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10月22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青山一脉连 中朝友谊深
——赞革命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彩色影片
吉林师范大学 钟闻
银幕上,战火熊熊,硝烟弥漫,中朝两国的英雄儿女,并肩战斗,一往无前……。
革命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彩色影片一开始,就把我们带到了烽火连天的朝鲜战场。在那伟大的斗争年代,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战友在同一条战壕里,生死相依,浴血奋战,在两国共同斗争的史册上,写下了辉映千古的宏伟诗篇!
开头,影片用“两件喜事巧相连”的巧妙构思,展现出朝鲜安平里的群众在一片欢乐的气氛里,欢送人民军,喜迎志愿军的热烈场景。诗情画意,笔简意深,生动地表现了中朝两国人民兄弟般的阶级情谊。
在那如火如荼的战斗岁月里,严伟才与崔大娘建立了骨肉深情。严伟才养重伤,阿妈妮细心照看。严伟才伤未愈赴前线,阿妈妮朝夕挂念。如今久别重逢,有谁能抑制得住内心的激动?影片用欢快明朗的色调,热情奔放的笔触,着力描绘了这一感人的场面。它先用中景,分别表现两人激动地向对方伸出双手,随之拉成全景,在志愿军战士和朝鲜群众的烘托下,严伟才和崔大娘急步迎上,紧接着推成俩人拥抱的半身。阿妈妮深情地诉说了对严伟才的关切、怀念,而严伟才唱的“志愿军离祖国千里远,您就是我们的慈母在面前”,则表达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无比热爱的感情。
这时,雨后青山,蓝天彩虹,霞光瑰丽,江山多娇。安平山下,敲起了热情奔放的长鼓,弹奏起悠扬动听的伽倻琴。正当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翩翩起舞时,警钟长鸣,美帝破坏了停战谈判,“敌机又来逞凶残”。影片用全景展示了朝鲜人民和志愿军战士争相掩护的动人画面。战士们举枪对空瞄准,保护群众。敌机掠空而过,镜头急推成中景,严伟才以身掩护阿妈妮。这一场,情景交融,扣人心弦,热情洋溢地赞颂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真挚友谊。
彩色影片《奇袭白虎团》以雄伟豪迈的气势,高昂激越的旋律,谱写了一曲两国战友团结一心,相互援助,共同夺取伟大胜利的战斗乐章。
中朝两国英雄儿女并肩作战、并肩前进,是两国人民在伟大斗争风暴中结成的战斗友谊的生动表现,是无产阶级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大反击前,朝鲜人民军特地派来联络员韩大年和金大勇同志同中国人民志愿军尖刀班协同作战。在雷鸣电闪的夜晚,尖刀班插入敌后。烽火征途,两国战友争先恐后,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志愿军战士鲍玉禄和人民军战士金大勇并肩探雷开路;发现地雷后,严伟才正要上前掩护战士,韩大年奋不顾身伸手挡住严伟才。这时前面又发现新的地雷,严伟才立即分开韩大年和吕佩禄,自己抢前一步。在艰险面前,他们就是这样“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他们就是这样团结一心,紧密配合,涉溪水,攀高山,走天险,越深涧,所向无敌,勇往直前!这是两国人民生死与共、同心战斗的生动写照。
中朝战友钢铁般的团结,在与敌人短兵相接的较量中,放射出了耀眼的光辉!当美国顾问色厉内荏地吹嘘“局面就会改变”的瞬间,镜头迅速拉成大全景,严伟才、韩大年突然破窗而入,随之,射入一道明亮的晨光,横扫敌巢的阴霾。中朝两国英雄战士同时出现在敌人面前,犹如猛虎掏心,威慑敌胆,充分显示了两国人民并肩战斗的巨大力量!
朝鲜人民,更是深情爱护、奋勇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敌情骤变的关键时刻,乡亲们掩护崔大嫂冲出敌阵,好让她“与严排长取联系来把敌歼”。她“寻亲人那顾得千难万险”;她舍死忘生,挺身带路,飞奔向前,这又是多么有力的配合与支援!当“紧急关头逢亲人”时,她激动地抓着严伟才的手,热泪盈眶。镜头由中景推成近景,表现她惊喜交集的心情;然后拉成全景,表现亲人相见格外亲的场面。这就有力地表明了朝鲜人民在抗美救国的解放战争中,是以怎样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全力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共同的胜利,他们把两国人民的战斗团结看得比生命还宝贵!这种牢不可破的战斗团结,是两国人民在共同反对帝国主义的长期斗争中形成的,是经得起考验的。狂风暴雨,动摇不了他们团结战斗的意志,艰难险阻,阻挡不了他们共同前进的脚步!
