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11月19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文艺短评

  广泛普及 努力提高
——谈革命样板戏折子戏专场的演出
宿燕
最近,中国京剧团、中国舞剧团、北京京剧团和上海京剧团《海港》剧组,在毛主席无产阶级文艺路线的指引下,演出了革命样板戏折子戏专场,其中有革命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的《打虎上山》、《红灯记》的《痛说家史》、《沙家浜》的《奔袭》、《海港》的《壮志凌云》和革命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的《常青指路,奔向红区》、《白毛女》的《太阳出来了》等六个折子戏,获得了观众热烈的赞扬。
这场革命样板戏折子戏专场演出,短小精悍,丰富多彩,动人心弦。观众的心情,时而随着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杨子荣在茫茫的林海雪原上驰骋,时而随着南霸天皮鞭下女奴们求解放的呼声回荡,既为黄浦江畔一场两个阶级、两种世界观的斗争而引起深思,也为抗日烽火中三代革命人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的阶级情谊所打动……。革命样板戏折子戏专场演出的成功,预示了象这样反映革命内容的折子戏,在社会主义文艺舞台上将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革命样板戏折子戏值得提倡。
首先,革命样板戏折子戏的演出是大力普及革命样板戏的又一重要措施。
在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中成长起来的革命样板戏,是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强大精神武器。将革命样板戏普及到最广大的工农兵群众中去,是文艺工作者的一个重要战斗任务。“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实践证明:演革命样板戏的折子戏是普及革命样板戏的又一重要措施。折子戏短小精悍,灵活多样,既便于专业文艺团体上山下乡,也便于群众业余文艺团体因地制宜进行演出。折子戏又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的戏剧表演形式。我国戏曲(特别是京剧)历来就有演折子戏的传统。从革命样板戏全剧中摘取内容上有相对的独立性,表演艺术上也有特色的场次、片断进行演出,广大群众是非常欢迎的。这次经过适当组织和编排的革命样板戏折子戏专场,好似一座集中展示无产阶级艺术珍品的画廊,满足了广大工农兵欣赏革命样板戏的迫切要求。从杨子荣、李玉和等一个个闪烁着毛泽东思想光辉的英雄形象中,从一幅幅反映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各个历史时期的火热斗争生活画面中,观众不仅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而且欣赏了多方面的、优秀的艺术表演。
其次,多演折子戏可以促进表演艺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革命文艺工作者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和风格。
折子戏大都摘自全剧中富有表演特色的场次,它对表演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出折子戏又都是在综合艺术的基础上重点发挥某一方面的特色,它对表演艺术的要求又有不同的侧重面。例如《海港》的《壮志凌云》侧重于唱功,《智取威虎山》的《打虎上山》、《沙家浜》的《奔袭》侧重于歌舞结合,《红灯记》的《痛说革命家史》侧重于念白与做功。这些场次都充分发挥了某一方面表演艺术的高度技巧。革命文艺工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取折子戏作为经常的演出剧目,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和风格;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需要,选取折子戏作为基本功训练的剧目,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各地可以根据本地区的条件,由一个单位单独演出革命样板戏的折子戏,或组织各单位联合演出折子戏专场。前者能让更多的演员和演奏人员取得舞台实践的经验,这是培养青年演员提高表演艺术水平的好方法;后者有利于各单位互相观摩、学习,交流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形象的经验和体会。
第三,提倡演折子戏,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戏剧创作,特别是小戏和独幕剧创作也有重要的意义。
折子戏不等于小戏,但两者又有共同点:以短小的形式反映生活的某一侧面。革命样板戏的折子戏,矛盾冲突集中,人物形象鲜明,形式短小精悍,在这些方面,都为小戏的创作作出了榜样。创作人员认真地学习和观摩革命样板戏的折子戏演出,必将促进小戏创作的发展和艺术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当前,广大工农兵群众对于革命文艺的需要日益增长。我们要从工农兵的实际需要出发,除了演出革命样板戏的折子戏,以及将革命样板戏中的声乐、器乐和京剧舞蹈、舞剧片断作为演出节目以外,还要运用各种艺术形式,创作和演出更多的小戏和独幕剧,更好地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革命样板戏的折子戏要多演,更要演好,不断提高演出质量。这次革命样板戏折子戏专场演出,给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参加这次演出的革命文艺工作者,以对待无产阶级文艺革命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对一折戏、一段唱腔、一句念白、一个表演动作,都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力求以充沛的革命激情,完美的艺术表演,塑造好光辉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广大专业和业余文艺工作者要继续认真学习革命样板戏的宝贵经验。对于折子戏的演出,既要严肃认真,严格要求,又要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在实践过程中逐步提高演出质量。
几年来,在普及革命样板戏的过程中,许多专业和业余文艺工作者在演出革命样板戏全剧的同时,也演出过一些选场或片断,受到了广大工农兵群众的热烈欢迎。我们相信,这次革命样板戏折子戏专场演出,必将进一步促进折子戏演出的繁荣。


