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11月1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积极发展生产 备战备荒为人民
金山县队队有储备粮
新华社上海一九七二年十一月十四日电 上海市郊区金山县每个生产队都有了储备粮。目前正是秋收季节,稻田里一片金黄。各生产队又抓紧时间清理和检修粮仓,准备在完成国家征购任务和留足种子、口粮、饲料以后,继续增加新的集体储备粮。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金山县农副业生产全面发展。到一九六八年,粮食作物平均亩产超过千斤,去年达到一千二百八十五斤。今年早稻一季平均亩产就达到八百零四斤。随着生产发展,对国家的贡献越来越大,去年全县平均每个农业人口向国家提供商品粮七百四十五斤。广大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教导,通过回忆对比,更加看到储备粮食的重要意义。他们提出:“稳产更高产,争取多贡献;备战又备荒,要为革命储好粮”。朱行公社团结大队七个生产队二百六十三户,除了队队有储备粮以外,还做到了家家有余粮。
金山县各公社对做好粮食储备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人物及时进行表扬。枫围公社延安大队五十多岁的老贫农杨爱生,爱粮如宝,担任生产队粮管员十三年来,勤勤恳恳,精心管理粮食,从未发生过霉烂和损失。许多生产队的粮管员学习杨爱生的先进事迹,也开动脑筋想办法,土洋结合,防霉治虫,一心一意为集体管好粮食。


第3版()
专栏:

  丰年多储 歉年少储 逐年增多
龙口大队坚持年年储粮
新华社兰州一九七二年十一月十四日电 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马鹿公社龙口大队积极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发展农业生产,从一九六五年起年年储备粮食,现在已经集体储粮四十四万斤。
这个大队地处高寒阴湿山区,境内沟壑纵横,自然条件较差。从一九六四年开始,大队党支部带领社员艰苦奋斗学大寨。几年来,他们治理沟壑,扩大耕地三百二十一亩;开挖排水渠道,改善排灌条件;还修筑河堤,保护河岸农田。这样,就使得粮食产量不断提高。一九七一年,全大队粮食总产量比一九六四年增长百分之四十一。今年这里遇到严重的虫、旱、霜冻等自然灾害,但全大队粮食作物仍然比去年增产百分之九。
在生产迅速发展的基础上,这个大队每年除超额完成国家征购粮任务,留足种子、饲料和社员口粮外,还坚持留一部分储备粮,丰年多储,歉年少储、逐年增多。目前,集体储备粮平均每户已有二千三百斤。
这个大队还依靠自己的力量,修建仓库五十四间,建立了集体储备粮的收、管、用制度,做到了粮有专仓藏,仓有专人管。


第3版()
专栏:

  丰收不忘国家 增产不忘储备
革新大队集体储粮六十多万斤
新华社成都一九七二年十一月十四日电 四川省彭山县新民公社革新大队从一九六三年起年年储粮,逐年增多,到现在集体储备粮食已有六十多万斤。
这个大队地处丘陵,一九六三年以来,坚持改田造地,治山治水,改变了过去那种十年九旱、粮食低产的局面。从一九七○年起,连续三年粮食作物平均每亩产量过了《纲要》。大队干部、社员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到丰收不忘国家,增产不忘储备。一九六三年获得丰收以后,全大队七个生产队,就有六个留了储备粮。以后队队丰年多储,歉年少储,年年储备,逐年增多。
从一九六三年到一九七二年,这个大队年年完成国家粮食征购任务,还多卖给国家一百多万斤余粮;集体储备粮达到每人平均近六百斤;社员口粮水平也不断有所提高。
在生产发展,储备粮增多的情况下,大队党支部仍然坚持对社员进行增产节约的教育,宣传储备粮食的意义,表扬节约用粮的好人好事,在全大队形成了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好风尚。


第3版()
专栏:

  发扬勤俭节约精神 反对铺张浪费
华二大队集体储备粮逐年增多
新华社银川一九七二年十一月十四日电 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新华桥公社华二大队从一九六五年以来,连续八年丰收。全大队共向国家交售商品粮八百六十多万斤,集体储备粮食四十八万多斤,社员家庭也普遍有了余粮。
华二大队地处黄河岸边,以前是个芦草丛生的盐碱地,粮食亩产量不过百斤。一九六四年,大队党支部带领贫下中农学大寨,奋战黄河滩,改造低洼田,实行科学种田,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一九六五年上了《纲要》,一九六六年又过了“黄河”。随着生产的发展,给国家的贡献越来越多,集体也开始有了储备粮。
一九六九年,华二大队粮食作物平均每亩产量达到七百多斤,集体储备粮也积到三十多万斤。这时候,有些社员认为“大部分农田旱涝保收了,不用再积粮了”;少数干部也认为积粮多了,既压钱,又麻烦。针对这些思想问题,党支部及时组织干部群众学习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教导,提高了路线觉悟,集体储备粮又继续有了增加。全大队九个生产队本着经济实用的原则,翻修新盖了二十多间仓房。大队每年都要举办几次保管员学习班,加强对储备粮的管理。
华二大队对集体储备粮还制定了不到战时不动用、不遇荒年不动用、不经社员大会讨论批准不动用的制度,坚持储粮备战备荒。大队党支部把发扬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作为路线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去年,全大队粮食作物平均每亩产量跨过“长江”,社员们依然坚持粮食“夏收夏打”制度,力争颗粒归仓。每次分配口粮时,党支部都再三提醒大家要节约用粮,计划用粮。


第3版()
专栏:

  科学实验结硕果
辽宁省复县得利寺公社革委会常委、全国劳动模范 张金厚
我今年六十九岁,跟果树打了五十多年的交道。解放前,咱是外国资本家的奴隶,解放后,才成了国家的主人。瞅着这新旧社会两重天,我鼓足全身的劲儿,要为社会主义建设作些贡献。合作化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和社员们一起搞科学实验,不断地摸索果树生长的规律,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指导修剪,初步摸到了克服果树“大小年”,促进幼树早期丰产和实行合理密植的一些门道,推动了果树生产的发展。全公社现有果树三十三万棵,比解放前翻了十番,年产量由解放前的几百吨上升到一万多吨。事实说明,唯物辩证法是个宝,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
小年不小
长期以来,果区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产量不稳定,一年很高,一年很低,一般叫做“大小年”。我常琢磨,要增产水果,这问题总得解决才行。一九五八年,我在河东生产队选了十八棵“国光”苹果树进行实验。头一年,我逢花就留,见果就保,当年产了两万二千多斤苹果,每棵树平均一千二百斤。可是,转过年,十八棵树一共只产了五百八十斤,每棵平均产量只有三十二斤。这是什么原因?我想,大概总是粪水不足吧。就决定来个大粪大水,叫它吃饱喝足。我在实验园里选定一棵大树,转圈挖了六尺宽,六尺深的大沟,把硝灰、米糠、豆饼、土粪、大柴等满满地埋了一沟,寻思这回大小年的问题可以解决了。谁知,偏偏事不打心坎来,这棵树当年结了一千二百斤苹果,可下一年只开了十八朵花。
两次实验,两次失败,我有点懈劲了。嘴里没说心里想:“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苹果树怕就是这个脾气,咱有什么法儿?看来还是得小年丢了大年找吧?”可有时还是不甘心,大小年的问题真是没治了吗?我认真学习毛主席的著作。毛主席说:“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用毛主席的教导总结前两次失败的原因,我想,一定是我那些想法干法不符合果树生长和结果的规律性。形成大小年的原因是什么都没弄清楚,就蛮干,还有不碰钉子的吗?可得下功夫摸透果树的脾气啊!
党组织和社员群众都鼓励我继续实验,省、市、县农业科研部门的同志和沈阳农学院的教授,又从技术上启发我。打那以后,我从春到秋,从夏到冬,不管刮风下雨,天冷天热,天天在园子里转。从鼓花芽到开花、结果,我总是围着那些果树,仔细看,仔细想。自己弄不懂,就向有经验的人学习。这样,我慢慢懂得了“大小年”的原因:原来,果树内部养料分配有一定的规律。这一年如果开花座果多,养料都集中在结果上,枝条抽得就不旺,花芽也鼓不出几个。转过年,结果相应就少。结果少,养料就供在抽条上,花芽就又鼓得多,再转过年,结果就又多了。这样不断地循环,就形成了“大小年”。“大小年”,是果树的长树和结果之间争夺养料的矛盾和斗争的结果。
规律摸到了,我就通过修剪来控制果树养料的分配,调节长树和结果之间的矛盾,克服“大小年”的问题。修剪时,我枝枝必问,面面俱到,看芽修剪,交替更新。花芽多的“大年”,我就重剪短果枝,隔三插五疏掉一些,对中、长果枝多打头,保持一定的养料长树,对生长枝轻截和少截,让它缓出花芽,转化为下一年的结果枝。遇到花芽少的“小年”,我坚持有花就留,尽量不剪或少剪结果枝,多截生长枝,缓和树势,保证养料多结果。经过这样反复修剪的实践,我们终于摸索出利用“三套枝”来控制大小年的办法,一套长树,一套结果,一套育花,每年交替,轮流结果,有劳有逸,年年丰产。
目前,我们公社基本上克服了大小年,产量一直稳定在每年一万吨左右,并且逐年提高。事实使我体会到,只有还没被认识的事物,没有认识不了的事物。只要我们坚持唯物辩证法,刻苦实践,江山可以改,果树大小年的秉性也是能移的。
幼树不幼
果树大小年的问题解决了,我又想使幼树提前结果。果区有句俗话:“桃三杏四梨五年,苹果养到十五年。”这是说小果树栽植后的十三、四年里,工没少费,力没少出,本钱没少下,可是结果很少。社员都说是“十年穷”,我也觉得不符合多快好省的方针,心想,俺公社这样的幼树有十几万棵,如果能早期丰产,对国家的贡献可就大了。但是也有人说:“那不象小孩干大人活,累坏了?”我说:“那不一定,小孩适当干点活锻炼锻炼也棒实。事在人为,试试看。”
到底幼树能不能早期丰产?早期丰产会不会把树累坏?我留心研究这个问题。我走过许多果园,观察了不知多少棵幼树,发现一般生长八、九年的小幼树都在疯长,不结果,唯独北山坡上那片果园里有一棵小树,只有六岁就结了六十多个苹果。这棵小树,树势衰弱,黄皮腊瘦,为什么反而能结果呢?原来,果树的生长和结果这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处理好了,就能育花结果,如果处理得不好,就会或者光长树不结果,或者结果过多,未老先衰。我们过去不认识培育果树的规律,一直把长树和结果这两个方面生剌剌地对立起来,幼树鼓了几个花芽也要截去,生怕结果影响长树。幼树本来就贪长,这么一来,修剪重,打头多,就更刺激它疯长。长势越旺,结果就越晚、越少了。那棵小树,正是因为它长在山沟里,修剪时漏掉了,粪水又没跟上,加上它主枝角度大,所以树势长得衰弱,就能早结果。
