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11月14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提高路线觉悟抓好产品质量
钟青
抓产品质量,必须抓住路线这个纲。即使是基础比较差的企业,只要执行正确的路线,产品质量也会赶上来;设备、技术条件再好的企业,如果执行错误的路线,产品质量也是搞不好的。
从路线高度看待质量
如何看待产品质量?把产品质量摆在什么位置上?是不是坚持多快好省的辩证统一?这是一个路线问题。
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要求我们:在工业生产中,要全面实现多快好省。多快好省是互相制约的。搞工业,当然要注意产品的数量。否则质量虽好,但产品就是那么一点点,是不行的。但是,不应该把数量和质量对立起来。马克思说过:“物质财富本来就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又说:“任何一物,要不是一种有用的物品,就不能有价值。如果它是无用的,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是无用的,不算作劳动,因此也不形成价值”。产品的使用价值,就是要看它是否适合社会的需要。片面追求数量,不注意产品质量,品种搞得不对路,势必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让质量低劣的产品进入市场,这是对人民群众的不负责任。“一切产品,不但求数量多,而且求质量好,耐穿耐用。”搞好产品质量,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
坚持数量和质量的辩证统一,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中,应当注意的几个环节是:在制订计划的时候,处理好数量和质量的关系,既要反对右倾保守,在可能条件下力争增产;又要反对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坚持“质量第一”。在日常生产工作中,要注意搞好均衡生产,避免前松后紧,形成“年初、月初抓质量,年末、月末赶产量”的不正常现象。在制订和推广各项技术措施时,要通观全局,防止“单打一”的做法。
这里,应当注意的一个问题是:要正确对待产值指标。产值指标是以价值尺度综合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的,是重要的,要抓。但是不能盲目地抓产值,片面追求产量而不顾质量。这是修正主义的办企业路线,后果是很恶劣的,我们一定要坚决反对。
夺取工业产品的高质量,要把质量问题提到“为什么人”的高度来认识。由于刘少奇一类骗子推行的修正主义办企业路线的影响,在一些企业里还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论调:什么“产量是硬指标,质量是软指标”啦,什么“质量好不好,反正有人要”啦,等等。总之一句话,“为什么人”的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
夺取工业产品的高质量,还有一个同本位主义思想进行斗争的问题。现代化工业生产,分工较细,环环相扣。这家工厂的产品,常常是另一家工厂的原料或半成品,在产品质量上互相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要求每个企业牢固地树立全局观点,批判本位主义。不能“各人自扫门前雪”,满足于本厂能够“交账”而不注意协作厂的需要,“要提倡顾全大局”,坚持企业之间的社会主义协作,共同对最后成品的质量负责。越是“短线”的产品,越是要对使用厂负责;越是独家产品,越要精益求精。本位主义是扩大的个人主义,它和社会主义经济是格格不入的,如果一个企业受到本位主义的影响,就很难做到产品的高质量。
从路线高度抓好质量
如何搞好产品质量?同样存在着路线斗争。
抓产品质量,就质量抓质量不行,必须以路线为纲,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扎扎实实地抓好企业管理。抓不抓企业管理,是真想还是假想抓质量的问题。真想抓质量,就得认真抓管理。
长期以来,刘少奇一类骗子推行修正主义的办企业路线,搞修正主义的“管、卡、压”,扼杀了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创造性和革命精神。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广大群众批判了“规章制度万能论”,他们又从“左”的方面进行干扰,宣扬“规章制度无用论”,妄图否定企业管理。“规章制度无用论”的出现,正是批判“规章制度万能论”后走向的另一个极端,是一种倾向掩盖着的另一种倾向。
