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10月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国庆佳节想念您
黎族 苏儒光 文明英
毛主席啊毛主席!
黎族人民心向北京飞。
国庆佳节想念您,
年老的阿妈淌喜泪。
多少次摆好红藤椅,
盼望您老人家来坐几回!
毛主席啊毛主席!
黎族人民心向北京飞。
国庆佳节想念您,
年老的阿爸笑微微。
多少次捧着糯米酒,
盼望您老人家来尝几杯!
毛主席啊毛主席!
黎族人民心向北京飞。
国庆佳节想念您,
年轻的歌手排好队,
千歌万曲震天响:
“毛主席万岁!万万岁!”


第3版()
专栏:

一颗红心一箩歌
畲族 蓝兴发
一颗红心一箩歌,
歌声飞过九重坡;
曲曲畲歌迎国庆,
贴心话儿对党说。
畲山升起红太阳,
春笋茂啊茶叶香,
东风吹倒黄连树,
幸福花开万年长。
幸福花儿向太阳,
毛主席恩情永不忘。
畲族人民斗志坚,
永远跟着共产党。


第3版()
专栏:

牧民的誓言
蒙古族 乌兰布日嘎苏
七月的太阳,七月的云霓,
灿烂的光辉普照草地;
照得牧民心里暖又亮,
齐声歌颂毛主席。
脸上的伤痕,皮鞭上的血迹,
牧民把苦难的过去回忆;
千般灾难万般苦,
千仇万恨心头记。
嘹亮的歌声,欢乐的笑语,
牧民如今生活赛过蜜;
不忘阶级苦,抬头看路线,
革命到底志不移。
蓝天的白云,草原的骏马,
快快飞向祖国心脏天安门;
把我们的誓言报告领袖毛主席,
草原牧民世世代代跟着您!


第3版()
专栏:

毛主席革命路线指航向
鄂伦春族民歌
鄂伦春人心里少了什么?
千年的痛苦和凄凉;
鄂伦春人心里多了什么?
翻身的喜悦和欢畅。
鄂伦春有了大救星毛主席啊,
从深山老林跨进幸福天堂。
为什么林海青松高又大?
因为有雨露的滋养;
为什么雪原上红花怒放?
因为有春天的阳光;
为什么鄂伦春一日千里地飞跃?
因为有毛主席革命路线指航向。


第3版()
专栏:

大风浪里永向前
傈僳族民歌
滔滔怒江七十七道湾,
傈僳人民只有一个心眼:
跟着领袖毛主席,
大风浪里永向前!
巍巍高黎贡山九十九座峰,
傈僳人民只有一个志愿:
彻底解放全人类,
坚决消灭帝修反!


第3版()
专栏:

歌声好似坝中水
土家族 颜家文
高山水坝浪排排,
赞歌颂党情满怀,
歌声好似坝中水,
闸门一开滚滚来。
〔以上诗歌选自中央民族学院编选的少数民族诗歌选《颂歌声声飞北京》,这本诗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第3版()
专栏:

周总理会见瑞士新闻工作者代表团
新华社一九七二年十月三日讯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今天晚上会见了以瑞士通讯社社长乔治·迪普兰为团长、联邦政治部新闻处处长彼得·埃尼为副团长的瑞士新闻工作者代表团全体成员,同他们进行了友好的谈话。
参加会见的瑞士新闻工作者代表团成员是:安德烈·罗达里、汉斯·泽尔霍费尔、让·迪米尔、汉斯·朗格、弗拉维奥·扎内蒂、弗里茨·埃舍尔、保罗·沙夫罗特、彼得·弗赖、瓦尔特·克罗伊希、彼得·巴尔西格、吉泽拉·古根海姆·布劳。
瑞士驻中国大使纳蒂拉尔会见时也在座。
参加会见的有新华通讯社第一副社长张纪之、副社长邓岗,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张颖,有关方面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孔迈、刘福平、唐龙彬、齐宗华、王彦林、赵青田等。(附图片)
周恩来总理会见瑞士新闻工作者代表团。图为会见时合影。 新华社记者摄


第3版()
专栏:

李德生王猛会见阿体委代表团
新华社一九七二年十月三日讯 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李德生同志,国家体委主任王猛同志,今天下午会见了由阿尔巴尼亚体育运动委员会主席维伊兹·列洛率领的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代表团全体同志,同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阿尔巴尼亚驻中国大使罗博同志参加了会见。
我有关方面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姚晓程、王明修、郭雷、王亦洲、王学作、翟世雄也参加了会见。(附图片)
李德生、王猛同志会见阿尔巴尼亚体委代表团。这是会见时合影。 新华社记者摄


第3版()
专栏:

港澳同胞举行各种活动庆祝国庆
新华社香港一九七二年十月三日电 港澳广大工人、农民、渔民、学生、工商业者和其他各阶层爱国同胞,连日来纷纷举行庆祝会、座谈会、联欢会、文艺晚会等活动,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三周年,欢呼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从港澳街头到渔港、农村,一面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许多建筑物上悬挂着“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岁”“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的巨幅标语,呈现出一派节日景象。
十月一日上午,香港各界同胞代表近二千人举行了庆祝大会,会上港九工会联合会理事长杨光和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祁烽先后讲了话。澳门各界同胞代表一千多人也在同一天举行了庆祝大会。
九月三十日下午,新华社香港分社举行国庆招待会。香港各界同胞代表,各友好国家驻香港的外交官员、商务代表、新闻记者、外国朋友,以及港英当局官员等八百人出席了招待会。许多外国朋友在招待会上表示赞扬和支持我国的对外政策,并祝贺中日两国邦交的建立。
在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三周年的日子里,港澳爱国同胞还举办了有关祖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型图片展览。爱国的文艺工作者和工人、农民、渔民、学生等各界业余文艺演出队,还分别举行了国庆文艺汇演,受到了广大同胞的热烈欢迎。