彩色影片《奇袭白虎团》生动、深刻地揭示出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和战斗团结,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和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金日成首相亲手缔造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基础上的。
阳光雨露,培育着友谊的鲜花。影片以饱满的革命激情,描绘了两国英雄战士向伟大领袖庄严宣誓的场面:在激动人心的乐曲声中,红光普照,银幕生辉,镜头推成严伟才和韩大年如雕塑般的半身,他们有力地举起右臂,向毛主席、金首相发出了钢铁般的誓言!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啊!然后,在隆隆的大炮声中,影片用特写镜头描写了严伟才与韩大年紧紧握着的有力的双手!随着镜头拉成中景,俩人返身并肩向胜利的前方飞奔而去,犹如并翅翱翔的海燕,去迎接战斗的暴风雨!
影片还深刻地揭示了共同的阶级仇和民族恨,共同的革命目标和远大理想,是中朝人民伟大友谊的历史根源和阶级根源。当严伟才在敌后月夜侦察时,看见敌人火烧安平里,如烧自己可爱的故乡一样心痛难忍。他挂念朝鲜人民的安危,如挂念自己的亲人一样心潮翻滚,突出地表现了中国人民与朝鲜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血肉关系。《请战》一场,在严伟才的核心唱段《为人类求解放粉身碎骨也心甘》中,更突出地展现了这一丰富的思想内容。由眼前的新仇引出往日的旧恨,从安平山的阴云联想到崂山的苦难,共同的遭遇、共同的命运,把严伟才与崔大娘两家的血泪史连在一起,把两国人民的阶级仇民族恨交织在一起,这就有力地说明了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和团结,是建立在共同的历史遭遇、共同的斗争目标的基础上的。它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最大利益。因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最后胜利,不但需要本国人民的艰苦斗争,而且有待于世界各国人民的互相支援,使整个人类都得到解放!当严伟才唱到“党指引改天换地闹革命,为人类求解放粉身碎骨也心甘”时,镜头在国际歌的音乐过门中由全景推为特写,通过他那闪烁着革命激情的眼神,充分展示了英雄人物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壮阔胸怀。
同写友谊篇,共谱胜利曲。最后,影片以寓意深长的尾声,表现了中朝两国的英雄儿女向着胜利的前方,昂首阔步,并肩前进。
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象巍巍的长白山万古长青!(附图片)
敌机狂炸安平里,中朝军民同仇敌忾,怒火满腔。


第4版()
专栏:

载歌载舞 声情并茂
鲁经文
革命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彩色影片,在处理歌唱与舞蹈的关系时,从展现英雄人物的思想感情、革命气质出发,根据原舞台剧中以歌为主、以舞为副、歌舞结合、互相补充的原则,注意到画面的完整,镜头的连贯,电影节奏与唱腔、舞蹈节奏的统一,从而使舞紧紧地和歌相结合,很好地为塑造严伟才这个光辉的英雄形象服务。
影片在处理先歌后舞时,首先明确了舞蹈是建立在歌唱基础上的,是歌唱的补充和发展,所以,影片重点突出歌唱的内容,常常用镜头的推、拉、摇、移来保持歌唱的完整性、连贯性,增加歌唱的感染力,造成“先声夺人”的气势。如《战斗友谊》一场,影片精心地在一个半身镜头里表现了严伟才和崔大娘那段简洁明快的对唱。先是严伟才和崔大娘亲切拥抱的画面,然后利用镜头的左、右摇移,分别使严伟才、崔大娘居于画面的中心,倾诉久别重逢的喜悦,从而更细腻、深刻地展现出中朝人民“情逾骨肉”的阶级情谊。之后,用全景拍摄了中朝人民翩翩起舞,热烈欢快的舞蹈场面和互相掩护,怒视敌机的舞蹈造型,形象地证明了“中朝友谊的花朵是鲜血来浇灌”,表现出中朝两国人民团结战斗的动人情景。