有的人听到要抓管理,就说是“管、卡、压”又来了。这是一种缺乏阶级分析的说法。“管理也是社教”。加强企业管理,就是要按照“鞍钢宪法”办事,在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符合工业生产客观规律的合理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机构。这和刘少奇一伙搞的“管、卡、压”是根本不同的。我们对无政府主义和极“左”思潮就是要管,对资本主义经营思想和经营方法就是要卡,对一小撮阶级敌人就是要压。至于对少数群众违反劳动纪律的问题,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用说服教育的方法加以解决。
搞好产品质量,还有个群众路线的问题。群众路线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基本路线;抓质量,也必须坚持群众路线。依靠多数人,还是依靠少数人,这是无产阶级办企业与资产阶级办企业的一个重要区别。刘少奇一类骗子或是鼓吹“专家治厂”,否定群众的作用;或是鼓吹群众说了算,否定党的领导,否定专家和技术人员的作用;右的也好,“左”的也好,都严重地干扰、破坏了党的群众路线。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许多企业在抓质量中,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正确处理政治与业务、革命与生产的关系;实行集中领导和群众运动相结合。这些企业的党组织和革委会,把提高质量的意义、目的和要求,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原原本本地向群众交底,大搞群众运动,攻克质量关键。有些轻工业企业通过访问用户,站柜台,办展览会,组织“三结合”小组深入农村和工矿进行调查研究,使提高产品质量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样做,既充分发动了群众,又实现了集中领导,既有声势,又扎扎实实,效果就比较好。
抓产品质量,还要把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结合起来。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之间的关系,体现了集中领导与群众路线的关系。
没有群众对产品质量的高度责任感,就不可能有产品的高质量。发挥群众积极性,是搞好产品质量的一个根本途径;健全合理的规章制度和专业管理,正是为了把群众的积极性引向搞好生产。
合理的规章制度和专业管理,反映了工业生产的客观规律。坚持合理的规章制度和专业管理,就是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越是现代化的工业生产,越是需要有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在抓质量中,要发挥专业管理的主导作用;在集中的指导下,广泛地发扬民主,使工人参加管理与专业管理紧密地结合起来,而决不可以有所偏废。
只抓专业管理,忽视工人参加管理,企业工作就会搞得冷冷清清,这是违背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原则的,也是搞不好产品质量的;同时,应当看到,群众管理不可能取代专业管理的职能,只要群众管理,不抓专业管理,产品质量也是得不到保证的。现在许多企业,对产品质量的检验实行自检、互检与专职检验相结合,既发动群众把好质量关,又有一套健全的专业管理起主导作用,效果很好。此外,对于设备、工艺、操作的管理,都要实行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
质量问题是个路线问题。质量问题的解决,有赖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把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把加强企业管理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这是当前工业战线上应当普遍重视的一个问题。(附图片)
广西南宁市标准件厂工人,在生产小氮肥成套设备零件时,认真把好质量关。这是工人在研究进一步提高高压螺丝的质量。 新华社稿


第4版()
专栏:

  表扬和批评引起的争论
陕西省咸阳市药材公司党支部在深入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中,抓住具体事例,引导职工联系自己的看法,开展讨论,划清思想界限,正确地处理政治与业务的关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去年,这个公司所属的反修路药材门市部增设中药柜,又来了一批新职工,由于业务生疏,使工作受到影响。职工张忠诚看到这种情况,便刻苦钻研业务,掌握门市部全部药物的性能、用量,而且积极帮助其他新职工提高业务水平,对门市部工作推动很大。当时,许多同志向公司提议表扬张忠诚,但也有的同志认为,如果表扬他,就是“业务挂帅”,“大方向有问题”。
张忠诚该不该表扬呢?公司党支部讨论时,摆事实,讲道理,说明张忠诚服务质量高,对工农兵阶级感情深,对革命事业有高度责任感,这是用无产阶级政治统帅业务的表现,不能说是“业务挂帅”。公司党支部决定表扬张忠诚,并选派他担任中草药业务学习班的教员。
