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10月2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不能单凭老经验办事
河北省武清县东马圈公社党委书记 孙文祯
在三大革命运动实践中,人们往往会积累一些方面的经验。这些经验是可贵的,是我们做好革命工作的有利条件。可是,我们运用这些经验的时候,为什么有的切实可行,有的却碰钉子、行不通呢?我们做基层工作的同志会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也必须在实践中给予正确的解答。
一九六五年,我在大王古庄搞“四清”时,帮助一个生产大队发展养猪事业。当时,我简单地认为,要多打粮食,就得多积肥,多养猪,我就强调家家户户养母猪。不到一年,这个大队养猪就由一百多头增加到七百多头。猪多,肥多,粮也多了,当年粮食增产三十多万斤。可是,母猪喂过一年以后,矛盾就暴露了出来:由于每家每户的母猪都繁殖小猪,粮食饲料特别紧张,社员普遍反映负担太重了,结果,没法喂养,大家就把母猪都卖给了生产队。当时我并没有冷静分析其中变化的原因,相反还认为,粮食增了产,就是好经验。一九七○年,我调到条件较差的东马圈公社,一问,全公社二千多户人家,只有一千多头猪。我下决心在养猪上多下点功夫。于是,我按照过去养猪的“好经验”,动员家家户户养母猪。结果,动员了半年多,群众也没多养母猪。怎么回事呢?我反复琢磨,做了一些调查,并算了一笔账:一头母猪喂养一年,需要三百多斤粮食饲料,母猪怀胎要增加精饲料,生下的小猪还得喂大量的麸糠和豆类,加在一起就得四百五十斤粮食。这些粮食社员能负担得起吗?这一算,使我的头脑清醒了不少。后来,我又研究了养猪工作的特点、规律和政策性问题,这才认识到:不顾当地的生产条件和社员生活水平,片面地强调家家户户养母猪是错误的。毛主席指出:“只有那些主观地、片面地和表面地看问题的人,跑到一个地方,不问环境的情况,不看事情的全体(事情的历史和全部现状),也不触到事情的本质(事情的性质及此一事情和其他事情的内部联系),就自以为是地发号施令起来,这样的人是没有不跌交子的。”我就和公社党委成员在一起商量研究,纠正了错误,大力提倡“队繁户养”,实行合理奖励办法,并做了一个全面规划。粮食饲料不足,我们就发动全公社广大社员因地制宜,植树造林,解决社员烧柴问题,然后再充分利用作物秸秆研制推广了一种无曲盐水糖化饲料,解决了粮食饲料不足的困难,促进了养猪事业的发展。一年多来,全公社养猪由一千多头增加到六千头。养猪一事使我认识到,过去的经验,往往是一时一地一事的总结,有一定的局限性,当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我们的思想也要随之改变,这样才能使自己不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一步一步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因此,人们的认识也不能停止在一个水平上。然而,经验主义却老是拉着我们原地踏步。一九七○年,我公社推广了小麦种植五尺畦、八条垄的先进经验,头一年粮食增了产。第二年我就准备在全公社全面推广。可是,参观了石家庄市郊槐底大队小麦种植的先进经验之后,我才发现自己的经验不如别人的经验,但对自己的经验仍然恋恋不舍,不想一下子丢掉。后来,在群众的推动下,我们通过实验,才认识到槐底大队的经验具有许多优越性,如:土地平整,浇水均匀便利,没有畦埂的限制,可以充分根据本地的水肥条件进行合理密植,还能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率。这样一来,我的老脑筋才转过弯来。学习了槐底大队的经验,在今年旱情十分严重的情况下,三千亩小麦平均亩产比上一年还增产一百斤以上。
通过养猪和种麦,我体会到:人们不仅要善于在不顺利的情况下,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破除经验主义的“老框框”;更重要的是,在顺利的情况下,能够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成功了的先进经验,自觉地从先进中找出落后的因素,从胜利中看到更广阔的发展前途。这样,才能正确地指导实际工作,不断取得成效。


第2版()
专栏:

小王入团
知识青年小王入团了。说起公社团委批准她入团的事,还有一段故事哩。