第4版()
专栏:

  贫下中农爱看折子戏
昌平县贫农社员 郑宣
我们看了革命样板戏折子戏专场演出,心情非常激动。
在一个晚会的演出中,我们看到了那么多丰富多彩的革命样板戏选场。看!杨子荣“穿林海跨雪原”、“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党代表洪常青指引贫农女儿吴清华走上革命道路的亲切情景;李玉和、李奶奶和铁梅的那种满怀阶级仇、民族恨,“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的革命豪情……,看了叫人多带劲!
这一个个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这一曲曲感人肺腑的唱词,再加上演员们富有革命激情的演出,使我们在短短两个小时的演出中,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教育。
革命样板戏是歌颂工农兵英雄人物的,我们贫下中农不但爱看,而且也爱唱。几年来,革命样板戏在农村已经普及开了,可是由于我们山区交通不便,出山进城看戏的机会少,光听屋里小喇叭唱得挺热闹,可就是干着急瞧不着人。现在,折子戏的演出为普及革命样板戏又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
折子戏短小精悍,内容丰富生动,每一场又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我们看得懂也喜欢看;另一方面,折子戏出场的演员少,布景道具简单方便,适合上山下乡演出。前些日子,县里的一个业余文艺宣传队,翻山越岭,爬坡过河到我们深山老区来演出。他们有舞台能演,没舞台也能演,地脚田头能演,山坡场院也能演。他们因地制宜,因陋就简,演出了样板戏的片断和其它节目,使我们山区贫下中农亲眼看到了李玉和、杨子荣的光辉形象。实践证明,演折子戏能进一步推动革命样板戏的普及工作。
我们贫下中农热烈欢迎折子戏的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我们希望更多的文艺团体,能够深入农村为贫下中农演出,更希望能看到其他剧种的革命样板戏折子戏的演出。


第4版()
专栏:

  折子戏好
北京维尼纶厂业余文艺宣传队
我们怀着兴奋的心情,观看了革命样板戏折子戏专场演出。我们热烈欢迎这种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传统的戏剧表演形式。
每个剧种都要有自己的特色,都要发挥自己艺术手段的特长来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形象。这次革命样板戏折子戏的演出,在这方面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就两个芭蕾舞折子戏来说吧,革命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选场《常青指路,奔向红区》,通过洪常青、吴清华两人的独舞和“指路”三人舞造型,既表现了吴清华要求报仇雪恨的顽强性格,又体现了党代表洪常青对被压迫者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突出地说明了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只有按照党和毛主席指引的方向,拿起枪杆子闹革命,才能得到翻身解放。又如《白毛女》的选场《太阳出来了》,通过喜儿的独舞,大春和喜儿的双人舞以及群舞,突出地说明了共产党毛主席是全中国人民的大救星,强烈地抒发了革命群众对党和毛主席的无比热爱。这两场戏,根据舞剧的特点,运用各种不同的舞蹈语汇,成功地塑造了洪常青、吴清华、大春、喜儿等英雄形象,为舞剧运用自己的艺术手段塑造好无产阶级英雄人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这两个舞剧折子戏的演出,也为我们在今后的文艺创作中,如何更好地贯彻执行毛主席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伟大指示,树立了一个榜样。过去,我们对“舞剧这种外来形式能不能普及?”“业余宣传队能不能演舞剧?”这些问题有过不少争论。在大力普及革命样板戏的热潮中,我们业余文艺宣传队曾经学习排演过革命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的片断。当时就有人说什么“业余宣传队还想搞芭蕾舞真是异想天开”。也有人说:“业余宣传队学这种洋舞蹈不合适”……。但是,多数同志认为:既然革命文艺工作者能够对这种外来形式加以改造,为我们所用,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学习呢?为了让广大革命职工看到革命样板戏,同志们以革命样板戏中的英雄人物为榜样,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苦练足尖基本功,经过两个月的苦练,终于让革命职工看上了我们工人自己学习排演的革命现代舞剧。以后,我们又创作和演出了反映纺织工人生活的小舞剧《纺织女工》,受到了工农兵群众的好评。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只要坚持为工农兵服务这个大方向,把革命干劲和求实精神结合起来,舞剧的普及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我们业余文艺宣传队因为条件限制,排练一个革命样板戏的全剧,很不容易。折子戏短小精悍,灵活多样,很利于我们不脱产的组织业余演出,同时又能为工矿企业培养更多的文艺骨干。我们相信:折子戏的公演,必将使革命样板戏的普及工作大大向前推进。杨子荣、李玉和、郭建光、方海珍、洪常青等英雄形象,一定会更加激励广大工农兵群众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胜利前进。


第4版()
专栏:

  独具风格 丰富多彩
志秦
革命样板戏折子戏专场演出中的四个革命现代京剧折子戏,在批判地吸取传统技巧的基础上,运用京剧这一剧种丰富的艺术手段,塑造了光彩照人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京剧这一古老的剧种,素以唱、念、做、打见长。但是旧京剧不仅内容大都是封建主义、资产阶级的一套,形式也渐趋僵化。往往唱功戏不重视表演,念功戏轻视歌唱,做功戏片面强调“做派”,武打戏单纯卖弄技巧。反动腐朽的内容,凝固僵化的程式,使京剧走上没落消亡的道路。
江青同志领导的京剧革命挽救了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和《海港》等革命现代京剧,不但内容是革命的,在艺术上,根据“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方针,对旧京剧的艺术形式进行了批判地继承和革新创造,使它们成了揭示无产阶级英雄人物内心世界、塑造英雄形象的必不可少的表现手段,给京剧带来了新的生命。
这次演出的《壮志凌云》、《痛说革命家史》、《打虎上山》和《奔袭》等四个革命现代京剧折子戏,把京剧唱、念、做等艺术手段结合在一起,显示了京剧这门综合性艺术的丰富的表现力,同时每一折戏在唱、念、做、打方面又各有侧重。它们以坚实深厚的艺术技巧,生动地展示了方海珍、李玉和、杨子荣、郭建光等英雄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
《壮志凌云》这折戏侧重唱,以唱贯串全场。这里方海珍的几段唱,是根据方海珍的思想感情、性格气质和时代气息等特点设计的。它在原来旦角腔的基础上,适当吸收小生腔的成分,同时揉合了花脸腔刚健有力的因素,以加强唱腔中雄浑挺拔的气势,因而唱腔刚柔相济,回旋跌宕,疏密断连,强弱高低,富有变化。以《上海港从来就是激烈的战场》这一唱段为例,开始四句〔二黄散板〕,以亲切说理的感情平稳地入唱,耐心地教育、启发韩小强;讲到错综复杂的阶级斗争情况时,旋律上升,顿挫鲜明,强调“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重要性,既给韩小强敲起了警钟,又表现了方海珍高度的阶级觉悟和路线斗争觉悟。《忠于人民忠于党》是方海珍的核心唱段,在这个唱段中,高与低,快与慢,整与散,断与连,强与弱,交替出现,变化多端。这些革新的唱法和具有鲜明时代感的旋律,是旧京剧旦角腔所没有的。它淋漓尽致地展示了英雄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给人以深刻的艺术感受。
《痛说革命家史》里的唱、念、做都很精彩,而这里的念白,可以说是京剧念白艺术革命的成功范例。李奶奶这段长达八十句的绘声绘色的念白,如用普通话的京白,就念不出波澜壮阔的气势;如用旧剧中的中州韵,不但苍老低沉,而且没有时代感。现在是采用朗诵的形式,加上京剧韵白的“喷口”,并揉合其它艺术形式的有用部分进行再创造而成的。整段革命家史叙述得栩栩传神,声情并茂,一泻千里。李玉和虽然不在场,但是通过李奶奶铿锵有力的念白,李玉和高大的英雄形象鲜明地矗立在观众的眼前。要达到这样的艺术效果,没有深厚的基本功是办不到的。舞台上的念白与生活中讲话不同,念白讲究音乐性和韵律,以及节奏上的抑扬顿挫,语气上的轻重缓急,音量上的高低强弱。例如在念到“……天下大乱哪”时,“天下大乱”四字展开,节奏放慢,音量渐低,表达了对暗无天日的旧社会的愤懑;念到“毛主席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闹革命……”时,语气增高,音量放大,节奏上升,充满了激越的心情和胜利的信念,尽情歌颂了毛主席、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革命。这些,都需要演员有深厚的基本功和经常的舞台实践。
载歌载舞,歌舞并重,是《打虎上山》和《奔袭》的主要特色,特别是这里的做、打,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两折戏里杨子荣的单人马舞和郭建光率领突击队飞兵奇袭沙家浜的有主角的群舞,是吸收了旧京剧的“趟马”“走边”的形式,同时加进其它舞蹈艺术成分创作出来的新程式。它既保持了京剧的特色,又符合现实生活,做到了“推陈出新”和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如杨子荣跃马扬鞭奔驰在茫茫的林海雪原上,他那表示驰下陡坡的“颠蹉步”和表示越过山涧的敏捷大跳等新的舞蹈动作有机地联为一体,很好地表现了英雄人物的精神风貌。《奔袭》把京剧舞蹈的基本要素“圆场”作为基本动作,用来表现敏捷矫健、流水疾风似的行进,同时又根据具体情景加以变化。如为了表现隐蔽,采用了“侧身蛇形前进”,又因为是在江南水网地区田塍曲径夜间急行军,所以采用“单行曲线”。这里英雄群象的舞蹈,起到了绿叶扶红花的效果,加上郭建光的独舞造型和高亢嘹亮的唱腔,使这一英雄人物更加鲜明突出。
这四个革命现代京剧折子戏,都批判地继承了京剧的好的传统,充分发挥了京剧的艺术风格和特色,使古老的京剧艺术放射出灿烂的光辉。在这方面,它为其他剧种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各个剧种都应当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与特色,在学习移植革命样板戏的时候,绝不能丢掉自己好的传统。移植不能照搬,吸收不是套用。丢掉了剧种独有的特色,这个剧种也就丧失了生命力。我们要认真学习革命样板戏的经验,把地方戏曲的改革向前推进一步,使它们在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中发挥更大的战斗作用。


第4版()
专栏:小资料

  折子戏
“折”的名称,出于元代杂剧。元杂剧的一本戏通常分四场,称为“四折”。折子戏的演出形式,始于昆曲的后期。当时,为了让观众更好地欣赏一本戏中的某些场次,便在观众熟悉全剧剧情的基础上,把其中表演上比较精彩的场次从全剧中抽出来单独上演,这就是折子戏。京剧和各地方剧种发展初期的剧本,大都是从昆曲剧本改编来的,因而也继承了演折子戏的传统。过去,折子戏的演出形式,对继承和发扬某些古代艺术家的艺术技巧和表演风格起了一定的作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