通过这件事,公司党支部成员认真学习毛主席有关红与专、政治与业务是两个对立物的统一的教导,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把政治与业务割裂开来的谬论,提高了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在党支部的领导下,职工们更加激发了为革命钻研业务,掌握技术的热情,服务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一九七○年底,革命街药材门市部任务完成得比较差,又出现了由于业务不熟卖错药的事故。上级批评后,有人不服气地说:“用不着大惊小怪!虽然卖药任务完成得差些,但是我们的政治工作可走在前面呢!”大多数职工不同意这种看法,他们说:我们门市部的任务是国家计划的一部分,是为工农兵服务的,任务完成不好,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建设,影响工农兵的健康,是对革命不负责任的表现,怎么能说政治工作做得好呢?职工们通过学习和讨论,通过革命大批判,进一步认识到,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这是毫无疑义的。离开了具体的业务工作,就不能发挥政治的统帅作用,就会使理论和实践分离。此后,革命街药材门市部职工坚持政治统帅业务,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执行上级计划,不断提高了服务质量。
今年六月,红卫路药材门市部的一种中草药“侧柏叶”一时畅销,供不应求。营业员周喜琴便利用星期天,和其他同志一道出外采集“侧柏叶”,连夜进行加工,及时供应患者,受到群众的赞扬。公司党支部表扬了周喜琴这种积极主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号召大家向周喜琴学习。各基层单位再一次在引导职工熟悉业务的同时,把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放在首位,坚持用政治统帅业务,各项工作都大有起色。
(新华社)


第4版()
专栏:

  在为生产服务中发展科研工作
中共辽宁省煤炭研究所委员会
我们研究所主要研究煤矿安全技术和露天开采方面的问题。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我们批判了脱离生产实际的修正主义科研路线,端正了科研必须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为生产服务的方向。在为生产服务中,我们以路线斗争为纲,不断解决遇到的一些新问题,有力地推动了我们所科研方面的斗、批、改工作。
为个别现场服务必须和为生产全局服务结合起来
做好科研工作,必须处理好为个别现场服务和为生产全局服务的关系。我们研究所曾一度出现了“现场需要啥就干啥”的错误思想。有些科研人员认为为生产服务就是“为现场解决问题”,在工作中只顾当前,不注意研究生产长远发展的需要。由于只抓科研工作要为现实生产解决问题的一面,丢掉了科研工作应该走到生产前面、为生产向深度和广度进军开辟道路的一面,结果使科研工作没有一定的方向和长远的规划,有些不是普遍性、方向性的问题,研究以后不能普遍推广,而有些普遍性、方向性的问题,却没有安排研究。
元宝山矿建矿以来,工人们上下井全靠步行,很需要斜井人车。我们了解到这个情况,就派出科研人员和矿里工人、干部组成“三结合”小组,设计制造成功一种新型斜井人车,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研制元宝山矿人车的同时,本应该从全国煤炭工业发展需要出发,进行各种条件的考察研究工作,以便在这个基础上搞出一个适合各种钢轨、各种坡度的标准人车设计方案。但是,由于当时只考虑到为现场解决问题,就没有研究整个煤炭工业发展趋势对科研工作的要求。后来,我们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到为了扭转“北煤南运”,南方各地大搞中小型煤矿,并且将大量采用斜井开采,这是煤炭工业发展中的重要趋势。这时,我们才在所里试验井架上继续试验,研究、设计适合各种钢轨、各种坡度的煤矿用标准斜井人车,为煤炭工业发展创造条件。
这件事使我们认识到,科研工作的任务主要是研究生产发展中具有普遍性、方向性和关键性的问题。“普遍性即存在于特殊性之中”。普遍性、方向性、关键性的问题是通过个别现场表现出来的。重视现场需要,解决现场的问题,是应该的。但是,我们研究现场需要、为现场解决问题的目的,是为了“由特殊到一般”,是为了通过个别现场了解生产发展全局中普遍性、方向性和关键性的问题;为个别现场解决问题的目的,也是为解决生产中普遍性、方向性、关键性的问题积累经验。克服了这种“现场需要啥就干啥”的错误思想,我们加强了调查研究工作,成立了八个专业调查组和五个情报组,调查全国煤矿安全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然后制定科研规划,确定科研课题。同时,我们把过去只适应“临时任务”的机构,改成适应长远规划的比较稳定的五个专业研究室,使科研工作更加适应生产需要。
研究一般性课题的同时要研究“高精尖”课题