一九六九年,小王从抚顺市来到黑山县常兴公社张岗子大队插队落户。下乡以来,她坚持认真读马列的书,读毛主席的书,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努力在三大革命运动中锻炼,政治觉悟和思想感情发生了显著变化。她能够和剥削阶级家庭划清界限,敢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受到广大贫下中农的好评,还被大家推选为生产队妇女队长。
大队团支部根据小王平时的政治表现,觉得她具备了团员条件,决定吸收她入团。材料上报到公社,团委在研究小王的入团问题时,虽然也认为她表现不错,但就是不能批准。理由是,小王“根歪苗不正”,贫下中农子女有的是,入团轮不到剥削阶级家庭出身的人的头上。第一次报告,就这样吹了。
对此,小王并不灰心,而是更严格地要求自己。在夏锄大忙中,她不怕苦不怕累,带领妇女战斗在第一线。大队团支部看到小王进步很快,在发展新团员时,又把她报了上去。这一次,公社团委开始注意党对出身不好的子女的政策了,不少同志认为小王的入团问题可以考虑。但由于有些同志怕别人说自己“阶级路线不清”,就以“批准剥削阶级家庭出身的人入团要特别慎重”为理由,又把报告压下了。
第三次报告送上去,公社团委在批准新团员时,其他发展对象都通过了,在小王身上又“卡了壳”。因为意见不一致,会议暂时停下来了。此时,团委副书记朱连生联想前两次研究小王入团的经过,心里很不平静。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人,并且尽可能地将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这个伟大的事业服务。”学习了毛主席的这一教导,朱连生逐渐认识到:党对出身不好的子女的政策,充分体现了毛主席的这一光辉思想,必须认真贯彻执行;过去那种怕别人说自己“阶级路线不清”的想法,是头脑里有私心杂念的表现。弄通了这些道理以后,他打算去找持不同意见的同志谈一谈。可是,还没等他出门,那几个持不同意见的同志却先找他来了。原来,这几个同志也和朱连生一样,会后各自对照毛主席的教导,重新考虑了自己的意见,觉得三次不批准小王这样的青年入团,不符合党对出身不好的子女的政策,特来找他改变原来的看法。
团委会议在继续进行。朱连生为了进一步提高委员们的政策观念,带领大家又一次学习了毛主席的有关教导,学习了党的要注意成份,但不唯成份论,重在政治表现的政策,统一了思想,一致同意批准小王加入共青团。
小王入团以后,从心里感激团组织对自己的信任和关怀,决心更好地认真看书学习,努力改造自己的非无产阶级思想,进一步把工作搞好,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为党为人民做出新的贡献。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青石山区的水库是怎样建成的
登上山东省临朐县沂山主峰西侧的嵩山北望,眼前便展现出一幅宏伟壮观的图景:历来奔腾不羁的石河,在嵩山脚下被拦腰斩断,汇成一座人工湖泊。从放水洞伸展出来的巨大干渠,犹如一条蛟龙,穿山跨谷,蜿蜒向前。干渠两侧,支、斗渠道纵横交织,把临朐县西部青石山区四个人民公社、五十多个生产大队的十一万亩农田连成一片。这就是临朐县人民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在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以大寨大队为榜样,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建设起来的嵩山水库和灌区。
过去,要在这里修水库,谁都摇头说不行。文化大革命前,曾经请人勘察、设计,修起几座水库。结果,由于地层错综复杂,水源漏失严重,修起的几座水库,都是“夏蓄水,秋漏水,到了冬春见库底”,不仅耗费了国家许多资金和人力,而且一到汛期,由于水库质量低劣,大坝沉塌,库里的水泛滥而出,直接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从此,这里被人定为修水库的“禁区”。
一九六六年,临朐县的广大贫下中农,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遵照毛主席关于“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教导,决心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在青石山区修水库。这时,有的人表示怀疑,他们说:“青石山区修水库,蓄水不如漏水多,干费力气白搭工。”一小撮阶级敌人也乘机破坏,胡说什么:“要在青石山区修水库是瞎胡闹,劳民伤财!”