第3版()
专栏:

生气勃勃的桂林
具有二千一百多年历史的古城广西桂林,素有“山水甲天下”之称。如今,那蜿蜒清澈的漓江两岸和秀丽挺拔的群峰周围,出现了一座座新建的工厂。过去荒草丛生的郊区,已变成了厂房成片的工业区。桂林已由消费城市变成一个初具规模的新兴工业城市。
解放前,桂林只有四家官办的小工厂和一些手工业作坊。现在,全市已建立了钢铁、机械、橡胶、化工、电子、纺织、造纸、食品、医药等工业部门,有大小工厂二百六十多家,能够生产钢材、机床、轮胎、水泵、化肥、电动机、高低压阀门、半导体收音机、仪表、医药、食品等三百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一九七一年全市工业总产值比一九四九年增加了二百二十一倍。
桂林市在发展工业的过程中,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兄弟省、区的支援。解放以来,特别是第三个五年计划以来,国家在桂林市有计划地建设了橡胶机械厂、机床厂、轮胎厂、农机配件厂、棉纺厂、绢纺厂、无线电厂、制药厂、化工厂、洗涤剂厂、造纸厂等几十家工厂。这些工厂现在已成为桂林市工业的骨干。
桂林市的广大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在建设当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加快建设速度作出了贡献。座落在桂林西北部的桂林钢铁厂,在一九六六年开始建设纯氧顶吹转炉炼钢车间时,工人们首先用旧电缆和旧矽钢片做成一台电焊机,用这台电焊机把一个旧炉壳改造成转炉炉壳,又将许多小块钢板拼焊成转炉炉盖,利用边角材料焊接成转炉操作平台的支架。没有大型卷板机,他们就用大锤把钢板敲成转炉烟罩。当时桂林因为还没有大型龙门刨床,在加工吹氧机上的一种八米长的立柱时,工人们就用手提沙轮和锉刀,以蚂蚁啃骨头的办法,一段一段地磨、锉,终于把它加工出来。他们自己盖了一千七百多平方米的厂房,制造了五吨和十吨的吊车等设备。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这座纯氧顶吹转炉就炼出了钢。随后,他们又在兄弟单位的协助下,建立了一座炼铁小高炉和轧钢车间。解放前连一颗铁钉都要靠外地供应的桂林,从此结束了不产钢铁的历史。象桂林钢铁厂这样,全市许多工厂都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从土到洋,由小到大逐步建设和发展起来。
在进行工业建设的过程中,桂林市根据当地的需要,因地制宜地建设了许多小型工厂。这些小厂作出了不小的贡献。只有二百多名工人的桂林力车厂,从一九七○年投产以来,已生产胶轮手推车底档一万多架,为支援农业作出了贡献。只有一百多名工人的桂林砂轮厂,现在已能够生产三百多个规格品种的平面和异形砂轮。一九七一年,全厂砂轮年产量达到二百七十多吨,填补了广西不能生产砂轮的空白,支援了全区的机械工业。由街道居民办起来的六十多个小型工厂,现在能够生产汽车水泵、矿车、手电钻、轴承等八十多种产品。去年,街道工业总产值比一九七○年增加了百分之四十五。
生产一些传统产品的工厂经过改革旧工艺,生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生产三花酒的桂林饮料厂,建厂初期年产三花酒一百多吨。文化大革命中,这个厂的工人开展了技术革新活动,使三花酒的产量增长了七倍多。桂林是我国盛产桂花的地区之一,根据历史记载,桂林就是因此而得名。但是,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摧残,解放前桂林是“既无桂,又无林”。解放后,桂林许多地方又栽上了桂花树,有的地方还有成片的桂树林。国家在这里建立了一座芳香厂,利用桂花作原料生产出一种很好的香料——桂花浸膏。一九七一年,这个厂生产的桂花浸膏比文化大革命以前提高了三倍多。
目前,桂林市不仅工业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市政建设也出现了新的面貌。市区主要街道中山路两旁和风景区榕湖岸边,新建了百货大楼、旅社和新华书店等。在市区和郊区盖了许多职工宿舍、医院和学校。市区面积已由解放前的二十二平方公里扩大到五十四平方公里。过去那些坑洼不平的道路,已被许多平坦的柏油路和水泥路所代替。在市区的漓江右岸,过去那些满布坑塘、垃圾成堆的地方,如今已出现了一条宽阔平坦的滨江大道。假日和傍晚,人们经常来这里散步,观赏漓江景色。市内横跨漓江的一座大桥,解放时只留下一个支离破碎的桥架,行人只好用浮桥渡河。解放后已重新修建,通了汽车。
桂林著名的风景区,经过多年的建设,也显得更加秀丽了。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