影片在处理歌舞交替进行时,在镜头的分切上,注意到唱贯穿始终,使唱与舞在情绪、气势上一气呵成,声辍气连。如六场《插入敌后》尖刀班的出场。开始先以电闪雷鸣、大雨滂沱的空镜头来渲染气氛。随着一声霹雳,从远处传来严伟才的歌声“乔改扮捣贼巢插入敌人心脏”,声震夜空,使人感到尖刀班正驾狂风、挟雷电而来。歌声未落,影片用全景展示了尖刀班战士出场的行军舞、侦察舞、枪舞,丰富、鲜明的舞蹈语汇表现了战士们不怕山路崎岖、雨夜泥泞、飞速前进的英雄气概。严伟才的歌与战士们的舞蹈相互呼应,浑然一体。之后,用全景拍摄了严伟才英姿勃勃地大跳出场,随着他一甩斗篷跳成近景,紧接着是严伟才和战士们集体亮相的全景。这瞬息的静止,静中有动,画面上的英雄形象,宛如一支离弦之箭,即将射入敌人心脏。在音乐过门声中又推成严伟才的近景,表现他激昂地歌唱:“同志们精神抖擞,那怕这雨暴风狂!”在这组镜头里,尽管是歌舞交替进行的,但严伟才前后的歌声,概括了战士舞蹈的内容,起着统帅全局、画龙点睛的作用,显示出尖刀班雨夜奔袭,直插敌后的大无畏精神。
英雄边歌边舞时,影片注意到既要用最好的画面来表现传达英雄人物革命激情的舞蹈动作,又要做到用舞蹈来烘托歌声所表达的心情。《侦察》一场,当严伟才听到阿妈妮壮烈牺牲的消息后,先用全景拍摄严伟才前后蹉步的舞蹈动作,之后随着他愤然转身推成中景。这时,音乐嘎然而止,在这片刻的寂静中,一方面使人更深地体会到严伟才激烈的舞蹈动作所表现出的对阿妈妮深情似海,对侵略者仇恨如山的强烈感情;另一方面又造成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氛。接着,一声高亢激越的“心痛欲裂似箭穿”的歌唱,就象是火山爆发,春雷轰鸣,镜头也急推成严伟才举手握拳、义愤填膺的近景。这里,镜头运动的节奏和唱腔、舞蹈节奏相统一,以舞托歌,以歌带舞,表达了严伟才内心由悲转愤,决心要为阿妈妮报仇的钢铁意志。


第4版()
专栏:

寄情于景 情景交融
高鸿鹄
革命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彩色影片,运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在紧紧地把握住原舞台剧的艺术特色的基础上,调动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段,成功地处理了情与景、舞与景、景与景之间的关系,突出了时代精神,突出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主题,突出了英雄人物的革命激情,取得了“还原舞台,高于舞台”的成就。
革命文艺创作中的景物描写,要为抒发英雄人物的革命激情服务。情与景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英雄人物的革命激情是一定的革命斗争环境的产物;另一方面,景物的描写和环境的渲染是为塑造英雄人物提供典型环境和为揭示英雄人物的内心世界服务的。彩色影片《奇袭白虎团》正确地处理了情与景的关系,使景物描写为塑造英雄形象服务,收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例如,在第一场《战斗友谊》中,影片采取正面渲染的艺术手法,寄情于景,以景衬情,用充满革命激情的镜头,展开了严伟才与崔大娘之间“情逾骨肉相依相关”的生动情节,突出了严伟才的英雄形象。随着志愿军众战士和张顺和向画外喊道:“排长,到安平里啦!”镜头由左侧摇迎严伟才登场。先用全景镜头,表现严伟才与环境的关系,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朝鲜锦绣江山的生动图画:远景,蓝天朝霞,青山耸立,稻田葱绿,高高的安平山上红旗迎风招展;近景,左侧的高坡上劲松挺立,右侧的断树倔强峥嵘,枝头上悬挂着用美国侵略者的炸弹壳做成的大钟。就在这种诗情画意的衬托下,严伟才出现在高坡上。接着用半身镜头,突出严伟才的“亮相”:他双目炯炯环顾安平里村头,神采奕奕,英姿勃勃,形象地点出了他重返安平里的激动心情。这一远一近的两极镜头的运用,既表现了安平里的壮丽景色,使景物描写有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又突出了严伟才对朝鲜人民深厚的革命感情。以后,影片描绘了严伟才与崔大娘之间动人心弦的会见。在崔大娘和严伟才各有一个半身镜头后插入了一个全景镜头,表现他们会见时的环境——青山蓝天,彩虹横空,雨后的山村,沐浴着霞光,生动地体现了“雨过天晴山色新,满天朝霞迎亲人”的意境。这个全景镜头既收到了寄情于景的效果,又起到了以景衬情的作用。接着,崔大娘和严伟才之间充满革命激情的一段对唱《情逾骨肉相依相关》与《这阶级的情意重如泰山》,就在这一个半身镜头里一气呵成,集中地抒发了严伟才和崔大娘之间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有力地表现了“中朝友谊的花朵是鲜血来浇灌”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主题,使环境气氛、人物表情和唱段得到了统一。
