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10月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短评

严格要求矿山全面完成采掘计划
要执行“采掘并举,掘进先行”的方针,矿山领导人有责任,上级机关的领导人也有责任。因为“重采轻掘”的错误思想,下面有,上面也有。
每个矿山都有它一定的采掘比例,要实现“采掘并举,掘进先行”,就要保证全面完成采掘计划。因此,作为领导机关,抓矿山生产,决不能忘了抓掘进先行。应当严格要求矿山,既完成采矿计划,又完成掘进计划。对那些存在着重采轻掘倾向的矿山,尤其要侧重抓掘进计划。可是,有些领导机关却不是这样,他们抓采矿抓得紧,甚至天天抓;抓掘进却抓得不紧,一个时期才抓一次。这样,日久天长,有些同志就产生了一种错觉,似乎采矿是硬任务,掘进是软任务。采矿任务完不成不可以,掘进任务完不成却可以。每当采矿任务紧张的时候,就采取“先突击采矿,再突击还账”的错误作法。
矿山经常有采矿任务,也经常有掘进任务;采矿任务很重,掘进任务同样很重。掘进如果欠了账,还起来是相当吃力的,往往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多少年来的实践证明,有些矿山就是旧账未还,又欠新账,最后造成采掘关系失调,采矿量下降的被动局面。
要保证矿石稳产高产,就要实行采掘均衡生产。为了做到这一点,领导机关首先要克服“重采轻掘”的思想,把“采掘并举,掘进先行”这一重要方针,贯串到指导矿山生产的全过程中去。全面完成采矿和掘进计划的要表扬;只完成采矿计划,完不成掘进计划的要批评;完成掘进计划有困难的要具体帮助,切实解决。要使矿山的领导,从自己的实践中,也从领导机关的要求中认识到,采矿是硬任务,掘进也是硬任务,采掘要并重,掘进要先行。这样才能促进企业领导干部更快地认识矿山生产的客观规律,促使企业领导干部更加自觉地贯彻执行“采掘并举,掘进先行”的方针。


第2版()
专栏:

领导矿山的机关也要克服重采轻剥思想
本溪钢铁公司革命委员会
几年来,我们本溪钢铁公司的矿石所以能实现基本自给,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公司的领导班子中,不断克服了“重采轻剥”的错误思想,认真落实了“采剥并举,剥离先行”这个重要方针。
文化大革命以前,由于刘少奇一类骗子推行的“抓中间,带两头”的反动方针的影响,我们对整个公司的领导是重高炉,轻矿山;对矿山的领导是重采矿,轻剥离。有一个时期,我们两眼盯着矿石产量,不大管剥离情况。这就助长了矿山领导同志的重采轻剥的思想,造成严重后果:剥离欠账几百万吨,矿山失去持续生产能力,高炉张口等“粮”,冶炼大受影响。后来,我们狠批了刘少奇一类骗子鼓吹的“抓中间,带两头”这个反动方针,保证在全公司的工作中,矿山先行;在矿山生产中,剥离先行。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扭转采剥失调的被动局面,逐步还清了剥离欠账,矿石产量逐年增长,最后实现了矿石自给。以南芬露天铁矿为例,这个矿过去采剥严重失调,剥离欠账四百多万吨,采矿台阶由规定的三十七米宽缩小到十二米宽,矿石生产十分被动。文化大革命中,他们逐步还清了剥离欠账,采矿台阶达到了七十米宽,扩大了采矿作业面。从一九六八年革委会成立以来,连续四年高产稳产,去年采剥总量超过设计能力一倍,今年一至八月份又比去年同期有大幅度增长,多采矿石十五万吨。
实践使我们逐步对“采剥并举,剥离先行”这个方针有所认识。
但是,我们体会到,认识了“采剥并举,剥离先行”这个方针,并不等于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严格按照这个方针办事。要克服重采轻剥这种错误思想,是要不断进行斗争的。例如,一九六九年十一月份,高炉需要增产,矿石有些紧张。这时候,重采轻剥的思想在公司的领导班子中又冒了头,有人又想多拿点矿石,少拿点岩石了。我们当时下了很大决心,花了很大力量,在领导班子中克服了这种错误思想。结果,不仅保证了矿石供应,十一、十二两个月还超额生产矿石三万多吨。
为了贯彻执行“采剥并举,剥离先行”这一方针,我们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首先,严格根据矿山生产的实际情况,订出冶炼指标,以矿山保高炉;改变过去那种先订冶炼指标,然后根据冶炼需要下达矿山生产指标,以高炉压矿山的倒行作法。因为,这样“压”下去,必然助长矿山重采轻剥的错误思想,造成多拿矿石,少拿岩石,以至造成采剥失调的严重后果。其次,在衡量各矿山完成任务情况时,把剥离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要求各矿严格按设计的采剥比例开采,矿石不能少采,剥离也不能欠账。再次,还要保证剥离有足够的人力物力。我们公司各矿都建立了专门的剥岩车间,经常保持有百分之六十到七十的机台用于剥岩,把优秀的干部配备到矿山剥岩单位,加强对剥离工作的领导。


