抗病虫害,适应性强,适宜于间作,是个优质高产的好品种。去年,他们采用“高倍繁殖”的方法,种了六十亩,平均亩产四百四十二斤,并开始向国家和兄弟社队提供良种。今年,他们大面积试种,收获了七万五千多斤,平均亩产四百九十斤。许多老贫农高兴地说:活了六七十岁,还没有见过大豆一亩能产这么多!原来不相信知识青年搞科学实验能取得成果的人,也不禁钦佩地说:知识青年培育的新品种,破除了“大豆低产论”,也破除了我们头脑里的保守思想。以后可得好好支持他们啦!
    坚持科学种田 粮食连年高产
新立四队的下乡知识青年,在科学实验中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了更好地为本地发展生产服务,实现粮食稳产高产,他们努力按照毛主席亲自制定的农业“八字宪法”办事,在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各个方面,都开展了活动,做出了贡献。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新立四队掀起了农业学大寨的热潮。下乡知识青年和贫下中农一起,进行了填沟改土、拦河修渠等战斗。经过两个冬春的苦战,开凿了一条三千多米长的渠道,填平了一个长一千多米、宽几十米的土沟,修建了一座大水塘,把一个涝洼川和一个黄土岗,改建成了稳产高产的大寨田。
新立四队过去种玉米,一直用“小金黄”这个老品种,亩产总突不破四百斤。一九六六年,知识青年在县良种站的指导下,第一次引进黑玉46号玉米种,在试验田试种,取得了亩产八百六十六斤的好成绩。可是,有些社员嫌这个品种出槎率低。青年们又四处奔走,终于找到了一种更合适的新品种——黑垦二号。一九六八年到一九七○年,大面积种植都获得了亩产八百五十斤以上的好收成。一九七一年,他们听说黑玉81号是个米质好、产量高的新品种,就及时引进在大田试种,获得了丰收。
“有了新品种,还必须有新种法。”新立四队下乡知识青年常这样说,也坚持这样做。拿密植试验来说吧,他们搞过玉米一埯多株的试验。一九六八年秋后,他们发现,在一般粪肥的情况下,玉米“一埯双株”效果较好。第二年,他们准备继续试验。可是,遇到了阻力。有人说什么:双株双株,一个秕子一个光秃,割了喂马,收了喂猪。”要不要继续试验?面对严峻的考验,知识青年小组长、共产党员林超坚定地对伙伴们说:“为了探索玉米密植的合理度,我们决不能半途而废,一定要把这项试验搞到底。”在贫下中农的帮助下,他们把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大胆试验,终于夺得了亩产一千二百斤的高产。最近三年,他们坚持反复试验,不断调整株距和行距,使密植越来越比较合理。大面积推广他们的经验以后,都获得了亩产过千斤的好收成。
本报记者


第4版()
专栏:

  福山铜矿党委热情帮助青工学技术
山东省烟台地区福山铜矿党委会,在对青年工人加强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的同时,热情帮助他们为革命学技术,使他们在抓革命、促生产中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
福山铜矿是一九七○年新建的一座矿山,新工人占百分之七十。这些新工人革命热情高,生产干劲大。为了使他们更快地掌握操作技术,提高工效和工作质量,矿党委组织他们认真学习毛主席有关政治和技术关系的论述,深入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时而鼓吹“技术第一”,时而散布“技术无用”的谬论,鼓励他们又红又专。矿党委每周为他们举办两次生产技术课,组织老工人和技术员给他们传授生产技术和理论知识,并且经常开展技术表演活动,采取由老工人表演,青年工人观摩;再组织青年工人操作,老工人指导的办法,帮助青年工人提高生产技术。在老工人的言传身教下,全矿六十一名凿岩新工人,在较短时间内基本上掌握了凿岩技术,做到能根据不同岩石选择炮眼角度和位置,使爆破率不断提高,平巷掘进质量好,进度快。
矿党委还教育青年工人谦虚谨慎,团结互助,互相观摩,交流经验,不断提高操作技术水平。过去,装岩速度慢,成为全矿的薄弱环节。青年工人刘培松在老工人翟忠京的帮助下,在实践中摸索出提高装岩工效的经验。在他的带动下,全矿二十一名新装岩工都很快掌握了装岩技术,加快了掘进速度。
在开展为革命学技术的活动中,矿党委注意把一些青年工人调到生产第一线去,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党委领导成员还带头学习技术,带头给新工人传授技术,使为革命学技术的群众性活动深入开展。
(新华社)


第4版()
专栏:

  青年工人在成长
在张家口市建材厂,有一大部分是青年工人。这个厂的党总支注意发动老工人言传身带,对青年工人进行切实生动的教育。下面是青年工人在老工人帮助下茁壮成长的几个事例。
    立足本职 努力工作
下晚班的铃声响了,工人们陆续出厂,厂房顿时静下来。这时,只见维修组的灯还亮着,“丁丁当当”的响声不时传出来。一个年轻的工人,身上沾满泥巴和油污,热得直淌汗,一会儿操起焊枪,一会儿挥起铁锤,忙个不停。他就是新工人张德,在连夜赶修砖机泥条嘴子。
小张去年高中毕业后,怀着好好工作的满腔热情来到砖厂。他一进厂,见这里是黄土堆,那里是湿泥块,并非原来想象的那种大厂房,便感到整天同砖坯打交道,又脏又累,学不到技术,不合自己的理想。他开始沉闷起来。老工人郭征看到小张这个样子,心里猜出了八九分。一天,他指着砖窑高大的烟囱和扩建的新厂房,对小张说:“你知道以前这里是什么样子吗?旧社会,我们窑工在这里流尽了血汗,不知有多少人惨死在反动统治阶级的皮鞭和棍棒的折磨下……”郭师傅沉痛地讲起旧社会窑工的劳动条件和痛苦生活,使小张很受感动。郭师傅接着说:现在,我们的劳动条件,和解放前比,真是一在天上,一在地下。毛主席教导我们:“要使全体青年们懂得,我们的国家现在还是一个很穷的国家,并且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根本改变这种状态,全靠青年和全体人民在几十年时间内,团结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个富强的国家。”我们的革命工作,就是为建设社会主义添砖加瓦。一席话,说得小张心里直翻腾,他从自己的苦难家史想到新社会,从老一辈艰苦创业的传统,想到自己的责任。越想越觉得自己原来的想法错了,暗暗地下决心,要在这平凡的岗位上,把青春献给社会主义事业。从此,小张变了,专拣重活干,干得又快又好,还帮助别的同志。机器出了故障,他和师傅一起修理。一年多来,小张在毛泽东思想的哺育和老工人的帮助下,进步很快,领导上让他担任了机房生产组长。
本报通讯员
    遵守纪律 一丝不苟
青年工人赵振江,干起活来象个“小老虎”,可就是有一个毛病:爱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同志们批评他,他不服气,工作一不顺心,就要求调换。同志们帮助他,费了不少心血,可是见效不大。有的同志便说:“小赵真象出窑的砖,定型了。”谷洪达老师傅却不这样看。他知道小赵出身于工人家庭,本质好,只要引导得法,他是能改正的。
谷师傅和小赵住在一个宿舍里,每天下班回去,他都要找小赵谈一会儿心,讲遵守纪律的重要,还用新旧社会对比,启发教育小赵。谷师傅的耐心帮助,使小赵逐渐明白了:遵守革命纪律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需要。解放前,工人连人身自由都没有,现在,我们是国家的主人,怎么能不遵守纪律呢!他用老工人自觉遵守和维护纪律的模范行动对照检查自己,更感到差距很大,他决心改正缺点,做一个好工人。
从此,小赵自觉用革命纪律约束自己,遇事总是先想一想这样做是不是违犯规章制度。同志们见小赵变了,都赞扬说:“小赵现在遵守纪律一丝不苟啊!”
  虚心学习 精益求精
青年工人胡永革来到建材厂后,被分配去学开推土机。他钻进驾驶室里,这儿摸摸,那儿瞧瞧,高兴极了。小胡在学校就喜爱机器,经常做些机器模型,拆拆装装,有时还到附近工厂里看工人操作和修理机器,学到了一些知识。在跟着师傅贾振华学开推土机时,他认为不要费多大劲就能学会,经常是师傅没讲完,他就说:“我懂了”。贾师傅看到这种情形,耐心地给他讲道理。
有一次,小胡开推土机时,师傅不在,机器出了毛病,拉土的同志只好等在那里。他不知怎么修才好,急出一头汗。正在这时,贾师傅回来了,三拨两弄就修好了。小胡看到贾师傅动作那样熟练,又敬佩,又惭愧。事后,贾师傅问他为什么没有及时修好机器?他只好回答说:“推土机的脾气还没摸透呗!”贾师傅耐心地指出:“基础好,学得快,这是好条件。如果因此就翘尾巴,那就不会有长进,弄得不好还会跌跤子!小胡听着想着,感到贾师傅的话特别亲切。他又想起毛主席关于“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的教导,懂得了学技术要虚心,才能精益求精。他向贾师傅表示:一定要刻苦学习业务技术,争取又红又专。
从此,小胡虚心学习,钻劲更大了。下班后,他经常找贾师傅请教,学习怎样检查机器的毛病,怎样排除故障,并且一一记在小本子上。他还买了一些有关的业务书籍,认真学习研究,在实践中一遍又一遍地苦练,推土机越来越听话了。前不久,厂里买来些零件,准备安装一台推土机,小胡参加了这一工作。他一边安装,一边学习,常常忙到深夜。他和同志们一起,经过二十多天奋战,终于把推土机安装起来,投入了生产。老工人看到小胡的进步,高兴地说:“这小青年有闯劲、钻劲,进步较快。”(附图片)
福州丝绸印染联合厂老工人热情、耐心帮助青年工人,青年工人也十分尊重老工人的指导。这是厂革委会常委、老工人殷爱琴(右)在手把手地教青年工人学接缫丝技术。 新华社记者摄


第4版()
专栏:

在广阔的天地里
广西兴安县湘漓公社龙禾大队的回乡知识青年,成为科学种田的能手。这是他们检查灭水稻虫害的成果。 本栏照片为本报通讯员摄
《北大荒》的新一代
在陕西省延安县万花山公社罗崖大队插队的北京知识青年,热情宣传毛泽东思想和党的各项政策,受到广大贫下中农的赞扬。
四川省自贡市下乡知识青年陈星云,认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努力改造世界观,今年七月光荣加入了共青团。这是他虚心听取老贫农的意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