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11月1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加强科学技术研究
黎峰
在科学技术研究实行理论同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上,一直存在着路线斗争。
有的人认为,理论研究必然脱离实际。在他们看来,只有解决生产关键的课题才是联系实际,而综合性的理论研究课题则是脱离实际的。这是一种把理论和实际对立起来的形而上学观点,是违反毛主席关于“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的教导的。
理论是否脱离实际,并不决定于是否搞理论研究,而决定于是否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从唯心论的先验论出发,沿着“从概念到概念”,“从书本到书本”的道路搞科研,这种“理论”必然脱离实际,是没有生命力的。但是遵照实践第一的观点,沿着“实践——认识——实践”的道路搞科研,这种理论从实践中产生,能够指导实践,是有强大的生命力的。这正是坚持了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贯彻执行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科学技术的理论研究来自生产实践,又服务于生产实践。它在群众性技术革新活动和解决具体生产关键的基础上,就某一个方面的技术进行综合研究,掌握其一般规律,能够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举一反三,知其所以然,走自己工业发展的道路。例如,过去我们在设计锅炉时,沿用外国陈旧计算标准,使设计的锅炉体积和钢耗量都很大。而上海锅炉厂研究所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深入一百多个工矿企业调查研究,在九台锅炉上进行试验,初步制定出适应我国特点的固态煤粉锅炉的热力计算方法,使设计的锅炉体积缩小了三分之一,钢耗量减少了三分之一以上。这就是综合性理论研究的成果。如果不做对实践经验的系统化、理论化工作,那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能跟在别人后面爬行,每解决一个生产技术问题,都得从头开始。
科学技术的理论研究,总结群众的创造,探索新技术,能够开辟科学技术的新领域。恩格斯说:“科学正是要研究我们所不知道的东西。”一切科学技术成就都是劳动人民长期实践经验的结晶,要靠群众,靠集体的智慧;同时,又要有群众中钻研科技的积极分子和专门家吸收由群众中来的养料,从事加工提高的工作,再拿到群众中考验。如此不断循环,使萌芽的东西变为成熟的东西。例如,山东莱阳动力机厂、大连电机厂等工厂,在大搞专用设备的群众运动的基础上,进行制造工艺和设备的科学研究,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建成一批生产线,提高了机械化程度,既保证了产品质量,又促进了产量和劳动生产率成倍地增长。如果不进行这种研究,满足于用陈旧的技术设备去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沿用落后的制造工艺,那就只能单纯地靠增大建设规模、增加劳动力去扩大生产,难以贯彻执行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理论来自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然而,当大量的生产实践问题需要科学技术去解决的时候,科学理论又转过来指导生产实践。如果不作理论研究,把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并且探索新的理论,那就既不能很好地解决生产实践已经提出来的问题,更谈不到尽量采用先进技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归根结底,也就不能更好地贯彻执行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由此可见,那种认为从事理论研究工作注定要脱离实际的观点是错误的。
有的人认为,研究远期需要解决的课题是脱离实际的,解决眼前问题的科研才是联系实际的。因此,他们不愿意也不敢搞远期的课题。这是一种缺乏发展观点的表现,对于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促进生产发展是十分有害的。