认识了这一点,我就想,幼树当然是以长树为主,不能象北山坡上那棵小树一样,未老先衰;但,能不能通过修剪煞煞生长的旺劲,让它在长树的同时,早结并多结些苹果呢?我把这个想法向党组织汇报,党组织很支持。我又在后街生产队北山坡搞了一块幼树丰产试验园,并且成立了有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技术员参加的科学实验小组,跑遍了方圆几百里的果园,观察了上万棵幼树。我们发现薄地的树比肥地的树、主枝角度大的树比主枝角度小的树、修剪轻的树比修剪重的树结果要早、要多。九九归一,长势缓和的幼树比长势旺盛的幼树结果要早、要多。这样,我们大家一起摸索出一些幼树早期丰产的修剪方法:对于一到五年的小树,多打头,角度不管,长留长放,尽量让它长树,扩大树冠。六年后就用拉、拽、撑的办法,把基部主枝的角度开张到七十至八十度。这样,光照足,内膛小枝多而充实,有利于早期结果。对生长枝采取“有花缓,无花短(截)”的办法,缓和生长,促使花芽的形成。对整个幼树修剪量要轻。我们把这种方法概括为“一开、二缓、三轻剪”。在树体整形上,一年或两年把基部主枝定好,六年就基本成形,拉开骨架,为早期丰产打下基础。为了防止幼树未老先衰,我们还在幼树未定形前,多留辅养枝和侧枝,帮助主枝担任结果任务,有利于主枝的成长。定形后,再逐步去掉辅养枝。
通过这样修剪,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果。一棵小“国光”,六岁见果,八岁下果八十七斤,九岁下果一百零四斤,十岁下果一百二十斤。实验园三百七十棵十二岁的“国光”和“鸡冠”,每棵平均结果一百二十斤,树势长得也很好。事实作了生动的回答:幼树不但能早期丰产,而且,只要修剪、管理得当,也不会把树累坏。
密植不密
果区的人常说:“无肥不长树,无光不结果”,光照,的确是结果的重要条件。
早在一九五四年,我参加了省农业科学研究所组织的调查组,到各地调查果树生产情况,看到许多果园,为了采光,尽搞长宽七米的大株行距,浪费了大量土地。特别是山坡地本来就长不成大树,也搞稀植,一亩地只栽十几棵树,单位面积产量很低。我想,我们公社每人平均才九分耕地,如果都搞大株行距,势必影响粮食作物面积,果树生产,也应该按照农业“八字宪法”办事,实行合理密植。不久,省里组织我们到山东参观,看了他们的密植实验,对我启发很大。这样,我们实验小组就开始搞密植研究。我们调查了河东生产队后山上那片素来种得较密的园子。那些树,树冠很大,棵与棵之间枝条交错,每一棵本身又枝繁叶茂,但是果子却结得不多不大,产量不高。问题在哪里?还在光照问题没有解决好。我们分析了一棵树所结的果子:全绿的竟占百分之二十,全红的不到一半,其它是半红的;全红的果子大部分在树的上层,中层次之,下层最少。从调查来看,上面光强,下面光弱,外围光强,内膛光弱。光照不好,果子就结不好。
从调查中,我懂得了一点道理:只解决棵与棵之间稀与密的问题,还是不能使苹果高产的,因为对每一棵树来说,仍然有一个稀和密、光照好和不好的矛盾。譬如说,株行距合适了,但每棵树都是高干高冠,树冠象把大旱伞,上头罩住了下头,透光自然就不好,产量怎么会高呢?应该是,园子种得密一点,每棵树却要修剪得稀一点,少留些大枝,多留些小枝,才能解决问题。我管这叫做“密植不密”。
密植不密,关键在培育一个好的树形。我把影响上光的树头逐步锯掉,缩小树冠;把中部和上部影响内膛光照的枝剪掉一些。这么一来,树冠比原来低了一米左右,大枝只留五、六个,交错分布在上、下两层,增强了整个树体的光照。光照足,内膛小枝生长得多,真是“大枝亮堂堂,小枝闹洋洋”,花芽充实饱满,产量比原来高干高冠的树多得多。
一九六○年春天,我们进行了大面积密植实验,从幼树培育做起。把原来七乘七米的大株行距改为四乘四米和四乘五米的小株行距,栽植品种是“国光”和“鸡冠”。为了达到树干低,输送养分快,树冠小,层次少,通风透光好,我们在幼树整枝时,就把树干控制在六十厘米上下,基部留三个大枝。长到六年时,及时开张角度,控制长势,促使果树早日定型。为了更好地解决内膛光照问题,我们使第一层大枝和第二层大枝之间保持一米左右的层间距离。在定好第四个大枝时,为了控制树干向上疯长,避免树冠大,光照不足,就把树头锯掉,让第五个大枝代替树头,使树头向北弯曲,迎风生长,形成半圆形。我们把这种树形叫“基部三主枝小弯曲半圆形”。经过十二年的实践,现在我们深深认识到,这种树形比其它树形成形快,低干矮冠,圆满紧凑,上光、旁光、地下光充足,里里外外都结果,产量高。去年,在我们的密植实验园里,十到十二岁的国光树平均亩产四千斤,比盛果期的稀植园增产一倍多。现在,我们公社凡是新栽的小树,都实行这样的密植,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十几年来,我们所以能够认识果树修剪的一点规律,总结一点经验,都是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坚持科学实验的结果。“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我们决心戒骄戒躁,继续刻苦实践,向果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