过去,在修正主义科研路线的影响下,有些科研人员脱离实际,热衷于研究所谓“高深”的课题,结果有的十几年毫无成效,有的虽然也搞出了一些“成果”,但是不能用到生产当中去。在批判了这种倾向,强调科研工作结合当前生产实际,为生产服务以后,又出现了不敢研究“高、精、尖”重大课题的倾向。有些科研人员认为这种课题难度大、见效慢、“费力不讨好”,因而在工作中单纯研究投资少、见效快的一般性课题,甚至为了尽快用到生产中去,只在目前技术条件的基础上拼拼凑凑,修修补补,忽视了在研究一般性课题的同时研究先进技术,改变现有的生产技术条件。这样搞出来的东西,虽然能较快地用到生产当中去,对生产也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不能从根本上提高技术水平。
利用“水力压裂”办法抽放煤层瓦斯,这是正在探索的一项新技术。围绕这个课题该不该上的问题,我们研究所曾发生过一场激烈争论。一部分同志认为这个课题难度大、投资多、投入人力多、见效慢,主张不上。另一部分同志则认为,这是一项正在研究的先进技术,应该上。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感到在处理瓦斯问题上,多年来虽然研究出了一些办法,但是这些办法都只能局部地为生产解决问题,而且影响生产效率的提高。“水力压裂”这项新技术能够预先抽排瓦斯,改变过去那种边生产边抽排的做法。研究成功这项技术,对发展我国煤炭工业有着重要意义。从生产的长远发展出发,有必要上这个课题。
于是,我们组织科研人员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的教导。经过几天的学习讨论,大家认识到:科研为生产服务,力争见效快,及时解决现实生产问题,是对的。不顾当前生产的大量现实问题,单纯去研究那些难度大、见效慢的课题是错误的。但是,如果只顾眼前见效快就不去研究“高、精、尖”的课题,就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的生产技术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我们帮助科研人员克服了害怕“见效慢”不敢研究重大课题的错误思想,确定了“水力压裂”课题。
几年来,我们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把研究一般课题和“高、精、尖”的课题结合起来,在研究一般课题、为当前生产解决急需问题的同时,确定了一些比较重要的课题。现在,已经完成的一般性研究任务有二十一项,已经研究成功并经国家有关部门正式鉴定的重要课题有十项,还有一些研究项目取得了重大进展。
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同时要努力发展科学技术理论
有些同志片面地认为,科研为生产服务就是解决当前生产中的问题。因此,他们忽视了在解决生产问题的同时,积累技术资料,总结经验,发展科学技术理论工作。
在同生产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广大科研人员积累了一些感性知识,同时也向工人群众学到了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这是发展科学技术理论的有利条件。在为生产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开展理论研究工作,把自己的感性知识和群众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这是发展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发展了科学技术理论,才能在更大的范围内更好地为生产服务,才能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为社会主义生产的长远发展更好地打下基础。
抚顺胜利煤矿煤层中的“冲击地压”已经存在三十多年了,对生产有很大影响。我们决定派七名科研人员和这个矿的工人、干部组成“三结合”科研小组研究这个问题。经过反复的科学实验,他们研究出一种注水的办法,可以减少和减弱冲击地压,降低工作面浮游煤尘百分之七十到九十,避免了由于冲击地压造成的冒顶和片帮事故。但是,注水为什么能够收到这样的效果?我们认为不能满足于为生产解决了一定的实际问题,还必须对科研实践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进行总结,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在理论研究上有所发现,有所前进。于是,我们在现场收到较好效果的基础上又进行了“煤、水、瓦斯关系”的科学原理的研究工作。
为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在为煤炭工业生产服务的实践中从事科学技术理论的研究工作,根据科研工作需要,我们在文化大革命前原有八个试验室的基础上又新建了七个试验室,还主办了《煤矿安全》技术刊物。广大科技人员在实践中进行了科学技术理论研究工作,积极整理技术资料,编写技术报告和科学技术普及读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