科研课题是必须从实际需要中来的。但是所谓实际需要,既有当前生产的需要,还包括生产发展的需要。这是因为:有些高精尖的产品,从研究、设计到制造成功,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必须提前几年进行科研工作。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特别是探索新技术的研究,往往要经过许多次的试验才能成功,必须先于生产进行。并且社会主义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的高速度发展,又不断地为科学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提出了采用先进技术的要求。
机械工业的实践证明,要使科学技术研究紧密结合生产实践,必须正确处理远期同近期的关系。既要抓年度计划中生产急需的课题,又要抓长远规划中生产进一步发展需要的课题。弃近求远,不管当前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脱离我国国情和发展的需要,盲目追求所谓“先进水平”,必然会走上“学院式”研究的邪路;而只看眼前,不顾长远,也会迷失方向,拖生产发展的后腿。可见,远近结合不只是工作安排问题,而且更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速度和技术发展方针的路线问题。
科学技术研究中的“远”同“近”,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有些看来是“远”的新技术,由于科研工作的迅速突破,被用于生产,就由“远”变成“近”了。例如,近几年来研究成功的人造金刚石,已经正式生产,并被用于矿山的钻采。而有些当前急需的新技术,由于科研工作没有提前去做,在技术上过不了关,则就由“近”变成“远”了。因此在一定的意义上说,科学技术研究就是要把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变成现实,解决近期生产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做好“远”转化为“近”的工作。搞好“远”“近”结合,还必须订好科学技术研究的发展规划。要弄清当前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了解群众性技术革新运动创造的经验和科学理论研究的成就,掌握国内科学技术状况和国外科学技术发展趋向,并把这几方面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把力量组织起来,在保证完成近期任务的前提下,加强远期任务的科学技术研究,更好地促进生产的发展。
还有人认为,实验室工作都是脱离实际的“闭门造车”,要不得。这是批判“三脱离”地搞科研以后出现的另一种错误认识,也影响了科学研究多快好省地发展。
毛主席教导我们:“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科学技术研究过程中进行的试验,它本身就是实践,是对科研方案进行实践的验证,是取得知识的一种来源,是科研工作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至于在哪里试验,做多少次试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地说,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可以通过现场试验进行验证,而一项新技术的发现和应用,往往要经过实验室的反复试验,然后到生产现场进行试验和验证,有时碰到难题还要回到实验室作试验,两种试验交替进行,才能得到成功。实验室工作,是通过模拟试验或局部试验作出样品,验证在特定条件下科研方案是否可行;生产现场试验,则是通过少量试验和工业性试验,解决在一般条件下科研成果在生产应用中的问题。实验室工作是现场试验的基础,现场试验是在实验室工作的继续,二者互相联系,构成科学实验的全过程。
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把实验室工作同现场试验结合起来,坚持科学实验的全过程,才能把科研成果迅速运用到生产中去。有个研究所在搞大型锻模电加工的课题时,实行科研、使用、制造部门“三结合”,按照生产提出的需要,先在实验室反复试验,搞出了一种新型的可控硅脉冲电源,并制定了加工原理和工艺方案;然后到使用厂进行现场试验,根据实践对原方案采用的电源作了调整;接着又同制造厂相结合,修改了原设计中不切实际的地方。这样,他们只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制造出了我国第一台大型电脉冲加工机床。与此相反,这个研究所在搞电解磨齿课题时,没有经过实验室的工作就直接到制造厂进行试验,由于电解液对设备的腐蚀、加工效率同精度的矛盾等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搞了两年多还没有获得预期的效果。
对于那种既不根据生产实践需要,又不实行“三结合”,关在实验室里搞科研的做法,我们是必须反对的。但是,这决不是说我们可以不要实验室的工作。我们必须联系生产实践,加强实验室工作,使之成为科技人员接受工人、贫下中农再教育的阵地,成为科技人员理论结合实践、为生产服务的前哨。