运用舞蹈动作塑造严伟才的英雄形象,是革命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的艺术特色之一。舞蹈动作主要写意,而电影艺术中的景物则是着重写实的。彩色影片《奇袭白虎团》在处理舞与景的关系时,采取了虚实结合的景物描写,既给人以真实感,又衬托了英雄人物的舞蹈动作,使舞与景统一起来,从而有力地突出了英雄人物的革命激情。
例如,《插入敌后》这场戏,主要是通过严伟才等中、朝战士的一系列的刚健壮美的舞蹈动作,表现他们英勇机智地插入敌后的战斗过程,来塑造以严伟才为主角的英雄群象。这一场由于环境变化多,影片采用了中国画里横轴画的形式,在一个摄影棚里连续绘制了半圆形的五堂景,即越铁丝网、翻悬崖、排雷、涉溪水、上公路,使英雄们插入敌后的战斗过程更富有连续感和前进感。戏一开始,影片采用虚实结合的布景。风雨交加,雷声隆隆,闪电划破长空,显示了远方朦胧的群山,照亮了近处的巨石、树丛。这强烈的环境气氛,衬托着严伟才等尖刀班战士的舞蹈动作,有力地突出了雨夜行军,跋涉泥泞的战斗过程,形象地体现了“同志们精神抖擞,那怕这雨暴风狂”的革命精神。在严伟才等英雄人物翻越敌人设置的铁丝网时,后景写意,由幻灯景、立体或半立体景组成远山、巨石、树丛;前景写实,左侧是铁丝网的一角。这样,前景与后景通过透视关系,就组成了虚实结合的、富有立体感的布景,对突出英雄人物翻越铁丝网的舞蹈动作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而在严伟才等涉溪水前进时,影片用幻灯在山石上打出山色水影,并与溪边水草布景相结合,加上溪流潺潺的音乐效果,形成了山涧溪水的意境。这一切,烘托着严伟才等涉水前进的舞蹈动作,使舞与景互相配合,就象一幅优美的图画,真实而生动地体现了“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英雄气概,突出了以严伟才为主角的英雄群象。
在革命文艺作品中,景与景之间的关系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景物描写不是形式主义的玩弄技巧,而是从内容出发的。它服从于体现革命主题,突出英雄人物的革命激情。革命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反映的是对敌武装斗争。影片从这一特点出发,在我与敌之间的景物描写上采取对比的手法,使光明压倒黑暗,从而相反相成,相得益彰。
例如,在第五场《宣誓出发》和第九场《奇袭伪团部》中,影片对我军团部与敌军团部的描写是采取了对比的手法。在我军团部里,团长、政委正在周密地组织以严伟才为首的尖刀班,准备直插敌后,奇袭伪团部。这里是一派紧张、热烈的繁忙气氛,“杀敌豪情满营房”,全军上下充满了胜利信心。影片从这一基调出发,热情洋溢地描绘了我军团部。镜头以抒情的笔调缓缓地自右向左摇移——掩蔽部外: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刚劲挺拔的松树林,显得异常壮观,隆隆的炮声更增添着战斗豪情。掩蔽部内:明亮,开阔,秩序井然。在暖色光的烘托下,用红松构筑的团部,更加显得热气腾腾,生气勃勃。与此形成对照的是,隐藏于乱石堆下边的伪团部,在昏暗的月色中,形同鬼域。镜头由上降下俯拍,伪团部内:阴森灰暗,渺小丑恶。在冷色光的笼罩下,更加显得死气沉沉。我军隆隆的炮声,使群丑胆战心惊、惶惶不安。这两堂景物的对比描写,产生了巨大的艺术效果,反映了强烈的爱与憎,体现了革命的新生的事物生气勃勃、无限光明,而反动腐朽的事物则注定要灭亡。
又如,在第二场《坚持斗争》中,以崔大娘为代表的朝鲜群众向美伪军展开了面对面的斗争,这里对崔大娘进行了热烈的赞颂,对美国强盗进行了无情的鞭笞。在这场戏里,影片采取对比描写的手法,正确地处理了同一堂景中不同部分之间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在美伪军暂时侵占下的安平里村口,虽然环境气氛也变成了灰暗色彩,但影片却在左侧一角,也就是敌人上场的路口,设置了一辆被我军打毁的美国侵略者的坦克的残骸,而在右侧高处,也就是崔大娘等朝鲜群众上场的地方,则利用火光作陪衬。熊熊的火光与坦克的残骸相对照,有力地表明了敌人的疯狂只是暂时的现象,他们逃脱不了象这辆破坦克一样的下场。同时,影片又采取分区照明的办法,使崔大娘等的表演区明亮透彻,而敌人的表演区则是阴森灰暗,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光明压倒了黑暗,突出了革命气势,突出了英雄的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光辉思想。(附图片)
严伟才率领战士插入敌后侦察。  本版照片均为新华社稿


返回顶部