青石山区究竟能不能修水库?临朐县的领导干部经过多次讨论研究,意见不统一。怎么办?他们遵照毛主席有关实践出真知的教导,在县委几个负责同志的领导下,组成了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贫下中农参加的“三结合”调查小组,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跑了三个人民公社二十多个生产大队,深入实际,访问群众,认真地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对一山一岭、一沟一河的观察、钻探和化验,发现青石山区有两个特点:一是青石山主要是水成岩,溶洞多,断层多;二是由于山势陡,山洪急,峪中形成了较深的泥沙、碎石冲击层。这就是原来修建的几座水库渗漏的客观原因。同时,他们还发现在水成岩中也夹有火成岩;在溶洞较多的石灰岩中夹有不透水的泥质页岩;就是石灰岩本身,也有溶洞多少、透水性强弱之分。经过研究,大家认为只要掌握这些特点,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就能克服不利因素,变漏为蓄。所谓克服不利因素,集中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工作要做好:一是库址选择必须得当。二是清基必须彻底。三是必须有严格的防渗措施。解决好了这几个问题,青石山区修水库是完全可以办到的。有了这个认识,“三结合”的调查小组便进一步对青石山区进行了反复勘察、钻探,收集了大量的水文地质资料,在嵩山西麓选好了修建水库的坝址,又详细地研究了彻底清基和修建防渗墙的具体措施,最后制订了修建水库的计划。
运用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初步认识了青石山区的治水规律,这就为嵩山水库的建成奠定了可靠的基础。广大干部、群众发挥了极大的革命干劲,经过三年多时间,建成了一座容量五千万立方的水库,它的容量超过以前失败的几座水库总容量的五十一倍。
水库建成了,紧接着就是建设灌区配套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是相信群众,还是相信自己,这是唯物主义世界观同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又一次斗争。临朐县的领导干部受到了群众的深刻教育。
要完成五十四华里长的干渠工程,必须劈开十二座山腰,凿通五座大山,跨越十九条沟河,修建一百九十一座大小建筑物,这就需要大量的钢筋、炸药、水泥、木材和其他一些物资。这些材料,国家只能供给三分之一。怎么办?县委书记李思祜想:搞点小型水利建设,自力更生可以办到;搞这样大的工程,不靠国家怎么办得成呢?他一连几次到地委谈情况,求支援,但困难还是一大堆。回来后,他和群众一商量,群众说:“有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有人民公社的集体力量,只要坚持自力更生的方针,就一定能建成社会主义的大业!”结果,开山放炮,打石头,穿隧洞,炸药不够,他们就自己办厂,自己动手造;修渠道,架渡槽,缺乏木材、水泥、钢筋,他们就群策群力,创造土办法。这样,不但使整个工程顺利进行,而且还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物资,节约资金六十八万元。
这件事,使临朐县的每个领导干部都深深地感到:要使自己变得聪明一些,头脑里多一点唯物主义的思想,就得投身于火热的群众运动中,接受群众的教育,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秋天,嵩山水库灌区,呈现出一派丰收气象。看,干渠两岸,层层梯田,一片绿油油的庄稼长得特别喜人;山上山下,果树满园,散发出阵阵诱人的芳香。去年,这里粮食平均亩产七百五十斤,打破了历史上粮食一贯低产的落后局面,超过了“纲要”。嵩山水库灌区的建成,在青石山区还仅仅是一个开端。这里的干部、群众,决心在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大好形势下,更上一层楼,为实现全青石山区的水利化作出新的努力。他们决心在这场同大自然作斗争的进程中,在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这两条认识路线的斗争中,取得新的胜利!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第2版()
专栏:

实事求是
一天,江苏建湖县高作公社到了一批化肥,按各大队迟熟中稻面积进行分配。公社统计面积时,长北大队一个干部多报了一百八十三亩,这件事很快被大队党支部书记孙亚堂知道了。他觉得多报了面积,是说假话。可转念又想:迟熟中稻正缺肥,亩数多报些,能多分些化肥。再说数字既然报上去了,就算了吧。但是这件事一直使孙亚堂不安,他越想越觉得那种做法不对头。于是连夜打电话向公社作了改正。
迟熟中稻的肥料不足怎么办?孙亚堂召开了支委会。大家提出:“肥料不足自己造,不向国家伸手要。”于是党支部带领群众掀起了一场积肥造肥的高潮。
孙亚堂是个年轻干部,去年冬天担任长北大队党支部书记。这个大队比较落后,粮食亩产只有七百六十斤。今年春上,大队订生产计划时,孙亚堂恨不得一下子把大队面貌变个样,他提出:眼下到处都是跃进形势,我们今年亩产要达到一千四百斤。可是,不少人扳着手指算账,说:“根据我们大队现有条件,争取亩产一千斤是有把握的。”有个贫下中农代表说:“小孙啊!俗话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订指标也要看实际情况,摸摸底子啊!我看一千斤能办到,一千四恐怕是唱高调。”