第2版()
专栏:

掘进先行 生产主动
——承德钢铁厂大庙铁矿的调查
河北承德钢铁厂大庙铁矿,坚持
“采掘并举,掘进先行”的方针,连续十二年采掘平衡,生产主动。
人力物力 先于掘进
这个矿地质结构的特点是:急倾斜,厚矿体,每采一千吨矿石要掘进五至六米。同缓倾斜、窄矿体的矿相比,虽然掘进量小,但是矿党委并没有因此产生重采轻掘的错误思想。从开始筹建,到正式投产,他们一直把掘进先行作为矿山建设的根本问题来抓。在筹建过程中,已经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备足了开拓、采准、备采的三级矿量。
但是,在投产的第一年,这个矿有的领导干部曾产生了一种盲目乐观情绪,说什么:“咱们的掘进底子厚,不掘进也可以放手往外拿矿石。”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在一段时期里,矿区没有把掘进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设备放在第一位。党委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一方面向广大干部和群众进行“采掘并举,掘进先行”的思想教育,使大家懂得每出一千吨矿石必须先搞五至六米掘进,只许多掘,不许少掘的道理,从思想上扭转了重采轻掘的倾向。另一方面重新调配人力、物力,把日掘进的进度计划,下达到班,落实到人,严格要求大家按计划完成掘进任务。
为了保证掘进先行,他们还做到了人力、物力两优先。投产十二年来,从来没有抽调掘进队的人,而且调去几名有经验有能力的党员干部,充实了掘进队的领导班子,加强对掘进工作的领导;同时还把思想好、身体壮的新工人优先分配给掘进队。他们不仅做到了不动掘进队的一台设备,而且保证了全矿百分之六十的设备用于掘进。投产初期,全矿仅有两台装岩机,他们优先给了掘进队。一九六七年买来三十台矿车,当时采矿队也需要,为了保证掘进先行,全部装备了掘进队。然后把掘进队换下来的旧矿车维修好,调给采矿队,满足了采矿生产的需要。
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
这个矿的党委,一直把掘进列在全矿生产的首位,通过编制掘进计划,落实掘进措施,检查掘进完成情况,逐层把关,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一九七二年,二十六号矿体的三阶段采场,由于掘进掌子面岩石比较硬,一度没有完成掘进计划。党委发现后,立即集中掘进队全体人员,用十二台凿岩机打眼,突击掘进,很快补上了这笔欠账。一九七一年底,二十四号矿体掘进和采矿同用一个溜井,发生了矛盾。党委决定:为了给掘进让路,停止采矿队用这个溜井出矿;同时决定加大其他矿井的出矿量。这样,既保证了掘进先行,又没有影响采矿任务的完成。
采取措施 提高效率
一九七○年至一九七一年,上级要求这个矿大幅度提高矿石产量。有的掘进队提出增产就要增人,不增人只能吃老本。从这个矿的实际情况看,确有老本可吃。但是他们没有这样做。他们坚持从思想、技术、劳动组织等三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掘进继续先行。全矿进一步整顿了劳动组织,开展了技术革新活动,工人的操作技术普遍提高,实现了一人多艺,一专多能。许多工人做到会打眼,又会放炮,能出矿,也能接道。有些机器原来是两个工人掌握一台,后来一个人也能掌握一台。他们还创造了大眼掏心,电耙拐弯,一次成井,深打和浅打多循环相结合的掘进作业法,大大提高了掘进效率。从一九七○年至一九七一年,平均矿石产量比前九年提高百分之五十,掘进工效提高百分之六十,在没有增人的情况下,超额完成了掘进计划。
 本报通讯员(附图片)
吉林省大栗子铁矿采用打群眼放大炮的先进技术,使露天矿石的月产量成倍提高。这是矿工正在高山上打吊眼。
新华社稿


第2版()
专栏:

“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要多快好省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就要有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矿山建设,劳动条件常常差一些,各种困难常常大一些,要大打矿山之仗,尤其需要发扬这种精神。下面的几篇报道,反映了矿山从领导干部到广大职工的艰苦奋斗精神,这是值得大大提倡的。   编者
他和矿工一个样
——记湖北松宜矿务局党委书记于开盛几件事
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党委书记于开盛刚来矿务局没几天,就背起背包来到猴子洞煤矿蹲点,并要下井挖煤。当时,有人看他上了年纪,就劝他不要下井,在上面动动嘴就行了。他说:“那不是共产党员的工作作风。不下井,来煤矿干什么?”说着,把矿帽一戴,穿起工作服就下井干开了。挖煤,是比较艰苦的体力活,壮小伙子初次上阵,也会累得腰酸腿疼,可他那天整整干了八个小时。一位老矿工看他一来就和工人滚在一起,满脸煤黑,满身泥水,心头一热,说:“老于,你上年纪了,往后就不要下井了。”他笑着回答说:“工人们能干,我也能干,只要有决心向大家学习,就没有上不去的高山。”天长日久,老于也就习惯下井挖煤了。带头人一带头,局里机关干部在办公室里就呆不住了,也跟着干起来。如今,他们已形成一条制度,每逢星期六都下矿井参加劳动。工人们看到干部作风大变了,干劲也就更足了。
几年来,老于跑遍了每一个矿井。他带去的是自己的艰苦奋斗的作风,带回来的是广大工人艰苦奋斗的事迹。干沟河煤矿工人,两块石头支铁炉,三床芦席当工房;尖岩河煤矿工人,油毡工棚把家安,胸怀世界开矿山。广大群众艰苦创业的精神鼓舞着他,他到处宣扬这种精神,鼓舞广大群众。
矿务局有个电影院,原来设计没搞好,水泥地面坡度小,坐在后面看起来不那么方便。有人几次建议拆了重修。他几次劝阻:“那不行,一拆一修要花好多钱,我们要向干沟河、尖岩河的工人学习,一切开支都要先生产、后生活,先井下、后地面。看戏看电影,互相照顾点就行了嘛!”
矿工劳动,中间一顿饭是送到井下吃的。有些青年工人嫌携带筷子不方便,开饭时,顺手拿起斧头,把蛮粗的坑木一劈,削成一把把木勺子吃饭。吃了一丢,下次再削。老于见了,心疼得不得了。他扳起指头同这些年青人算细账:一人一把,百人百把;一天百把,百天万把,全矿一年就要浪费国家近九十立方米的宝贵木材!这怎么行!接着,他又动员作文艺宣传工作的同志,就削木勺子的事写了一个快板剧:《这决不是个小问题》。这剧在全矿演出后,勤俭节约的正气发扬光大了。以往有人说,“采煤要用坑木换”。现在,大家积极回收旧坑木,精用新坑木,长作长的“料当”,短派短的用场。连锯末都运到食堂烧火了。仅矿务局机关食堂烧锯末,一个月就要节约一吨多煤。
老于一家人大小八口,住两间小房,不少人看他住得很挤,想叫他换换房子。他婉言谢绝了,还说:“过去打仗,住在山上,睡在地上,现在条件满不错了。”
去年春节前夕,矿务局从外地购回许多鲜鱼,每个职工都买一些。轮到老于的名下,机关的同志知道分多了他不会要,就按基本平均数字分给四斤。交给他时,他没接手,就问:“职工们都有没有?”送去的同志说都有了,他还不放心,直到了解确实后,方才收下。
现在,在松宜矿务局,提起党委书记于开盛,矿工们就热情地赞扬说:“老于呀,他和我们一个样。”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每人一个“节约包”
一天,甘肃有色冶金公司第一选矿车间精矿工段的几个工人,背上“节约包”,到处拣废铁。一个同志突然在砂子里挖出了一个亟需的托滚,大家一起动手,又挖出了七十多个。这些托滚由于砂埋水浸,都生了锈。面对这个浪费的事实,大家开了现场批判会。一位老工人沉痛地说:
“这些东西生了锈,都是因为我们中了刘少奇一类骗子的毒,思想上生了锈。现在我们一定要除掉这层‘锈’,发扬艰苦奋斗的本色!”第二天,他们把这些托滚拆开、擦洗、涂油,重新配套组装,完全顶新的用。
这个精矿工段的工人,每人有一个“节约包”,遇到废旧零件,就拣起来,能修的就修复使用。一年多来,共修复了大小阀门、托滚等零件一千六百多件,回收废钢铁二百五十吨,为国家节约资金三万六千多元。


第2版()
专栏:

老工人“自找麻烦”
一次,广西平桂矿务局大冲山采矿场改革选矿流程,提出要增加一台螺旋选矿机。机修工人找来一台破烂的螺旋选矿机,准备修理使用。个别的人却说:“矿里有好的螺旋选矿机,为什么不去领,偏要自找这种麻烦呢?”老工人回答说:“大冲山建场时,我们住茅棚,点蜡烛,用铁锤、钢钎开矿,用石碓碎矿,用木板沟淘矿。今天我们仍然要把这种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一代代传下去。”老工人的一席话,更加鼓舞了大家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于是,焊的焊,补的补,日夜苦战,终于把那台螺旋选矿机修理好了。这个采矿场有九十多台采选矿机械设备,除了一台是新领的,其他都是修修补补的“再生”货。


第2版()
专栏:

寸材当作寸金用
江西西华山矿选矿厂的主厂房管道班,发扬
“寸材当作寸金用”的勤俭节约的精神,充分利用和努力节约钢管。以前,只要钢管管壁的一面快磨穿了,就换新的。以后,遇到这种情况,不再换新管子,而是转动旧管子的位置,继续使用。这样,可以转动三次,直到管壁四周都磨薄了才换新的,一根就能顶四根用了。去年以来,这个班采取这种精打细算,点滴节约的办法,为国家节约了大小钢管五千多米。 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