第2版()
专栏:

  以实践为基础搞好理论研究
中山大学数学力学系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自然科学理论的研究工作。毛主席经常强调“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就是教导我们不仅要看到物质的东西决定精神的东西,而且要看到精神的东西对物质的东西的反作用。
理论以实践为基础,转过来又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我们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贩卖的“三脱离”的修正主义黑货,号召从事理论工作的人去研究重要的实际问题,决不是否定理论研究工作的重要性,而正是为了更好地发挥理论研究工作的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飞跃发展,我国广大工农兵积累了大量的实践资料。自然科学理论工作者有责任同工农兵相结合,把这些宝贵的实践经验加以系统化和理论化。只要这样,我们就一定能够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有益的贡献。几年来的实践使我们体会到,理论研究工作既要建立在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又不能停留在粗糙的感性认识阶段。我系力学专业的教师同工厂、科研单位一起研究试制水环——大气喷射真空泵的事例就可以说明这一点。他们在设计中运用空气动力学等知识,把理论分析同工人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经过反复的实验和试用,终于试制成功这项新产品,填补了我国真空技术的一个空白。
理论来自实践,但是必须承认,理论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为了研究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存在的形式和关系,人们常常必须使它们完全脱离自己的内容,把内容作为无关重要的东西放在一边。只有从许多具体的个别的现象材料中进行理论的提炼和抽象工作,才能深入到事物的本质,把实践提高到理论的水平,回过头来再去指导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
特别是对于象数学这样一门基础学科,我们应该注意到它的特点,尊重学科本身的规律性,对它的取舍去留问题持慎重态度。例如,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数学领域中的一些古典分支就得到了新的应用和发展。反之,如果一种新的技术缺乏理论的指导,那末它就得不到正常的发展。至今射流技术的发展碰到一些困难,就是因为理论研究还没有根本的突破,这就不能不使搞应用、搞推广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由此可见,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同基础学科的发展互相促进的。只局限于一般的实际问题上,不把推广和普及工作提升到理论的高度上来,就不能使认识继续深化。在处理当前同长远的关系时,我们不应该轻率地断定某个学科没有用,或某些理论今天还用不着,等到将来用到时再来搞。刘少奇一类骗子鼓吹资产阶级实用主义的黑货,必须加以彻底批判。
我们一定要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认真看书学习,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武装自己,排除来自右的和“左”的方面的干扰,加强对理论研究工作的领导,放手发动群众,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洋为中用”原则的指导下,做好科学情报的搜集和积累工作,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为全面开展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同时做好相应的组织安排工作,使理论工作者在研究方向上相对稳定,以便深入下去,持之以恒,扩大理论成果。


第2版()
专栏:

  要有实验室的工作
吉林省通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过去,由于刘少奇一类骗子的修正主义科技路线的干扰,我们的科学研究工作严重地脱离了无产阶级政治,脱离了生产实际,脱离了贫下中农。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我们组织大家开展革命大批判,提高了大家的路线斗争觉悟。广大科研人员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并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农业生产第一线是科学研究的广阔天地,但是它不能代替实验室的工作。毛主席指出:“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贫下中农的生产斗争经验确实十分丰富,但是要把这些实践经验上升到理性,使之更完全、更深刻,除了必须和贫下中农一起进一步实践、认识以外,还必须借助于某些必要的仪器或创造特定的条件进行观察和分析。特别是某些需要反复观察、实验的项目,在一般情况下要在实验室内进行,因为室内有必要的条件,而且在点上搞得过多,往往会给生产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负担。某些理论性较强或带有探索性的研究,在实验室内进行更是完全必要的。
因此,我们在组织下乡下点的同时,对于实验室的工作也做了统一安排,实行室内外相结合。例如,玉米和水稻的远缘杂交,是当地贫下中农经过大量实践创造的一项成果。经过多年试种肯定,它具有高产、耐肥和抗倒伏等优点。但是根据文献记载,象玉米和水稻这样的远缘杂交是不可能的。为了把这种在实践中的创造上升到理性,用科学的道理加以说明和肯定,我们除了和群众一起在育种实践中研究杂交技术和遗传规律以外,还在实验室内对远缘杂交的后代及杂交过程进行了解剖学、细胞学和胚胎学等方面的观察和分析。目前,我们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数据。而这一系列的观察和分析,非借助于实验室的仪器和条件是无法达到的。
我们把科学研究办到生产第一线,并重视实验室的工作,这就既克服了关门研究的错误,也避免了盲目实践的倾向。


第2版()
专栏:

  综合利用也要搞科学实验
河南省南阳酒精厂革命委员会
综合利用,大有可为。只有放手发动群众,大搞科学实验,才能搞好综合利用。这是贯彻执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迅速发展生产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从一九六四年起,我们就在中央轻工业部发酵研究所的协助下,发动工人和科技人员对酒精糟进行发酵生产沼气的科学实验,摸出了一套生产规律。我们把酒精糟发酵后生产的沼气用于锅炉,根据目前的利用情况,每年可为国家节约煤炭一千多吨。
但是有一段时间,由于刘少奇一类骗子散布的“思想可以代替物质”等谬论的毒害,科学实验的群众运动受到了影响。
我们在全厂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开展革命大批判,大大地提高了广大工人和科技人员大搞科学实验的积极性。例如,沼气的主要成份是甲烷。为了充分利用沼气,我们又在过去进行科学实验取得大量科学数据的基础上,在中央燃化部的支持和兄弟单位的配合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于去年底建成了一个以沼气为主要原料的生产车间,年产二氯甲烷一千吨,三氯甲烷三百五十吨,烧碱三千五百吨,盐酸五千五百吨。去年,我们还对酒精糟生产沼气后的废水进行研究,发现里面含有百分之零点六至零点八的维生素B12。我们就组成“三结合”小组,开展从废水中提取维生素B12的科学实验,经过一百多次的反复试验,终于结晶成功了针状体维生素B12。
我们一定要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进一步开展科学实验,搞好综合利用,促使生产的更大发展。


第2版()
专栏:

  改造生产技术面貌的途径
上海市针织公司革命委员会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飞跃发展,要求我们不断地提高生产的数量和质量水平。有的人说:“任务年年增,生产还少人,啥人搞科研?”在他们看来,工厂要搞好生产,就搞不了科学实验。这是一种把生产同科学实验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
毛主席教导我们:“中国只有在社会经济制度方面彻底地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又在技术方面,在一切能够使用机器操作的部门和地方,统统使用机器操作,才能使社会经济面貌全部改观。”科学实验是发展生产技术的一个重要手段。只有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大搞群众性的科学实验运动,才能改造企业生产技术的面貌,实现优质、高产、多品种、低消耗、安全、减轻劳动强度,全面地完成国家计划。因此,工厂要搞好生产,不是不能搞科学实验,而是非搞科学实验不可。
我们公司所属各厂大部分是由原来的弄堂小厂和家庭作坊合并而成的,规模很小,设备陈旧。例如手套生产,工人操作时要眼看、脑记、口数、手摇、脚踏、腰转,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我们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右的和极“左”的修正主义路线,组成有领导干部、工人和科技人员参加的“三结合”科研小组,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试制成功了一种自动手套机。这就不仅使产量得到了大幅度增长,而且大大地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其他针织品的生产也是这样。袜子生产从原来手摇机改为电机,仍需要经过三道工序,即织罗口、织袜身和缝头。套罗口和缝头这两道工序,都是繁重的手工操作。我们又组成有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参加的“三结合”科研小组,经过反复实验,终于初步试制成功了全自动单程罗口织袜机和氨纶橡口单程童花袜机。这就大大地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使每个人看管袜机台数增加了四倍,并节约了原料百分之六。
在针织工业上应用电子技术,过去我们一直不敢想。后来,我们学习毛主席关于“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等教导,组成生产厂、机械厂、科研单位相结合的科研小组,初步试制成功了电子提花纬编机和电子提花织袜机。花型不受机械结构的限制,可以随意设计,并有立体感。
事实证明,科学实验不仅不影响生产,而且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恩格斯指出:“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生产的需要提出科学实验的课题,推动了科学实验的发展。紧密结合生产斗争开展群众性的科学实验运动,使研究的成果在生产中得到检验和提高,这样,科学实验又转过来促进了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如此循环不已。这就是生产同科学实验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我们行业的科学实验的群众运动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对于一些能够改造企业生产技术面貌的科研项目,我们还要放手发动群众,一切经过试验,一个一个地加以解决,力争为人民作出更多的贡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