贫下中农的话,小孙听在耳里,想在心里:我提出的指标,为的是早些改变后进面貌,为什么说是唱高调?他打开《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的序言,毛主席关于“不要勉强地去做那些实在做不到的事情”的教导,照得小孙心里亮堂堂。他认识到,指标只有靠群众订,才能积极可靠,留有余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否则,吹牛皮,说大话,就会挫伤群众的积极性。第二次讨论产量指标时,小孙和大家一起总结经验教训,根据本大队的实际情况,订出了切实可行的产量指标。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少开会 开短会
过去,我们大队党支部不论开大会小会,讲起话来总是一支书,二主任,三委员,几个人都在会上谈上一套,中心不突出,目的不明确,一开就是大半天。
今年春天,党支部开门整风时,群众对这样开会提出了尖锐的批评。群众说:“支部开会费时间,没重点,听起来糊涂,做起来嘀咕。”面对群众的批评,我们党支部反复学习了毛主席关于“讲话、演说、写文章和写决议案,都应当简明扼要。会议也不要开得太长”的指示,查思想,找原因,认识到:过去我们开会,不能简明扼要,说话罗罗唆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会前不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开会目的不明,抓不住中心,分不清主次,费了牛劲,也敲不到点子上。通过整风,我们改变了作风,支部成员分别深入到十六个生产队蹲点包片,和群众同学习、同劳动,能在基层解决的问题就不开会;非开不可的会,尽量开得短些。前些日子,我们这里下了透雨,苗子长得快,草窜得猛。这时,有的人产生了麻痹松劲思想,说什么:“抗旱抗了大半年,好不容易下了雨,该歇歇脚了。”支部委员一碰头,发现这个问题普遍存在,就抓住这种思想苗头,利用早起时间召开了加强作物后期管理的动员会。由于会前作了调查,有准备,有针对性,讲到了节骨眼上。广大社员会上听得起劲,会后干得上劲,很快掀起了中耕除草高潮。
河北冀县阎寨公社宋庄大队党支部


第2版()
专栏:

掌握规律 准确射击
沈阳部队某部教导队教员 李僧美 史金营
毛主席在《矛盾论》中引用列宁的话教导我们:“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过去我们认为,我们是做具体工作的,平时经常和具体问题打交道,哪能不做具体分析,不了解具体情况呢?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只要我们思想带上了任何主观随意性,身在庐山,也会“不识庐山真面目”。
在组织步枪第二练习时,我们根据自己的体会,感到第二练习的主要矛盾是无依托,枪晃动大,只要增强臂力,矛盾就解决了。于是,我们号召大家利用各种机会,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练“铁胳膊”活动。但是,经过一段练习,见效并不大。什么原因呢?我们从检查张连长和王排长的瞄准击发的全过程中受到了启发。小王臂力强,是全队举枪比较稳的,照说,应该打的好。可是,由于他苛求瞄准目标中央,没有注意掌握枪晃动的规律,待到击发时,只要枪身微动一下,那怕移动半毫米,在二百米的距离上,就会脱靶,而无依托悬空举枪,不可能一点也不动,所以命中率不高。张连长掌握了枪晃动的规律,确定了相应的瞄准点,在“动”中待机击发,虽然看上去并不是瞄的目标中央,但是命中率却比较高。通过对比和分析,说明单纯增强臂力,还不能解决问题,应当把功夫下在确定相应的瞄准点上。
练习中,我们进一步引导大家学习和运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正确解决了具体动作要领上的几个矛盾:一、动和稳的关系:动是绝对的,稳是相对的,只能要求相对的稳。如果苛求稳固,用力握枪,反而会造成臂部肌肉紧张,枪晃动大。有的学员摸索了“以动制动,动中求稳”的方法,就是构成瞄准基线后,自下而上或自左而右地指向瞄准点,这样就能求得在瞄准点上有一个短的停顿过程,达到相对的稳。二、瞄准区域和瞄准点的关系:在瞄准区域里击发都能命中目标,但是其中有命中率最高的一“点”,大家都根据自己枪晃动的规律,确定了相应的瞄准点。三、果断击发和猛扣扳机的关系:把快和稳统一起来,做到果断而不猛扣,既不失时机,又正直均匀的扣压扳机。
大家运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认识矛盾,解决矛盾,很快掌握了正确的动作要领,实弹射击百分之百的完成任务,优秀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实践使我们体会到,一切实际工作者,要想在工作中得到预想的结果,就要洗刷唯心精神,坚持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使主观思想符合客观规律性,才能完成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任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